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张颖
【摘 要】近年来,从中央台到省级卫视相继开播了多档军事节目,各台将军事评论节目的打造作为提升本台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我国电视军事节目的崛起之势日渐形成。本文细致分析了我国军事评论的风格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电视节目 军事评论 现状 策略
近年来,从中央台到省级卫视相继开播了多档军事节目,尤其将军事评论打造成为节目之魂,以此提升新闻立台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的崛起之势日渐形成,对于传播适当的军事信息,普及军事科技知识,塑造国家军队形象,提升军民融合的紧密程度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的溯源与发展
我国军事节目长期以来以中央电视台独大,尤其是央视七套《军情连连看》《军事纪实》《谁是终极英雄》等节目格外受到军事迷们的追捧。中国大陆的军事节目还停留在以军事新闻告知、军事科技普及、军事纪实宣传为主,军事节目仍停留在多报道少评论、重报道轻评论的状态,缺乏对问题的深度分析。
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引起了我国电视军事评论的变革。2003年,香港凤凰卫视凭借来自前方战地记者的一手实地采访,对伊拉克战争做出了及时最新的报道。凤凰卫视在伊拉克战争之际开播的军事评论节目《军情观察室》因为对伊拉克战争条分缕析的评论,以及主持人和嘉宾语言的论辩色彩逐渐广为人知。从此,《军情观察室》由一个为伊拉克战争开设的特备节目,发展成为董家耀与马鼎盛拍档主持的军事专题评论,并稳居凤凰卫视高收视的节目前列。
央视在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中,开办了新闻专题报道,开始加强对战争的分析和评论。央视在一套的《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以及四套的《今日关注》等栏目中,聘请军事专家到演播室进行评论,为观众提供更深一步的分析解读。曾到战争一线进行采访的记者水均益和与军事专家畅谈的主持人鲁健,在这次战争报道中突显出来。随着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发展和人们国防意识的加强,人们对战争和国防安全等军事热点的关注持续增多,观众对军事节目的收看要求更加多元化,对于军事评论的收看需求进一步增加。
央视开始了逐步由点及面的军事评论打造。央视军事节目开播的数量增加、军事新闻报道量增多、军事评论出现在多个频道中,除了军事农业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综合频道、科教频道等都有多个形式的军事新闻评论,日播节目的数量增加。中文国际频道的《今日亚洲》节目关注亚洲各国的政治军事、《海峡两岸》节目关注大陆和台湾的经贸、文化和军事,每期节目以聘请演播室嘉宾或电视连线方式,邀请专家进行评论,收视率较高。七套开播的《防务新观察》更成为央视时下最热的军事话题节目。
央视军事频道多年来的权威地位不可撼动,省级卫视也开始抢占军事新闻资源。近5年来,央视、省级卫视、地方卫视策划并开播多档军事节目,其中央视14档,省级卫视12档,地方卫视12档,日播出时间超过28个小时,这些节目中军事评论的比重进一步加强。军事节目已经成为省级卫视相互竞争的一个激烈战场,深圳卫视的《军情直播间》、北京卫视的《军情解码》、深圳卫视的《决胜制高点》及湖北卫视的《长江新闻号》等节目相继开播,尤其是军事评论性节目的开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省级卫视在电视新闻传播方面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二、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的优劣势分析
根据中央电视台市场评估部的统计,目前有近20家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开播了军事节目,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节目崛起势头。从电视媒介的视角出发,细致分析我国军事评论节目的特点,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
1、评论内容:热点紧跟,观点局限
我国军事评论从内容安排上来说,紧跟军事新闻热点,把握了新闻的新鲜性和报道的及时性,从而使电视军事节目中的评论具有紧跟时局的特点。央视七套开播军事战略话题栏目《防务新观察》,由前《焦点访谈》的主持人方静担纲主持,每期聘请军事专家,从最新的新闻事件出发,以新视角、新思路对“新安全观”进行相近的阐述和分析。北京卫视的《军情解码》节目,其日播的形式提高了电视军事评论播出的的密集度,有利于更多的观点表达,满足观众的信息需要。
但是,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省级卫视,其对战争一线的采访报道量十分有限,许多现场画面转自国外电视台,军事评论员数量有限,没有建立自己专门的评论员队伍。只邀请一个或是少数几个有名气的军事专家参与话题讨论,他们的立场有倾向,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差别,并不一定具有真正的权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评论观点的限制。此外,仅仅传播国内专家的评论观点,缺乏境外专家观点的表达,或者很少量的播出对外国军事专家的采访内容,都不利于节目传播客观全面的观点和内容。
2、节目制作:科技之美,模式之困
电视依赖于科技进步,三维技术运用于电视制作,使电视画面呈现出立体、生动的场景。在军事电视节目中,越来越多虚拟的船舰大炮出现在演播室周边,主持人的讲述与虚拟的场景结合,带给观众直观清楚的认识。在对于军事行动过程的介绍和评论中,评论员用手指触碰屏幕,用箭头演示过程,圈画出关键地点,读图的立体时代超越了单纯语言讲述的枯燥。军事节目制作中的音效使用是“点睛”之笔,这能给电视军事节目整体的包装增加听觉刺激,加深观众的现场体验。
电视军事节目力图通过技术求新使节目风格更加灵活,但这只是节目的外包装层,在制作模式上守旧造成的的老套节目形态是一个羁绊。在评论环节上,普遍是主持人与一个或几个嘉宾一问一答的形式。在流程上,主持人抛出军事热点话题之后,嘉宾进行评论,主持人抛出一个个预设的问题,嘉宾进行解答。这些在电视访谈栏目中普遍使用的制作方式,并不能给评论带来鲜明有条理的观点表达,很少能够激发评论员的思维碰撞和深刻评论,而更多停留在讲述答疑层面。此外,军事节目缺乏亲民感,缺少与场内外观众的互动,而普遍的录播形式往往没有观众,这就造成军事评论进行的现场气氛不温不火,总是“关起门来谈话”。
3、节目风格:气质深沉,亮点暗淡
军事节目对主持人要求较高,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节目的主持人董家耀主持风格具有威严之美,体现在紧张激烈的语气和军绿迷彩的着装方面。而嘉宾主持马鼎盛先生是一位军事专家,他的主持风格则体现出专业权威的问题分析和简洁扼要的语言表达。北京卫视《军情解码》节目的主持人罗旭长相俊朗阳刚,总是穿着黑色衬衫,体现出威严之美。四川卫视《军情会客厅》节目的女主持人方静,身着深色西装,语言表达沉稳有速,具有沉着大气的魅力。由此可以看出,参与军事评论的主持人和嘉宾,在着装方面比较庄重,语言表达简明,语气果敢,体现出深沉的军事节目气质。
我国电视军事节目的同质化仍然存在,单独的节目缺乏核心竞争亮点。节目普遍存在打“专家牌”、“名主持牌”、“名嘴牌”的特点,少数几位名嘴重复露脸,节目演变成听名嘴谈军事,而不是多个观点自由竞争的话语场,话语单一,评论变得窄化,少有或没有独家观点的提出。军事节目的权威性和保密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局限,但是文化产品有赖于创新,电视军事评论除了观点要独到、求新,更要适应电视媒介的声画一体传播特征,在节目形式上求新求变,在当今多媒体竞争趋势之下,突出电视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生动体验和接受信息压力小、知识水平要求低的传播优势。
三、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的优化策略
1、拓展专家评论员队伍,博采众家之长
除了观众常见的几位军事专家,要进一步扩展专家评论员队伍,邀请国防、科技、国际关系、外交等多领域专家,还可以邀请军事杂志主编、资深军事爱好者、国外军事专家等参与到节目讨论中。在保护国家机密的原则基础上,做好节目策划和话题准备,在节目中通过演播室座谈或现场连线等形式,就一个问题听取多个评论,使观点在碰撞中得到丰富。这样军事节目才能突显评论的特色,传达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观点。
2、与国外媒体通力合作,注重报道平衡
在电视军事节目中,不仅要传播国内媒体的报道,也应该适度转播、截取国外媒体的报道,使对一个事件的反应,做到国内外媒体报道的平衡。这样在节目评论的展开中,才能使评论者和观众对事态做出一个全面平衡的认识。我国媒体应该达成与国外媒体的合作机制,在引用国外媒体的报道和观点的同时,传播我国良好的军队形象和军事理念。
3、由表及里塑造评论风格,凸显独到之处
电视军事评论除了要紧跟热点,还要形成独到的评论风格。首先,评论要客观全面,从多维视角出发提出观点,针对军事热点事件能够挖掘背后的故事,进行主题拓展。此外,主持人要掌握发问的有利技巧,学会巧设悬念,引领观众的收看兴趣,同时要抓住观点冲突,开展激烈的评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对于节目策划和讨论中的独到观点,可做最后的突出总结。湖北卫视新开播的军事评论节目《长江新闻号》在节目最后设立“长江评论”,打造独家的评论影响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4、打造跨媒体联动格局,创新节目制作模式
电视军事节目可以先将电视宣传片、预告片上传到互联网,扩大收视宣传,节目播出后,将视频上传合作网站,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同时,电视媒体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现与节目之外观众的互动。除了在网络空间进行节目预告,还可以进行问题征集,进而在节目中引用网友的好问题作为讨论点,节目播出后也可以吸收网民的评论观点,逐步形成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以此形成节目的反馈机制。对于军事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可以截取引用重要观点,呈现在电视屏幕上,使用到军事评论部分中,丰富媒体话语体系,形成多媒体平台和电视演播室现场的联动格局,改变原来单一老套的电视制作模式和呈现形态。□
参考文献
①王任飞、郑嫣然,《军事电视节目的优化路径解析——以BTV〈军情解码〉为例》[J].《新闻战线》,2014(1):78-80
②李飚、陈波、李波,《省级卫视军事类电视节目的突起与应对》[J].《军事记者》,2014(1):46-47
③漆谦,《关于提高我国军事电视传播软实力路径选择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12-14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摘 要】近年来,从中央台到省级卫视相继开播了多档军事节目,各台将军事评论节目的打造作为提升本台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我国电视军事节目的崛起之势日渐形成。本文细致分析了我国军事评论的风格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电视节目 军事评论 现状 策略
近年来,从中央台到省级卫视相继开播了多档军事节目,尤其将军事评论打造成为节目之魂,以此提升新闻立台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的崛起之势日渐形成,对于传播适当的军事信息,普及军事科技知识,塑造国家军队形象,提升军民融合的紧密程度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的溯源与发展
我国军事节目长期以来以中央电视台独大,尤其是央视七套《军情连连看》《军事纪实》《谁是终极英雄》等节目格外受到军事迷们的追捧。中国大陆的军事节目还停留在以军事新闻告知、军事科技普及、军事纪实宣传为主,军事节目仍停留在多报道少评论、重报道轻评论的状态,缺乏对问题的深度分析。
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引起了我国电视军事评论的变革。2003年,香港凤凰卫视凭借来自前方战地记者的一手实地采访,对伊拉克战争做出了及时最新的报道。凤凰卫视在伊拉克战争之际开播的军事评论节目《军情观察室》因为对伊拉克战争条分缕析的评论,以及主持人和嘉宾语言的论辩色彩逐渐广为人知。从此,《军情观察室》由一个为伊拉克战争开设的特备节目,发展成为董家耀与马鼎盛拍档主持的军事专题评论,并稳居凤凰卫视高收视的节目前列。
央视在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中,开办了新闻专题报道,开始加强对战争的分析和评论。央视在一套的《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以及四套的《今日关注》等栏目中,聘请军事专家到演播室进行评论,为观众提供更深一步的分析解读。曾到战争一线进行采访的记者水均益和与军事专家畅谈的主持人鲁健,在这次战争报道中突显出来。随着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发展和人们国防意识的加强,人们对战争和国防安全等军事热点的关注持续增多,观众对军事节目的收看要求更加多元化,对于军事评论的收看需求进一步增加。
央视开始了逐步由点及面的军事评论打造。央视军事节目开播的数量增加、军事新闻报道量增多、军事评论出现在多个频道中,除了军事农业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综合频道、科教频道等都有多个形式的军事新闻评论,日播节目的数量增加。中文国际频道的《今日亚洲》节目关注亚洲各国的政治军事、《海峡两岸》节目关注大陆和台湾的经贸、文化和军事,每期节目以聘请演播室嘉宾或电视连线方式,邀请专家进行评论,收视率较高。七套开播的《防务新观察》更成为央视时下最热的军事话题节目。
央视军事频道多年来的权威地位不可撼动,省级卫视也开始抢占军事新闻资源。近5年来,央视、省级卫视、地方卫视策划并开播多档军事节目,其中央视14档,省级卫视12档,地方卫视12档,日播出时间超过28个小时,这些节目中军事评论的比重进一步加强。军事节目已经成为省级卫视相互竞争的一个激烈战场,深圳卫视的《军情直播间》、北京卫视的《军情解码》、深圳卫视的《决胜制高点》及湖北卫视的《长江新闻号》等节目相继开播,尤其是军事评论性节目的开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省级卫视在电视新闻传播方面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二、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的优劣势分析
根据中央电视台市场评估部的统计,目前有近20家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开播了军事节目,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节目崛起势头。从电视媒介的视角出发,细致分析我国军事评论节目的特点,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
1、评论内容:热点紧跟,观点局限
我国军事评论从内容安排上来说,紧跟军事新闻热点,把握了新闻的新鲜性和报道的及时性,从而使电视军事节目中的评论具有紧跟时局的特点。央视七套开播军事战略话题栏目《防务新观察》,由前《焦点访谈》的主持人方静担纲主持,每期聘请军事专家,从最新的新闻事件出发,以新视角、新思路对“新安全观”进行相近的阐述和分析。北京卫视的《军情解码》节目,其日播的形式提高了电视军事评论播出的的密集度,有利于更多的观点表达,满足观众的信息需要。
但是,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省级卫视,其对战争一线的采访报道量十分有限,许多现场画面转自国外电视台,军事评论员数量有限,没有建立自己专门的评论员队伍。只邀请一个或是少数几个有名气的军事专家参与话题讨论,他们的立场有倾向,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差别,并不一定具有真正的权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评论观点的限制。此外,仅仅传播国内专家的评论观点,缺乏境外专家观点的表达,或者很少量的播出对外国军事专家的采访内容,都不利于节目传播客观全面的观点和内容。
2、节目制作:科技之美,模式之困
电视依赖于科技进步,三维技术运用于电视制作,使电视画面呈现出立体、生动的场景。在军事电视节目中,越来越多虚拟的船舰大炮出现在演播室周边,主持人的讲述与虚拟的场景结合,带给观众直观清楚的认识。在对于军事行动过程的介绍和评论中,评论员用手指触碰屏幕,用箭头演示过程,圈画出关键地点,读图的立体时代超越了单纯语言讲述的枯燥。军事节目制作中的音效使用是“点睛”之笔,这能给电视军事节目整体的包装增加听觉刺激,加深观众的现场体验。
电视军事节目力图通过技术求新使节目风格更加灵活,但这只是节目的外包装层,在制作模式上守旧造成的的老套节目形态是一个羁绊。在评论环节上,普遍是主持人与一个或几个嘉宾一问一答的形式。在流程上,主持人抛出军事热点话题之后,嘉宾进行评论,主持人抛出一个个预设的问题,嘉宾进行解答。这些在电视访谈栏目中普遍使用的制作方式,并不能给评论带来鲜明有条理的观点表达,很少能够激发评论员的思维碰撞和深刻评论,而更多停留在讲述答疑层面。此外,军事节目缺乏亲民感,缺少与场内外观众的互动,而普遍的录播形式往往没有观众,这就造成军事评论进行的现场气氛不温不火,总是“关起门来谈话”。
3、节目风格:气质深沉,亮点暗淡
军事节目对主持人要求较高,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节目的主持人董家耀主持风格具有威严之美,体现在紧张激烈的语气和军绿迷彩的着装方面。而嘉宾主持马鼎盛先生是一位军事专家,他的主持风格则体现出专业权威的问题分析和简洁扼要的语言表达。北京卫视《军情解码》节目的主持人罗旭长相俊朗阳刚,总是穿着黑色衬衫,体现出威严之美。四川卫视《军情会客厅》节目的女主持人方静,身着深色西装,语言表达沉稳有速,具有沉着大气的魅力。由此可以看出,参与军事评论的主持人和嘉宾,在着装方面比较庄重,语言表达简明,语气果敢,体现出深沉的军事节目气质。
我国电视军事节目的同质化仍然存在,单独的节目缺乏核心竞争亮点。节目普遍存在打“专家牌”、“名主持牌”、“名嘴牌”的特点,少数几位名嘴重复露脸,节目演变成听名嘴谈军事,而不是多个观点自由竞争的话语场,话语单一,评论变得窄化,少有或没有独家观点的提出。军事节目的权威性和保密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局限,但是文化产品有赖于创新,电视军事评论除了观点要独到、求新,更要适应电视媒介的声画一体传播特征,在节目形式上求新求变,在当今多媒体竞争趋势之下,突出电视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生动体验和接受信息压力小、知识水平要求低的传播优势。
三、我国电视军事评论节目的优化策略
1、拓展专家评论员队伍,博采众家之长
除了观众常见的几位军事专家,要进一步扩展专家评论员队伍,邀请国防、科技、国际关系、外交等多领域专家,还可以邀请军事杂志主编、资深军事爱好者、国外军事专家等参与到节目讨论中。在保护国家机密的原则基础上,做好节目策划和话题准备,在节目中通过演播室座谈或现场连线等形式,就一个问题听取多个评论,使观点在碰撞中得到丰富。这样军事节目才能突显评论的特色,传达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观点。
2、与国外媒体通力合作,注重报道平衡
在电视军事节目中,不仅要传播国内媒体的报道,也应该适度转播、截取国外媒体的报道,使对一个事件的反应,做到国内外媒体报道的平衡。这样在节目评论的展开中,才能使评论者和观众对事态做出一个全面平衡的认识。我国媒体应该达成与国外媒体的合作机制,在引用国外媒体的报道和观点的同时,传播我国良好的军队形象和军事理念。
3、由表及里塑造评论风格,凸显独到之处
电视军事评论除了要紧跟热点,还要形成独到的评论风格。首先,评论要客观全面,从多维视角出发提出观点,针对军事热点事件能够挖掘背后的故事,进行主题拓展。此外,主持人要掌握发问的有利技巧,学会巧设悬念,引领观众的收看兴趣,同时要抓住观点冲突,开展激烈的评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对于节目策划和讨论中的独到观点,可做最后的突出总结。湖北卫视新开播的军事评论节目《长江新闻号》在节目最后设立“长江评论”,打造独家的评论影响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4、打造跨媒体联动格局,创新节目制作模式
电视军事节目可以先将电视宣传片、预告片上传到互联网,扩大收视宣传,节目播出后,将视频上传合作网站,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同时,电视媒体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现与节目之外观众的互动。除了在网络空间进行节目预告,还可以进行问题征集,进而在节目中引用网友的好问题作为讨论点,节目播出后也可以吸收网民的评论观点,逐步形成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以此形成节目的反馈机制。对于军事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可以截取引用重要观点,呈现在电视屏幕上,使用到军事评论部分中,丰富媒体话语体系,形成多媒体平台和电视演播室现场的联动格局,改变原来单一老套的电视制作模式和呈现形态。□
参考文献
①王任飞、郑嫣然,《军事电视节目的优化路径解析——以BTV〈军情解码〉为例》[J].《新闻战线》,2014(1):78-80
②李飚、陈波、李波,《省级卫视军事类电视节目的突起与应对》[J].《军事记者》,2014(1):46-47
③漆谦,《关于提高我国军事电视传播软实力路径选择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12-14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