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音分寸感的把握

胡苇 廖晓峰
基调与分寸感
基调是指稿件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如有时说某个播音员播的某篇稿件“基调高了”或“基调低了”,是指其感情色彩的过于昂扬或过于沉缓。广义备稿有助于准确把握基调分寸感。播音员除了准确理解稿件本身,还要了解稿件产生的背景,并使播音相契合。2011年上半年江西某台有一则新闻名为《余干县小农水显身手》,讲的是在大旱之年,江西省余干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发挥重要作用的事。播音员可能是考虑到当地干部群众平时注重水利建设,关键时刻减少了旱灾损失,所以在播这篇稿件时的基调有些喜气,口播还带着笑意。但将此稿放在大背景中考量,与当时的整体氛围不合。当年江西省1-5月降雨量只有往年的40%,大量山塘水库干涸。由于缺水,沿湖很多县一半的早稻栽不下去,栽下去的早稻苗情也非常不好,早稻减产已成定局,而且当时江西依然看不到下雨的迹象,农民、基层干部心急如焚。包括小农水在内的人工措施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干旱减产的残酷现实,因此这条稿子正确的基调应该是坚定凝重中带有一丝欣慰。所以,仅仅单纯地从稿件内容本身出发,解决不了把握合适的基调和感情色彩的问题,也达不到正确的传播效果。播音员一定要具备广义备稿的意识,时时关心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吃透上情和下情,这样才能结合稿件产生的背景,准确表达稿件应该传递的信息。
语气与分寸感
强调语气的分量,就是要求我们掌握语气中感情的分寸、火候,表达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语气的分量是实现预期贴切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的重要因素。
播音员的语气要来自于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把语气的把握仅仅当作一种技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赵普播音时几度哽咽,其发自内心的情感与广大观众的情感相契合,虽然他此时的播音语气已经谈不上技巧,却赢得了观众的认可。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时,日本大部分地区都有震感,日本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头戴安全帽坚守在一线镇定而冷静地播报新闻,也得到观众认可。当然,一般情况下,播音员对自己的情感还是有要有所节制,个人的情感往往带有主观色彩,未必与观众的感受一致,因此播音的语气也不能完全受个人感情的支配,而要与党的政策、群众的感受一起共鸣。一般的新闻,语气要以让人感到客观公正为佳。
重音与分寸感
重音的分寸表明播音员的态度,体现播音员的风格。比如海霞的重音习惯用延长的方法,徐莉的重音喜欢用加大音量的方法,柴璐喜欢用低音区分稿件重音。鲜明的重音强调方式成为她们的个人风格。但是,播音中也应该避免重音分量过头。重音的目的是提醒观众注意,但是不能每个重音都大力强调,这样会给人强加于人的感觉,同时也会分散观众对稿件主要重点的注意。除了个别重音外,重音不必过强,过强的重音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给人以突兀感。有时候观众在听到新闻播音里一个很强的重音的时候,脑子里一时会只剩下这几个字的声音,后面说什么都听不清了,这时重音的强调适得其反。
(作者单位:九江广播电视台)
相关文章!
  • 一部温润而刻骨的批判力作

    包妍+万水【摘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的《极花》是贾平凹最新的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被拐女子胡蝶的视角展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

  • 以“走转改”为契机办好地方党报

    张瑜<br />
    【摘要】本文从新闻职业角度对“走转改” 精神实质进行分析,以《云浮日报》践行“走转改”的做法和体会为例,探讨地方党报深化“走

  • 美与诗的绽放

    【摘要】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由朱永新领衔主编、新教育研究院编著的《新教育晨诵》读本将为诵读活动在教育中的推广与实践提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