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袋糨子yī nǎodài jiàng·zi谓人之糊涂。“一脑袋糨子”是从古时俗语“一锅面”演变来的。 据南宋·周密《癸辛杂识·真西山入朝诗》载,南宋理宗时民生艰苦,物价昂贵。当时有人制造舆论,若是真德秀负责政事,便可扭转局面。于是民间传出歌谣:“若欲百物贱,直待真直院。”意思是真德秀上了台后,就可以有好日子了。谁知后来真德秀被召入京任参知政事(宰相副职)后,却无所作为,终日只高谈朱熹理学,要大家真心诚意尊崇道学为第一义。人们大失所望,认为其所言所为不切时务,就在上述民谚后又续了两句:“吃了西湖水,打作一锅面。”因《宋史·真德秀传》载,真在回朝廷前,曾于泉州、福州两地为官,减少税收,平抑物价,颇有政声。“吃了西湖水,打成一锅面。”是说他到京城杭州反而糊涂了。于是,后来称人糊涂为“一锅面”。 年深日久,人们在使用“一锅面”一语时,大多不知其由来。遂觉“一锅面”不如“一脑袋糨子”形象确切,便逐渐演变为“一脑袋糨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