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生发
就事生发杂文创作中作者以现实生活的某一件事为缘由,通过引申发挥,从而构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杂文篇章的一种构思方法。其特点是“思缘事而出,文随理以成”。举凡现实生活中的 一人、一事,一言、一行,只要能从一个方面、一个适当角度,说明一个道理的,都可以成为作者生发议论的由头。这种构思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作者要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提高体验生活和吟味生活的能力,注意“小”事情当中蕴含的“大”道理。就事生发,不等于就事论事。它要求作者立足现实,神驰八荒,对事件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作深入的开掘,作从现象到本质的阐发,给人留下“分明情理事中论”的深刻印象。如郭小川的杂文《一点见识》,就是用这种方法构思成篇的。作者通过一本书的发稿、编稿、印刷拖延时间的事,联想起另一些“宽打窄用”的秘密: 请求调干部时,如果需要三个,那就先请求它八个十个; 请求拨款时,如果需要的是一千元,那就先求它三千五千……写到这里,作者顺笔引申道:“想到这里,我忽地出了一身冷汗。鲁迅不是说过吗:‘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比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我们的革命家所需要的是原则,是准确而不是什么调和、折中”。作者所列举的现象,在现实社会中确实是司空见惯的,是惰性和折中主义在生活中的投影。作者一加引申,予以点破,人们对它的认识就深化了一层,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