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东北振兴背景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
范文 | 王雪婷 孙晓雅
摘要:研究有关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依托辽宁统计年鉴数据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和创新转化产出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构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对2008~2015年的样本数据降维处理,最终得出各年份技术创新因子得分情况,根据研究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辽宁省;创新能力;因子分析法 一、引言 2016年,发改委正式推出《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东北振兴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能力是制造业行业进一步创新性发展决定性条件之一,辽宁省尚存在技术创新水平低下、核心竞争不足和企业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归纳制约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因子,从而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转型策略。 二、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国内学者对于创新能力的研究不在少数,已有的指标体系较为成熟。在此基础上,依据辽宁省统计年鉴的统计指标,遵循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和创新转化产出能力三个方面选取各类二级指标,最终构建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 创新能力发展演变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相关系数检验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辽宁统计年鉴2017》统计资料和辽宁科技统计信息网、国家统计局网站等相关网站。各指标数据的度量单位不同,故采取Z-score标准化方法使得各变量处于同一量级符合可比性特点。在正式因子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相关分析,从表2可看出,相关系数矩阵中的大部分相关系数大于0.3,即通过统计检验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因子提取和命名解释 使用SPSS 22分析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4个因子,旋转后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2.503%,表明4个因子所抽取的信息可以反映出绝大部分的原始信息。为了更好的解释变量,选取最大方差法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F1)的成分变量主要体现在科技活动人员、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R&D人员和有效发明专利数等方面,可定义为创新实力储备因子。第二公因子(F2)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方面的相关性较强,命名创新费用支出因子。第三公因子(F3)的因子载荷在R&D项目数与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比例明显,归纳为创新项目因子。第四公因子(F4)体现在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和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两指标上,体现创新转化成果因子。 (三)计算因子得分 因子得分是因子变量构造的最终体现,在不同因子上的权重值与每个样本数据值相乘求和,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得到计算因子得分函数。 F1=0.074X1+0.422X2+…-0.171X13 F2=-0.60X1-0.274X2+…+0.054X13 F3=0.201X1-0.084X2+…+0.135X13 F4=0.089X1-0.137X2+…-0.542X13 计算辽宁省2008~2015年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得分见表5,可以发现:1.在2008~2012年期间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缺乏技术创新领域专业人才与相关专利。尤其是2010和2011年创新能力呈现退化趋势,人才储备和创新成果方面远小于前两年的因子得分。2.2015年的得分排名是第五,在新产品项目数和创新成果两因子得分却很低,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还有待提高。3.从2013年开始,辽宁省开始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加,加强了技术创新软实力。4.创新费用支出因子得分从2011年开始逐年下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与新产品开发费用是保障创新能力的财政支持。 四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是92.053%,采用归一法处理,得到综合评价方法F=(0.29428*F1+0.23921*F2+0.23383*F3+0.15321*F4)/0.92053,并按综合评价得分进行排序。图1为从2008~2015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趋势图。 从2008~2014年评价得分一直在逐渐上升,其中2011年和2012年处于持平状态,得分开始为正数。但是2014~2015年创新能力得分大幅度下降,直接步入负数,在新项目开发和出口销售这两方面表现弱势。企业应该重视此现象的发生,究其根本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尽快提升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 四、结论与建议 从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研发能力和转化产出能力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因子分析法将数据降维处理,在创新实力储备因子、创新费用支出、创新项目因子和创新转化成果因子四个因子基础上,加权计算得出2008~2015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得分及排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以及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彻底地东北振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12年以前,创新实力储备因子得分很低,说明企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不强。装备制造业必须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依托辽宁省高校资源和产学研相结合策略,完善人才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采用激励措施如高薪福利待遇、开设研发项目奖励和增加科研费用等保留东北本土人才。先通过本地的科技教育机构的相关技术人才增加省内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当科技活动有一定规模基础和科研实力之后,才有可能利用人才吸引的优惠政策,引进更多高科技人才在辽宁成家立业。 第二、增大科研经费投入强度。创新费用支出因子得分情况只有2011年分数为1.06853,其余年份得分均小于1,其中2014年的费用支出得分为负数。政府为裝备制造业提供政策扶持,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鼓励企业对研发新项目和申请专利和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依托于辽宁省传统制造业的工业优势和完善的生产体制,增加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力度,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重视科研创新成果。创新转化成果因子的因子得分并不高,除了2008年、2011年和2014年这三个年份的得分为正数,其余年份得分全部小于0。“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优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化传统优势设备,研发高科技新产品。要大胆引进的高科技设备与技术,不断尝试研发新产品,以形成自主创新体系的制造业品牌。增加对外出口贸易销售量,推动辽宁省的装备制造走出国门,打响中国制造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张梦露,张忠家.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湖北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8). [2]段婕,刘勇.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0). [3]黄文领,方真.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1). [4]杨志安,邱国庆.东北地区推进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J].长白学刊,2018(03). [5]杨春峰,刘妍.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经贸实践,2017(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