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的思考

张朝岭
吃透两头,找到党和政府与民意之间的“共鸣点”。作为基层电视台的采编人员,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成为上下联系的桥梁,把上面的精神传达下去,把基层的声音传递上来。这就要求基层电视台采编人员一方面要深入学习、研究国家、省、市、县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政策、意见;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基层情况,更多地把镜头对准农村,把话筒伸向农民。
近两年来,丰县电视台成功开办了《农村天地》《魅力乡村》《每周聚焦》《科技致富宝典》等一系列面向农村的栏目,这些栏目每档时间都在20分钟以上,尤其是《农村天地》从最初的15分钟扩展到了现在的30分钟。这些栏目定位在解读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农民需要的科学技术,宣传致富创业典型,关注农村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反映基层农民的心声等。近年来播出的《解读中央一号文件》《鸭舍里的致富经》《小圈舍引发的“大革命”》《果园里的“美人计”》等一大批优秀节目,在第一时间把有效信息传递给了群众,不仅让农民了解到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大政方针,而且让农民群众从中汲取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带动了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的崛起。
更新采编观念,创新报道形式,找准农民的“兴奋点”。《丰县新闻》中有一个子栏目叫《专家支招》,开办初期定位于请专家进行技术讲座。运行了一年以后,许多农民反映节目内容难以让人明白,节目形式古板,且缺乏与专家的交流。后来台里将栏目更名为《农民专家面对面》,以农民的问、专家的答、主持人的总结把知识讲深讲透,节目形态生动活泼。丰县是农业大县,许多地方种植大蒜,以出口日本、韩国为主。然而因为诸多因素,市场波动较大,许多农民赚一年赔一年,增收致富的步子受到了影响。2006年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范楼镇千井村蒜农却年年丰收。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这个村的蒜农市场意识很强,他们种植的是薹蒜,以内销为主,不出口,而且薹蒜上市时间较早,产品供不应求。于是我们采播了《不种大蒜种薹蒜 内销也能赚大钱》,引导农民种植薹蒜,很多蒜农因此受启发,转种薹蒜,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
嗅觉伸向兄弟县,开阔视野寻找“闪光点”。借鉴兄弟县市在报道中的良好做法,或者就相关新闻事件有针对性的对兄弟县市的情况进行报道。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背景下,各毗邻县市区都有可资借鉴的鲜活新闻事例,适当引入,取长补短,不仅可以资源共享,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徐州六县市区电视台利用互联网建立了传片互动平台,每天的节目可以互相借鉴。据此,丰县电视台《丰县新闻》栏目开设了《它山之石》子栏目,专门播出兄弟县先进致富典型、新兴产业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有益经验等节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找到兄弟县市的“闪光点”,展现给丰县的观众,这一节目很受欢迎。2008年本台播出了《沛县花庄村:小木耳创造大财富》的消息,引起了许多农民的关注,纷纷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发展大棚木耳。
节目表现通俗化,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记得住”。通俗化是指节目内容能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原理解构成农民能够接受的常识,是对农节目记者的必备素质。画面是电视最大的特性,也是最通俗化的电视语言,对农节目应该尽量用画面来表现内容,多用近景和特写镜头,不能拍到的技术环节可以采用动漫等特技手法,尽量使节目内容通俗明了,接近农民的收视习惯。此外,电视节目的有声语言也要尽可能地做到通俗化、乡土化,对农节目有声语言的最高境界是接近生活的大白话,适当运用农谚、歇后语、俗语、顺口溜,可以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和戏剧效果。
2008年,丰县20万亩白酥梨遭遇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往年果农都是喷洒农药除虫,不仅成本高而且不环保。农林专家建议采用梨小性诱芯人工合成剂杀死雄性成虫的方法,这种方法成本低且没有任何的污染。我们在节目后期制作中进行了设计,用动漫的形式把这一技术的原理以及操作方式通俗易懂地传播给果农。许多果农看到节目后纷纷采用这一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在内容上紧紧地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报道形式上不断创新,生动地报道农村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深入浅出地介绍生产、流通、销售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才能真正为农民服务,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徐州丰县电视台)
相关文章!
  • 发挥高校科技期刊“孵化器”作用

    管珺章诚张爱梅【摘要】文章简要论述了高校科技期刊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孵化器作用,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期刊在“双一流”建设中存在局限性

  • 如何以典型报道弘扬社会主义核

    张化云<br />
    【摘 要】本文以《拂晓报》为例,探析了党报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做好党报的典型报道提出自己的见

  • 都市报的战略转型实践

    【摘要】在互联网媒体的强势冲击之下,传统都市报面临巨大的挑战。《华西都市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打造华西传媒集群、实施“i战略”、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