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空城计
释义

空城计kōngchéngjì

军事作战中的一个计策,指利用敌人的怀疑心理蒙蔽敌人的策略。
“空城计”出自《左传》的记载: 楚成王六年,楚国令尹子元发兵车六百乘攻郑。楚军进了郑国的外郭门来到内城前,只见“城门大开”,任人自由进出。楚军怀疑这里头有诈,不敢入城。又听说齐、宋、鲁三国援郑之师将到,只得趁夜晚逃走了。
三国时,也曾有过巧设空城计的故事。但用计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魏国的文聘。据《三国志·魏志·文聘传》记载,有一次吴国的孙权率领5万大军,突然进攻石阳(今湖北孝感市),当魏国守将文聘发觉时,吴国人马已离城不远,而魏国主力尚在别处。文聘急中生智,想了个办法。他让城内的一些老弱残兵和百姓都躲藏起来,大开城门,这样城内街头没有一个行人,石阳宛如一座死城。孙权到了城下,见此情景,感到可疑,不敢进城。于是他下令退兵。文聘没用一枪一炮,只用空城计就躲过一场大难。
上述的两个计策,后来被人们称为“空城计”,引申比喻本来不具备某种条件和实力,但做出具备的架势,以此来迷惑对方的计策。


空城计kōngchéngjì

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巧计。
故事《三国演义》中记载,魏将司马懿领兵攻打蜀汉西城。西城只有老弱残兵防守,其实是一座空城。诸葛亮反命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从容弹琴。司马懿见诸葛亮镇定自若,怀疑城内有重兵埋伏,不敢攻城而退兵。


【空城计】

戏曲传统剧目。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马谡失守街亭,司马懿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将可遣,便大开城门,端坐城楼抚琴以待,司马懿疑有诈而退走。京剧中有时和《失街亭》《斩马谡》同演,称全本《空城计》,俗称“失空斩”。


空城计

三国时蜀国诸葛亮为掩饰力量的薄弱,而采取的一种大胆的、迷惑敌人的计谋。事出《三国演义》第九五回。蜀将马谡失守街亭以后,魏军统帅司马懿率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鉴于寡不敌众,撤走城内的全部人马,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焚香端坐弹琴,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司马懿见状,怀疑城内设有埋伏,于是引兵而去,西城得以保全。后遂用以比喻毫无实力,徒以虚势吓人。


空城计kōng chéng jì

见“唱空城计
❷”。


兵不厌诈

兵不厌诈

兵不厌权 军不厌诈
以假乱真:虚虚实实
对敌人实施蒙蔽性活动:布置疑兵
暗地里搞欺骗活动:瞒天过海 过海瞒天
为掩盖力量虚弱而以空城骗过对方:空城计
引诱敌人深入我方利于围歼的地区:诱敌深入
假托借路,行灭亡该国之实:假途灭虢
为引出某人而故意打击他人:打草惊蛇 惊蛇打草
(用兵作战时尽量使用欺诈等计谋来迷惑敌人:兵不厌诈)

空城计kōngchéngjì

❶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蜀方街亭失守,魏将司马懿率领军队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弹琴城楼之上,司马懿怀疑蜀有伏兵,率军撤退。后用“空城计”泛指掩饰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黎锦明《武器与勇士》:“有许多生来不曾出县城的才恍然明白这用意,兀自赞着他有使用‘~’一般的机智。”|毕淑敏《北飞北飞》:“共产党没枪没炮没美援,愣是在这儿守了这么多年,这回又使了一个~,这事透着邪乎!”
❷戏称房里没人。老舍《骆驼祥子》:“可是我们不能就这么‘~’,全走了哇。”矫健《老人仓》:“你们都趴在这儿呢,办公室唱了~啦!”
❸戏称腹中饥饿。王群生《彩色的夜》:“哦!饭来了。肚子里早唱《~》了。”


空城计

守备空城之计。泛指为掩饰力量空虚而采取的迷惑敌人的计策。三国时,蜀将马谡失守街亭后,魏军大都督司马懿亲率大军进逼西城。当时西城只剩下了老弱残兵,根本无力抵抗,大家顿时慌作一团。丞相诸葛亮临危不乱,他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于是传令大开城门,让老弱兵士洒扫街道,自己在城楼上焚香弹琴,显出一副从容自若的样子。司马懿怀疑城中设有埋伏,吓得赶紧退兵而去。(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