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流击楫
释义

中流击楫

谓决心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宋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 “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
●《晋书·祖逖传》: “[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楫: 船桨。济: 过河。东晋祖逖曾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


中流击楫

【出处】 《晋书·祖逖传》:“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铠甲和兵器),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释义】 东晋祖逖以恢复中原为己任,晋帝任命他为奋威将军,北图中原。祖逖在率部属渡江时,拍打着船桨发誓:“我祖逖如果不能扫清中原而再回渡,就如同大江!”后以此典表现驱除外敌、立志报国的豪壮胸怀。
【例词】 渡江楫 渡中流 横楫击楫 击楫歌 击楫誓 出楫吟击中流楫 誓江 誓流水 誓中流 击楫中流 中流鼓棹 中流击楫 中流誓 祖逖慷慨 祖楫 祖生楫 忆祖生 船头击楫誓江孤楫
【用例】
〔渡江楫〕 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击楫〕 宋·松洲《念奴娇》:“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击楫中流〕 明·韩守益《苏武慢》:“击楫中流,投鞭思济,多少昔时豪杰。”
〔誓中流〕 宋·曹冠《蓦山溪》:“击楫誓中流,剑冲星,醉酣起舞。”
〔忆祖生〕 清·吴兆宽《寄怀小修弟》:“只今汉上烽烟满,慷慨中流忆祖生。”
〔中流击楫〕 宋·张榘《安庆摸》:“中流击楫酬初志,此去君王高枕。”
〔祖生楫〕 清·顾陈垿《饯敬亭上江西观察》:“愿为祖生楫,送君中流时。”


中流击楫zhōngliú-jījí

中流: 河流的中央。楫: 桨。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语出《晋书·祖逖传》:“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
西晋末年,北方的匈奴、羯、氐、鲜卑等民族渐渐兴起,向南侵入汉族居住的中原地区,建立起政权,压迫和奴役汉族人民。而偏安于长江以南的晋朝统治者苟且偷生,不思收复失地,把沦陷于异族统治下的北方人民置于脑后。
祖逖从年轻时就决心为收复失地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因而勤学苦练,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爱国将领。他生性豪放、刚毅,多次向朝廷进言,要求带兵收复中原。晋愍帝勉强接受了祖逖的建议,封他为奋威将军,但只拨给他1000人的粮饷和3000匹马,让他自己招募兵马,制造武器。对此,祖逖毫不气馁,他知道他的行动将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北方人民的拥护,因此,满怀信心地带着为数不多的亲友、部属渡江北上。
祖逖率领军队不断向敌人发动进攻,连战皆捷,终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失地,为民族建立了功勋。
后人把祖逖渡江时敲击船桨发誓的故事,概括为“中流击楫”,用来比喻一定要完成某项事业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又作“击楫中流”。


中流击楫

晋祖逖渡江击楫之事。后喻决心收复失地的壮烈气概。《晋书·祖逖传》,“仍将本流徒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中流击楫zhōng liú jī jí

东晋初,祖逖任豫州刺史,渡江北伐苻秦,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见《晋书·祖逖传》。后用“中流击楫”比喻有志复兴的壮烈气慨。宋·文及翁《贺新郎·西湖》;“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也作“中流击枻”。明·何大复《滹沱河上》:“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表示决心

表示决心

发愿
表示意志的坚决:必定
表示忠贞:效贞
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执行:誓(~师;~愿;宣~;指天~日)
 立下誓言,以示决心:矢志
订立盟约,表示决心:誓骨
 古代订立盟约时用以表示坚定不移的方式:锲臂
军队出征前,表示坚决的战斗意志:誓师誓旅 鞠旅
表示决心收复国土:中流击楫 中流击枻扣楫中流 击楫中流 击楫誓清 击中流楫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