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教育中体育精神的有效融入

    杨景丽

    一、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意义

    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的一种积极向上精神,其中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团结互助等多种良好品质。并且这些体育精神能够对当代大学生有所帮助,这种积极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解决今后生活所遇到的困难。另外,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不仅有利于学生强健体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兴趣,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体育精神存在的真正内涵,升华学生情感,促使学生认知到体育精神对自己今后发展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以便于学生可以应对社会的压力,为社会服务。二、大学生体育教育中体育精神培养途径

    (一)教师指导与学生内化相融合

    大学生理解能力和自律性都比较强,培养其体育精神不仅需要学生自己消化和学习知识,同时与教师的指导也密不可分,在体育课上,通过教师的深入讲解和学生自行感悟,能够将体育精神最大化发挥出来。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体育练习的真实情况结合教师指导不断反省、内化,进而调整自身训练方式,这也是大学生体育精神成长的一个表现。为此,教师应当保证无论是在课上或者课下,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者是体育动作在寻求老师帮助时,教师都能够给予及时的答复,以便于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是需要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我内化相结合起来,在学生提升自我体育精神的过程中起到指引作用,同时也是体育精神培养的关键点。

    (二)运用榜样示范加强教育

    体育运动是一种可以强身健体的方式,健康的体魄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全国甚至世界级的体育竞赛上,无论是哪一类体育项目,运动员都需要付出了巨大的辛苦,才能获得至高荣誉,其中有很多值得大学生借鉴和学习的优良品质,在这些体育健将身上无时无刻都彰显着不服输、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比如,乒乓球健将邓亚萍,她从五岁就跟随父亲练习乒乓球,小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入体校,但是邓亚萍并没有放弃,始終坚持着练习乒乓球,终于进入了国家队。在世界体育竞赛中获得过14次世界冠军,邓亚萍取得的成就都是由她坚持不懈得来的。通过这些运动健将的事迹感染学生情绪,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促使学生向榜样学习。目前在社会中很多学校都加强了对校园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同时磨炼学生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三)优化体育教学体系

    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当根据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学生成长需求优化体育项目教学体系。在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以指导,而且这种指导效果具有明显的效果,学生在通过激烈的竞争以后,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知,进而帮助学生自主培养体育精神。另外,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精神和自尊心,因此学校可以开设相关体育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同时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团结有爱。

    现阶段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各种类型的体育社团,经常会组织相关活动,这也能够锻炼学生。所谓的社团是由学生成立的,将具有统一兴趣、喜好的学生团结到一起,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体育社团可以融合健身、娱乐、交友等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导致院校中成立的社团也具有相应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展示出学校的特色。学校也可以与其他学校共同组织运动竞赛活动,将本校体育社团派出参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竞争意识,以此激发学生今后不懈努力精神,这样既可以提高各个学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体育精神,同时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将体育社团作为学校宣传的一种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高校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具有时代意义,可以在锻炼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增加学生自信心、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等体育精神。学校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时,可以根据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结合学生内化能力,制定体育项目教学体系,采用榜样示范方式激发学生奋进心理,组织体育竞赛,促进学生相互借鉴、彼此成长,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高职院校教

    王继良1.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并非新兴事物,早在90年代初期就已出现,关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涵义,学术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有学

  •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

    叶潇蕊图形创意课程是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现代视觉设计无创意无生命,本课程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图形创意的

  • 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

    吕歆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随着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高校教学模式也逐渐无法适应当下对教学的新要求,计算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