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美国童书出版的选题创新研究
范文

    莫林虎 高振宁

    

    

    摘要:本文从美国比较成熟的童书门类中,选择一些目前国内开发和关注较少的,但是又亟待重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细分门类,从选题和创作的创新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童书出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内容创新 选题策划 童书出版 美国

    1978年以来,我国的童书出版一直保持良好发展的态势。2015年童书零售额已占全国图书零售总额的22.32%,位居各图书门类第三,2016年童书首次超过社科坐上图书细分市场的头把交椅,成为传统图书出版业中最亮丽的一个板块。但我国的童書出版也存在不足,如原创匮乏、选题与创作缺乏创新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出版机构和作者的共同努力合力解决。

    本文从美国比较成熟的童书门类中,选择一些目前国内开发和关注较少的,但是又亟待重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细分门类,从选题和创作的创新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童书出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美国童书选题更多元化、精细化

    纵观国内童书出版的关注点,启蒙教育、绘本及故事书、科学教育、个人健康及自我保护等门类已经逐渐受到重视,有的已经成为国内童书出版的主力军,但是随着情绪管理、人生教育、社会交往这些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分支本身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童书出版中这些方面的选题。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从家庭生活、疾病和死亡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家庭生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一个重要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空间,围绕这个话题可以进行很充分的选题策划和创作。笔者通过美国最大的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网站进行搜索,通过Books\Children's Books\Growing Up&Facts; of Life\Family Life这样一个路径,搜索出符合要求的图书有近4万条,分为四个年龄段:baby-2,age3-5,age6-8,age9-12。根据网站信息整理,在“家庭生活”之下有如下细分门类:收养(Adoption)、照顾婴幼儿(Babysitting)、婚姻及离异(Marriage& Divorce)、金钱(Money)、搬家(Moving)、跨代关系( Multigenerational)、新成员的降生(NewBaby)、新体验(New Experiences)、孤儿(Orphans& Foster Homes)、父母亲(Parents)、兄弟姐妹(Siblings)、睡前故事(Sleep)、继父/母(Stepfamilies)、价值观(Values)。从这个分类来看,美国童书仅在“家庭生活”这个主题下就已经做到了多元化、精细化,这是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出版业因应童书市场需求不断创新的结果。在我国童书出版市场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细分化、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的当下,美国童书在选题上的这种多元化、精细化的创新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这些具体的细分门类中,以下几个门类对中国当下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离婚

    据2013年6月19日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310.4万对,增长8.0%。2017年8月3日民政部发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415.8万对,增长8.3%。从这两年的数据看,我国离婚率是持续升高的,这意味着面临父母离婚这个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但是国内出版的有关这个话题的书非常少,更不要说低幼读物了。在离婚现象持续增长的社会环境下,童书出版适度地在这方面进行选题创新,对离婚家庭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干预,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父母离婚的现实,缓解乃至消除负面情绪,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选题问题解决了,紧接着就要考虑如何将这一主题用创新性的方式方法表达的问题了。

    我们来看看美国童书中这类选题的两个不同思路的案例,看看作者是怎样向孩子解释父母离异的事实,怎样抚慰、引导孩子的。

    帕特·托马斯(Pat Thomas)的《我家的变化》 (MyFamily's Changing)是一本定位于三四岁及以上孩子的绘本,展现的画面是父母曾经的相爱和如今的不快乐,告诉孩子“离婚”是怎么回事。画面温馨,语言简洁、真诚、平和:“他们希望能相爱到永远,但是慢慢的彼此都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分歧越来越多,经常生气,或者不和对方说话”,“通常结婚了的人如果像这样不快乐了,他们就会选择离婚,然后不住在一起了”。

    通过温馨的画面和真诚平和的语言,向孩子强调,离婚是为了两个人能过着快乐的生活,离婚不是孩子的错,通过这样的表达,使离婚话题的严肃、沉重得到有效的中和、淡化,缓解了儿童读者的压力。

    克莱尔·马苏里(Claire Masurel)的《两个家》(TwoHomes)则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离婚主题,它的阅读对象更低龄,风格更轻松。 “爸爸住在这,妈妈住在那,所以我有两个家”,在书里艾利克斯( Alex)在妈妈家有一个软椅子,在爸爸家有一个摇摇椅……有那么多不一样,但是有一件事情是一样的,就是爸爸妈妈都爱着艾利克斯。通过这种表达,离婚话题变得轻松,也更容易让低龄的孩子接受。

    2.跨代关系

    今天的中国年轻一代的父母们忙于生计,因此隔代育儿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很多孩子都是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看护下成长起来的,此外还有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这种有别于“父母孩子”的关系模式,也有必要给小读者们一些引导和教育。这方面的原创童书选题及创作,在我国的童书出版中还不多见。

    美国绘本在这方面有较成熟的表现。例如简·里根(JeanReagan)著、李·怀尔迪什(Lee Wildish)绘的《如何照顾奶奶》 (How to Babysit a Grandma)、 《如何照顾爷爷》(How to Babysit a Grandpa)就是一个跨代类别的书,可以从幽默风趣的画面里去理解和祖父母的相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婴幼儿看护的过程。因此这两本书既是童书,定位于5岁及以上儿童;也可以给父母、祖父母阅读,让他们了解婴幼儿看护知识。由于选题定位精当,《如何照顾爷爷》名列Children's Babysitting Books类目里的销量第一。

    3.二胎

    美国童书中的兄弟姐妹关系,在我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背景下显示出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由于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城市实行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在长达30多年时间里,我国城市家庭已经基本没有兄弟姐妹。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将使得不少城市家庭面临因第二个孩子出生,如何教育引导第一个孩子与弟弟妹妹相处的问题。

    美国以“我当哥哥了”“我当姐姐了”为话题的童书数量丰富,优秀之作也不少。如名列Childrens New BabyBooks类目下销量第一的乔安娜·柯尔(Joamla Cole) 《我是姐姐》(Im a Big Sister),该书画面很饱满,丰富的色彩填涂很符合孩子的喜好,通過画面描述了家里诞生了一个新的宝宝,以及小宝宝的日常生活,整本书充满温馨快乐的情感。

    (二)疾病和死亡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避讳谈及死亡,所以我们的童书一般不会去碰触这样的话题。但现实中孩子可能会面对身边亲友的疾病,乃至离去。因此对这类话题进行选题策划,通过适当的艺术表达,对孩子进行合适的疏导和帮助,可以使孩子对这些话题更加坦然,心智更加健康,更具担当精神。

    朱莉·艾格娜·克拉克(Julie Aigner Clark)《你是最好的药》 (You Are the Best Medicine)是一本特别感人的绘本。书中画面是饱和的暖色,即使出现的冷色,也调高了色温。书中以妈妈的口吻讲述,妈妈生病了,在化疗中头发都没有了,想到刚出生的孩子也是光光的小脑袋,疾病和痛苦同那些美好的生活比起来已经微不足道了。

    在书中,妈妈这样对孩子说:“当我告诉你‘妈妈生病了,我很难过,但是另一方面,我又不难过了,因为我的病,不影响我亲亲你,抱抱你,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爱,所以我是多么幸运。”“多少年以后,你长大以后,再想起这段特殊的时光,我深深感谢你给我的爱,你是我最好的药。”

    孩子通过阅读这样的书能理解身处疾病中的亲人,能意识到自己可以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培养孩子健康健全的心智。

    在死亡主题方面,美国童书中有一个叫“第一次目睹” (First Look at Book)书系,其中一本名为《我想念您:我第一次目睹死亡》 (I Miss You:A First Look atDeath),用一种平和的风格来表现死亡问题,使孩子理解生命完整过程。

    而克里斯汀·哈德·唐瓦尔德(Christine HarderTangvald) 《我深爱的人去世了》 (Someone I LoveDied)则是通过孩子自己对离世亲人的纪念过程,来接受亲人死亡的现实,更适合大一些的孩子阅读。

    二、美国童书创新对我国童书出版的启示

    (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进行童书选题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800美元,预计2017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9400美元。在这种背景下,童书需求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具体体现为:童书消费对象的父母大多是75后、80后以及90后,这个群体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远高于此前的50后、60后和75前,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大多是中等收入阶层。

    这些受过高等教育、中等收入阶层的父母,他们视野更开阔、知识结构更合理、思想意识更开放,因此,他们更能接受发达国家童书在选题上的多元化、精细化的创新做法。

    因此,不仅像上文中提到的离婚、跨代关系、二胎等话题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即使像死亡这样的话题也会得到家长的逐渐认可。

    著名童书推广人三川玲的童书推广经历就很能说明问题。2016年3月,三川玲在她的微信公众号“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发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国外关于特殊教育的8个绘本故事。文章发表后,三川玲收到了很多家长来信,要求三川玲帮助购买这些绘本。三川玲联系了相关进出口公司,进口了这些关于特殊教育的绘本,以微店为渠道进行销售,四五天时间里销售额达20万元人民币。

    三川玲的经历充分说明,我国童书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童书创作和出版仍然按照以往的发展路径、生产逻辑组织创作、编辑出版以及市场推广,未能及时满足和引导市场需求。

    因此,出版机构和创作者要时刻关注童书消费者(包括孩子和家长)的变化、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通过选题创新来满足和引导不断变化的童书消费需求,推进童书出版的结构调整,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童书创作和出版不断发展升级。

    (二)将教育性与创造性融入童书创作

    笔者认为,优秀的童书,一定是教育性与创造性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育性一定是在了解、顺应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的。在这样的优秀作品中,教育性与艺术性是合二为一的,孩子们在接触到这些图书的一刹那就会被吸引、感动,其创造的天性就会被激发。美国童书中的优秀之作,在创作中都做了各种创新,将教育性与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成功。

    高盛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的80后和90后约有4.15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31%,而随着他们平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5900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3万美元,他们将主导未来十年的消费格局。CBNData发布《2017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指出:作为消费升级主力的80后和90后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本身的品质。

    因此,对于中国的童书创作者来说,如何以创新的精神创作出有中国气派、中国魅力、中国精神的少儿作品,以满足和引导变化了的童书市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喜的是,已经有一部分中国童书的原创作者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付诸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仅以儿童绘本为例,在朱成梁、保冬妮、彭懿等早已成名的作者之外,也出现了于虹呈、郭婧这样的在国际上获奖的80后原创作者。如彭懿撰文、九儿绘画的《妖怪山》,就将友情与成长的主题用一种中国传统儿童文学较为少见的幻想方式表现出来,整个故事和绘画都有着一种神秘、奇异的色彩。《妖怪山》的故事作者彭懿本身是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兼作家,对国外绘本极其熟悉,有《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等研究专著问世。因此,他能将在西方国家十分成熟的幻想手法嫁接到中国绘本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妖怪山》在2014年12月出版,上市当月就加印,创造了国内原创图画书的奇迹。到2016年1月,该书已经第7次印刷。

    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家庭生活、疾病和死亡两个方面美国童书的选题策划和创作结合中一些具体案例做了简略的分析。我们相信,以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的坚实基础,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创新成为中国社会核心理念的背景下,中国童书出版将会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桂婷.从少儿图书市场15年变迁看未来发展趋势[N].出版商务周报,2016-03-17.

    2.陈香.中国作协儿委会全委会:如何客观看待宏观控制引进少儿图书[N].中华读书报,2017-04-01.

    3.柴佳音.80、90后消费行为调查:喜好很“任性”,将传统吸金行业逼向绝路[EB/OL].(2017-08-23)[2017-12-30].http://36kr.com/p/5089578.html.

    4.CBNData发布《2017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消费升级正改变着人、数据、商业[N].第一财经日报,2017-12-2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