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跑出来的

曹光鑫
【摘 要】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好新闻是用脚板跑出来的。只有走下去:基层一线“抓活鱼”;融进去:贴近百姓“接地气”; 沉下去:带着思考“解难题”,才能跑出好新闻来。
【关键词】好新闻 抓活鱼 接地气 解难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接触新闻写作。从此,我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如今,我依然笔耕不辍,时间长达30年。新闻,成了我挚爱的事业、执著的追求。
迄今为止,我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欧洲联合时报》、《新加坡早报》、《新民晚报》、金陵之声广播电台、《民主与法制画报》、《安徽日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江淮》等百余家媒体刊发各类稿件(图片)5000余篇(幅),百余次获评区、市、省、国家级优秀特约记者(通讯员),80余件新闻(摄影)作品获得国家级及省、市、区级奖项,有的作品还被有关丛书收录编辑出版。回顾新闻写作经历,我的切身体会就是“新闻是‘跑出来的,而非‘写出来的”。
走下去:基层一线“抓活鱼”
在新闻界,人们常用“抓活鱼”来比喻稿件的时效性、生动性和实践性。不过,“抓活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得有一手真功夫、一套硬本领,方能做到想抓、能抓、会抓、善抓、抓得住。
基层是新闻的发源地。要想写出鲜活的新闻,坐在办公室不行,泡在会议上不行,浮在上面不行,只看材料不行,仅靠上网搜搜更不行。“抓活鱼”,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更要善于擦亮“新闻眼”,寻找“聚集点”,捕捉“好线索”。为此,要把目光对准基层,多采写内容实在、生动鲜活、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还要采写让受众知道“看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新闻。只有沉到一线“抓活鱼”,才能写出有生命力、有说服力、有冲击力的新闻,才能真正做到“抓活鱼”。正所谓:只有坚持脚踏实地,新闻才能“出人头地”。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坚持“走基层”,才能“抓活鱼”,才能切实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我一直认为,一篇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其走访应占到总工作量的七成以上。只有获得大量的一手材料,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进而解释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有时,一条看似普通的线索,通过深入采访,精心写作,就能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好“货”在基层——这是我在采访报道中最真切的体会。2009年11月16日上午,我乘车下乡采访途中,与一位乘客交谈时,了解到一条新闻线索:当天早晨,因天降大雪,孙埠镇一幼儿园安排1名教师和一辆面包车去接两个村的7位小朋友。途中,面包车被一辆货车撞入河中。就在面包车坠落河里的一刹那,安广公司宣城分公司职工梅军民等5个好心人,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救人,从死神手里夺回了7条幼小的生命。我当即决定改变行程,赶往事故发生地走访调查。当天,宣州区迎来入冬后的首场大雪。我冒着呼啸的北风,步行20多公里,走访10余人,直到晚上8时许才完成采访任务。当晚,我就写出了一篇题为“校车雪天坠河,村民冒死相救”的报道。《中国国防报》、《新民晚报》、《安徽日报》、《江淮晨报》、《宣城日报》等媒体,均在显要位置刊发了这一报道。通过媒体的宣传,梅军民等人勇救7名落水儿童的英雄事迹在当地不胫而走。11月27日,宣城相关部门召开见义勇为表彰大会,对梅军民等人进行表彰。安广公司宣城分公司向梅军民颁发了二等功证书和奖金,并宣读了关于开展向梅军民学习的表彰决定。这篇稿件,被评为2009年度“宣传宣城好新闻”三等奖。
融进去:贴近百姓“接地气”
基层是个大课堂,是个大熔炉,是个大舞台。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思想之根。
一颗种子,唯有深植泥土,才能生根发芽;一个新闻宣传工作者,只有真正扎根基层,才能获得成长的不竭动力。“走出去”并不等于“融进去”,是真下基层还是假下基层,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态度问题,更一个工作作风问题。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看与群众交往能否做到以心交心,对群众有没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困难有没有吃苦的精神。只有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唠嗑中学说家常话,在田野里感受百姓情,深入基层“接地气”,走近群众“听真情”,沉入民间“抓活鱼”,才会在“一头汗两腿泥”中写出鲜活、生动、真切的新闻。
“走基层不仅仅是任务,也是一种自我选择。”对此,我深有体会。30年来,我经常忙里偷闲地往基层跑,和群众零距离,同群众拉家常,与群众同吃住,带着感情与群众交朋友,结识了许多基层朋友。2008年6月,我的朋友——澄江办事处塔影社区王书记,打电话向我提供了一条新闻线索:该社区困难党员张玉霞,24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残疾的姐姐和瘫痪在床的弟弟,用全部的爱支撑着这个残缺的家庭。采访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被她的事迹所感动,一次又一次地为这个家庭而揪心。回到单位后,我的心情一直无法平静,总想着为这个家庭做点什么?第二天,我就一气呵成地写好了稿件,希望借助于媒体宣传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此稿被相关媒体采用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她的事迹入选全市精神文明先进事迹,她本人当选“全市首届道德模范”。当地爱心人士和单位,也纷纷上门看望慰问。我还特意找到相关部门,反映她的家庭情况和现实困难,最终为她家争取了300元救助款。这微不足道的300元,却让她一家人感激不已。洪林镇鸽子山村茅棚村民组农民胡宗欢,和我结交已有20多年,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根据他提供的新闻线索,我采写的通讯“化作明烛照童心”,荣获全省首届乡镇自办节目一等奖。这么多年来,他了解的新闻线索,或他家里的什么事,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我。如今,他已年近八旬,但我俩依然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基层情结”,让我在第一时间获悉了许多好线索,也写出了不少好新闻。2010年清明节前夕,我在一些乡镇走访时,通过与当地农民朋友闲聊,了解到至今仍有一些人采用不文明的祭祀方式。于是,我赶写了题为《呼唤“低碳”清明节》的时评,很快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文化报》、《安徽日报》、《江淮时报》、《安徽工人日报》、《深圳商报》等媒体采用,还被《安庆日报·新皖江》评为当月好时评。截至目前,我采写的新闻报道,70%以上都是根据基层朋友提供的新闻线索采写的。“新闻是跑出来的,新闻就在百姓生活中。”对此,我感悟很深。
沉下去:带着思考“解难题”
“七分采,三分写。”要想采写出好的新闻,就要在采访上下工夫,采访不到位是不行的,闭门造车肯定造不出好“车”。关键是要沉下去,去感受和发现,带着思考去解决问题。“根深”才能“叶茂”。我想,采访越深入,写出的新闻作品就会越有新意、高度和深度。
1987年春节,我去宣州区水东镇走亲戚。在与亲戚闲聊时,我获悉一条新闻线索:该镇小胡村失去右手的残疾青年刘会祥,坚持义务垦荒造林数百亩,被评为“全国绿化祖国突击手”。昔日的荒山,逐渐变成了绿洲。可当地极少数见利忘义的村民却将目光投向那片山林,竟然上山偷采林木。刘会祥出面制止,偷采林木者居然对他拳脚相加。他向有关方面反映这一情况后,有关方面相互推诿。在这样的情况下,偷采林木者更加猖獗,居然三五成群上山哄抢林木。我步行十多公里,赶到事发地了解真相,核实情况。通过全面深入的走访,我及时写出了“还我绿色山林,还我合法权益”的报道。此稿发出后,很快被《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民主与法制画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法制报》、《安徽青年报》等报刊电台采用。其中,《农民日报》、《民主与法制画报》、《安徽青年报》、《安徽法制报》还配发了编者按或编后话。《光明日报》将当期报纸寄给当时的宣州市政府(现宣州区),并附信“拟请宣州市有关部门迅速查处此事,尽快将有关情况反馈本报,本报将继续关注。”市政府领导当即作出批示,责成有关部门立即着手调查。市林业派出所和当地派出所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事发地,就此事展开调查。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调查组对相关人员进行依法严肃处理,刹住了哄抢之风,也维护了刘会祥的合法权益。
盲道建设,体现了社会对盲人的关怀。然而,这种关怀却常常遭遇“梗阻”,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相当一部分城市的多处人行道,时常出现被非法停车挤占等现象,给盲人出行带来诸多不便。2013年10月,我根据走访调查掌握的情况,及时写出了“盲道,别成了停车场”的时评。《人民日报》、《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安徽日报》等媒体刊发后,引起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住建委及时启动盲道修复工作,对尚未铺设盲道的人行道加铺盲道,对损坏的盲道进行修复。同时,市住建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完善盲道设计体系,清除盲道障碍物。通过持续集中整治,使得宣城市区多处路段盲道被挤占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盲人出行更加方便、更加顺畅了。
只有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才能为他们办好一件件实事——我的采访经历证明: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好新闻是用脚板跑出来的。□
(作者单位:宣城市宣州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姚少宝
相关文章!
  • 方言文化类APP平台的发展问题

    何国军【摘要】方言文化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具有重要的传承和传播价值,利用APP平台进行方言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有利于发挥APP平台的趣味性、

  • 新媒体时代传统图书出版的应对

    叶晓蕾<br />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图书出版行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难得的突破自我的历史机遇。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

  • “互联网+”时代的出版思维创新

    祝元志【摘要】“出版+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出版”,出版人依旧迷茫。互联网进入2.0时代,出版业对互联网依然爱恨交加,图书阅读是全民刚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