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陈炜熠

    摘要:在小學科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逻辑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虽然不是主科,但是对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世界上的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例如:“为什么雨后出现彩虹?”“为什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浮是怎么一回事?”,而科学则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分析因果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同时获取各种知识。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可让教师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能够更为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此外,探究式学习模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素养,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营造探究氛围,唤起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是具有交流性、互动性以及引导性的一门学科,教师不仅仅负责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另外,科学是重于探索与实践的,因此教学中应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校园里的植物》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常见植物的图片与名称,并让学生进行连线游戏。这样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植物的认知程度。同时教师提问学生:“植物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说能够预示一年四季的变化。教师鼓励学生继续猜想,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小鱼在放入水草与不放水草的鱼缸中的区别。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后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观看视频,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惊呼:“没有水草的鱼儿死掉了!”教师可进一步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能够提供氧气与净化空气,让学生充分了解植物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倡导实验探索,提升操作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才能够切身体会科学原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猜想问题中进行相关的验证,在探究问题中,不仅可以提高科学素养,还可以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例如在《点亮小灯泡》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组队进行实验,提供小灯泡、导线以及干电池等。同时在讲解点亮灯泡的用电原理时,向学生提问:“亮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学生经过思考后,积极发言“需要有开关”“需要连上电线”“需要有电”“需要有导体”等。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质疑,并倡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才可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教师倡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索去证实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丰富探究学习的内容。学生在操作电路连接时,可自主发现问题。部分学生在连接电路后,发现灯泡并没有亮起来,这时教师需要讲解灯泡的构造,并明确电极的正负极对应连接灯泡连接点,这样才可形成完整的电路,从而使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实验。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灯泡发电原理,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操作,能够激发探索兴趣,提高思维能力,还可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三、设问导课教学,诱发探究动机

    在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对于有趣、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探究动机,从而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科学世界。例如在学习《生命离不开水》这一课时,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放映瀑布的画面,播放水流动的声音,让学生身临其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可提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水有什么奥妙吗?”学生纷纷摇头,教师可拿出一杯水,并在水中放入金属块与木块,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体有何不同,同时提问学生:“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发现金属块沉入杯底,而木块漂浮于水面,从而展开材料在水中沉浮的探究,让学生将不同的物品放入水中,并让学生猜想哪一个是浮、哪一个是沉,并通过实验,观察变化,做好实验记录。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讲解物体的密度知识,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材料在水中沉浮原理,了解物品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间的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中设立趣味化的问题,通过设问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促使学生进入探究课堂中。

    例如,在《认识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室的灯悄悄关掉,问学生:“同学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吗?”学生回答:“教室变暗了!”教师问学生:“那该怎么办呢?你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吗?”于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自由发言。大部分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很多办法,例如打开电灯、手电筒或者点蜡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想出的办法和什么有关,从而即兴导课,可有效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光与人造光,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两者的概念与区别,最后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这些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议论纷纷,教师可引导学生打开书本一起学习光的传播,通过了解课本的结论,教师提问学生:“光是否真的沿直线传播?”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可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操作实验进行验证。可让学生在讲台上演示纸屏小孔看烛光这一实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结论,所有同学都发现光沿直线传播。提出的问题需要符合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设问时应巧妙地切入教学主题,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欲望。

    四、联系实际生活,促进学以致用

    科学源于生活,因此将科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推进,这样不仅能够消除课堂上单纯传授知识的乏味,而且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除此之外,联系实际生活,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锻炼科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探究精神与习惯。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这一课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列举发霉的馒头与小鱼干,让学生说出两者的区别,有学生说小鱼干可以吃,发霉的馒头吃了会食物中毒。教师可进一步诱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减缓食物变质的速度?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发表各种看法。例如:“将食物冷冻,可以保鲜。”“将食物晾干,像红薯干,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腌制食物,例如咸鸭蛋可以保存长时间,不会坏掉。”学生将自身生活经验与探究问题紧密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洞察能力与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提出冷冻法、腌制法、灭菌法以及脱水法,并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实践每个方法,并说明其可行性与优缺点,从而将在科学探究中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习到许多生活技能。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启蒙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降低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科学的奥妙与乐趣。因此需要让学生亲身实践与探究学习。实施探究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体会科学的神奇与奥妙,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探究与实践的能力与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朱慧芳.小学科学课探究学习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4).

    [2]王爱艳.谈小学科学的探究式学习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基于高中生合唱排练实效性的提

    陈江华摘 要:为了满足时代对青少年的要求,学校对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合唱是一种集体艺术,它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

  • 读写结合,优化初中作文教学

    庄乾莲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两者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