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唐朋 姚伊琳 周仕德
[关键词]大萧条,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3-0003-06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偏多,涉及的经济概念理论性较强,因此上好本课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笔者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将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重新设计了教学的思路,在此我们将对本课的认识和设计呈现出来,期待专家的讨论批评。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中的第二课,在逻辑体系上上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下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在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国家控制和计划经济是其主要特色,当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的恐慌之时,社会主义苏联却欣欣向荣。罗斯福新政的思路受到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启发,国家干预取代了自由放任主义,美国通过体制内的政策调整逐渐走出了危机,挽救了资本主义。二战结束后,罗斯福新政式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世界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根据课本内容和课标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此,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立意设计为: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干预。围绕教学立意,我们将本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重构,将教学模块设计为三个部分:1.失去控制的自由主义。2.别具一格的施政纲领。3.重获新生的资本主义。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展示两张关于特朗普的新闻截图
师:同学们知道美国的现任总统是谁吗?
生:特朗普。
师:没错。特朗普于2016年11月9日當选为美国第45任总统,并于2017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职。在他参与总统竞选期间,他就宣称要效仿罗斯福,而在他当选为总统之后,也有人对“特朗普能否重现罗斯福时代的基建伟业”表示质疑。那么,为什么特朗普要将自己与罗斯福联系在一起?罗斯福的“基建伟业”指的又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通过特朗普欲效仿罗斯福的新闻以及人们对他的怀疑使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新课教学
第一板块:失去控制的自由主义
教师呈现根据历史数据制作的三张图表:
材料1:1929年美国国民财富占有率
材料2:1923年与1928年美国投机收益指数与工资指数对比柱状图
材料3: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
师: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普遍推广,经济高速发展,进入了所谓的“柯立芝繁荣”时期。然而,在经济空前繁荣的背后,早已埋下了巨大危机的种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三幅图表,分析美国的经济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思考)
师:首先我们来看材料1,1929年的时候,美国国民财富的60%被仅占人口总数2%的富人所占有,而其余98%的人只拥有国民财富的40%,这说明虽然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虽然高度繁荣,但贫富差距十分严重,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作为消费主力军的普通民众却相对日益贫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那么从材料2中我们又能得出怎样的认识呢?
生:1923-1928年,投机收益指数迅速上升,工资指数增长缓慢。
师:这种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生: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股票投机。
师:股票投机是指一些股票交易者,预期到某股票会波动,于是在未升值前买进,升值后高价卖出,通过这种股票价格买进卖出获取利润。股票投机的盛行给人们虚假繁荣的假象,增加了金融经济的风险性。材料3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生:分期付款大量使用。
师:分期付款是一种提前消费行为,不管买得起买不起都要买,它会造成消费品市场的人为膨胀。再看下面这则材料:
材料4:在1923年年底,在典型的美国城市中心镇,每三个家庭中就有两辆汽车,林德夫妇和他们的调查者们访问了中心镇的123个工人家庭,发现其中60个家庭都有汽车。而这60个家庭中,26户人家的住房都非常简陋,调查者们认为有必要问问他们家中是否有洗澡盆,结果他们发现26户人家中的21家都没有洗澡盆。汽车竟然比洗澡盆还快进入了这些家庭。
——[美]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
《浮华时代——美国20世纪20年代简史》
师:汽车比洗澡盆还快进入普通民众的家庭,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繁荣的经济背后存在着反常的现象。
师:对于经济领域里的反常现象,当时的胡佛政府却对早已隐伏的危机几乎毫无察觉,对经济繁荣的估计过于乐观。1929年3月4日,胡佛在其总统就职演说中公开宣布:“总的来说,我们达到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慰藉和安全,从普遍的贫困中解脱出来后,我们得到了空前的个人自由。”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累积已久的危机全面爆发,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既没能阻止危机的爆发也无法解救陷于经济危机的美国,自由放任主义的政策失去了对资本主义美国经济的控制。
设计意图:图表材料和文字材料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增加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图表材料和文字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能力。四则材料分别体现了经济危机前美国社会的几种反常现象,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由放任主义是如何失去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控制的。
师:在文化生活如此繁荣的今天,相信大家都能随时随地听到喜欢的歌曲,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听过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十分流行的一首名为《兄弟你能分让一角硬币吗》的歌曲呢?
生:没听过。
师:既然大家没有听过那么老师现在就分享给大家,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不要忘了关注屏幕上滚动的图片信息。
师:为什么这首歌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如此流行?
(学生思考)
师:这首歌在当时能够如此流行,是因为它代表了受到工业帝国沉重打击的建筑师们和退伍老兵等为代表的失业群体发出的呼声。同学们从以上的材料信息里,结合课本第二目的内容,想一想此次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生: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设计意图:流行音乐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点,低沉压抑的音乐与灰暗照片中绝望恐慌的人们共同营造了一个大萧条期间美国社会现实的情境。通过这个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对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影响的理解,为将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与罗斯福新政进行对比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板块:别具一格的施政纲领
展示有关胡佛政府工作理念的两则文字材料,以及1932年胡佛与罗斯福的竞选演讲内容:
材料1:在这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胡佛为代表的共和党政府一直采取不承认主义和鸵鸟政策。……胡佛政府向全国保证,危机将在60天内被克服。一直到1932年,经济情况一直在螺旋式下降,饥饿现象最严重的时候,胡佛仍然认为问题出在心理上,说什么:国家需要笑话去洗刷萧条,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饥寒问题。
——张兹暑:《美国两党制发展史》
材料2:美国经济危机期间,胡佛政府曾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实施“自愿联合政策”,为此政府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理念是什么?
生:自由放任主义。
材料3: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联邦政府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
——1932年胡佛竞选演说
我,作为下一届总统的竞选者,正在为我的誓言付出行动。我将为你们带来“新政”与自信。我所要建立的政府将是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它将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1932年罗斯福竞选演说
师:胡佛在竞选时说:“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而他的对手罗斯福却认为他将给大家带来新政与自信。这种情况下美国人的选择是谁呢?
生:罗斯福。
师:罗斯福究竟有没有实现他的诺言呢?同学们浏览课本第三目,找一找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生: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设計意图: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属于基本史实,学生了解即可。此教学环节的重点在于透过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认识其特点,因此,我们补充了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将胡佛与罗斯福在总统竞选上的演说词进行了对比,以突显罗斯福施政纲领的别具一格。
师:依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老师给大家提三个新政疑问,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问题1:新政为何首先从整顿银行开始?
(学生分组讨论)
生:罗斯福新政首先从整顿银行开始有两方面考虑:1.经济方面,银行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金融稳定是生产和消费的保证。2.社会方面,经济危机爆发使美国国民对美国政府丧失信心,恢复银行有利于重拾政府的信誉。
问题2:你认为罗斯福新政的各项措施中,哪一项最能体现其根本意图?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生:《全国工业复兴法》。因为经济危机中最重要的一对矛盾是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制订公平竞争法规、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调整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最能体现其运用政府干预手段调节经济危机的意图。
问题3:有人说,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其对穷人的态度。罗斯福政府是如何对待经济危机中的穷人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
生:开展社会救济,实施以工代赈。启示:国家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要给予关怀,保证其基本的生活尊严;国家可以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的方式救济穷人,既可以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可以鼓励穷人进行自力更生。
师:正确。其实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比较崇尚自由的国家,国民的自尊心极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没有单纯的对穷人进行直接救济而是实行以工代赈,实际上有保护美国国民自尊心的意图在里面。
设计意图:教科书上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介绍的比较详细,学生自主阅读即可掌握。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罗斯福新政,则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此环节设计了三个讨论问题,第一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解决危机问题要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第二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抓住新政的核心措施,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运用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第三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罗斯福政府对待穷人的态度,获取经验启示,体会罗斯福的政治智慧。
第三板块:重获新生的资本主义
呈现美国恢复生产柱状图(1929-1945)、《大国崛起》纪录片中的解说词、罗伯特·舍伍德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等三则材料。
材料1:美国恢复生产柱状图(1929N1945)
材料2:《纽约时报》每周商业指数在罗斯福就职时为52.3,6月中旬达到87.1,这是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工厂的烟囱又冒烟了,农场主的产品又运到市场出售,而不再是把它烧掉。人民对前途满怀希望,萧条虽然并没有结束,但对萧条的担心已经解除。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师:从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罗斯福新政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生:美国的生产逐步恢复,人民恢复了对国家前途的信心。
材料3:资本主义经过他(指罗斯福)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新的生命。
——罗伯特·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
师:为什么说罗斯福新政使得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生命呢?
生: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有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在资本主义体制内对经济进行了调整,不仅是挽救了美国,还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生。
设计意图:图表材料和文字材料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师:罗斯福总统因为新政和在二战中的重要功绩,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前不久老师有位朋友去到了美国,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美国历史博物馆给老师带回了一则信息①:美国有一项关于“你认为谁是最有影响力的总统”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排名表,我先不告诉大家答案,请同学们猜一猜,你们认为罗斯福总统在美国人心中排名第几?(遮挡人物姓名信息,采用一边与学生对话互动,一边逐条展示结果的方式)
生:第一名!
师:不对,第一名是华盛顿,开国元勋,大家再猜猜看。
生:第二名或者第三名!
师:不对,第二名是林肯,第三名是奥巴马。
生:第四名!
师:第四名是里根,大家再想想看。
(学生陷入沉思)
师:罗斯福在美国民众的心目中排名第五,同学可以讨论交流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从同学们刚才给出的答案可以看出,罗斯福总统至少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还是蛮高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却只排到了第五位,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涉及一个评价立场和评价标准的问题。虽然罗斯福总统挽救了美国挽救了资本主义,但即使在当时,新政的一些做法都是备受争议的。很多人认为他的做法赋予了政府太大的权力,影响了美利坚自由主义的根基,《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判定违宪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而在中国,因为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家肯定改革、支持改革,所以在中国的话语氛围之下,我们普遍认为罗斯福新政是一次伟大的改革。通过这样一个案例,相信大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会有新的认识,所谓立场不同、标准不同,评价的结果自然也会不同。因此,对于我们学习历史而言,重要的是要破除迷信,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设计意图:以美国人心目中的总统影响力排位情况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对比中美的不同认识,帮助学生破除历史迷信,养成历史智慧。
师:相信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對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记忆知识点,老师给同学们编了一个顺口溜,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念一遍:
供需矛盾危机潜,投机过渡导火线。
自由放任难解决,资本世界全乱遍。
白宫易帅新政来,资本制度等待改。
首帮金融复信心,再调工农业生产。
社会救济工代赈,莫让失业人徘徊。
新政影响确可见,危机缓解笑颜开。
国家干预新时代,资本主义获新生。
设计意图:顺口溜的形式简洁、轻快,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将史实连串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有效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三、教学设计反思
回顾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提出讨论:
第一,关于教材的处理问题。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学活动内容的主要载体,利用好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本设计虽然没有完全抛开教材,但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幅度整合与调整。根据教学立意,本课强调资本主义经济指导思想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这一过程的转变。本设计中的第一个子目是“失去控制的自由主义”,意在说明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失去了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控制。第二个子目是“别具一格的施政纲领”,通过对比胡佛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应对危机的不同思路和做法,凸显罗斯福新政别具一格的特点。第三个子目是“重获新生的资本主义”,通过几则史料帮助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国内及国际影响。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突出“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与此同时,这样的设计淡化了对“凯恩斯主义”的讲解,所以这样处理内容是否合理,还需讨论。
第二,关于知识的纵向深度。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本设计中,针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由于课本已经有详细解读,故采用让学生查阅课本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及其内容实质,本设计采取“新政三疑问”的方式,借助问题探究,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主动领悟重难点。新政的内容包括四大领域众多知识点,但限于时间关系,本设计只选择了新政的突破口、新政的核心措施、新政的政治智慧三个点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就难免会产生其他知识点的处理难以兼顾的问题。
第三,关于教师的学情把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要实现其有效性,关键是研究学生、把握学情。本课的经济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同时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一般认为,历史应该贴近学生经验,为了解决此问题,本设计在导人中采用了关于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时事材料,对于反映经济现象的数据也尽量采用比较直观的图表形式进行展示。在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评价时,引入了“美国人心目中最有影响力的总统排位情况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再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拓展延伸,实现了教学与学情的有效互动。在教学实践中,学情是最大的变量,因此,如何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于历史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王雅贞]
[关键词]大萧条,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3-0003-06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偏多,涉及的经济概念理论性较强,因此上好本课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笔者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将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重新设计了教学的思路,在此我们将对本课的认识和设计呈现出来,期待专家的讨论批评。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中的第二课,在逻辑体系上上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下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在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国家控制和计划经济是其主要特色,当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的恐慌之时,社会主义苏联却欣欣向荣。罗斯福新政的思路受到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启发,国家干预取代了自由放任主义,美国通过体制内的政策调整逐渐走出了危机,挽救了资本主义。二战结束后,罗斯福新政式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世界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根据课本内容和课标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此,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立意设计为: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干预。围绕教学立意,我们将本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重构,将教学模块设计为三个部分:1.失去控制的自由主义。2.别具一格的施政纲领。3.重获新生的资本主义。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展示两张关于特朗普的新闻截图
师:同学们知道美国的现任总统是谁吗?
生:特朗普。
师:没错。特朗普于2016年11月9日當选为美国第45任总统,并于2017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职。在他参与总统竞选期间,他就宣称要效仿罗斯福,而在他当选为总统之后,也有人对“特朗普能否重现罗斯福时代的基建伟业”表示质疑。那么,为什么特朗普要将自己与罗斯福联系在一起?罗斯福的“基建伟业”指的又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通过特朗普欲效仿罗斯福的新闻以及人们对他的怀疑使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新课教学
第一板块:失去控制的自由主义
教师呈现根据历史数据制作的三张图表:
材料1:1929年美国国民财富占有率
材料2:1923年与1928年美国投机收益指数与工资指数对比柱状图
材料3: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
师: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普遍推广,经济高速发展,进入了所谓的“柯立芝繁荣”时期。然而,在经济空前繁荣的背后,早已埋下了巨大危机的种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三幅图表,分析美国的经济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思考)
师:首先我们来看材料1,1929年的时候,美国国民财富的60%被仅占人口总数2%的富人所占有,而其余98%的人只拥有国民财富的40%,这说明虽然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虽然高度繁荣,但贫富差距十分严重,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作为消费主力军的普通民众却相对日益贫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那么从材料2中我们又能得出怎样的认识呢?
生:1923-1928年,投机收益指数迅速上升,工资指数增长缓慢。
师:这种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生: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股票投机。
师:股票投机是指一些股票交易者,预期到某股票会波动,于是在未升值前买进,升值后高价卖出,通过这种股票价格买进卖出获取利润。股票投机的盛行给人们虚假繁荣的假象,增加了金融经济的风险性。材料3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生:分期付款大量使用。
师:分期付款是一种提前消费行为,不管买得起买不起都要买,它会造成消费品市场的人为膨胀。再看下面这则材料:
材料4:在1923年年底,在典型的美国城市中心镇,每三个家庭中就有两辆汽车,林德夫妇和他们的调查者们访问了中心镇的123个工人家庭,发现其中60个家庭都有汽车。而这60个家庭中,26户人家的住房都非常简陋,调查者们认为有必要问问他们家中是否有洗澡盆,结果他们发现26户人家中的21家都没有洗澡盆。汽车竟然比洗澡盆还快进入了这些家庭。
——[美]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
《浮华时代——美国20世纪20年代简史》
师:汽车比洗澡盆还快进入普通民众的家庭,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繁荣的经济背后存在着反常的现象。
师:对于经济领域里的反常现象,当时的胡佛政府却对早已隐伏的危机几乎毫无察觉,对经济繁荣的估计过于乐观。1929年3月4日,胡佛在其总统就职演说中公开宣布:“总的来说,我们达到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慰藉和安全,从普遍的贫困中解脱出来后,我们得到了空前的个人自由。”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累积已久的危机全面爆发,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既没能阻止危机的爆发也无法解救陷于经济危机的美国,自由放任主义的政策失去了对资本主义美国经济的控制。
设计意图:图表材料和文字材料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增加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图表材料和文字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能力。四则材料分别体现了经济危机前美国社会的几种反常现象,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由放任主义是如何失去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控制的。
师:在文化生活如此繁荣的今天,相信大家都能随时随地听到喜欢的歌曲,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听过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十分流行的一首名为《兄弟你能分让一角硬币吗》的歌曲呢?
生:没听过。
师:既然大家没有听过那么老师现在就分享给大家,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不要忘了关注屏幕上滚动的图片信息。
师:为什么这首歌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如此流行?
(学生思考)
师:这首歌在当时能够如此流行,是因为它代表了受到工业帝国沉重打击的建筑师们和退伍老兵等为代表的失业群体发出的呼声。同学们从以上的材料信息里,结合课本第二目的内容,想一想此次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生: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设计意图:流行音乐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点,低沉压抑的音乐与灰暗照片中绝望恐慌的人们共同营造了一个大萧条期间美国社会现实的情境。通过这个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对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影响的理解,为将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与罗斯福新政进行对比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板块:别具一格的施政纲领
展示有关胡佛政府工作理念的两则文字材料,以及1932年胡佛与罗斯福的竞选演讲内容:
材料1:在这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胡佛为代表的共和党政府一直采取不承认主义和鸵鸟政策。……胡佛政府向全国保证,危机将在60天内被克服。一直到1932年,经济情况一直在螺旋式下降,饥饿现象最严重的时候,胡佛仍然认为问题出在心理上,说什么:国家需要笑话去洗刷萧条,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饥寒问题。
——张兹暑:《美国两党制发展史》
材料2:美国经济危机期间,胡佛政府曾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实施“自愿联合政策”,为此政府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理念是什么?
生:自由放任主义。
材料3: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联邦政府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
——1932年胡佛竞选演说
我,作为下一届总统的竞选者,正在为我的誓言付出行动。我将为你们带来“新政”与自信。我所要建立的政府将是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它将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1932年罗斯福竞选演说
师:胡佛在竞选时说:“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而他的对手罗斯福却认为他将给大家带来新政与自信。这种情况下美国人的选择是谁呢?
生:罗斯福。
师:罗斯福究竟有没有实现他的诺言呢?同学们浏览课本第三目,找一找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生: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设計意图: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属于基本史实,学生了解即可。此教学环节的重点在于透过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认识其特点,因此,我们补充了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将胡佛与罗斯福在总统竞选上的演说词进行了对比,以突显罗斯福施政纲领的别具一格。
师:依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老师给大家提三个新政疑问,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问题1:新政为何首先从整顿银行开始?
(学生分组讨论)
生:罗斯福新政首先从整顿银行开始有两方面考虑:1.经济方面,银行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金融稳定是生产和消费的保证。2.社会方面,经济危机爆发使美国国民对美国政府丧失信心,恢复银行有利于重拾政府的信誉。
问题2:你认为罗斯福新政的各项措施中,哪一项最能体现其根本意图?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生:《全国工业复兴法》。因为经济危机中最重要的一对矛盾是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制订公平竞争法规、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调整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最能体现其运用政府干预手段调节经济危机的意图。
问题3:有人说,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其对穷人的态度。罗斯福政府是如何对待经济危机中的穷人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
生:开展社会救济,实施以工代赈。启示:国家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要给予关怀,保证其基本的生活尊严;国家可以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的方式救济穷人,既可以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可以鼓励穷人进行自力更生。
师:正确。其实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比较崇尚自由的国家,国民的自尊心极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没有单纯的对穷人进行直接救济而是实行以工代赈,实际上有保护美国国民自尊心的意图在里面。
设计意图:教科书上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介绍的比较详细,学生自主阅读即可掌握。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罗斯福新政,则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此环节设计了三个讨论问题,第一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解决危机问题要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第二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抓住新政的核心措施,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运用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第三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罗斯福政府对待穷人的态度,获取经验启示,体会罗斯福的政治智慧。
第三板块:重获新生的资本主义
呈现美国恢复生产柱状图(1929-1945)、《大国崛起》纪录片中的解说词、罗伯特·舍伍德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等三则材料。
材料1:美国恢复生产柱状图(1929N1945)
材料2:《纽约时报》每周商业指数在罗斯福就职时为52.3,6月中旬达到87.1,这是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工厂的烟囱又冒烟了,农场主的产品又运到市场出售,而不再是把它烧掉。人民对前途满怀希望,萧条虽然并没有结束,但对萧条的担心已经解除。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师:从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罗斯福新政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生:美国的生产逐步恢复,人民恢复了对国家前途的信心。
材料3:资本主义经过他(指罗斯福)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新的生命。
——罗伯特·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
师:为什么说罗斯福新政使得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生命呢?
生: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有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在资本主义体制内对经济进行了调整,不仅是挽救了美国,还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生。
设计意图:图表材料和文字材料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师:罗斯福总统因为新政和在二战中的重要功绩,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前不久老师有位朋友去到了美国,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美国历史博物馆给老师带回了一则信息①:美国有一项关于“你认为谁是最有影响力的总统”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排名表,我先不告诉大家答案,请同学们猜一猜,你们认为罗斯福总统在美国人心中排名第几?(遮挡人物姓名信息,采用一边与学生对话互动,一边逐条展示结果的方式)
生:第一名!
师:不对,第一名是华盛顿,开国元勋,大家再猜猜看。
生:第二名或者第三名!
师:不对,第二名是林肯,第三名是奥巴马。
生:第四名!
师:第四名是里根,大家再想想看。
(学生陷入沉思)
师:罗斯福在美国民众的心目中排名第五,同学可以讨论交流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从同学们刚才给出的答案可以看出,罗斯福总统至少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还是蛮高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却只排到了第五位,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涉及一个评价立场和评价标准的问题。虽然罗斯福总统挽救了美国挽救了资本主义,但即使在当时,新政的一些做法都是备受争议的。很多人认为他的做法赋予了政府太大的权力,影响了美利坚自由主义的根基,《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判定违宪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而在中国,因为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家肯定改革、支持改革,所以在中国的话语氛围之下,我们普遍认为罗斯福新政是一次伟大的改革。通过这样一个案例,相信大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会有新的认识,所谓立场不同、标准不同,评价的结果自然也会不同。因此,对于我们学习历史而言,重要的是要破除迷信,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设计意图:以美国人心目中的总统影响力排位情况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对比中美的不同认识,帮助学生破除历史迷信,养成历史智慧。
师:相信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對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记忆知识点,老师给同学们编了一个顺口溜,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念一遍:
供需矛盾危机潜,投机过渡导火线。
自由放任难解决,资本世界全乱遍。
白宫易帅新政来,资本制度等待改。
首帮金融复信心,再调工农业生产。
社会救济工代赈,莫让失业人徘徊。
新政影响确可见,危机缓解笑颜开。
国家干预新时代,资本主义获新生。
设计意图:顺口溜的形式简洁、轻快,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将史实连串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有效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三、教学设计反思
回顾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提出讨论:
第一,关于教材的处理问题。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学活动内容的主要载体,利用好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本设计虽然没有完全抛开教材,但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幅度整合与调整。根据教学立意,本课强调资本主义经济指导思想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这一过程的转变。本设计中的第一个子目是“失去控制的自由主义”,意在说明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失去了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控制。第二个子目是“别具一格的施政纲领”,通过对比胡佛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应对危机的不同思路和做法,凸显罗斯福新政别具一格的特点。第三个子目是“重获新生的资本主义”,通过几则史料帮助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国内及国际影响。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突出“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与此同时,这样的设计淡化了对“凯恩斯主义”的讲解,所以这样处理内容是否合理,还需讨论。
第二,关于知识的纵向深度。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本设计中,针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由于课本已经有详细解读,故采用让学生查阅课本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及其内容实质,本设计采取“新政三疑问”的方式,借助问题探究,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主动领悟重难点。新政的内容包括四大领域众多知识点,但限于时间关系,本设计只选择了新政的突破口、新政的核心措施、新政的政治智慧三个点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就难免会产生其他知识点的处理难以兼顾的问题。
第三,关于教师的学情把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要实现其有效性,关键是研究学生、把握学情。本课的经济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同时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一般认为,历史应该贴近学生经验,为了解决此问题,本设计在导人中采用了关于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时事材料,对于反映经济现象的数据也尽量采用比较直观的图表形式进行展示。在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评价时,引入了“美国人心目中最有影响力的总统排位情况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再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拓展延伸,实现了教学与学情的有效互动。在教学实践中,学情是最大的变量,因此,如何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于历史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王雅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