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低段科学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研究 |
范文 | 侯建群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历程中起到基础作用的阶段,对于学生们以后的学习起到奠基的作用。小学生学习的课程基本上以语数外学科为主,对于小学的其他课程,不论是课程的时长还是课程的种类都是很少的。而科学的课程则是小学生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科学课程的属性是很广泛的,小学设置的科学课程却很少,对于科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是不甚清楚的。本文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内容选择、课程资源整合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上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对小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学课程 小学 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57-01 引言 在我国的科学课程教育中是起步在小学的三年级,而低年级却没有固定的科学教材。但是科学课程对小学生的意义却是重大的,是他们认识科学世界的窗口,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低年级学段的科学课程内容的开发和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了。但是在开发低年级科学课程内容的时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从各个方面去做到。本文就着重的从课程的内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这三个方面去详细研究和开发的。 一、选择课程内容 (一)选择与小学生身体发展相关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小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他们对于外界是好奇的,喜欢模仿、学习他人,他们的理解能力弱等等。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小学的课程内容就应当要选择跟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其心理特点相吻合的知识类型。如果选择的课程内容知识过于复杂,小学生理解不了,那么他们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是在听天书,然后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相反如果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小学生就会觉得原来学习这么简单,从而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因此,对于课程内容选择要慎之又慎。小学生思维方式较简单,选择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以选择基础性的内容,并且注重发展小学生的兴趣,将课堂教学弄得生动有趣。 (二)选择能开发智力和拓宽视野的知识 在加德纳多的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了人的九大智能潜力,而让小学生学会将这些潜力转化为自己的技能,这也是对课程内容的要求之一。选择课程内容的时候不能光是为了应试教育、高考,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能力。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层层选择,可以找出学生在一方面有进步发展的潜力,而发展方法就需要不断的开拓小学生的视野,要让小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科学领域,然后慢慢发展他们的兴趣。如果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只是在固定的几个科学领域中,不可能所有的小学生都喜欢这几个科学,有的会喜欢别的科目学科。因此,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多样性。 (三)选择跟高年级科学教材相衔接的课程内容 在选择课程内容的时候,光是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因素和提高小学生的技能还是不行的,小学的课程内容还要跟高年级的课程内容有衔接。高年级的课程内容相比小学课程内容要更加的复杂、升华,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小学课程内容跟高年级课程内容无关,那么小学生升到高年级时学到的内容会让他们觉得很复杂,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相反小学时期学习的课程内容是高年级课程内容的基础,那么他们在升级的时候,就会觉得游刃有余。例如,根据三年级现有的科学课程中每个单元的内容,如“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等等,教师就可以选择这些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为科学课的内容,让学生渐渐的深入到科学知识中,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整合课程资源 (一)显性课程资源 显性课程资源指的是一切可以被人们看见的学习资源的总称。在将小学学科的教材作为核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的设置,准备不同的课程资源。例如,跟学科教材相关的资料、阅读材料、教学仪器、实物模型、实验的设备等等,教师在整理课本教材上的知识点时,就可以让这些课程资源作为呈现知识的媒介,然后实现整合课程资源的目标。 (二)隐性课程资源 隐形课程资源跟显性课程资源是相反的,隐性课程资源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看不见的、潜在的、可以对教师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的课程资源。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需要很多因素去激发的,而相对的来说,隐形课程资源相较于显性课程资源,是能够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主要就是因为显性的课程资源往往都是外在的,是被动的加在学生学习的外力,而隐性的课程资源则是在学生的思想上起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在因素。隐性因素往往指的就是可以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思想上的因素,例如校园环境、课堂氛围等等。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教材的编制方法 三年级目前应用的科学教材是小学低段科学课程基础知识的主要根据。小学低段科学课程的教材要立足现在的三年级科学教材上,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来编制课程方案。在编制课程方案的时候要围绕课堂和课文两个层面的知识,教材上每出现一个知识点,就要有呈现这个知识点的具体方案,例如课外活动和探究任务等等。教师不能完全的按照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要学会充分的利用学校的环境,以教师和学生作为校本课程知识设定基础进行教学。 (二)课程资源评估 课程资源的评估是判断学校可利用资源和教育价值的基础,教师要将学校的校藏书刊、校园环境、设施等作为评估的对象,然后选择适合的方式和途径,再根据校本教材的设定,让课程的资源能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而服务。在评估课程资源的时候,不能光是评估校园的硬件措施,例如校园的环境、上课教材、实务模型等,像是摄影、花卉、书法等都是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辅助项目的,以此丰富学校的校本教材,让其变得更有实用价值。 (三)小学科学校本课程集体化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在应用的时候应当是集体活动。教师在确定教学的目标后,可以将文字化、古板化的教学过程变得有趣生動,以此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尽量的将校本上的文字教学转化为游戏、认为、音乐、养殖等多种形式,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集体的活动中体会到科学课程的魅力,然后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低段的科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综合性的活动,这既需要教师们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而快速的定位,要了解角色对自己本身提出的要求,要自主的去提高课程的开发意识一节课程开发的能力,也需要学校对教师们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培训,让教师们能够全面的去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和方式,然后达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达到校本课程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奕. 小学低年级学段的科学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研究[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4):22-22. [2]胡鸿盛. 小学科学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15(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