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诺丁斯幸福教育理论的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研究
范文

    摘 要:幸福感是人们对幸福的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幸福的一种认识。受诺丁斯幸福教育理论的启发,文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幸福理念、完善教育模式、重视生活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策略,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关键词:诺丁斯;幸福教育理论;大学生;幸福感

    近年来,有关“幸福感”的话题一直是学术界的讨论热点。诺丁斯的幸福教育理论对我们所讨论的热点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诺丁斯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教师进修学院的教授,具有数学和自然科学学士学位、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哲学与理论博士学位,并且是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2003年,她推出了新作《幸福与教育》,系统阐述了幸福教育的思想,使教育如何为学生服务这一具体问题得以解决,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大学生代表着年轻的一代,他们的思想观念代表着青年人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逐渐下降逐渐缺失,这使得我们必须倍加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在诺丁斯幸福教育理论的感染和启发下,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有助于大学生理解幸福的内涵,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感受幸福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积极面对未来的心态,有助于教育者实现我们期盼已久的幸福教育目标。

    一、遵循诺丁斯幸福教育理论,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策略

    引导大学生获取幸福,是诺丁斯幸福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和原因分析,遵循诺丁斯幸福教育理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幸福理念,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心理学有关理论认为,人的认识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人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对于幸福而言,同样有什么样的幸福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幸福体验。因此,我们要根据诺丁斯的幸福多元化的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幸福观,以在日常生活的多层面、多维度中获取幸福感。

    1.正确看待痛苦,在磨难中获取幸福感

    幸福与痛苦看似是一组对立的词,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诺丁斯的幸福教育理论我们不难看出,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正确面对痛苦。正确面对痛苦,我们就要从心理上接受痛苦,明白每个人都会接受痛苦的洗礼,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正确面对痛苦,我们就要有承担痛苦的能力,在痛苦面前我们要从容,要用自己的智慧战胜痛苦;正确面对痛苦,我们就要减少痛苦、消灭痛苦,在我们能够遇见的范围内,将痛苦消灭在萌芽状态。总之,幸福不代表没有痛苦,痛苦不代表不幸福。我们要正确理解幸福与痛苦的关系,让大学生在痛并快乐中成长。

    2.正确处理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在精神追求中体悟幸福

    需要通常被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当我们要正确理解幸福与需要的关系时,我们不仅要重视人们的物质需要,还要重视人们的精神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反对禁欲主义,重视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3]因为一方面物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物质决定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人的正常需要,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自然需要,还包括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精神需要。人的幸福不仅是对自然需要的满足,也是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如果一个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精神追求,即使达到目标,其幸福感也是苍白的,并且很快就会降低。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很匮乏,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因为无法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而难以维持和发展。再者,诺丁斯的理论告诉我们,在满足我们的需要时,为了不浪费资源,我们要说出自己内心的需要,要将强加的需要转化为明示的需要,这样我们能够更快的获得幸福感。因此,要获得幸福,就要重视人们物质和精神两种需要的满足,同时为了我们的幸福要大胆的说出自己需要。

    3.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社會奉献中感受幸福

    幸福与道德息息相关。从个人角度看,追求自我的幸福感本无可厚非,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就社会整体而言,当越来越多的人只把幸福定位在自我层面而缺乏责任感、使命感、道德感时,他的幸福是低层次、低价值的;仅仅满足于自我的幸福是享受性的幸福,具有消费性、短暂性。以德性获得的幸福是持久的,是将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有机统一的幸福。有关研究证明,乐于助人的有道德行为能够激发出他人的感激之情,这足以使助人者感到快乐、幸福。而且,助人行为足以使助人者萌发内在的美感。真善美的道德行为可以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因此,大学生的幸福感需要教育者在施教时加强对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道德感。

    (二)完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个人体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开设以幸福为导向的开发各种才能的丰富课程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多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主,忽视了审美才能、品德品质、社会技能等的发展。因而,大学生在即将踏上社会时所表现出的迷茫、无能使得他们的幸福感下降,面临这样的状况,我们的教育应大刀阔斧的开设开发各种才能的丰富课程,不仅有智力还要有体力,不仅有智商还要有情商,不仅有科学知识还有生活常识,诺丁斯批评忽视持家教育的做法,她质问道“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如此重要的事情却为学校一直所忽视,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呢?”学校应教给孩子关于养育子女的知识,关于面对和处理爱情、亲情、友情的知识等。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开设以幸福为导向的面向各种才能的丰富课程,无疑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和处理感情问题的能力。[4]这些课程要求将营养知识、安全知识、理智消费等更宽泛的话题融进大学生的平时生活里,倡导增进自我理解和人际关系,保护环境,热爱住所,为人父母,精神唤醒,为适宜的工作而准备,发展健全而有魅力的人格等方面的教育。从这些教育中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得其对生活应对自如,获取更多的幸福。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要求教育者注重每个学生对幸福的个人感悟和体验。教育者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弘扬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志趣爱好。组织各种不同的活动,使学生在彼此的互动中体验到快乐,使学生展示出各自的才能体验到成功。另外,教育者可以鼓励学生设计自己想要设计的作品,在宣传栏中进行展示,这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对学生幸福的感悟提供了平台。通过以上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无疑可以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三)重视大学生生活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品质的培养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应当教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为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他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运用一切能力,做到“对己对人最为有益”。因此,我们首先要教学生如何去谋生,如何做家政,再传授关于养育儿童的知识,最后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自己的人生和欣赏自己的品质。

    1.注重大学生持家能力的训练

    诺丁斯特别重视学生持家能力的培养,家是我们产生幸福感最重要的地方,拥有持家的能力,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他做饭时会体会到幸福,整理家务时会体会到幸福,逗孩子乐时会体会到幸福,尤其是那些喜欢做饭、做家务的人来说,持家可能是一件在游戏和工作之间界限模糊的事情,是产生幸福的源泉。一个人没有持家的能力,他就不会和家人产生亲密的互动,就不会获得亲密感,更不会体验到幸福。因而,我们在开设各种课程提高学生智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特别是持家能力。家是幸福的泉眼,与家有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都是我们应该重视。

    2.教授学生做父母的知识

    诺丁斯理论中提到,做一个称职的父母是获取幸福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来说,成家立业的人生大事渐渐来临,也许有人认为此时谈论如何做个称职的父母不合适或者说还有些早,但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我们要未雨绸缪,在大学生的课堂里教授学生做父母的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从容地承担为人妻(夫)为人母(父)的责任,从容地教导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和他人分享做父母的知识和乐趣。再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非完全独立,而要将二者密切的结合起来,注重生存技能的教育,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为生活做准备。[5]掌握和学习做父母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获得幸福。

    3.发展学生个人品质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和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直都是分工明确,家庭提供给孩子吃穿住行,学校教给学生知识,这样的教育理念经过实践的检验,并不是理想的教育模式,也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幸福感。而且我们的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忽视了德育的发展,在人的一生中,德育比智力的发展更重要,因而我们应该重视学生个人品质的发展。一个人的成功与那些大方、从容、真诚、勇敢、有智慧的个人品质息息相关,也与个人的生存技能分不开。[5]教育者在施教时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个人人格、能力、品质的发展,家长和老师都是教育者,要互相溝通,共同为孩子们的幸福未来奋斗。大学生的幸福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改变家长不知道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的现状,要让老师和家长多交流,共筑大学生的幸福的未来。

    二、结语

    当前诺丁斯的幸福教育理论备受关注,该理论为学校教育增进学生幸福感提供了崭新的实践途径。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应从领悟诺丁斯幸福教育理论着手,正确对待当前大学生幸福感存在的问题,汲取经验教训,积极倡导正确理念,从其理论本身大力推行有较强操作性的策略。通过多途径,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懂得追求幸福,并能够获取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姚景照.论幸福与幸福观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9(4):50-52.

    [2]齐立强,王川,宋素艳,加强幸福观教育,架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1):84-87.

    [3]庄芙蓉,幸福观的理论阐述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与人才,2010(34):63-64.

    [4]龙宝新.幸福与教育[J].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49-261.

    [5]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6]张帅.内尔·诺丁斯幸福教育观评述[J].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院,2010(32):246-248.

    [7]陈浩彬,苗元江.幸福与幸福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45-48.

    [8]陈浩彬,苗元江.积极心理学:为幸福人生奠基[J].教育导刊,2008(11):14-16.

    [9]徐廷福.试论诺丁斯的幸福教育观[J].教育导刊,2010(5):16-19.

    作者简介:蔡蕾(1989-),女,汉族,陕西宝鸡人,助教,研究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