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范文 | 赵祯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已经成为消费者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消费市场上占据的分量非常大。大学生是当下社会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他们紧跟着时代和潮流的发展,在消费上也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且大学生们也将是未来几年中社会上的消费主体,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理念对我国社会总体的经济水平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在諸多的大学生当中,由于各种因素会有一些盲目消费,这不仅对大学生们自身有着负面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现状进行分析,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关于消费行为给大学生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学;大学生;消费 根据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消费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大学生的消费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他们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对我国的消费水平,以及经济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且作为收入水平较低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的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分析价值。为了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理念有更深入的了解,探究大学生消费行为背后的经济现象,同时为了能够引导大学生们正确理性地对待消费,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探究其中的经济学问题,便于能够促进大学生们进行理性的消费,同时对大学生培养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 调查发现,17.8%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53.9%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在500元-1000元,24%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1500元之间,14.3%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其消费主要包括餐饮消费、学习消费、娱乐消费等方面,其中饮食和住宿在整体消费支出中占71%,学习消费、娱乐消费均占6%,服装消费占11%。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消费行为特征鲜明,以下为如今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几个主要的因素: 1.追求时尚和潮流的心理 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通过刻苦努力来到一个全新的、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很多大学生会对潮流和时尚有新的认识,他们会对更多的事物都产生好奇心。例如,很多大学生们比较崇尚追求一些名牌产品。实际上很多名牌产品对于大学生而言并没有太高的实用价值,但是价格比较贵,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或是攀比心理,使得很多大学生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购买价格很贵的名牌产品。在所有的消费行为中,这种现象存在的最为明显。 2.追求先进的消费方式 大学生站在先进文化的最前端,比较容易接触到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消费观念比较超前,消费观念变化也很快,比如对网上购物以及手机支付更容易接受,对支付宝、微信等新兴支付方式也比较容易接受。 3.超前消费 在现代经济的社会中,超前消费这种现象也十分常见。因为大部分大学生除了生活费这一稳定的经济来源之外自身并没有经济能力,可是有时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会因为各种因素非常想要得到某样商品,比如新款球鞋、新款手机等等。但自身的经济实力并不能满足他们,这个时候一部分大学生就会陷入超前消费的困局:很多大学生会去办理一些贷款业务,提前得到一笔借来的收入先消费后买单,因为这种行为虽然解决了当前的消费需求,但实际上把还款的压力留给了将来,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而且社会上很多不法分子抓住了大学生需要钱、抵制诱惑能力低以及容易上当受骗的特点而假冒贷款机构借钱给大学生。另外超前消费很容易上瘾,大学生很可能会陷入借款还款的恶性循环,所以一定要及时制止,否则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二、大学生消费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1.“瘾性消费” “瘾性消费”是指一个人通过不断增加消费行为次数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从而产生过度消费的欲望,而且这种欲望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痛苦。像一些男生沉迷网络游戏一样,这种“瘾性消费”会给他们带来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也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应该进行合理的消费,避免这种“瘾性消费”,尽可能地把支出控制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否则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幼鹅效应” “幼鹅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指一只小鹅会把自己生下来第一眼见到的东西当作自己的妈妈。在行为经济学中,人们在进行消费选择的时候,往往会把作为消费目标的产品与之前观察到的产品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自己目前的消费是否合理,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幼鹅效应”。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们对于自己第一眼见到的产品往往印象比较深刻,而在以后的消费中,这种第一印象会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意识。比如说,一双三百元的球鞋会觉得贵,一段时间后新款上市,这双球鞋降价到二百元,通过和之前的对比,会觉得降价后的球鞋比较实惠。 3.大学生消费行为中的沉没成本 在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中,沉没成本是他们最为常见的一种经济行为。沉没成本是指已经投入的、不可能回收的成本。例如,在大学中一些老师会给学生推荐与课程相关的课外读物,本意是让有兴趣的学生拿来对所学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但很多学生会听从老师的推荐购买相关的书籍,但拿到手后就没兴趣读了,随便翻两三页后就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他们购买这些书籍已经付出了成本,这就成了其中的沉没成本。类似的现象在大学生日常消费活动中还有很多。忽视沉没成本会使大学生失去机会成本,重视沉没成本则会使大学生付出时间成本。作为大学生,对于沉没成本应当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在消费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自己付出的成本。 三、对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1.大学生自身对自我行为的有效控制 (1)对于消费行为有合理的认识 大部分尤其是刚刚接触大学生活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消费行为没有一个合理深入的了解,因此总是盲目地进行消费活动。建议每个大学生对于消费的本质有一定的了解,避免盲目跟风,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2)提高自身在消费过程中抵制诱惑、明辨真假的能力 作为尚未在社会中立足的大学生,抵制诱惑、辨别真假的能力普遍还不够高,所以经常被广告、“明星效应”等迷惑,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欺骗对象。同时,大学生也应拒绝现在社会盛行的超前消费行为,不给自己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面对诱惑保持理智,坚持理性消费。 (3)学会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 正如上文所述,很多在校大学生并没有合理的消费计划,甚至自己的消费过程都不明不白,经常超支而且因为不具备经济能力而无法弥补。因此,大学生应当清楚认识到自身的经济能力,根据自身的消费水平,来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学会制定消费计划,对于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的生活也会有一定帮助。 (4)防止消费上瘾 因为在大学中没有了父母过多的管教,很多大学生会以为大肆购物而对购物上瘾。要防止自己消费上瘾,控制购物的欲望,不要为了消费而消费。 2.高校倡导学生学会理性消费 各大高校应当倡导学生们对于消费和经济学有正确的认识,灌输一定的經济学知识,使学生对经济学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们意识到自我消费行为和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加强大学生们对理性消费的深刻认识。引导学生们进行正确的消费,避免因为不合理消费带来严重后果。建议开设相关必修课程或者辅导,让大学生通过学习的方式,深入了解相关经济知识,培养理性消费的习惯。培养一定的经济学知识,让学生们意识到自我消费行为和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加强大学生们对理性消费的深刻认识。 四、结束语 总的来看,大学生的消费活动和消费行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作为具有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消费群体之一,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消费的状况、观念与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关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引导和教育。各大高校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给学生们灌输各种正确的消费理念,引导大学生们形成理性的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韩杰,陈冰.大学生消费的行为经济学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2018. [2]高空,洪沐.以行为经济学视角看大学生消费误区[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4,03:209-210. [3]廖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30-32+37. [4]杨春荣.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经济学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29-33. [5]吴茜.大学生消费行为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1021:189-190. [6]陈俊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1124:212-2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