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范文

    毛一梅

    【摘 要】最近这几年,我国开始越来越关注制度建设和规范,事业单位在这样的氛围下也开始注重制度建设,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程度及优化工作人员的水平。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分支,可以帮助规范和监督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成效。有了监督和评价机制,可以让事业单位进行及时的自我审查和反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进,帮助内部控制目标的达成。根据调查发现,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部分都没有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仅仅工作人员还不具备有关知识,也缺少严格规范的法律法规,因此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导致内部控制的评价结论参考性较低。本文研究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情况,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希望能够帮助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

    一、研究的意义

    内部控制的建设质量和效果需要一套标准和评价体系来衡量,优秀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并能够在第一时间积极解决问题、改进不足,对内部控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也促使外部审核机构对单位的评估更具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单单是企业需要进步,事业单位也同样应该努力提升竞争力,加入到市场经济的斗争中去,要在新环境中改革创新,完成蜕变。之前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都比较松散,仅仅是要求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一个反馈和评价,并没有足够的外部审核审查的压力,这就导致了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偏差错漏情况。一来事业单位不需要公开披露信息,二来事业单位没有被外部第三方监督的过程,三来事业单位也没有严格完整的自我评价机制,如此的松散环境就滋生了一些徇私舞弊、谋取私利的事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政府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性,开始重点要求事业单位进行完善。但因为政策实行的时间不长,还存在磨合的问题,某些单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按照规范实行;还有的单位因为工作人员素质欠缺,对政策的理解不够,也对政策落实造成困难。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能够给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找到很好的基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和模式

    (一)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有:

    1、财务报告审计评价的有效性

    该方法默认内部控制的质量只跟财务报告是否有效相关,认为如果财务报告审计有效,那该单位的内部控制质量就不错,这样也是为了帮助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的提高。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单位必须要有详细的财务报告。

    2、整体的内部控制评价

    这种方法是我国事业单位选择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由于该方法的结果更完整更全面,可以对控制的效果和风险防范处理能力都进行有效的评估,所以被广泛采用。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分为自我评价和外部第三方的监督评价。基本是衡量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有没有到位,有没有合法合规,有没有出现问题,如果有问题都需要写进报告里。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模式是一种具有典型性和普及推广价值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情况不同而做出适当的变化调整,也可以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完善。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就是在内外部情况的变化下,都可以持续使用的一种评价方法。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分类:

    1、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主要根据有没有达到内部控制目标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事业单位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权力的运用是有很多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定限制的,一些制约条款并不能跟管理者的想法达到一致,而要综合照顾到大环境的和谐。第二,事业单位的目标就是为了造福社会大众,跟企业的盈利目的是不一样的。因此目标导向评价模式就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这两点上。

    主要优点包括:

    第一,可以较为概括的反馈出内部控制的情况和质量;

    第二,评价结果相对比较公平,评价所需的信息也不复杂;

    第三,被广泛应用,信息获取较为容易。

    主要缺点包括:

    第一,评价不够全面;

    第二,評价没有定量,过于粗略,缺少细节。

    2、法律法规导向

    法律法规导向主要是根据是否合乎法律法规的条款来进行衡量,主要确保评价的部分都是合法合规的,没有模糊可疑的部分。

    主要优点是比较贴合事业单位的特点。

    主要缺点是只局限于法律法规方面,对于其他方面会有所疏漏。

    3、要素导向

    要素导向主要是衡量有关要素的,针对事业单位则主要包括预算的订立和实施、政府采购、资产安全管控、资金的进出等方面这些衡量的要素基本都有固定的标准,比较不容易进行变化变动,同时衡量的流程也比较繁琐。

    主要优点包括:第一,根据要素进行的评价比较具体和细节化;第二,由于该模式是根据企业的关键点进行设置的,所以更适合自评;第三,大部分企业都可以运用,方便进行比较。

    主要缺点包括:第一,评价结果过于主观;第二,评价的指标多导致流程复杂耗时。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内部控制的环境不完善

    到现在,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总觉得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任务,而部分领导也不了解内部控制的作用,这就导致内部控制被忽视,内部控制建设的气氛不佳。

    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老旧过时,跟不上目前的市场经济需求,没有进行归口管理,导致横向的交流存在很多障碍,这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业务风险的防范都没有好处。

    再来,事业单位大都缺少健全的奖罚制度和考核制度,又或者制度只是走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实,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都不够高。

    (二)风险防范管控薄弱

    内部控制制度中,风险的防范和管控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但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基本只是在风险危机已经发生之后才想到去解决和处理,对于防范风险、预防问题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或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管理方面,事业单位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利用率不高、胡乱使用职权、道德寻租泛滥、资源利用效率低等。而在业务交易方面,风险问题就更多了,预算、资金进出、采购、工程等各个步骤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三)控制行为不够严谨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在控制这一点上还存在很多不严谨的地方。第一,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内容不够系统完整,没有涵盖事业单位的所有流程,也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实际操作的困难较大,缺乏有效的赏罚条例,效果大打折扣。第二,预算管理还需努力,预算的订立不够科学,由于缺少严谨规范的标准导致计划比较散乱无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资金的利用也因此不能按照计划实施,导致资金短缺的可能性变大,安全也没有保障,控制预算的约束效果几乎没有。第三,内部控制的会计方面缺少专业性。会计工作者没有被设置为不相容、相互制约的岗位,会计信息的质量没有保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公共资源面临巨大的风险。

    (四)信息的交换和沟通有问题

    信息的沟通和交换对于单位的运行是日常活动,而且十分重要。部分事业单位在传递信息方面效率低且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第一,信息传递没有健全的体制和规范,信息的传递混乱,信息传递的质量低下,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就极易引发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第二,没有健全的反馈意见体制,包括跟监察部门、人民群众都缺少应有的反馈和监督,对于群众的疑问没有进行及时的回应,披露信息不够清晰合理。

    (五)内部监督不够完善

    现在,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健全的内部监督体制,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岗位和部门,而只是让其它部门进行兼职,缺乏独立审计部门的监督。这样的监督效果低下,大多只是走形式,加上兼职的工作人员可能也不具有足夠的监督专业性,更进一步削弱了内部监督的效果和作用。

    四、建议和意见

    (一)设定科学的内部控制目标并落实

    1、确保内部控制合法合规。合法合规是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底线,在制定和实施任何内部控制计划时都要遵守法律法规。

    2、规范预算管理。要让预算管理发挥真正的作用,不能纸上谈兵,要真正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在建立预算时就不能敷衍了事,要仔细合理设定预算计划,考虑好之后的步骤和流程,执行时没有特殊情况就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如果有特殊情况也要详细记录,用于之后的审核和改进。之后的监督和审核步骤也要跟上,要核查资金资源的利用等是否按照预算实施。这样可以减少或杜绝资金乱用、滥用、挪用的情况,保障事业单位的安全。

    3、保护国有资产资源。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资源都属于国家,是人民的公共财产,管理上必须严格规范。目前的管理过于宽松,各个流程比较随意而缺少严格的约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导致一些公共财产的偷盗、丢失现象。因此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控制力度来保障公共资产的安全,要进行规范的监管,不能留下漏洞。

    4、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保证会计信息都是真实、完整、清晰、可靠的,只有这样的会计信息才有利用价值和参考意义,能够帮助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还可以起到预警作用,一旦有异常的数据表现就能够及时找出原因,将风险和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二)强化工作人员和领导者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度

    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全单位的努力和配合,因此必须要先让大家都了解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先开展对领导们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的培训,传输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理念,再分批对单位的其他员工都进行教育培训,可以分组进行学习,让大家对内部控制有正确的认识,并不是只跟会计财务部门相关的制度。

    (三)强化风险防范措施和理念

    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觉得这份工作是很稳定保险的,因此对于工作的风险防范比较松懈。但其实在现代社会,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是很重要的,加上事业单位是人民群众的代理人,责任重大,更需要对此加以重视,才能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对于风险防控的各个步骤,都应该建立规范的制度。第一,预算的起草、审核、实际操作和之后的核查反馈都应该有完善的条例。第二,要见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认真研究总结历史问题、现在的情况和之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应对。不能仅仅停留在问题出现后进行解决的被动位置,应该思考如果尽早地发现风险预警,在问题发生前就尽量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小损失的可能。第三,可以聘请外部的专业机构来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和审查。

    (四)加强财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针对部分财务工作者专业知识匮乏,业务水平低的情况,必须采取行动加以改善。事业单位应该对这部分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养和教育,不但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还要对思想品德和理念加以帮助,让他们同时具备优秀的专业水平和心理状态,对工作有热情有积极性,对于新的制度和方法愿意接触和学习,要有创新精神,让单位内部形成积极、负责的良好气氛。

    (浙江省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浙江 丽水 323600)

    参考文献:

    [1]周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宂[D].厦门:厦门大学,2014.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3]赵亮.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2014(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