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意趣 |
释义 | 意趣意趣在文艺作品中作者借助艺术形象和意境中的思想内容所创造的一种意旨和趣味融和的审美趣味。它是思想和艺术的统一,又称“理趣”、“旨趣”。朱熹《小学·嘉言》:“程伊川曰:‘教人未意趣,必不乐学。’”意趣讲求真、新、妙。它能用形象的展示把读者的兴趣和思维引向预定的思路,收到巧妙的艺术效果,具有一定的诱导力; 它又能以表面的不近情理而造成心理感受上的神似,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具有一种特殊的认识作用;还能以作品的内容调动读者的生活积累,和读者的感情发生共鸣,使读者具有情感性质的认识功能。意趣作用于欣赏者的理智,是文艺作品的认识性因素。具体运用时,要把握好通过形象说理的原则,切忌概念化。在揭示作品的思想内容时,要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生动性。 【意趣】意味和兴趣;兴味和旨趣。如:意趣盎然。 异趣;意趣◉ 异趣yìqù 名 意趣辞趣之一。 即辞的意味。 指语言文字在意义上的情味或风致。 辞的意味, 一是由于语言文字的历史或背景所形成的。 如词句所附着的个人情趣、 流派气味、 时代精神、地方色彩等。就词语来说,有术语、俚语、 方言、 古语词等, 它们各有色彩和情味。 比方说,用方言就会显现出地方风味,产生出特有的情趣。二是由于语言文字的上下或左右的影响所形成的。 往往将一个辞,换了它的上下文,就可换出一种新辞趣。如 “风流”一词, 在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句中,是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意思;在“他风流倜傥”中,是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意思; 在 “那人有不少风流韵事”中,是指男女间放荡行为的意思。“风流”的不同意义和情味, 是借助上下文的影响表现出来的。 利用背景风味和上下文关系是调和辞味的常用方法。 参见“辞趣”。 意趣 意趣意致 气味 兴会 意趣yì qù意味和情趣:第一立意要紧,若~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四八·1113)(宝玉)看至此,~洋洋,趁着酒兴,不禁提笔。(二一·468)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