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村落建档工作的误区及思考

    摘要:近年来,传统村落建档工作方兴未艾。可当传统村落建档工作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时,许多建档工作中隐含却致命的问题也随之逐一显露:商业开发的错误引导、伪传统的以假乱真、截然相反的史料如何选取、村落特色究竟如何定位、传统建筑如何修缮、通过试错得到的观念到底有无存在的价值等,这些都是近年来传统村落建档所面临的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是传统村落建档工作进一步深化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传统村落;建档工作;误区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ng archives work on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in the ascendant.But the deadly problems are bringing out one by one when con? structing archives work on traditional villages gradually come into peoples horizons, the error guide of commercial development,the pseudo traditional realistic-looking, how to select the opposite historical materials,how to locate the villages characteristic exactly ,how to repair traditional ar? chitecture , whether the notion which gain by trial error has the value of existence ,etc. these are the difficulties we facing on constructing archives work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he way of constructing ar? chives work further deepen on traditional villages undoubt? edly.

    Keywords:Traditional villages;Constructing archives work;Erroneous zone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建筑群和记忆承载体,经历了一个由发展到鼎盛又到衰败的过程,具有浑然天成的社会记忆属性。近年来以冯骥才先生为代表的文化界知名人士将目光聚焦于为传统村落建档的工作中来。档案是我们在进行村落保护中抢救和保护历史记忆、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如何能使中国传统村落在紧随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時不断改善传统村落建档方法,承载起新的乡村记忆任务,是新时期开展传统村落建档工作必须坚守的目标。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价值的村落。而传统村落建档工作即是对传统村落中有保护价值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进行系统而详尽的调查,并通过文字、图像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清晰地记录并保存传统村落中各类原生态信息的工作。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绵延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形成了风格种类各异的传统村落,但并非所有乡间村落都可被称为传统村落。2012年4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并将其定义为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自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出通知开展传统村落的考察评定工作以来,五年间,我国先后有4批、共计4153个传统村落经严格推荐评审程序,列入了国家级保护名录。为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3年制定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强调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必须完成“调查村落传统资源,建立传统村落档案”的任务。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传统村落才能作为首批被建档的单位呢?《要求》指出,首先要对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环境特征、村落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特征、传统建筑特征、历史环境要素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进行分析。其次,要通过与较大区域范围,如地理区域、文化区域、民族区域等以及邻近区域内其他村落的比较,综合分析传统村落的特点,评估其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价值,对各种不利于传统资源保护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这些因素威胁传统村落的程度。

    一、传统村落建档的最终目的

    目前中国在社会现代化和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因为生活环境的流动性加快,社会认同的理念也在日益衰弱,很多中国的传统村落只剩下一个空壳。传统村落一旦消失,村落文化亦会消失,这会使得中国农村几千年来传承的价值体系中断,农民的精神信仰逐渐丧失。因此,进行传统村落建档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和管理传统村落档案,保留自己特有的文化基底。

    第一,通过传统村落建档工作推动传统村落的文化建设。以村落为视角研究乡土记忆,推动档案工作发展。传统村落建档工作既是村落文化的抢救性工程,更是村落文化的建设性工程。通过收集和展示传统村落的“旧貌”、传统村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整合各种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让传统村落重新焕发魅力与光彩。开展传统村落建档工作是档案人的“文化自觉行为”,其直接目的就是通过探寻村落传统,记录村落发展的历史面貌,保护和利用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使村落建设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中凸显其文化气质。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说“在抢救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以档案人的‘自知之明想方设法开发着这些文化资源,‘发现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这些文化遗产存在和传承的意义”,不仅使传统村落破损的文化得到修复,克服传统流失所带来的社会性遗憾,更使传统村落的文化脉络得到梳理与延续。

    第二,通过传统村落建档工作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传统村落建档工作的积累,可以丰富乡村记忆资源,对于拓展档案工作内容、增强社会融入、提高档案部门地位、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更具有时代意义。新世纪伊始,这场传统村落建档工作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推动现代档案事业发展的一股冲击波。研究传统村落建档不仅对乡村文化和乡土精神的传承具有巨大的社会历史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探索和思考档案事业自身的发展、档案部门参与社会记忆传承与建构提供了新的课题。

    第三,建档工作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塑造出传统村落中新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传统村落的灵魂,是村落记忆的重要内涵,也是村落文化的传承载体。记忆附托着情感,传统村落建档工作承载着人们对往昔的回顾与追寻,是对逝去历史的缅怀和情感的重新体验。寻找传统村落社会记忆的过程是情感不断选择和重温的过程。乡土文化融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构成人们温馨的共同记忆,成为难以排遣的情结和情感寄托。当传统遇上现代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很多传统村落承载的生活印记难免日渐消逝。乡土文化可以唤起人民的社会情感,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物,可被看做是“情感基因”,能引发人们的怀旧体验和“思古幽情”,为人们在动荡不安中寻求永恒和稳定,开启一条情感归属的道路,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塑造出传统村落中新的人文精神。

    二、传统村落建档的误区及解决措施

    遗憾的是,今天的建档工作仍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重视。例如,如何从档案的角度定位传统村落的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千篇一律现象,做到有史可查、有案可考、有物为证;如何在延续村落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拉动传统村落经济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改善村民生活;如何重新引起村民对村落共同的记忆、信仰、价值的集体认同,进而引发民众广泛的普遍的社会认同,加深民众对于社会的融入程度等。只有直面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做出合理应对策略。

    (一)误区一:对伪传统进行建档,忽视真实传统

    在浙江省松阳县四都乡,为了推动本村经济发展,政府和开发商签订了协议,计划总投资1亿元开发民宿旅游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游客接待中心、高端民宿、生态餐厅、山地酒吧、高山水果采摘基地、高山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等。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方兴未艾。但商业资本以逐利为最大目的,商业开发只是把古村落当做一种产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而游客的过量涌入,对村庄的自然环境会造成破坏,对村民生活也会造成影响。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院长陈继腾认为,传统村落保护中要避免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做好发展规划,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量。其实,松阳县四都乡发生的问题并不是个例,近十几年来,许多传统村落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将目光转向村落旅游、村落开发的领域,为了迎合开发商的投资,企图用标新立异吸引人们的眼球,却往往忽视了村落之中原有的传统。尤其在近二三十年的村落改造过程中,村落中的许多传统已经查无可循,有些伪传统甚至已经取代了原有的传统,给建档调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与不便。而档案部门在建档过程中往往是只将眼前看到的现状进行建档,而没有甄别这些“现状”是真实的传统还是偽传统。

    解决措施:深入调查研究,辨析真伪传统。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提道:“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存在即合理”。在民俗学的田野调查中,只要是客观存在,都可以视之为“真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们确实是“真实的存在”。但如果我们置真正的村落传统于不顾,而是津津乐道地记录那些真实存在的“伪传统”,那便大错特错了。传统村落建档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辨伪”过程,需要我们通过深入调查,首先弄清什么是真正的传统,什么是近年来打造出的“伪传统”。至于“伪传统”的出现及其原因,则可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将这种民俗流变现象如实地记录下来,为此后传统村落的“修复”提供学术参考。

    (二)误区二:片面采集史料,解读出现偏差

    进行传统村落建档调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许多口述史和官方记载的史料有大量出入。譬如笔者在调查山东章丘朱家峪村落历史时发现,对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间的这一段史料,存在极大的解读偏差。尤其是朱家峪土匪现象,官方和民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在官方记载中,朱家峪全村诸姓氏族长修圩门、筑圩墙、组织民丁、站岗放哨,痛击来犯的敌寇,使众匪望而却步,不敢肆意冒犯,远逃而去,此后村民得以安宁。而在村民们口中,土匪在战争期间一直盘踞在朱家峪,对村落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危害,甚至起到保护村落的作用,因为在一方做土匪就需要保护一方的利益,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土匪与朱家峪村民一直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互相利用,各取所需。直到新中国成立,土匪基本被剿灭,朱家峪才交由国家接管。当遇到上述史料记载有出入的情况时,档案部门往往会对史料进行辨伪,从而选择一种自认为“真实”的史料进行存档,而舍弃自认为“不真实”的史料,殊不知这样做会对原有的历史造成严重的解读偏差。

    解决措施:订正史料偏差,还原历史事实。

    正如野史和正史在今天史学界的争论不休一样,每份史料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有其存在的原因。而我们要做的,不仅不能对史料随便舍弃,更要仔细思考,分辨不同说法产生的原因。村落传统的背后是乡土文化,它代表着中国几千年以来农耕文明历史的智慧,秉承社会文化,甚至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社会的走向。因此,村落文化的形成,是多少年来不断试错的结果,是历史大智慧的体现。尽管村落文化有其自身的缺陷,有许多虚假伪造的历史,但无论是口述史还是官方正史,试错得出的模式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有其历史的厚度。我们在慎重挑选建档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每段史料都给予尊重和解读。

    (三)误区三:村落文化定位失准,导致建档进入误区

    我国的许多传统村落,对地域文化特色定位失准,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在进入朱家峪进行口述史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朱家峪从头至尾都在标榜自己的科教文化,从山阴小学、文峰小学、女子学堂到礼门义路、文昌阁。事实上,朱家峪的教育事业在其发展历史上并没有多少笔墨。最早的发展历史也只出现在明朝中期。山东省中具有浓厚教育气息和长期教育历史的村庄比比皆是。朱家峪并没有木秀于林,甚至远远不如。因此,朱家峪虽然被定位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第一标本。可其旅游事业的口碑不好,很多游客在游览过后表示并没有什么意思,刻意展出的内容甚至还比不上自然风光好看。究其原因,定位错误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解决措施:避免定位错误,建档突出特色。

    在村落建档前,我们需要定位每个村落建档工作的重点,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例如,建于14至15世纪的河回村和良洞村,作为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宗教村落,反映朝鲜王朝早期的贵族儒家文化特质,以历史村落为定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就是成功定位的典型。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形各异,形成的文化传统和生产生活方式也就各有不同,传统村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地方文化烙印。因此,在传统村落建档时首先要突出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将建档的重点放在其独有的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上,加强对与该村落有关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村落传说等资料的收集,找出属于这些村落的地域标志性文化,才能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传统村落建档不能照搬套路,要积极寻求本村的亮点,做好传统村落的特色定位。

    (四)误区四:盲目存旧与盲目修新,导致传统村落失去存在意义

    浙江省松阳县县委书记王峻曾说“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绝对不能排斥原住民。原住民走了,传统村落也就失去了灵魂”。然而,当前传统村落却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和空心化问题。财富和机会引得年轻人外出打工或求学,有能力的人就把父母接走,即使是留下来的人,一旦有条件也急切想要搬出去或是改建新式楼房。村民们不喜欢住破破烂烂的老房子,他们宁可去外面租房子、买房子。可能古村从外面看有一种沧桑的美,但这不是原住民所认同的美,也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美。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说“传统村落保护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传统村落是一个活态的真实的文化,透视出乡土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可在传统村落建档保护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景观遭到破坏,有许多珍贵的古村落建筑急需修复。而且大多数传统村落在发现本村的珍贵价值之后,将大量民居保护起来对外收取游览费用,而忽视其原有的居住功能。对于那些珍贵的景观是否应该重建?在修复的过程中该如何修?传统村落如何能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更加便于当地居民居住?正如很多人提出要重建圆明园,可重建这些被破坏的景观到底有没有意义?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是否会舍本逐末?这是每个传统村落在重建特色景观需要考虑的共同的问题。在许多珍贵遗迹修复重建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微妙的规律。譬如所有的庙宇都被刷上红彤彤崭新的油漆,大量古村落民国时期的建筑门楣砖雕被挖掉,补修新砖雕。傳统村落的魅力就在于其承载的岁月感和沧桑感,盲目修新真的是传统村落修复之路的正确方向吗?如何能在修复过程中添加现代元素,让传统村落保持原貌的过程中让居民生活更加融入现代,成为修复工作的一大难题。

    解决措施:借鉴国外经验,保留乡土文化。

    或许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欧洲古建筑保护中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保持建筑的艺术价值,保持其外貌和城市风貌不变,但建筑的内部设施要现代化,这是对古建筑加以保护的一种好方法,使得现在的人们住在传统建筑里面依然觉得很舒服。在《要求》中也提到,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首先要改善村落的居住条件,提出传统建筑在提升建筑安全、居住舒适性等方面的引导措施;完善道路交通,在不改变街道空间尺度和风貌的情况下,提出村落的路网规划、交通组织及管理、停车设施规划、公交车站设置、可能的旅游线路组织;提升人居环境,安排防灾设施。

    传统村落是我们这个农业民族特定的居住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情感联络方式的集合,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积淀与演化的产物,包含着集居民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为一体的农村大众性文化,是以血缘与宗族为纽带形成一种反映群众人文意识的载体。通过血缘与地缘关系形成的传统村落在经历了历史的筛选、积淀后,具有了历史的厚重感,承载着群体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现代生活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与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村落的每一次蜕变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积攒下来的物质空间的生产与更新和文化精神的培育与传承。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村落文化,在当今社会短短几十年的变革之中受到了很大冲击。村落文化所特有的传统内涵、价值体系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挑战。在当今现代化城镇化转型过程中,对传统的抛弃特别严重,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乡土文化正在弱化。究其根本,是来自于我们对自己有能力用“权力”来“改造”社会文化所怀有的过分“自信”。中国近现代走过的道路,功利心态特别浓厚,过多地凭借了舶来品;而近几十年以来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之快,经济发展增长之迅猛,使我们在长久的自卑之后忽然萌生了强烈的自信,急于实现现代化,对传统过分地抛弃,使我们内在秉承的价值体系出现紊乱。稍有不慎,这条维系了几千年连绵不断的乡土文化就要在当代发生断层。

    三、结语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学者冯骥才接受采访时曾提道:“中华文明的大树最绵长的根在村落里,我们难以计数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在村落里,少数民族的文化基本上都在村落里。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样性在村落里。”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流传至今的根基和见证,蕴含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将人们的记忆流传下去,它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对传统村落进行建档,保留其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和乡村记忆自然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可在进行建档之前,人们更应该反省和改变自己长久以来的错误观念,改变对自我评判文化价值的自信。要认清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仅凭几代人的理性,对几千年人类不断试错过程之中所形成的村落文化的摒弃是不可靠的,还需要历史进化过程的筛选。尽管村落文化有其自身的缺陷,但我们不能持有藐视的态度,需要存有一种敬畏感,更加包容地对待村落文化。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建档保护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BTQ090)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云庆.保护传统村落留存乡村记忆[J].城乡建设,2015(1):66-67.

    [2]王永球.松古村语[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

    [3]枫林,李兴祥.记忆:传承古村落的文化血脉[J].浙江档案,2012(4):22-23.

    [4]王云庆.寻求传统村落和城镇化的平衡与和谐[N].学习时报,2014-10-27(5).

    [5]张杰,张军民,霍晓卫.传统村镇保护发展规划控制技术指南与保护利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陶帆.以档案之名留存中国传统村落之美[J].城建档案,2013(8):7-8.

    [7]王小明.传统村落价值认定与整体性保护的实践和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2):156-160.

    [8]苑利.传统村落建档调查体例解读[N].中国艺术报,2014-11-27(4).

    [9]杨雪云,丁华东.乡村社会记忆的功能转向及其思考——以徽州历史档案为分析对象[J].学术界,2011(12):71-80.

    [10]杨红.传统村落建档中的资源分类问题[J].文化月刊,2015(4):122-126.

    [11]刘佳慧,王云庆.档案部门参与我国传统村落档案工作的方式——档案部门与传统村落合作关系建构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7(2):57-62.

相关文章!
  • 新时期如何加强培养政工干部沟

    陈悦明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096-01摘 要 政工干部除了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以

  • 云麦汪洋:一台秤卖到14个国家

    5月15日,正是云麦科技三岁生日。作为创始人兼CEO,汪洋选择在韩国京畿道举行媒体沟通会。第一次在海外召开媒体沟通会,他满是期待,也略有

  • 高价值的来源

    周函清瑞士一家世界知名手表企业的CEO拥有一个私人农场。为什么要买农场?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发现瑞士很多好的表厂最早都和农场有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