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改革创新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范文

    王卢伟

    摘 要:改革创新是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是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明确提出要深化改革,对于我国经济而言,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有效健全宏观调控体,攻克体制机制上的痼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转变政府职能并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改革;经济发展;动力

    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经济近年来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动力也来自改革创新。我国经济,在经历4万亿大投资和货币大扩张的非常规发展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于我国经济而言,面临着新的出口增速和消费增速格局,而房地产、自贸区、产能等方面仍存在变量,改革的步点能否准确踏准这些变量的节奏,需要现代化视野下的结构性改革,科学的顶层设计、准确而有力的政策执行是关键。着眼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性调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1 有效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要坚持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性调整。当前曾经引领亚洲经济腾飞的亚洲模式遇阻,原因在于随着本地区经济发展,生产成本不断提升,而发达国家在反思产业空心化的危机后,也越来越倾向于不再通过进口而是加大对本地生产的扶持力度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这一背景原因逼着我们必须调结构,因为虽然在全球PC市场、手机市场、液晶屏幕市场我们占据了全球大部分份额,但我们依然面临着结构性生产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通过劳动密集产业和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赚取的不多的剩余价值,在原材料和高端产品的大量购买中被消耗。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 2012年起我国的工业增加量已经超过美国,在2013年达到全球的四分之一,但产生这一经济价值背后的劳动力数量,美国是1200 万,而我国超过1个亿。简单对比可知,我国当前的生产效率状况,而在这效率低下的背后,其实是产业层级的巨大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通过调整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成功应对了短缺经济条件下投资和消费膨胀带来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风险。但正如前述的那样,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产业层级差距,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如果生产效率、生产力没有进一步的发展,经济下行就会从现在的风险转变成现实。未来十年我国经济能否按照既定方向翻一番,核心在于低端的资源扩张与高端的产业突围间取得一下一上的相对优势。《决定》重点提出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当前和长远、分领域调控和全局性统筹、政策落实和调整完备五个关系,有助于市场失灵情况下的市场科学调控。比如,银行惜贷催生了很多投资公司,2013年末开始火爆的互联网金融,以及催生的大量p2p金融平台。如果没有国家层面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控,资金价格的提高对于我国体经济造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未来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无外乎这三点。如何实现这一走向,我认为,在发挥市场的内生动力的同时,也要借助外力,货币政策方面有效降低企业汇率和利率成本,财政政策方面以"税改增"为契机,调整税制结构、深化税制改革。同时,以环保政策倒逼产能过剩问题,以大项目拉动新技术产业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规律,价值规律在行业之间的运动,决定着社会劳动在各个行业分配的比例。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充分体现了市场主体参与市场行为的经济活动。2014年预计我国的人均GDP 7000美元左右,约为韩国的三分之一,美国的七分之一;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仍不足10000 美元。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使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果,但这一数字仍现实地反映着我们的实际生产力水平,即仍处于全球90名左右的事实。面对这一事实,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 "平稳较快增长"已经被"持续健康发展"所取代,但发展仍是当前最大的国情,而生产力是最大的突破口。

    但现实是,我国通过消耗全球近五成的水泥、钢铁、煤炭等资源,在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行业占据全球主要市场,但产能过剩的阴霾始终萦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头顶。这个时候,有效发挥市场这只手,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我认为是三中全会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党的十四大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明确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凡是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发挥好的领域,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就充满活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得到深化,经济就能搞活,经济结构就能趋向协调。因此,在市场要素的配置过程中,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比如三中全会提到的关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直接针对的就是影响市场要素配置的地方保护主义,还比如土地市场、期货市场、自贸区离岸市场、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等,虽然有些方面的改革,短期来看,对于经济的某些方面也许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利空的可能,但长期来看,相关措施的出台,必然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重要作用,2014年中国股市的牛市也从侧面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潜力。

    3 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的职能转变,并全面正确履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核心环节。必须承认,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一直没有间断,并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总体而言转变工作仍然相较经济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特别 是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方面相对薄弱。

    职能转变的原因,是事权划分的不明晰。事权划分是政府职能有效运转的基础,也只有在明晰政府事权划分的基础上,政府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相关的工作责任,特别是财政的支出责任才能明确。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制度建设的里程碑,在调动市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实现了政府财力增强和经济高速增长。但随着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的制度红利优势正在削弱,比如预算管理制度的透明度和科学性不高,比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比如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扩大,使得政府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增长、实现统一市场环境建设等方面,日益显得力不从心。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只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5%,而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组数据,2003年~2012年的10年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年均为52%,最高年份曾达到56%,两组数据背后的客观事实,就体现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债务高企与土地财政持续高热,而中央政府在资金分配时有 "撒胡椒面"的现象。2015年财政收入占比是否会有所调整,值得拭目以待。因此,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理顺央地间、府际间的职能关系和治理架构,实现精明增长,在改进财政体制的过程 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中央政策制定尽可能不搞"一刀切",让地方有施展的空间,同时通过科学的转移支付体系和权事评价指标,对财政收入项和支出项进行再平衡,调节上下级政府间的财力水平,补足缺口。同时,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充分考虑公共事项的受益范围。然后,按照《决定》提出的"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参考文献:

    [1] 杨东占.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J].中国高校科技,2013(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