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探讨 |
范文 | 李福海 摘要: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不断加大,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大环境中,农业发展要想提升整体水平,必须打破当前困局、扩展需求、调整动力结构、提升市场适应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农业增强适应性,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在农民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供给侧结构改革下的培育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策略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下,其发展主要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土地制度改革两方面表现。前者要求农业发展更注重数量、质量、效益的兼顾性,更高效利用资源消耗,让农业可持续发展;后者强调促进经营权与承包权相分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本文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切入点,研究了目前职业培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一、职业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不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属于由国家提供资金作为专项培育费用的一项惠民工程,农民可免费接受,目的在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使其会经营、懂技术、有文化,促使我国农村农业全面发展。但在国家的有力政策下,部分地方领导在认知上存在偏差、执行力度不足、工作拖拉,在政策扶持下无法顺利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导致农民对职业培育的认知不足,缺乏科技意识,不愿配合国家政策充实自身知识储备。 (二)缺乏有效管理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在阶段性时间内实现相对较为紧凑的培育,并保障培育内容符合当地农民切实需求。虽说目前培训工作已经可聘请当地农技推广部门以及农业院校相关师资力量,但在培育方式及内容上缺乏有效管理,教材选择参差不齐,无法让新标准、新品种、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各地区购置的教材存在明显差异,教材难度过大导致农民不愿参与,知识过于浅显则无法令其提起兴趣。 (三)培育模式落后 受到教育资源、地理位置、时间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大多地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地点上选为田间地头和广场之类的空旷位置,缺乏网络资源的有力应用。职业农民的培育必须解决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明显问题和困难,若培育模式落后,无法利用在线培训提升每位农民学习效率,则可能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缺乏订单式培训,学到的内容过于偏向理论层面或缺乏针对性。 (四)兴趣不足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培育内容上已经朝着技术、技能两方面发展,当地政府逐渐意识到单纯理论教学的弊端。但仍有不少农民不愿接受培训,认为是属于浪费时间的行为,这一现象与当地政府宣传不足有关。当今农村农业生产各具特色,培育内容若千篇一律则无法让农民学到真正感兴趣的知识。且目前培训中缺乏对农民生态保护、食品安全、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培育,未做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 二、供给侧结构改革下的培育优化策略 (一)培育典型学员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涉及到每位农民,为其提供专业的农业知识、技术指导,并注重其精神层面的培育。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可在所有培育对象中筛选出部分实施一对一的指导,使其起到示范作用。典型学员的选择以中青年阶段农民为主,优先选择对农业发展兴趣高、能够为农民创业和当地发展做出贡献的学员。当地电视媒体新闻也可以从典型学员的培育工作作为专栏开辟创业专栏,宣传农民培育的氛围。有了典型学员的带动,农民的培训参与性将更高,做到相互促进,广泛性提升培育效果。 (二)充分利用改革形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应让每位农民了解职业培育的目的以及自身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培养农业职业素养,避免农村地区有效人才的流失,培养出懂技术、有文化的职业农民。可让农业职业教育与农民培养相结合,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农业保险、基地道路、土地流失等方面一定程度的扶持,减轻农民参与的抵触情绪。培育内容上,应深入农村实际调查了解,除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及技术层面应更符合当地农业的发展以及受培育人员的切实需求。 (三)保障证书含金量 并非每位参与过职业农民培训的农民都能够称之为“新型职业农民”,当地政府必须保障职业农民这一称号的含金量。可从农民的职业素质、产出效益、经营规模、实践能力等划分具体的认定条件,对于符合职业农民认定的个人应建立信息档案库,并定期考核,接受社会监督。为了保障当地农民对参与职业并取得职业农民称号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对于享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个体应给予一定政策上的优惠,例如纳入社保体系补助范围等,让大家认识到职业农民这一称号的含金量。在职业农民的申报方面,应有机结合农业项目申报、农业企业创建、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等。 (四)供给侧改革政策灌输 培育内容应更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对农业的影响,加大新兴农业产业的相关技能性及技术性培训。根据当地土壤资源、地理位置等条件向农民建议更适合的新兴特色产业类型并开设新颖课程,向参与培训的农民讲述市场信息、最新技术、发展理念、国家政策、发展趋势、新产业的前景等等,让每位农民找准发展方向。在新兴产业的培训同时也不应抛弃传统产业,可通过分开培训方式,对传统产业加强畜禽养殖、粮食种植之类的优势产业培训,通过实践实习、理论教学、跟踪指导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 (五)完善跟踪服务 政府部门应派遣技术指导员及行业专家对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个体实施全方位跟踪指导,尤其是重要农忙时节以及关键季节。可采取田间办班、送教上门、联户结对、进村入户等方式,确保其理论知识可真正应用于农业实践。除此之外,政府应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让参与培训的农民感受到国家政策的真正落实,从而信任政府、信任培训,提升主动参与程度。 (六)创新培育手段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普及手机及电脑,培育可通过微信群、QQ群之类的平台,让农民随时可以向技术人员及农业专家寻求建议。可通过交流平台及时发布阶段要求、生产措施、市场信息、政策扶持等内容。另外,可根据农民的参与培训兴趣实施针对性培育,例如分为新兴产业、动物防疫、畜禽养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蔬菜种植、稻麦栽培等内容,让农民根据自身需求及兴趣自主选择,介绍更具针对性的专业团队指导。 三、结语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下,食品安全问题、农业结构问题、农民专业素质问题、农业发展问题是政府需解决的关键。改革需培养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出高效、优质的农副产品,无缝对接产地与消费地,促使农业发展更符合市场经济需求。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農业属于短板,发展农业的关键在于人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认清现状并切实优化,促使农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利国,董建强,黄昆,马永发.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建议[J].农民科技培训,2017(04). [2]张鸣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探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J].甘肃农业,2017(06). [3]夏玉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 [4]曹均学,何永林,万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研究综述[J].新余学院学报,2017(05). [5]李延平,王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使命及变革[J].教育研究,2017(11). (作者单位: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