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武术对促进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价值研究

    陈爱蛟

    [摘 要]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存在学科建设理论知识体系匮乏、学科专业特色不突出、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等现象。鉴于此,立足前人的研究基础,提出从依托地域资源、利用特色拳种、立足服务地方、传承民间传统四个方面阐述火龙拳在成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上的价值体现;从“政府放权”“师资建设”“理论挖掘”和“生活化发展”四个途径探讨火龙拳这一地域武术对成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旨在传承地域文化,铸造学科特色,实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地域武术;火龙拳;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052-02

    近年来,随着体育院校专业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差异化建设,各大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也渐渐显现出了注重地域特征和文化传承的发展属性。其中,成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则着重于以“郑怀贤武学”和“峨眉武术”的教学内容来彰显校本特色和地域特色,尤以具有巴蜀地域特色的火龙拳作为该专业校本课程的建设较有代表性。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在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的专业课程设置中,火龙拳已经成为该专业学生专业技术学习中的必修拳种,并极大地促进了成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的特色学科的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了火龙拳教育教学进“校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头脑”,为更多类似火龙拳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瑰宝得以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地域武术进课堂对地方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意义

    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专业体育院校是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在此类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中适度引入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武术,必将极大地促进体育院校的武术教育回归于传统武术文化,以彰显独特的人才培养特色。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与地方高校相结合,将产生以下立竿见影的办学优势:(1)地域特色武术进校园能满足地方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2)高校武术专业学科建设以地域特色文化为素材,有利于克服学科建设脱离社会的弊端,从而更好地配置现有办学资源,为地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实践场域。(3)地域特色武术“加盟”高校人才培养,必将让专业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从而创造教学深入社会、文化传承深入民间的有利机遇,对高校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火龙拳在成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上的价值体现

    武术拳种的产生与发展,“既受到文化传承的影响,又与民风习俗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1]文化与课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而学校教育的实现途径最终都落实到课程中,这就要求学校的课程与地方的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的存在关系。[2]所以,在成都体育学院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之中,融入地域特色拳种,糅合地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而地域文化的加入,快速提高了地方高校學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知感。

    (一)依托地域资源搭平台

    2000年以来,伴随武术文化热潮的掀起,地域武术文化研究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3]与北方拳种相比,巴蜀拳种的风格则表现为内外兼修,巧柔制胜,并以缩、小、绵、软、巧等动作居多为特点。其中,火龙拳作为巴蜀地区特色武术拳种之一,吸收了中国明代道家宗派太阳宗的火龙舞的许多动作,保留了步势高、活、稳的特点,在成都地区及附近县、市广为流传,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成都体育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专业性体育院校,有责任担起巴蜀地区火龙拳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即可通过开展民间采风、邀请民间拳师进校园交流等形式,深入挖掘整理火龙拳文化资源,更科学、客观地研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科建设。火龙拳“校本化”建设,有利于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和民间拳师搭建学习、借鉴彼此价值观念和技术的平台。

    (二)利用特色拳种强信心

    学科建设要在同类学科中彰显自己的优势和魅力,就需要标新立异,就必须坚持特色发展,这就要求坚持“发扬优势、突出重点、培植特色、保障基础、加强应用”[4]的学科建设理念,依托地域资源——火龙拳建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对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的发展和传承地域文化都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我校武术学院学科建设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地域特色文化——火龙拳的发扬和传承,促进成都体育学院特色学科的形成。最后,在成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中渗透地域特色元素——火龙拳,有利于高校教育实现传统特色与现代魅力的结合,感受、传承优秀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以优秀的民族传统项目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才能让学生从中感知文化自信,进而实现文化他信。

    (三)立足服务地方谋发展

    高校教育的最终体现是反哺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学科建设符合市场需求是衡量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实现特色学科发展就要秉承“强化地方服务,推进产学合作”的原则。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地域性与传承性的特征,成都体育学院将火龙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中的一个“校本特色”发展,以点带面,此举既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又能促进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健康发展,在与地方合作过程中获得学科建设资源和地方支持,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从而形成学科发展、学校发展与当地文化发展的良好互动关系,在学校定位与国家、民族和区域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三、火龙拳促进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政府重视,社会支持

    发展民间地域武术文化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需要政府力量的强化引导和扶持,才能保证活动规模和质量。欲将火龙拳发展保护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发展建设同步双赢,首先要得到政府重视和社会支持。“政府重视”,即可在民间群体参与成都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环节给予极大的便利,亦可引导民间群体力量创造出地域武术的发展新动向,能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增加特色。而“社会支持”则可调动民间群体更大的活动积极性,有利于地方与成都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的合作更深入、更广泛,以达到培养特色鲜明的“一专多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师资建设促能力提升

    构建“多元化”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师资队伍,面向社会引进专业教师,善于挖掘民间相关领域名家,来学校讲授火龙拳的理论与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和技术水平。(1)校内平台:邀请地方火龙拳传人来学校开展讲座、授课和技术交流等,以强化地方学校师资,建立高质量的师资团队。(2)校外平台:学校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提供平台,向当地著名的武术家、传人学习,到传统武术赛地进行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校内外联合培养,聘请民间有造诣的火龙拳武术专家、拳师或传人到学校客座教授火龙拳,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课程平添灵活多元的环节,有利于教学实践体系的构成,“因为对传统武术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民间部分是其保护的主体”。(4)突出教学与训练竞赛为核心的“双核”特色,课程建设与科研相结合。利用校园网优势资源共享,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传授式、体验式为主,既传授基础理论,又强调技能实践,使之成为新时期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三)理论挖掘,内涵发展

    火龙拳是巴蜀特色文化的体现,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层面。因此,对火龙拳进行理论挖掘是成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现特色学科建设的核心,也是将火龙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中发展内涵必不可少的环节。

    成都体育学院作为火龙拳传承的重要主体,必须从发展理念与战略层面着手,以地域文化——火龙拳为媒介,为学生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教学,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克服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现象。“文化软实力建设,实质上是本土文化建设”,内涵发展才有理论的稳步提升,对火龙拳的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的发展与坚持需要大力强化其内涵,依托学校进行软件打造,依托政府和社会进行硬件建设,重视火龙拳的理论挖掘在成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中的“示范”和“拉动”作用。

    四、结论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科建设与巴蜀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相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成都体育学院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巴蜀地区的资源整合,利用巴蜀特色拳种促进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科建设,这对成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甚至整个成都体育学院的特色化发展具有直接影响,通过与地方合作开展学科建设,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實现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火龙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以“突出校本特色,传承精品套路”为主题,以教师业务培训为载体,积极开展校本特色套路传承系列活动。邀请老教师、传承人通过传授精品套路、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火龙拳校本特色套路的挖掘、整理,最终达到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的学科建设和特色拳种——火龙拳的发展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敏卿,张艳霞.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以齐鲁文化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0):1340-1342.

    [2]郭连锋.地域文化视阈下中原文化校本课程资源检视[J].职业时空,2011(12):83-84.

    [3]贾奇侠,沙川华.巴蜀地区环境与武术拳种特色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851-854.

    [4]李爱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6):676-679.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影响因素

    余辉辉摘 要:高中生体育锻炼的观念意识薄弱,给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根据《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对高中生

  • 让我们荡起疯狂的双桨

    张赟疯狂的我们散發着独一无二的青春活力,这是一种仅属于我们的活力,一种仅属于青春年少的疯狂。远大的志向,不屈的毅力,这便是我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