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发展
摘 要: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画体,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出璀璨光彩,也有衰弱的阶段。在进取求知的发展中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引入了西方科学的绘画体系,并吸收了东洋绘画艺术的色彩和造型元素,开辟了工笔画创作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在研习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汲取了民间艺术,创新了色料工艺,出现了一批题材丰富、手法新颖和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化发展成为正在进行时。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多元化;多样性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不同历史阶段展现出不同的发展姿态,有过颠峰时期,也有过衰落景象。新文化运动以来,世界文化思潮的涌入,带动老气横秋的工笔人物画开放胸怀,迎接现代美术创作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艺术精华。在绘画观念、形式、工具、材料等方面不断探索,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发展格局。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工笔人物画对民间艺术的汲取、新材料的探索、新技法的开拓,开辟出多元的创作题材和风格。
一、新文化运动的激荡
20世纪初期,屹立华夏数千年的封建王朝轰然崩塌,西方的新思潮和新观念涌入闭关锁国多年的国度。民主人士和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纷纷呐喊,要去除封建的、束缚人民进步的旧思想,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宣传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各个领域都围绕“科学”“民主”进行现代化改革,中国画的改良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康有为大声疾呼:“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刘海粟、徐悲鸿留学西方,将西方现代绘画教育体系带入国内。刘海粟在《画学上必要之点》中提出“写实的、自然的、积极的、有直接观察养成的创造力的方法”。徐悲鸿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新思潮遏制了重写意轻写实的文人画发展势头,提升了中国画在承担社会职责方面的地位。大批西方留学归来的画家把西方现代化绘画教学带入美术学院,成就了早期科学的国画学习体系,对于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写实主义人物画主体地位的确立
写实主义又叫现实主义,是与法国1848年革命同时出现的一场艺术运动,而在国内,写实主义要来得晚一些。新中国成立后,基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结,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成为国画的发展新方向。国画创作要为社会服务,要行使革命机器中的螺丝钉职能,美术的大众化趋势和现实主义主体地位在此确立。中央文化部在1949年底发布了年画创作的工作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年画创作活动,到1950年全国有四百余种七十万份年画作品,贴合广大群众的审美情趣,同时具有宣传功能和时代精神。
姜燕的《考考妈妈》(图1)是这个时期年画活动的代表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强的宣传属性。当时正值50年代初的“扫盲”运动火热开展,党和政府决心要改变广大妇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桎梏,号召妇女识文辩字,不做文盲。《考考妈妈》选取了北方农村的一个寻常生活场景,母亲一边喂养怀抱中的婴孩,一边在纸上听写女儿的提问,以亲切感人的手法反映了“扫盲”运动,具有现场感和真实感,避免了政策的生硬说教,重彩的工笔人物画对于当时的年画创作具有代表性,对之后的工笔人物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中西融合发展
传统的工笔画学习都是以临摹为入门,而当代工笔画以美术院校画家占据主流,这些画家的学习以素描造型训练为基本功,在掌握了素描、白描、速写等基本写实本领之后,才由西画向国画转变,而非传统教学由临摹、白描和双勾转向自由创作。正是学院派写实能力的锻造,使工笔人物画迈向了新的起点,负载了更多现实生活的视觉信息,具有现代性和时代感。当代工笔人物画写实的回归打通了中国画与现代生活的通道,当代工笔画家一方面研习工笔画传统的意象表达和哲学内涵,一方面汲取西方写实的造型能力和造型观念,看到传统国画与西方绘画融合的特征。正如何家英所说,“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容纳西画的……与其接受那些大而不当的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很多的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我们实践上的参照”。
(一)构图
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认为“以六法言,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赋彩又次之”,可见传统工笔画将构图放在用笔和赋彩之上。传统工笔画与西画的构图不同,工笔画强调流动的视点和铺陈的平面,用二维的平面来表现事物,用意象的营造来表现三维的空间,主要有留白和多视点运用两个特点。留白是画面布景中以无衬有、以虚寄实,用空白来突显画面主体,并不是真正的空间和背景,而是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如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画家在空白处以湿笔轻点,营造出斑斑草色,意境空潆清新。多视点运用是工笔人物画为了在一幅画中表现多个主体,在传统卷轴式画幅中组织画面构图的一种方式,以流动的视点不断营造内容的惊喜,使观者产生极大的观赏兴趣。而西画多为单点透视图,对时空的表现建立在焦点透视的基础上,强调纵深的空间,人物的安排按照人眼观感的近大远小规律来展示。
当代工笔画在构图上沿袭了传统工笔画背景的留白处理手法,也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西方写实手法,在画面组织上追求画面的充实,对于背景的勾绘更加客观,少了大面积留白的写意性,以实景衬托虚境,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更加客观。比如著名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的作品中既有传统工笔留白的手法,也有西方绘画基础的烙印。在他的作品《黑色静寞》《独坐黄昏后》《孤叶》中,都出现了大量空白填充环境,甚至省略了支撑人物坐姿的座椅,突显了人物主体,留白给人想象的空间。而在《山地》(图2)中,画面饱满厚重,是老农赤裸上身在农田翻地的瞬间取景,背景是色彩浓重的山石,与人物主体有一定的纵深空间,明显经过了虚实处理,色彩渲染拉伸了背景的距离感。青年画家王冠军的作品在构图上显示出明显的西画风格,背景描述详尽,空间感强,以单點透视为主要布景手法,如《水木年华》《联通无限》等。
(二)造型
西画的造型方法依据解剖、光影和透视等科学理论,以线条作为主要语言,对于光影、体积和空间等表现为主要内容。工笔画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以白描为骨架,以色彩为辅助,并且在长久的造型创作中形成了程式化的人物模版,比如杨柳青年画绘画口诀所示,“画将无脖项,画女小肩膀,佛容要秀丽,神像需伟壮,仙贤意思淡,美人要修长。文人如颗钉,武夫势如弓”。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基本采用中西两套造型方法,在写实方面真实自然,又秉承传统工笔画去芜存精的主观再创造,讲求“气韵生动”的写意传神效果。在空间表达方面,既有传统工笔的平面化特征,又兼具素描造型手法对人物结构、五官、服饰等细节的准确刻画。刘泉义的苗女系列工笔画(图3)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苗族女人身着盛装的形象,这种透视方法不同于传统工笔画的写实手法,这得益于画家在苗寨艰苦卓绝的速写。刘泉义“以写意去冲击滞阻的‘血脉”,“也使工笔画逐步贴近自我,工笔画展现了自己一丝不苟的精神,小品画包含了自己更多的感情”。唯有这样的深思,才使刘泉义创作源泉更加丰富,刘泉义的作品也源源不断地面世,而那些作品在每个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人物形象是鲜活的,透着灵性,也体现着生活的真实,令人难以忘怀。
(三)色彩
传统工笔画的色彩观从属于墨和线,在中国画论中,赋彩被列为“六法”之一。《考工记》将色彩总结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加之文人画对墨色的崇尚,导致色彩在传统工笔画中遭到冷遇。并且隋唐之后大量的颜料制作工艺失传,国画颜料制作工艺流落日本。传统工笔设色单纯而平铺,多用相同色系的水色和石色来填充轮廓。西画的写实性决定其色彩的科学性、写实性,在描绘物体固有色以外,还注重光源色和环境色的表现及补色的运用,画面追求鲜明生动的色彩关系。现代工笔人物画在色彩的运用上较之传统更加丰富和写实化。西方绘画观念的冲击使现代工笔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也不免借鉴了西画丰富生动的表现手法。许多现代工笔人物画家有限度地借鉴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色彩时空观念、明暗效果和光色变化的设色技巧,强调色彩在画中的独特视觉效果,强调色彩对物象立体感的塑造。
参考文献:
[1]李春海.当代工笔人物画绘画语言的表现与创作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7).
[2]陈艳.多元化的观念,多样性的形式[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贾倩.工笔人物画线型语言的形态演进及文化价值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
[4]陈晓莹,杨维民.当代语境“新粉本”——探析录洁囡的绘画艺术风格[J].美术, 2017,(09).
[5]张小艳.当代工笔人物画中造型的象征性研究[D].四川美术学院,2017.
[6]廉洁.论线性思维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D].沈阳大学,2017.
[7]陈官鹏.当代写实主义工笔人物画创作过程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7.
作者简介:卜维芳,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王明教授,黑龍江省中国画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