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典型报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化云
【摘 要】本文以《拂晓报》为例,探析了党报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做好党报的典型报道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典型报道 党报 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概括,也是新时期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标杆。
面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扶不起的老人”、“做不得的好人”等等不正常的现象,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一部分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了道德的培育,造成了公民道德滑坡。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在整个社会建立起一种发自群众内心的价值认同,只有有了价值的认同,才能建立起凝聚力,才能树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只有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和传递给个人,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最终才能产生凝聚力。树立时代典型,用典型的力量激发群众认知,以典型为榜样,形成社会价值认同,这是党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党报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党和群众的“喉舌”的各级党报,传递党的声音,引领舆论导向,激发正能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这是党报的神圣使命,也是责任所在。党报的党性原则和政治任务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中要担当起主导力量。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导向性,使党报必然成为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体。同时,媒体作为媒介环境的营造者和社会良心的捍卫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分利用自身媒介优势,形成话语权,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形成主流价值观。
二、《拂晓报》根植宿州,让“宿州好人”激起“宿州现象”
《拂晓报》作为宿州市委机关报,始终以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社会风气为己任,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后,《拂晓报》积极选树典型,用典型的力量感染群众,让群众通过典型感受真情的温暖、向上的力量、昂扬的斗志,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宿州是一片孕育好人的沃土,这里的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善良,在这片土地上,涌现了“最美孕妇”彭伟平、“最伟男教师”陆荣飞等等一批“宿州好人”,这些典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安徽日报》、《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争相进行了报道,彭伟平更光荣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们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引领了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好转。一时间,宿州大地,好人频出,好事不断,激起了“宿州现象”,他们或扶危济困,或尊老爱幼,或助人为乐,或爱岗敬业,使社会风气得到了明显好转。
2014年《拂晓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继续加大先进典型的报道力度,让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涌现出来的典型被群众所熟知,力求通过他们,让更多群众感受真、善、美,重拾信心、信任和勇气。
1、推出来自基层的典型,用平凡的事迹传播榜样的力量
2014年初开始,宿州市每月评选一组“十佳”人物,结合这次评选,《拂晓报》拿出一版重要位置开辟专栏,刊发“十佳医德模范”、“十佳环卫工人”、“十佳好媳妇”系列栏目,并配发图片,撰写编者按,让普通群众走上报纸的重要版面。栏目的定位是“讲百姓自己的故事”。稿件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娓娓道来,用百姓的语言讲百姓的生活,稿件生动感人,让读者感觉就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因而更有教育意义,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十佳医德模范”让读者了解了“白衣天使”们的仁心仁术,把一个不为读者熟知的工作场景进行了全景展现,让我们更加了解医生们的苦与累,消除群众对这个行业的种种不满情绪,树立起“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良好形象。“十佳环卫工人”的推出,让读者把目光转向最平凡的劳动者,这个行业或许被很多人淡忘,但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这组报道,通过对环卫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生活的再现,反映他们工作的艰辛,从而唤起社会上的人们对劳动者的尊重,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取向。“十佳好媳妇”讲述的是十位可敬的伟大女性,说她们伟大,是因为她们多是在逆境中撑起家庭的中流砥柱,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们没有选择退却,而是勇敢地承担。她们中有的家境贫困,家人遭遇疾病、事故等等,生活艰难,但这些伟大的女性选择了直面困难,尊老爱幼,与爱人相依相扶,同时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这样一群女性,用弱小的肩膀担起生活的重担,是她们让我们一次次的感动着,让我们再次重温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夫妻在危难时相濡以沫的传统美德。
2、推出道德先锋,唱响时代之歌
先锋,是指那些在事业中起先头引领作用的人。时代需要先锋,需要在先锋的引领下走向进步。
为了集中报道这些时代先锋,《拂晓报》在一版开辟“与先锋同行”栏目。讲述先锋的故事,感受先锋的力量。身患肝癌9年,经过数次手术的计生干部张剑波,不畏死神,拖着病弱的身体,坚守在计生宣传的工作岗位上,是他让我们树立起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看到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大学生村官李伟,放弃城市的优越环境,来到农村,当起了最基层的大学生村官,脸晒黑了,手变糙了,但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带领群众发展高效农业,走上一条科技富农的大道。在基层工作30载的村支部书记刘瑞莲,把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基层,在她的带领下,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子变成了油桃之乡,她本人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让更多人了解宿州,了解砀山,知道油桃之乡——白腊园。
这样一个个具有时代气息的先锋形象,带给读者的是感动,是启迪,是对生命的思考,只有奉献着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3、聚焦英雄人物,掀起宣传热潮
今年3月7日上午,萧县大屯镇关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德领,坐着轮椅托着导流管与镇里的同志研究土地复垦的事情,晚上溘然长逝。陈德领身患肝肿瘤、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可他不顾病痛,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村子的发展中,为村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陈德领是新时期基层干部的楷模,为了做好陈德领事迹的宣传,《拂晓报》派出了记者深入村民中间,听群众讲,让领导谈,抓细节,推出了《“布包”书记的闪光人生》,并配发评论,以及各地学习陈德领的动态消息,在全市掀起了学习陈德领的热潮。
4月11日,宿州高速交警王文成在处理交通事故救治伤者时不慎落桥,后经抢救无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在全警及全市人民中掀起向英雄学习的高潮,《拂晓报》主动作为,及时跟进,刊发了长篇通讯《矗立的丰碑》,并在一版配发相关评议文章,形成宣传强势,用英雄的事迹感动读者,让我们看到新时代青年人的忘我奉献精神。
五一前期,《拂晓报》推出了电力职工许启金的报道,这位工作在供电一线的普通职工,身上却有着众多耀眼的光环:安徽省电力首席技师、安徽十大能工巧匠、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电网特等劳模和技术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启金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骄人业绩的典范,他的故事告诉读者,伟大来源于平凡,只有脚踏实地,我们才可以做好令人嘱目的事迹。
三、关于党报典型报道的一些思考
1、典型报道应避虚就实,注重细节
典型报道做为党报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担负着引导舆论的作用,在报道中应力避大而空的问题,而应“于细微处见精神”。以《拂晓报》关于萧县大屯镇关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德领的报道为例,报道中没有大话空话,而是采取了大量群众的对话,引出他的相关事迹,从一件件小事说起,使得整篇报道感人至深。同时在标题的制作上也没有求大,而是从一只布包说起,那是陈德领的妻子用女儿的工作服缝成的,陈德领外出办事总是拿着那么一个布包,这个布包或许“土”得有些不合时宜,但也成了陈德领的一个“个性标签”,正是这么一只小小的布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陈德领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一心扑在村务上,踏踏实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正是细节的运用,使典型人物的形象丰满而真实。
2、典型报道要“接地气”,可亲、可信、可学
典型人物也是普通群众,也是血肉之驱,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一味地拔高典型人物,使他们失去生活的土壤,那么这种典型塑造就失去了群众的基础。
因公牺牲的交警王文成,性格活泼,因长相酷似相声演员冯巩,所以外号“小冯巩”,他也有怪癖,不爱吃萝卜和豆芽,这些特征不仅不会影响我们对于典型的认同,相反这些描写让典型再次回归到普通人,就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真实熟悉的人,所以让典型有了亲和力,也让我们被这些熟悉的英雄感动着。
3、典型报道要与时代相结合
任何典型都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只有与时代的潮流相贴合,这样的典型形象才会更有意义。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背景下,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时代特征贴合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因而更值得宣传和弘扬。无论是敬老扶弱的好媳妇,还是为工作奋斗到最后的“布包书记”,为救群众牺牲自己的好交警,这些典型人物的身上无不烙着时代的印迹。□
(作者单位:拂晓报社)
责编:周蕾
相关文章!
  • 发挥高校科技期刊“孵化器”作用

    管珺章诚张爱梅【摘要】文章简要论述了高校科技期刊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孵化器作用,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期刊在“双一流”建设中存在局限性

  • 对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的思考

    张朝岭<br />
    吃透两头,找到党和政府与民意之间的“共鸣点”。作为基层电视台的采编人员,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成为上下联系的桥梁,把上面

  • 都市报的战略转型实践

    【摘要】在互联网媒体的强势冲击之下,传统都市报面临巨大的挑战。《华西都市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打造华西传媒集群、实施“i战略”、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