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群建设模式及优化研究

孙 涛
一、问题的提出及基本建设框架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校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学校竞争能力的增强主要表现在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所培养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上。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会计学专业竞争和教育管理部门教学评估的要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启动了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门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我校本课程群建设项目的总目标为:经过3年~5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力争至少使一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我们根据此建设目标和基本思路,结合学校会计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教学与研究的成功经验,构建了该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见下图)。
01
二、精品课程群建设的基础工作
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多方面的,从我校会计学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及研究状况考虑,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一些基础工作:
1.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目前,由于许多院校对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建设重视不够,造成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因基础不扎实而严重影响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的现象;许多院校的会计学专业的课程无明确的教学大纲,或任课教师不按照教学大纲授课。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授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此,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从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开始,并把教学大纲的制定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
2.规范课程建设
规范的课程建设包括教案、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作业、试题库、考试、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测评等。我们对每一项内容均要求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而且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授课和学习。另外,我们还要求任课教师的授课总结也要规范化,即按照要求阅卷、统计、分析,并提供规范的报表或报告。总之,授课所涉及的一切内容均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
3.加强对任课教师的考核与评价
教学效果提高的关键取决于任课教师的实际能力、责任心及授课的水平,最终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实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上,这就需要对任课教师进行测评。学校对任课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一是通过学生网上打分、督学及相关人员的听课评价进行,二是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价系统。笔者认为,对任课教师的评价要本着公平、符合实际以及科学的原则,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应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测评工作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4.完善学生测评制度
学生测评制度是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措施。目前,高校学生测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网评的重视程度不够、评价的标准不统一、对学生的引导及对网评工作的管理程度不同、网评的效果不同。为使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合理和公正,我们逐步加强学生的网评工作,并定期进行评价和检查。
5.建立专门听课制度
在精品课程群建设中,特别应建立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或教授的听课制度,并应进行教学研讨或教学经验交流,这对完善测评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为严格制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任课教师应实行停课制度,经过再培训和培养,试讲达到要求后,再实行监督方式下的试讲制度。在这一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对任何人都不例外。只有严格地执行惩罚制度,教学质量才能够不断提高。
6.建立课程教学效果评估制度
学校组织专门的评估小组对任课教师的每一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效果的期末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制定各项标准,确定有效的评估方法,按照规定的要求和规划进行规范化的教学效果评估,并逐步制度化。
7.对考核与测评优秀的教师实施奖励制度
对于教学效果年年为优秀的教师,学校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与评优、职称晋升等挂钩。奖罚分明才能促进良好教学风气的建立,才有利于减少或避免不良的教风。总之,进行精品课程群建设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来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三、精品课程群建设中的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在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教学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坚持在教学观念、内容、方式和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1.教学观念的转变
领导、教师及学生同时转变观念。领导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为教师服务的同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即领导对教学改革的管理重点放在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方面;教师的观念转变主要是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提高教学的责任心,要讲求教学效果,要根据不同的课程以及不同的授课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避免单一的灌输式讲学方式;学生的观念转变在于学校引导学生根据市场需要和自己的预期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平和的心态实事求是地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
2.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方式改革中,我们充分考虑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保留其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方式虽具有直观、清楚、节约课堂时间等优点,但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的改革
理论内容的改革取决于所选择的课程,但由于每一门课程既有边缘性的内容,也有前沿性的内容,因此,具体讲授的效果就取决于任课教师的能力、责任心等了。同时,任课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掌握本课程的发展趋势,使授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例如,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虽然主要面对国内企业的会计实务问题,但也要考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因此,我们将增加一些国外企业的会计实务内容。总之,教学内容的改革不能流于形式,应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实际学术水平,根据实际需要和效果进行改革。
4.考试制度的改革
长期以来,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为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在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中,逐步改革考核方式,把笔试成绩和平时作业、实习和实验过程中的成绩、创新性表现等各方面的成绩总和在一起,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确定最后的课程成绩,同时对笔试的方式和内容也进行了改革。一是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适当选用开卷考试、案例分析、论文等方式;二是在内容上主要增加实务性内容以及可发挥性的内容,同时采用随机的方式从试题库中选择考试内容,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5.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
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提高。传统的评价方法以指标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我们在进行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中,引入综合评价方法,把学校制定的多种评价指标和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并针对不同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方式的改革。
四、精品课程群的优化建设
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除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之外,还有“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等。为保证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有效性和逐步地、分层次地进行研究,我们首先对会计学专业的3门主干课程进行了优化建设,然后进一步扩大建设范围。
1.“基础会计”课程的建设与优化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国内外会计学科教学的研究成果显示,“基础会计”的教学在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不好“基础会计”课程,会影响后续会计类课程的学习,因此,许多财经院校一般会选配会计基础理论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教材选用上,我们在先选用国内著名财经院校已有的精品教材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自己的教材,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以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建设与优化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在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学生的会计理论和技能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中级财务会计”讲授状况。因此,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建设中,我们要求教师要明确课程的讲授内容,以现行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为依据进行讲授,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求增加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会计实习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缩小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与财经类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别。另外,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还注意各行业会计的特点,在同一会计制度的指导下,注重各行业会计核算业务的平衡与协调。
3.“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建设与优化
高校会计学专业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以讲授企业中的特殊会计业务为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合并会计报表、物价变动会计、通货膨胀会计、公司价值增值会计等内容。这门课程是提高会计学专业会计学理论水平和会计技能的重要课程,我们选派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我们要求课程内容要与现有理论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会计业务相联系,既要不断引进国外的新的会计理论,又要与我国实际会计业务相联系,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的建设,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这一创新性课程建设的优越性。它不仅促进了学校会计学专业教学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资队伍,创建和培养了教学科研团队,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和工商管理博士点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责任编辑:张 敏]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