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
姜杨 张炼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数据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应用大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热门话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的铸魂教育,是在人的内心深处做工作,必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新形势下,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不断加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抢占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切实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 思想政治教育 思维方式 转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大数据应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在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本文全面阐述了大数据时代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并就大数据时代如何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提出了具体意见,以期给相关人员提供有益借鉴。
1 大数据时代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如今,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加剧了各行各业的竞争,一些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的行业正在逐步兴起,一些缺乏竞争的传统企业正遭到淘汰。可以说,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影响了人们的思维理念和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还在用原来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思维模式来影响人、教育人,不仅难以取得教育效果,而且最终将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败下阵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渐增多,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受到腐朽思潮的侵蚀。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跟上,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法手段。在信息化时代下,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手段和介质的转变,及时转变思想教育思维方式,努力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变化,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上看,我党在建立之初就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政治线和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大数据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要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切实了解和掌握当代青年的实际需求,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在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首先了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预有准备,灵活应对。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受教育者的個人隐私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数据的充分应用使得受教育者在教育者面前是完全透明的。这也意味着受教育者的个人隐私存在着泄露的风险。如果教育者将受教育者的个人资料外泄,将会对受教育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让教育者失去受教育者的信任。
二是错误使用大数据的预判功能。大数据技术的一个关键作用在于能够通过对受教育者的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进行预判。既然是预判,那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毕竟大数据挖掘的数据结果仅仅是一个模糊性的指向,并不能代表一定正确。如果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行为出现误判,将会导致教育者对受教育者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南辕北辙。再者,如果教育者本身心存不良思想,服务于某一利益集团,那么教育者将会利用对受教育者的行为预判控制和操纵受教育者,这一做法将严重危害受教育者的人身安全。
三是存在被监视和跟踪的风险。通常来说,大数据的采集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互联网的使用会让人在网络上留下痕迹。好比说,一些购物网站通过掌握消费者对物品的搜索,就能够掌握用户的购物习惯、地理位置、生活作息、收入水平等等。这些数据都事关用户个人的隐私,如果有的人出于某种政治目的而使用和分析这些数据,将会对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构成一定的威胁。西方国家通过脸书、推特传播西方的错误思想引起颜色革命的企图一直存在,一旦用户数据被西方敌对分子恶意地掌握和使用,不仅会弱化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有可能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被动地位。
四是个人情感上的难以认同。归根结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立足于对未来行为的预判。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受教育者“将要做什么”上。通过对受教育者行为的预判,对受教育者进行提前的教育干预。而事实上这一干预是建立在尚未发生的事情基础上的,教育者的这一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违背了受教育者的个人意志,难以让受教育者理解和接受。
3 大数据时代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意见建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就是要能够提前预知,能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教育者分析和预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方法。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需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也就是说不需要知道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推断出事物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慕课”是一种新的在线课程模式,它的兴起就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使它能够掌握受教育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由此可知,将大数据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在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范畴并没有变,思想政治教育依然离不开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内化与外化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不在于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而在于要找到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一是从关注“小个体”到关注“大多数”的转变。传统的数据分析,往往立足于对随机少量样本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某个个体或某类个体的行为,进而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干预。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教育者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全面掌握教育者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既能够使教育者从数据采集中抽出身来,又能够将研究对象从个体扩大到所有的受教育者。这也使得教育者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受教育者的微小变化,将隐藏在受教育者生活中的波动和异常发掘出来。如果教育者仅仅局限于对某个个体的关注,则无法在受教育者中发现普遍存在的规律,无法找到受教育者的心理趋同,无法尽早地做出教育预判、实施教育干预。
二是从关注受教育者数量到关注受教育者数据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增加受教育者的人数,更要重视扩大受教育者的数据采集范围。大数据时代一切都是以数据为中心,一切规律都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发掘和提炼。只有尽可能地扩大数据采集的范围,受教育者才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充分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行为模式、思想观念、价值理念。虽然说,数据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采集到一些错误的数据,导致数据分析出现“失真”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应该减少数据的采集量。因为数据分析,本来就是一种对受教育者行为的预估,没有百分之百的完全正确。只有在数据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数据分析结果才能够大概率显示出受教育者未来行为的走向趋势,进而教育者才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数据的增多,也让教育者能够有效地区分受教育者的受教育层次,对受教育者进行差异化的教育,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从关注“是什么”到关注“为什么”的转变。在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下,教育者往往关注的是“是什么”。换句话说,教育者更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大数据时代,教育者应该更为关注的是“为什么”,也就是应该关注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好比说,如果一个数字的增加,会导致另外一个数字的减少。我们并不认为前一个数字的增加是导致后一个数字减少的原因,而是认为前一个数字的增加与后一个数字的减少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所以说,在大数据时代,相关关系比因果关系更为重要。大数据分析与常规分析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大数据的预测功能,而这预测功能正是建立在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基础上。通常来说,人在思想政治方面出现问題必定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教育者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捕捉到受教育者情绪的波动和行为的异常,进而及早地进行思想上的干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育者要对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和掌握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切实做到关注“小个体”到关注“大多数”的转变,从关注受教育者数量到关注受教育者数据的转变,从关注“是什么”到关注“为什么”的转变。而只有做到以上三个方面的转变,教育者才能在大数据广泛运用的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的思想脉搏,有效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守住守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耀仙,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数据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应用大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热门话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的铸魂教育,是在人的内心深处做工作,必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新形势下,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不断加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抢占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切实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 思想政治教育 思维方式 转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大数据应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在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本文全面阐述了大数据时代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并就大数据时代如何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提出了具体意见,以期给相关人员提供有益借鉴。
1 大数据时代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如今,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加剧了各行各业的竞争,一些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的行业正在逐步兴起,一些缺乏竞争的传统企业正遭到淘汰。可以说,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影响了人们的思维理念和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还在用原来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思维模式来影响人、教育人,不仅难以取得教育效果,而且最终将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败下阵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渐增多,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受到腐朽思潮的侵蚀。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跟上,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法手段。在信息化时代下,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手段和介质的转变,及时转变思想教育思维方式,努力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变化,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上看,我党在建立之初就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政治线和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大数据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要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切实了解和掌握当代青年的实际需求,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在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首先了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预有准备,灵活应对。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受教育者的個人隐私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数据的充分应用使得受教育者在教育者面前是完全透明的。这也意味着受教育者的个人隐私存在着泄露的风险。如果教育者将受教育者的个人资料外泄,将会对受教育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让教育者失去受教育者的信任。
二是错误使用大数据的预判功能。大数据技术的一个关键作用在于能够通过对受教育者的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进行预判。既然是预判,那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毕竟大数据挖掘的数据结果仅仅是一个模糊性的指向,并不能代表一定正确。如果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行为出现误判,将会导致教育者对受教育者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南辕北辙。再者,如果教育者本身心存不良思想,服务于某一利益集团,那么教育者将会利用对受教育者的行为预判控制和操纵受教育者,这一做法将严重危害受教育者的人身安全。
三是存在被监视和跟踪的风险。通常来说,大数据的采集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互联网的使用会让人在网络上留下痕迹。好比说,一些购物网站通过掌握消费者对物品的搜索,就能够掌握用户的购物习惯、地理位置、生活作息、收入水平等等。这些数据都事关用户个人的隐私,如果有的人出于某种政治目的而使用和分析这些数据,将会对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构成一定的威胁。西方国家通过脸书、推特传播西方的错误思想引起颜色革命的企图一直存在,一旦用户数据被西方敌对分子恶意地掌握和使用,不仅会弱化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有可能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被动地位。
四是个人情感上的难以认同。归根结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立足于对未来行为的预判。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受教育者“将要做什么”上。通过对受教育者行为的预判,对受教育者进行提前的教育干预。而事实上这一干预是建立在尚未发生的事情基础上的,教育者的这一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违背了受教育者的个人意志,难以让受教育者理解和接受。
3 大数据时代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意见建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就是要能够提前预知,能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教育者分析和预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方法。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需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也就是说不需要知道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推断出事物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慕课”是一种新的在线课程模式,它的兴起就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使它能够掌握受教育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由此可知,将大数据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在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范畴并没有变,思想政治教育依然离不开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内化与外化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不在于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而在于要找到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一是从关注“小个体”到关注“大多数”的转变。传统的数据分析,往往立足于对随机少量样本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某个个体或某类个体的行为,进而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干预。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教育者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全面掌握教育者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既能够使教育者从数据采集中抽出身来,又能够将研究对象从个体扩大到所有的受教育者。这也使得教育者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受教育者的微小变化,将隐藏在受教育者生活中的波动和异常发掘出来。如果教育者仅仅局限于对某个个体的关注,则无法在受教育者中发现普遍存在的规律,无法找到受教育者的心理趋同,无法尽早地做出教育预判、实施教育干预。
二是从关注受教育者数量到关注受教育者数据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增加受教育者的人数,更要重视扩大受教育者的数据采集范围。大数据时代一切都是以数据为中心,一切规律都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发掘和提炼。只有尽可能地扩大数据采集的范围,受教育者才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充分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行为模式、思想观念、价值理念。虽然说,数据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采集到一些错误的数据,导致数据分析出现“失真”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应该减少数据的采集量。因为数据分析,本来就是一种对受教育者行为的预估,没有百分之百的完全正确。只有在数据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数据分析结果才能够大概率显示出受教育者未来行为的走向趋势,进而教育者才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数据的增多,也让教育者能够有效地区分受教育者的受教育层次,对受教育者进行差异化的教育,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从关注“是什么”到关注“为什么”的转变。在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下,教育者往往关注的是“是什么”。换句话说,教育者更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大数据时代,教育者应该更为关注的是“为什么”,也就是应该关注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好比说,如果一个数字的增加,会导致另外一个数字的减少。我们并不认为前一个数字的增加是导致后一个数字减少的原因,而是认为前一个数字的增加与后一个数字的减少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所以说,在大数据时代,相关关系比因果关系更为重要。大数据分析与常规分析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大数据的预测功能,而这预测功能正是建立在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基础上。通常来说,人在思想政治方面出现问題必定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教育者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捕捉到受教育者情绪的波动和行为的异常,进而及早地进行思想上的干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育者要对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和掌握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切实做到关注“小个体”到关注“大多数”的转变,从关注受教育者数量到关注受教育者数据的转变,从关注“是什么”到关注“为什么”的转变。而只有做到以上三个方面的转变,教育者才能在大数据广泛运用的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的思想脉搏,有效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守住守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耀仙,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