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贸易开放、外商直接投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 |
范文 | 刘向丽
[摘 要]在当前中国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外开放能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关注。利用全国30个省级层面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用贸易开放和外商直接投资衡量对外开放,研究开放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由于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和贸易开放可能存在逆向因果关系,贸易开放具有内生性,因此实证分析中引入了工具变量。结论认为贸易开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具有制约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并且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越高,这种提升作用越显著。扩大实际利用外资水平能够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对外开放;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贸易;外商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 F74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7-0022-09 Trade Opennes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Liu Xiangli (Jiangsu Strategic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NanjingJiangsu 210013) Abstract: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China'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whether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can promote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deserves our atten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ial levels in China to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trade opennes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measure the openness, an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openness 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hin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s there may be a revers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bility of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rade openness, trade openness is endogenous, so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is introduced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rade openness has a restrictive effect 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while FDI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he higher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more significant the promotion effect. Expanding the level of actual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can enhanc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Key Word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novation Capability; Trade Opennes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统计,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商品贸易额仅为206.4亿美元,但到2013年就实现了超4万亿美元的贸易额。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流量1980年到2014年间增长超过2253倍,达到1285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也从1982年的0.44亿美元迅速增长,2013年已经突破千亿美元,2014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国,2017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8775.6亿元人民币,规模创历史新高。总体来看,中国贸易和投资规模快速扩张,经济开放度不断提升。十八大以來,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发表了多次重要论述,并在十九大中作为习近平对外开放新思想系统阐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继续推出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国家发改委已经于2018年年初宣布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将重点放在开放制造业上,2018年将首先取消对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在当前中国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外开放能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关注。本文尝试利用省级层面数据,研究对外开放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对外开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对外开放的本质是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通过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减少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创新绩效。Keller(2011)认为对外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不仅仅取决于国内研发支出、高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其他国家的知识创新活动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以知识溢出的形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国技术进步。其中,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两个主要的知识扩散和溢出渠道。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目前仍然存在明显技术差距,随着贸易开放和FDI推进,可以通过学习、模仿国外产品先进的技术、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快速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当然,贸易开放和FDI也可能存在对创新的挤出效应。 (一)国际贸易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贸易开放可以通过知识溢出、知识扩散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资源配置效应、技术及创新思想的扩散传播等途径促进创新。 国际贸易具有显著的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效应,这一效应是国际贸易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国际贸易使国内企业更加接近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有形商品的贸易可以促进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出口技术溢出的实现方式包括示范、模仿、上下游联系等。出口企业在研发和生产高新技术商品过程中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能够吸引创新要素向该产业集聚,带动整个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出口企业也可以借由定牌生产、加工贸易等方式模仿创新,提升出口国家的技术水平。出口中通过上下游企业间的前后向联系也可以获得或产生知识溢出,从而对技术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在进口贸易中,东道国通过从技术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进口高质量的中间产品,不仅可以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溢出,提高进口国生产活动的技术含量、研发强度和技术创新水平,还可以促使中间品提高质量,而产品质量提高也是技术创新成果在实际中的重要表现。从进口贸易结构来看,中国进口贸易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例更高,蕴含的技术复杂度也更高,通过技术扩散和溢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也更大。贸易是以有形商品的贸易为渠道,通过技术水平较低国家和地区对国外产品生产技术或信息的学习和模仿,推动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技术创新。相对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具有更加明显的技术特征和知识特征,其内嵌的技术和知识含量更高,技术溢出效应相对也更加强烈。服务贸易可以通过种类效应、数量效应、价格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等提升制造业生产率。国际贸易为技术落后国家和区域提供了技术模仿可能性,即Arrow提出的“干中学”技术进步过程,从而推动了技术落后国家和区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进程。 国际贸易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明显。作为弥补内需市场不足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出口能够扩大外部市场空间、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企业技术创新留出更多资金。同时,出口贸易让国内企业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及要求更高的国际买家,由此产生的显著竞争效应将激发国内企业创新动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从而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市场主体增多带来的竞争效应也可能降低市场利润,影响创新动力。进口中,其他国家产品的进口,会增加本国相关产品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为了保持市场份额,获取利润,国内企业也会加强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赢得竞争。同时,发达国家也会受竞争效应影响开展新一轮技术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从而客观上导致更高程度的技术溢出。当然,高水平产品的进口也可能会通过竞争效应减少国内竞争企业利润,从而对国内竞争企业创新产生抑制作用。 国际贸易有利于国际分工深化和制度质量提升,有助于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对外贸易使企业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跨地区、跨行业的配置资源,从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影响科研成本激励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可以提升贸易各国劳动生产率、改善研发活动效率并减少重复劳动,通过影响国际要素市场间接影响技术创新,提升贸易各国技术创新水平。贸易开放和FDI推进过程中,国内企业不可避免地会与国外企业产生竞争与合作关系,在竞争与合作中更多的适用国际惯例和准则,客观上要求向国际惯例和准则靠拢和看齐。同时,贸易开放也会使本国企业更容易面临贸易条件恶化等外部市场冲击,这也要求政府部门提升制度质量,深化体制改革,减少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提高和改善创新环境,包括更为高效的资源配置和更加完善的市场机制,降低创新成本,提升创新活跃度。 国际贸易有利于技术及创新思想的扩散传播,通过推动创业促进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产生。出口贸易带来关税降低和运输成本下降,使得向海外市场扩展外部需求变得有利,从而对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产生激励作用,促进创业行为产生。进口贸易会降低国内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价格,从而降低个体创业和新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鼓励新企业进入并提升个体参与创业意愿。进口贸易对创业的影响比出口贸易更大。开放中的文化碰撞与交流会推动企业及个体思维方式的多元化,一方面引起国内居民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的变化,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创新与创业文化会激发国内个体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动。创业会进一步促进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产生。 贸易对技术创新并不都是促进,受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也会产生负面作用:一是过度竞争。出于政绩晋升的考虑,地方政府往往盲目扩大出口规模,导致行业無序竞争、产能严重过剩,破坏了产业创新环境。二是全球价值链(GVC)低端俘获。发达国家对GVC治理结构和贸易分配格局具有掌控权,导致发展中国家企业被锁定于GVC低端。并且由于受到制度障碍等内生原因的约束,价值链低端锁定将趋于固化,导致内生创新动力缺失。三是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因此,对外贸易的扩大会使技术水平提升受到抑制,进而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而随着对外贸易逐渐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外贸易的扩大会刺激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FDI拥有的技术往往高于内资企业,因此,一般认为FDI的进入会带来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制度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 FDI是国际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20世纪60年代,Macdougall(1960)首次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能够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外商直接投资知识溢出主要渠道包括跨国公司当地分支机构对东道国产生的示范效应、生产率外溢、技术转移等。东道国企业可以利用地理接近的优势,通过模仿和学习外资企业新技术、生产过程、管理经验促进自身技术进步和创新;跨国公司的产品在销往本地区民的同时,也会通过产品及售后将跨国公司的创新理念、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从而带来技术信息外溢。学习发达国家商品所蕴含的先进技术,培育一批具备先进技术或是具备先进管理营销经验的人员。 FDI影响技术创新的其他渠道还包括具有竞争效应、资本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前后向关联效应。从竞争效应来看,技术先进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带来的竞争会增加国内企业竞争压力,迫使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获取利润。当然,竞争加剧也可能会造成利润减少,削弱创新动力。从资本效应看,FDI直接增加了进入部门的资本投入,但对行业总资本投入的影响并不确定;如果FDI进入导致东道国国内竞争企业经营出现困难,那么就会对该行业的资本投入形成挤出效应;与FDI企业具有前后向关联的企业会因为FDI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形成挤入效应。从人力资本效应看,外商直接投资会增加自身企业和配套企业劳动需求,减少东道国竞争型企业的就业。外商直接投资出于生产经营的需要,对当地员工、管理人员以及研发人员开展培训。一方面,培训直接提升了本地知识积累以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受培训人员也会通过向东道国企业的人力资本流动,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而人力资本是技术和知识的载体,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从前后向关联效应看,通过前向和后向联系,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承接发达国家成熟技术产业的梯度转移。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长、成熟直至衰退的阶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技术水平不同,不同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也不同,这推动了产品生产环节的梯度转移。目前,发达经济体正在孕育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创新,原有成熟技术产业有可能面临新一轮国际梯度产业转移。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目前仍然存在明显技术差距,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中低端,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通过承接发达经济体成熟产业技术体系的中高端生产环节和阶段,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产业链向创新链攀升。 二、对外开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模型 贸易开放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并不确定,以往对对外开放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上,对创新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实证检验两者的关系具有实践意义。为了科学评价开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考虑使用全国30个省级层面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西藏数据由于缺失年份较多,故不予考虑)。 (一)模型设定 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代表的对外开放可能会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除此之外,人力资本、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采用以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其中,i和t分别代表地区和年份。lninnovit表示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水平,trade(i,t)表示贸易开放,FDI(i,t)表示外商直接投资,edu(li,t)表示人力资本,capital(i,t)表示研发资金投入,labor(i,t)表示。样本期长度根据所有变量情况设定为2003-2015年。 (二)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目前对创新能力的衡量多从投入端和产出端选取衡量指标。创新是一个包括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多个环节的序贯过程,运用研发(R&D)支出和研发人数等创新投入端指标来度量创新固然有其优势,但很难避免重复计算,以及对投入如何转化为创新力的具体阐释困难。运用专利等创新产出端指标来度量创新力则非常直接,简洁明了。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专利的申请或授权数量。但是不同年龄专利的价值存在差异,单纯的专利数量没有将这一差异包含在内,也没有考虑到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專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对创新程度的不同度量。直观上,专利需要缴纳年费才能维持有效性,而年费呈阶梯形逐渐递增,因而更新时间越长的专利,市场价值往往越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公开的2001-2016年的城市产业创新数据库中,产业创新指数的计算考虑到了上述因素,其计算过程分为两步: (1)计算专利价值加权系数。由于截止2016年年底,能够看到1987-1997年申请的所有发明专利在生命周期内所有法律状态更新,而之后申请专利还在动态更新中。并且由于各年申请的专利分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所以考虑以Pakes & Schankerman(1984)的专利更新模型为依据,选取1987-1997年申请的所有已经到期的发明专利进行价值估计,根据估计参数结果模拟出专利价值分布,进一步计算出不同年龄专利的平均价值,作为相应专利的价值加权系数。 (2)选取年终(12月31日)作为每年观测时点,选择观测时点还有效的发明专利(已被授权并且还处于存续期),再加总不同城市(或产业)的专利价值得到其专利价值存量。然后将2001年全国专利价值总量标准化为100,计算得到2001-2016年的城市创新指数和产业创新指数。 该指标库中创新能力指数的构建不仅考虑到了专利数量,也考虑到了专利价值度量的创新能力。数据库提供了338个城市每个城市680个四位数行业创新指数。对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规划和文件,整理出9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每个省、市、自治区的四位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指数汇总得到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指数,用以衡量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