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材科技术语常见问题 |
范文 | 王美玲 摘要:科技类教材专业性强,科技术语的使用必不可少,而作者发现同类教材中科技术语的使用很不规范,这直接影响到专业的教学质量,所以教材科技术语的规范化使用迫在眉睫。本文以建筑类图书为例,对现有情况集中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及整改措施。 关键词:教材出版 科技术语 规范化 建筑类 随着出版市场的打开,很多出版社都在扩大自己的专业出版领域,向综合型出版社发展,那么,首先要抢教材出版这块又大又甜的蛋糕,但由于专业编辑力量的发展跟不上专业板块扩充的速度,导致教材中的科技术语的使用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另外,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概念也不断涌现,即使是懂专业的编辑也会遇到新的科技术语规范使用问题。 科技术语是在人类语言中限定表达科学知识的语言符号,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单义性和系统性四个特征。在科技类教材中,准确使用科技术语,才能把科学问题表达得完整而严谨,把专业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以建筑类出版市场为例,笔者发现同一专业的教材,存在着科技术语不统一和不规范的现象,容易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混淆和疑惑,降低学习效率,从而影响了专业教学的效果。出版单位有责任把规范的科技术语出版在教材中传授给学生。科技术语的规范化使用迫在眉睫,希望引起作者和编辑们的重视。 笔者总结了一下,科技术语的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音译不准确 在教材中,外文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经常出现,翻泽的方法主要有:音借法(如radar雷达、mosaic马赛克等)和形借法(如MBA工商管理硕士、WTO世界贸易组织、DNA脱氧核糖核酸等),但我国文字复杂,多音字、同音字非常多,所以造成同一个名词有不同的写法,如有教材把“胡克定律”写成“虎克定律”、“傅里叶”写成“傅利叶”、“氟利昂”写成“氟里昂”等,这些是有统一的规定的,但还是有些教材中随意使用。有些名词没有统一规定,花样就更多了,如《水力学》中的Stokes,有写斯托克斯、斯笃克斯等各种名字,如果不看英文,真都不知道是一个人。学校选用教材版本较多,有些教材内容有交叉,如果同一名称写法不同,很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造成困惑,并且查找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建工社用《书稿著译者编校工作手册》把著名科学家及常见国外建筑师译名进行统一;也希望在出版界有权威的一本译名词典把常用的音译的人名、地名都统一,特别专业的词,建议行业协会或者专业委员会能针对本专业制订或出版一本专有名词统一的词典。编辑对书中尚未有规定汉文译名的外文名词,不能仅写出原文,还应督促作者给出恰当的译名,并应在文中首次出现时注明。 2.同义字混用 在科技类教材中,同义字混用情况比较普遍,有些教材使用的解决方法是同一本教材统一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特定的意义的,如“砂”一般是指建筑材料,或地层中已经石化的砂砾,有特定的含義,而“沙”主要指“沙漠”“沙滩”中没有特定含义的沙子或沙粒,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区别文中这个字所指的含义,同一教材中不同的地方可能会选用不同的字,需要考究一下才能使用。“黏”和“粘”也有不同,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确认“黏”不再为淘汰的异体字,这样“黏”和“粘”两个字都是规范字,应根据字词的不同含义选择不同的字,“黏”主要为形容词,例“黏度”“黏性”等,而“粘”主要为动词,例“胶粘剂”“粘接”等,在建筑类教材中,这两个字是常用字,在市场中多本同名教材中出现,均为混用,给学生造成很大疑惑,不知道专有科技术语的正确写法,也破坏了科技术语的专用性。根据词的不同含义选择不同的字是编辑在书稿加工中必备的基本功,编辑需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3.物理符号使用不准确 物理符号在科技类教材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国家也有专门的规范(《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93)规定如何使用物理量;中国标准出版社也出版了《作者编辑实用手册》针对书稿加工中的物理符号问题,进行统一。但是有些物理符号还没有规定或者没有普遍使用,只是历史上的延续使用,如我国的水力学或者流体力学课程教材中,湿周大多用X,这是历史沿用,既不是根据英文首写,也不是汉语拼音的简化,而正确的应该是P;而对于流量这个物理量,大部分书籍都用Q来表示,这是一种沿袭,在《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中,明确规定流量用q来表示;还有的是没有用新的规范中的标准物理量,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抗冻等级已经摈弃了原来的S和D,而用P和F来代替。这样的问题还不少,过去,高校学生学习主要或者就是靠专业课教材,而那时候大部分高校教材都是专业出版社出版,所以在学生的头脑里,各个物理符号基本上都是统一的各自的代表意义,但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国外教材、网络文章及各出版社的不同版本教材,所以物理符号不同,就不太方便在头脑中进行“无缝对接”。这类只是习惯使用的物理符号,会随着信息化、国际化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被替代。目前的教材中,比较权威出版社的教材,都已经在教材的再版中把原有教材中的物理符号标准化。 4.单位使用不准确 科技类教材中,数据单位使用必不可少,但是还是出现各种的使用不规范现象。其中格式使用不准确的现象不少,如W/(m.K)经常会以W/m.K的形式出现,就是“m”和“K”之间的“.”也经常被“.”代替。总的来讲,全国的教材中的科技术语在这一点一定要统一,但由于种种原因,的确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少数的名称上,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使编辑、作者无所适从。如国际单位制中面积常用“公顷”“平方米”等,但在我国也经常用“平方公里”“亩”来表述,尤其是农业相关的图书,如果给农民培训的教材中都统一成平方米或公顷,不但会让农民觉得晦涩难懂,没有实际概念,在实际操作中,也增加了换算的麻烦;而长度单位也经常出现“公里”,这在文学类图书或者科普类图书中经常出现,并且是无误的。现在我国图书走出去已经很普遍,在科技类教材中,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专门协调的必要。 5.科技术语口语化 在科技类教材中,工程类专业教材需要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者工程师参加编写,尤其是高职教材或者应用型教材,要求工学结合、实用性强,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那么工程实践中使用的大量口语化术语会很容易出现在教材文稿中,如:“混凝土”常被写成“砼”,“捯链”常被写成“电动葫芦”,“电动机”常被写成“马达”,“螺母”常被写成“螺帽”, “螺栓”常被写成“螺丝”等。这些术语在工程中经常被使用,专业人员也都知道是什么,但是这样的术语不规范,写在教材中出版是不合适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编辑严格把关至关重要。 6.科技术语在不同专业混用 学科之间是有交叉的,同样的事或物在不同专业中,科技术语的专有名词也是有所不同的。如在市政学科中的“给水处理”,在环境类学科中为“微污染水处理”;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常用的“伸缩节”,在暖通空调专业管道中为“补偿器”。因为相近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生选课也会有交叉,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会选修“暖通空调”这门课,也会选修“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其他相近的学科的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也扩大了将来就业范围。如果作者或编辑在教材中随意用,不会是原则错误,但会使专业图书变得“不专业”。针对这样的问题,编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编辑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努力成为专家型编辑,对图书出版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科技术语规范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交流,科技成果的推广,书刊的编辑出版,及文献的存储、检索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当前,随着新概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与之同步产生的科技术语层出不穷,原有的科技术语也会有新的概念产生。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科技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早在1950年就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改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针对科技术语规范问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科技方面各学科的基本词,2016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创办术语知识服务平台——术语在线(termonline.cn)已累计提供术语检索服务180余万次。这证明,编辑的科技术语规范化使用意识在不断提升。科技術语规范化向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务必认真学习、切实掌握,把科技术语严谨地使用到教材中。 参考文献: 1.杨家宽.科技术语的规范统一刍议[J].编辑学报,2001,13 (1) :12-15. 2.王志科,陈海霞.科技术语规范化及其作用[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7 (3):1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