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后实
先声后实原指两军相遇,以声势威慑制服对方为上策,以实力强攻为下策。后用来指先以声威震慑,后用实力进攻。
先声后实谓声威在前,武力在后。《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破赵后,欲攻齐燕,问计于赵降将李左车,李左车对曰: “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兵, 北首燕路, 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 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首(shou):向。 (yi): 颁赐酒食。 暴(pu): 显露。 在北攻齐燕这个问题上,李左车主张先造声势,而不宜先用武力。
先声后实军事用语。先树声威,而后实战。亦泛指扬威在先,继之以实力。语出 《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三国志·魏书·刘晔传》:“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 先声后实
先声后实原指两军相遇,以声势威慑制服对方为上策,以实力强攻为下策。后用来指先以声威震慑,后用实力进攻。 其他军事策略
其他军事策略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之势:掎角之势 掎角之援 犄角之势 先下手争取主动,以制服对方:先发制人 切断其退路或生路:断其后路 断其粮草 避开敌人凶猛的气势:避其锐气 离开不利的境地:走为上 表面上退却,实际是准备进攻:以退为进以屈求伸 暂时委曲求全或退缩潜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尺蠖之屈 表示作长久屯兵之计:筑室反耕 利用这一敌人去打别的敌人:以夷治夷 以夷伐夷 以夷攻夷 用计使内部不团结:反间(~计) 利用别人去害人:借刀杀人 对另外的对手的打斗持观望态度:隔岸观火 结交远的国家,进攻近的国家:远交近攻 先加之以声威,后继之以实力:先声后实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先礼后兵 先文后武 后兵先礼 先用强大的声势来挫伤敌人的士气:先声夺人 把自己放在无退路的绝地,使奋勇杀敌:置之死地而后生 要捉拿他,故意松懈一下:欲擒故纵 牺牲局部利益以保主要利益:丢卒保车 丢车保帅
攻击的方式
攻击的方式从侧面攻击:侧击 两路兵力同时向两侧纵深攻击:钳形攻势 绕到敌侧或敌后攻击:包抄 出其不意地攻击:诈战 趁其不防备而突然攻击:击其不意 拦截并攻击:要(要击;要截) 邀(邀击) 遏 拦击 截击 遮击 设伏兵拦击:邀伏 包围起来攻击:围攻围击 环攻 攻围 进兵围攻:进围 从后面或两旁包围攻击:兜抄 兜击 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增援﹑逃跑或进攻:阻击 堵击 邀蹑 拦腰攻击:横击 乘打胜之势攻击:乘胜攻击 乘虚攻击:抵虚 乘敌人疲劳时攻击:敌疲我打 善于捕捉有利的时机攻击敌人:半济而击 养精蓄锐,待敌疲时出击:以逸待劳 逸以待劳 以逸待困 以逸击劳 以逸制劳 以佚待劳 以逸代劳 待劳以逸 用逸待劳 故意制造声势,转移视线向他处攻击:声东击西 东声西击 声西击东 攻击敌人布防疏漏之处:击瑕 避开敌人主力,攻击其薄弱环节:避实击虚 避实攻虚 避实取虚 避实就虚 就虚避实 攻击敌方要害之处:捣虚批吭 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关门打狗 合力攻击:合击 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腹背受敌背腹受敌 腹背受攻 首尾受敌 用火攻击:火攻(水淹~) 熯焚 用炮火攻击:轰(轰击;轰打;轰炸;狂~乱炸) 炮击 爆击 轰炸得非常厉害:狂轰滥炸 先用声势震慑,再以实力攻击:先声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