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现代农业发展的探索之路
周其福 刘玉忠
重庆市(江津)现代农业园区坚持“三集中三提高”(产业集中发展规模化、土地集中经营集约化、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化,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要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成为现代农业、城乡统筹的示范窗口和都市农业、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先后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市级统筹城乡集中示范区”、“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市级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等称号。
一、立足优势精心打造
江津位于重庆西南部,是全市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离主城最近的城市发展新区,幅员面积3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2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区(县)、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柑橘之乡、中国长寿之乡。江津农业基础较好,粮食、生猪、蔬菜等产量常年位居全市前列。2013年,经中科院地化所权威检测,江津区90%的土壤富硒,具有发展富硒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得天独厚。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试验区,可以着力、创新、突破的地方很多,核心是围绕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农民职业化。我们如果把现代农业园区比喻为一幅色彩斑斓的水粉画,那它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就是构图、打底、着色、增彩、提神、调色的过程。
(一)着眼长远“构图”,做到高起点定位规划
园区发展,规划先行。一是精选规划布点。园区选择位于江津的腹心地带,距江津城区15分钟车程,渝泸高速、三环高速、长江黄金水道等大交通资源汇集,是渝西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最佳区域。二是准确定位发展。把园区建成重庆主城近郊的“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示范窗口和高效生态农业、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创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三是创新发展模式。以“三集中三提高”为主要发展模式,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新路,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和市委、市政府领导调研园区的充分肯定,对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统筹城乡具有借鉴作用。
(二)做足功夫“打底”,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高度重视土地整治、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策划包装项目、争取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扶持,整合了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高标准农田、小型水利建设等资金,集中投向园区。目前,园区已多渠道投入资金3.5亿元,建设了63公里产业区农村公路,85公里生产便道,实施国家水利部批准、区域面积6万亩的“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整治20座小二型水库,引导企业“先建后补”建成天马湖、千姿湖等小型水库,新建山坪塘22口,整治山坪塘110口,国土、农业综合开发整治土地2万亩,完成18.2万平方米的农房改造,极大改善了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方便了园区群众生产生活。
(三)精心筛选“着色”,大力引进优质资本入园
近年来,园区大力引进加工型、流通型、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上半年,新引进创丰、旭海阁等农业企业4家,协议引资11亿元;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2个,截至目前农业龙头企业49家(其中市级8家),新型经营主体136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城市资本下乡,极大地解决了传统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闭塞等系列问题,促进了园区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四)精雕细琢“增彩”,创新促进园区提质增效
探索创新是现代农业园区的立园之本,园区大胆探索实施创新举措,促进了园区快速发展、科学发展。一是率先探索地票交易。按照“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农民利益切实得到保护”的原则,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试点,园区诞生了全国第一张地票。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流转采用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流转委托书,再由经济合作社与规模经营主体签订流转合同,简化程序,减少纠纷。三是简政放权提升效率。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简政放权,对园区项目核准、设施农业用地审批等事项由园区直接办理,提高效率。四是引导企业投入基建。对产业区内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先建后补”形式引导龙头企业积极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对规模经营主体投资建设的农业产业基地,如土地流转及种植、道路和水利设施、造林绿化等有形资产由区级部门颁发投资证明,创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渠道。
(五)焕生动力“提神”,高度重视科技引领示范
园区企业注重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多数企业与农科院校等有合作关系。一是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一期工程。二是与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合作,共同打造集研究开发、咨询服务、创业培育、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村镇建设土地资源整合与污染源控制示范基地;三是争取市科委在渝欣牧业公司设立了“海产品淡水养殖科技专家大院”,并积极申报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四是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与黑石山公司签订了教学教研基地共建协议,开展长江珍稀鱼类养殖研究与技术应用;五是汇津台公司引进航天种子和技术培育特色种苗和种植特色农产品;六是德国亨嘉公司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已完成农产品出口认证;七是锦程公司、两江艺农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果园信息化、现代化管理。
(六)各方助推“调色”,着力凝聚园区建设合力
区四大班子在加快园区建设上思想高度统一。一是高规格设置机构。将农业园区确定为全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七大平台之一,并设立了农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区政府特设机构,在区规划、国土、发改、招商等部门及镇街挑选精干人才组成领导班子;二是量身定制文件给予支持。区委区政府为园区量身出台了1+5文件(1个决定,5个配套文件),利用各种会议统一全区各级各部门认识,并要求将涉农项目和资金重点向园区倾斜,支持园区发展,倡导全区有关部门都要在农业园区找到展示本单位工作亮点的项目。三是配强服务体制。园区所在各镇将园区作为发展镇域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战场,并建立了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驻村干部、一个村及社干部的“一企一班子”联系服务机制,在土地流转、农户搬迁、问题协调、安全稳定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切实为园区发展排忧解难,促进项目加快建设。
二、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一)园区产业得到发展,经营实现规模化、产业实现特色化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园区运用现代农业理念、技术、装备,做大产业规模,着力在特色效益上下功夫。一是五大产业效益凸显。园区已规模流转土地4.7万亩,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形成了优质粮油、晚熟柑橘、蔬菜、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畜禽、水产)等五大特色产业。包括:以永兴黄庄3.5万亩为代表的优质粮油基地;以锦程、熙可及专业合作社近2万亩为代表的晚熟柑橘基地,其中锦程柑橘无病毒容器苗年产300万株以上,产值2000多万元,占重庆地区生产总量的30%;以广萌、瀚阳、汇津台、伟荣6000亩为代表的蔬菜基地;以两江、烨恒、锦绣辉煌5000亩为代表的花卉苗木基地;以渝欣、江洲渔业近3000亩为代表的特色养殖基地,南美白对虾养殖产出鲜虾30余万斤,市场供不应求,产值已达1200多万元;花椒龙头企业—骄王公司领头下的传统品种向新品种升级的花椒产业,系列产品销往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 二是休闲观光渐成规模。“萍萌”牌黄金硒瓜亩产5000斤;东魁杨梅上市半月便吸引市内外自采游客两万余人,采摘收入130多万元;集休闲、垂钓、健身等为一体的蒙莱利特生态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园建成营业;“银丰垂钓场”等一批乡村休闲点和“生态年猪节”、“草莓自采周”等农家活动逐渐兴起。园区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得到充分展现。
(二)园区农民得到实惠,生产明显发展、生活明显改善
现代农业园区是市级统筹城乡集中示范区。城乡统筹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让农民富起来,生活质量好起来。一是“三位一体”打造美丽乡村农民集中居住点。园区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模式,通过实施农户宅基地复垦置换,加大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国土整治“整村推进”项目开展,结合产业区发展,以产业布局为主导,以政府、企业、农民“三位一体”共同打造美丽乡村集中居民点,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化管理,农民实现相对集中居住。现已建成4个点800余套新农房,彻底改变园区农民传统的生活就业方式,实现水、电、气、路、环境绿化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六到农家”,并配套了医疗点、超市、幼儿园、运动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农民群众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二是在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园区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催生出新型农民。一部分农民直接变为农业项目业主,一部分农民成为园区企业的工人。具体主要有三笔收入:第一,农民就近到园区企业务工,可以获得工资收入;第二,土地流转后,农民按约定标准从农业企业获得土地租金,形成自己的财产性收入;第三,农民退出宅基地后,按相关标准置换巴渝新居房屋,形成又一项财产性收入。通过多元化发展,2013年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500元。
(三)园区形象得到提升,经验便于复制、作法易于推广
园区在体制机制上的不断创新,突出特色发展,让园区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明显改善,得到市内外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今年上半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孙政才,市长黄奇帆都亲临现代农业园区调研,对园区发展寄予期望。
三、几点启示
(一)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代农业是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实行现代管理手段、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用现代农业机械、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达农业。当前,我区的大多数农户还停留在传统种田方式和手工操作上,这在理念、实力、效益上与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相距甚远。唯有将工业理念引入农业,用抓工业的办法来抓农业,推行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公司化经营模式,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二)以经营方式创新推进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经营方式创新主要是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两个重要条件。规模化种植,必须通过土地流转,以土地的规模连片作基础,否则不利于农机作业和集约管理。因而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积极探索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既能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损害,又能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有效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以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支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要经受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发展现代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培育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因地制宜,出台一些针对性强、实用管用的支持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及时处理解决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农业现代化步伐一定会大大加快。
作者:周其福,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党委书记
刘玉忠,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