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独立学院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
范文 | 王英 摘要:独立学院主要借助优质母体高校办学资源及吸引社会各界资金办学,发展主要经历了依附期和独立期两个阶段。其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具有推动学院稳定发展、提高管理效益、预防内部腐败等重要作用。具体工作思路是:建立产权制度,明确资产归属;强化资产管理,设置管理部门;放眼长期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引进相关流程,实现监控管理;明确责任权限,加强沟通传导。 关键词:独立学院;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1-0161-01 独立学院的相关资产管理是学院产权结构清晰的基础,是学院构建管理体制的关键,是学院处理好投资方、母体高校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1]加强其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在学院资产管理中起到的作用较大,对学院稳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对管理效益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对预防内部腐败具有强化作用,应引起重视,正确看待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促使内部控制发挥更大作用。[2] (一)对学院稳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独立学院如何处理好与投资方、母体高校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促进学院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投资方是学院办学财力方面的坚强后盾,是学院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主要对象。母体高校是学院无形资产及有形资产投入的主要对象,在课程设置、就业、管理、校园建设、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校舍建设、招生等方面给予学院有力支持。处理好与投资方、母体高校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预防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及浪费,有利于国有资产增值和保值,不仅保证学院及投资方利益,还对学院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各类资产是学院赖以发展及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预防资产流失,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构建集约型高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资产完整和安全,确保资产管理按照规章制度严格贯彻和执行,由此可见,将内部控制引入资产管理,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稳定发展的要求,可以增强学院对外部风险及内部风险的基本抵御能力,提高管理水平,避免资产流失。 (二)对管理效益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目前,独立学院的产权结构较不清晰,易引起资产流失,形成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竞争,制约管理效益提高。只有通过资产管理,才能实现产权关系清晰化,保护资产使用者及投入者的基本利益,提升管理效益,改善公共治理的基本结构。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院真正享有独立法人,真正面向教育市场,实现自主办学。将内部控制引入资产管理,实现学院整体科学管理,建立一套实用简单、运行有效、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及时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对管理行为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优化资产配置,提高管理效益。[3] (三)对预防内部腐败具有强化作用 内部腐败对学院稳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相关纲要表明,在处理内部腐败问题上,除坚决严惩腐败之外,还应注重预防,注重治本,提高对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将内部控制引入资产管理,运用内部控制操作方法及理念建立一套预防、惩治腐败的相关体系,开辟出预防内部腐败的新路子。 二、内部控制的工作思路 结合以上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分析,以下从建立产权制度、强化资产管理、促进长期发展、实现监控管理、明确责任权限五方面,总结内部控制的几条工作思路。 (一)建立产权制度,明确资产归属 严格按照“投资者拥有产权”原则划分私有产权和国有产权。根据不同的合作办学主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母体高校自办或母体高校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联办,产权归国家所有;另一种为母体高校与其他个人投资、非国有单位投资联办,为混合所有制。[4]划分产权界定时,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第一,通过出售形式将国有成分产权完全转让为非国有成分,学院产权归投资者;第二,规定母体高校、非国有资产的投资者在一定期间内根据各自的出资比例,分配所有权,并通过文件形式约定一定期满后的产权处理方式;第三,将部分非国有资产转让为借贷,由母体高校按照借贷合同分期向债权人偿还,学院产权归母体高校、独立学院。产权制度方面,必须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投资者权益分配基本原则、产权的组织形式、解散条件、解散资产清算基本原则及解散程序等。 (二)强化资产管理,设置管理部门 独立学院应结合管理工作现状及实际情况,专门设置管理部门。将管理部门作为资产管理主体,促使独立学院固定资产的登记标准及范围、设备购置论证、资产折旧、有偿化使用、报废处置、使用评估等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独立学院必须建立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促进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产权与财权管理之间的相互制衡。 (三)放眼长期发展,提高办学效益 作为独立学院办学出资的利益主体,应坚持“多盈”和“双盈”原则,对原有短期行为进行改变,促进独立学院的长期发展。对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应准确掌握,正确处理,以促进独立学院长期、和谐发展为基本目标。办学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规定与母体高校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资料、部分师资等有形资产和学校品牌等无形资产,将独立学院建设与母体高校发展相互结合,促进和谐发展。母体高校必须将独立学院归纳为自身建设的一部分,给予独立学院充分的帮助和支持,通盘考虑,理顺自身建设与独立学院设备、资产、教学、人事等方面的关系,创造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促进独立学院健康、长久发展。独立学院必须保证办学实践、指导思想与母体高校相和谐,必须把握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资源潜力,提高办学效益。 (四)引进相关流程,实现监控管理 将生命周期、流程管理等引进资产管理,以此实现资产的质量监控及跟踪管理。借助信息系统,结合资产使用情况、特点、责任对象等进行分类,并对资产管理流程、使用过程、生命周期阀值进行分析及设定,例如与采购责任、资产质量有关的返修率,与耗费频率、使用寿命有关的购买周期,与实际使用资产价值、投入产出比有关的开课率,与工作能力、管理责任有关的损坏率,与利用效率、闲置程度有关的使用率,与使用效率、资产共享有关的占用率,与成本核算、经济效益有关的维修成本等。根据各种阀值,建立数学模型,并逐渐组建管理系统及数据仓库,分析管理数据,生成分析报告,对资产管理的对比及借鉴提供可靠依据,为独立学院办学投资、发展建设、资产管理等决策提供参考。 (五)明确责任权限,加强沟通传导 保证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的合法性及权威性,促使其在制度规章下合理行使权利。明确管理部门的责任及权限,加强沟通及传导机制的建立,提高资产管理内控的效果及工作效率。信息沟通机制模式包括网络和传统两种。网络模式指管理部门将与资产相关的各类信息按照一定格式在校园网发布,及时更新,借助网络实现资产信息的内部快速沟通和传导,并对使用个人及单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5]传统模式包括各个部门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即时沟通,也包括资产内部审计、管理部门、监察部门等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讨论和解决,保证各类信息都能在会议中得到沟通。 目前,独立学院办学规模越来越大,资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资产管理在学院整体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管理水平直接对财务指标造成影响,需加强内部控制。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和文献,研究独立学院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对内部控制工作思路进行分析,供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苏武江,刘淑艳.独立学院产权制度的构建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3,19(11):85-86. [2] 杜 娟.现代高校独立学院的资产管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55-56. [3] 张月玲,徐伟伟.高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会计师,2013(11):47-48. [4] 董孟怀.防止独立学院国有资产流失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22):63-64. [5] 刘定岭,张 武,周建华.独立学院资产管理独立性与统一性浅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13(23):41-42. [责任编辑:王 鑫]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