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非药用部位资源研究进展
段琼辉 李永 徐振宇
摘要? ? 黄蜀葵全身都是宝,但其资源的利用现状还集中在黄蜀葵花上,其他非药用部位还有待深入开发与研究,值得加大研究力度。为了研究黄蜀葵非药用部位的资源开发现状,更好地促进黄蜀葵产业发展,通过查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本文对黄蜀葵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证明了传统中药黄蜀葵的根、茎、叶和种子等非药用部位均具有较确切的疗效。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黄蜀葵药用资源,有助于推进黄蜀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 黄蜀葵;非药用部位;根;茎叶;种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 R282? ? ?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1-0070-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Progress? on? Non-medicinal? Parts? Resources? of? Abelmoschus? manihot
DUAN Qionghui? ? LI Yong *? ? XU Zhenyu
(College of Animal Medicine,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 ? The whole body of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 is treasure, and th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s still concentrated on the flower of A. manihot, other non-medicinal parts need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and studied, it is worth more research.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source development status of non-medicinal parts of A. manihot,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 manihot industr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non-medicinal parts of A. manihot by consulting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The root, stem, leaf and see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manihot have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an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have been proved by clinical and researc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manihot medicinal resources are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manihot industry.
Keywords? ?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 non-medicinal part; root; stem and leaf; seed; chemical constituent; pharmacological action
據中国药典记载,黄蜀葵花为锦葵科(Malvaceae)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的干燥花冠,性味甘,寒,归肾、膀胱经。其采收加工一般是在夏、秋两季花开时采摘,采收后及时干燥,防止霉烂变质,影响其药用价值。其功效主要是清利湿热、消肿解毒,临床常用于治疗湿热壅遏、淋浊水肿、肾炎等,外治痈疽肿毒、水火烫伤[1]。黄蜀葵始载于《嘉祐本草》,在此后历代本草中多有记载,药用历史十分悠久,在民间也广泛应用,常用于治疗疔疮、腮腺炎、肺热咳嗽等,资源丰富,其根、茎、叶、花及种子等均可入药[2]。《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蜀葵,六月开花,大如碗,鹅黄色,紫心六瓣而侧,旦开午收暮落,人亦呼为侧金盏花”[3]。
江苏苏中药业有限公司位于泰州市,该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成功研制出中药三类新药“黄葵胶囊”,并正式投入生产,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对于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预防含钆造影剂诱导的肾源性系统纤维化中有较大应用价值[4]。该胶囊是以黄蜀葵花为主要原料,因为疗效确切,市场潜力较大,故需要大量的黄蜀葵花,带动了江苏省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黄蜀葵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全国各地每年有大面积的黄蜀葵种植。但是,江苏苏中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使用黄蜀葵的花朵来生产黄葵胶囊,其他部位如黄蜀葵的叶子、根、茎、种子等多被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据文献记载,黄蜀葵全身都是宝,其他不用来生产黄葵胶囊的部位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了更加科学、充分、合理地利用黄蜀葵药物资源,本文通过查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详细综述了黄蜀葵非常规药用资源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黄蜀葵深加工与精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充分提高黄蜀葵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黄蜀葵产业的快速发展。
1? ? 黄蜀葵根
高素莲等[5]采用多种分离纯化工艺,如热水浸提-乙醇沉淀、鞣酸除蛋白、过氧化氢和活性炭脱色、微晶纤维素柱色谱等,研究了黄蜀葵根和茎的成分,并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和改进的苯酚-硫酸比色法较适合黄蜀葵天然多糖的提取分离和定量测定;黄蜀葵总多糖含量为93.8%,蜀葵根多糖含量为6.2%,并证明了黄蜀葵多糖是由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组成。黄蜀葵胶是以锦葵科黄蜀葵根、茎经过预处理后制备而得的一种新型食品胶,是一种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多糖资源。同时,黄蜀葵根和茎的加工物为一种天然食品增稠剂。王雪梅等[6]研究黄蜀葵胶的成分,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市场上4种黄蜀葵胶成品中的还原糖、总糖和总多糖的含量,结果发现,各商品间含量差异较大,如还原糖,含量低的仅为9%,高的可以达到53.94%;分析得知,这4种样品多糖都是由甘露醇、葡萄糖和半乳糖3种单糖组成,不含阿拉伯糖、鼠李糖,与高素莲等[5]的报道不一致;但是其没有进一步分析单独以黄蜀葵根和茎制成的黄蜀葵胶中的多糖成分,后续可以进行深入研究。李? 薇等[7]毒理试验研究表明,黄蜀葵根茎粉属实际无毒类,有弱蓄积性,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无致突变作用,对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无诱导作用。蜀葵根含大量黏多糖,可作润滑药,用于治疗黏膜炎症,能起到保护、缓和刺激的作用,可用适量蜀葵根煎汤饮治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及小便赤痛等症,也可捣烂外敷治疗烧伤。姚家喜等[8]研究了蜀葵根提取物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蜀葵根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结晶的形成,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减轻肾脏的损伤,保护肾脏功能。
2? ? 黄蜀葵茎、叶
史刚荣[9]对黄蜀葵茎和叶进行解剖、观察发现,黄蜀葵的茎属于草质茎,在次生生长时只形成维管形成层,不形成木栓形成层,且次生维管组织中有发达的韧皮纤维和木纤维,可作为纤维的重要原料;黄蜀葵叶为异面叶,气孔器为平列型,栅栏组织发达,叶柄中空。这种茎、叶结构的生态学意义表明,黄蜀葵是典型的旱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据高素莲等[5]的测定可知,黄蜀葵茎的多糖含量为5.0%。之后又有学者围绕黄蜀葵茎叶多糖开展了多个研究。以黄蜀葵茎叶为研究对象,提取制备其多糖组分,应用乙酸酐法制备3种乙酰化修饰产物,并研究其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黄蜀葵茎叶多糖SLAMP-a经乙酰化修饰后,可显著提高体外免疫调节活性,SLAMP-a1有望开发成免疫调节剂[10-11]。林? 婧等[12]测定了贵州不同产地黄蜀葵茎叶的指纹图谱,并对黄蜀葵茎叶中3个黄酮类指标成分(芦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为黄蜀葵茎叶的质量標准建立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陈云香等[13]采用UV法测定黄蜀葵花、茎、叶中的多糖和总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黄蜀葵中金丝桃苷的含量,比较了花、茎、叶中多糖和黄酮的含量,发现黄蜀葵茎叶中金丝桃苷含量极少,证明了金丝桃苷是黄蜀葵中黄酮的指标性成分;总多糖含量黄蜀葵茎是11.6%、叶是14.8%,表明黄蜀葵茎、叶可以用来提取多糖。
尹大保等[14]用发根农杆菌1025对黄蜀葵子叶和茎段进行诱导,建立了黄蜀葵毛状根的培养体系,发现在黄蜀葵毛状根培养体系中添加适宜浓度的YE与Ag+诱导子能提高毛状根中总黄酮的含量。该研究为今后解决黄蜀葵总黄酮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思路。
3? ? 黄蜀葵种子
蜀葵种子入药,具有利尿通淋作用,可用于治疗大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等。目前,研究表明,黄蜀葵种子富含脂肪油,传统通常用来榨油。
梁伟玲等[15]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与浓度、处理温度、浸泡时间等因素对黄蜀葵种子发芽的影响,确定黄蜀葵种子发芽的最佳条件:最佳浸泡时间为12 h,最适发芽温度为变温15~25 ℃,25%PEG能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发芽率可达93%。
林文群等[16]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黄蜀葵种子的形态特征,对其一般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发现黄蜀葵种子中含有18种氨基酸和24种矿质元素,如人体必需且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微量元素Fe、Mn、Cu、Zn、Mo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含量达30.59%;脂肪油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达82.179%,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植物油。
刘? 杰等[17]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对黄蜀葵种子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发现脂肪酸总量为55.47~102.17 mg/g(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8.01%~79.40%),可溶性总多糖含量为6.53%~6.68%,总纤维含量为12.77%~14.26%,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0.36%~14.51%。这表明黄蜀葵种子脂肪酸类、可溶性总多糖、总纤维、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类、核苷及碱基类成分均检出并且脂肪酸含量较多,可开发用作植物油。
张晓倩等[18]为探讨盐胁迫对黄蜀葵种子发芽、生长发育、植株体内离子分布以及金丝桃苷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种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为0.3%时,金丝桃苷含量达到最高;但当NaCl浓度为0.7%时,金丝桃苷含量急剧下降。由此可知,盐胁迫对黄蜀葵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度的盐胁迫可以提高黄蜀葵花冠中金丝桃苷的含量。
朱满香等[19]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黄蜀葵籽油中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湘产黄蜀葵籽油中的11个化学成分,其中油酸质量分数为43.8%、亚油酸质量分数为26.3%、棕榈酸质量分数为17.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占油脂总量的78.6%。
武晶芳等[20]以GC-MS法鉴定黄蜀葵籽中的脂肪酸及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对黄蜀葵籽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分离,共鉴定出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达71.86%;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8-油酸和亚油酸,总含有量占比可达92.92%。
4? ? 其他
黄蜀葵药食兼用,是中国的传统花卉,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别名一丈红、端午花、麻杆花、侧金盏、棋盘花、蜀季花、水芙蓉等。一说黄蜀葵原产非洲和亚热带地区,也有一说是原产我国。从蜀葵的花朵中所提取的蜀葵红色素,不仅不含有毒性物质,而且还具有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重要的天然色素源[2,21]。
李春艳[22]对黄蜀葵的韧皮进行化学成分测试,测得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含量为41.80%。采用高温型活性染料对黄蜀葵纤维进行染色试验,染色后的黄蜀葵纤维色泽鲜艳、亮丽、柔软度增加,黄蜀葵纤维和棉纤维的主体成分具有相似性,黄蜀葵纤维的回潮率为9.64%,具有优于棉纤维的吸放湿性能,為黄蜀葵药用植物资源在纺织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唐立霞等[23]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方法结合ICP-AES测定不同种植年限黄蜀葵根际土中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探究黄蜀葵不同种植年限根际土养分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黄蜀葵根际土中常量元素氮、磷、锰、锌以及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而中量元素镁、钠等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重金属有害元素含量未超过国家农业用地标准,为黄蜀葵栽培种植中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有机肥和微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5? ? 结语
黄蜀葵全身是宝,由于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国内种植面积超过1 333.3 hm2,为当地农业发展、农业升级和农民致富作出了重大贡献。文献记载和众多的研究表明,其根、茎、叶、花和种子均可供药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除黄蜀葵花的研究比较深入外,其余各个部位,如根、茎、叶和种子,研究相对滞后,未能对其化学成分开展较为系统、完善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其资源的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呈现出了以下特点:一是重视研究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尤其是在成分研究上,已有不少成果;二是研究广度有所扩展,尤其是在黄蜀葵胶和黄蜀葵纤维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三是研究范围有所加大,开展了盐胁迫、种子萌发等方面的研究。这些都表明黄蜀葵综合利用和开发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蜀葵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深加工,最好开发出系列产品,以利于提高其产品附加值,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黄蜀葵产业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助力农村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6? ?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 居文政.黄蜀葵的本草考证[J].时珍国药研究,1994(2):6-7.
[3] 李时珍.本草纲目: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045.
[4] 张艳,王琳.黄葵胶囊在预防钆造影剂诱导的肾源性系统纤维化中的作用[J].中国药房,2016,27(32):4561-4564.
[5] 高素莲,张秀真,陈均.黄蜀葵多糖的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2002(6):72-74.
[6] 王雪梅,施文婷,吴迷迷,等.黄蜀葵胶中的糖分析[J].食品科学,2011,32(6):256-260.
[7] 李薇,张燕玲,席小平,等.食品添加剂黄蜀葵根茎粉的毒性检测[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3(3):204.
[8] 姚家喜,钱彪,王勤章,等.蜀葵根预防和治疗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效果评价及机制初探[J].天津医药,2014,42(4):329-332.
[9] 史刚荣.黄蜀葵茎、叶的解剖学研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13.
[10] 潘欣欣,江曙,朱悦,等.黄蜀葵茎叶多糖的乙酰化修饰及其免疫调节活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33(2):167-172.
[11] PAN X X,TAO J H,JIANG S,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Abelmoschus manihot and a sulfated deriva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8,107:9-16.
[12] 林婧,梁茜,江帆,等.贵州不同产地黄蜀葵茎叶指纹图谱及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J].中药材,2018(2):328-332.
[13] 陈云香,刘国钢,陈敏,等.黄蜀葵花、茎、叶多糖与黄酮含量比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30(6):50-53.
[14] 尹大保,杨世海.黄蜀葵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次生代谢产物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357-3360.
[15] 梁伟玲,孟繁祎,陈翠果.黄蜀葵种子催芽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4):51-52.
[16] 林文群,陈忠,陈金玲,等.黄蜀葵种子形态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3):41-44.
[17] 刘杰,郭盛,朱振华,等.黄蜀葵种子中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与利用价值探讨[J].食品工业科技,2017,38(14):20-25.
[18] 张晓倩,王康才,王雅男,等.盐胁迫对黄蜀葵生长及金丝桃苷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40(3):510-513.
[19] 朱满香,郑杰,王建霞,等.湘西产黄蜀葵籽油化学成分的GC-MS法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9(3):52-54.
[20] 武晶芳,梁茜,江帆,等.黄蜀葵籽脂肪酸鉴定及3种成分测定[J/OL].中成药:1-6[2020-04-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368.R.20190627.1503.002.html.
[21] 许荣彦.天然色素源——蜀葵花[J].中国野生植物,1992(3):25-26.
[22] 李春艳.黄蜀葵纤维的制取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23] 唐立霞,谈献和,张瑜,等.不同种植年限黄蜀葵根际土养分变化规律[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3871-3874.
基金项目?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2806069Y);泰州市第五期“31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段琼辉(1980—),女,河南鲁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药研发。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