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访谈”模式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与思考
王海霞
〔关键词〕心理访谈;咨询模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以预防为主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心理咨询除了应该遵循一般心理咨询的规律和原则以外,还应该有它特殊的地方。本文就“心理访谈”模式在中职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作了思考与总结。
一、“心理访谈”模式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初步尝试
【案例】开学没几天,小月因为宿舍丢钱而被怀疑为小偷,她觉得很委屈,又百口莫辩,内心很痛苦,不想来学校,甚至想到轻生。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在征得来访者及其室友的同意后,我在她们宿舍开展了一次“心理访谈”模式的心理咨询,其宿舍人员全部参与。
咨询开始之前,我先从“丢钱事件让大家都很闹心,也影响了宿舍原本很和睦的人际关系”入手,激发她们解决问题的动机。然后又对她们提出了“坦诚布公,直言不讳”的要求,只有大家都直面问题,问题才能更好地呈现和解决。以下是本次“心理访谈”咨询模式的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自由陈述”,即丢钱者和宿舍其他人讲述丢钱这件事情的经过和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从而发现矛盾和分歧,这是沟通的第一步。
丢钱的学生先说:“那天中午我吃完饭就去洗头了,把钱包随手放在门边的桌子上,等我洗头回来,发现钱包被拉开了,钱包里的三百多块钱没有了!”
“当时宿舍里还有谁?大家都在干什么?”我问。
“我们都在,大家基本上都休息了,我都快睡着了,模模糊糊感觉有一个人出去了,好像是小月。”睡在门边的一个学生说道。“我是出去了一次,不过我是出去上厕所,当时我根本没有看桌子上有没有钱包。”小月很委屈地说。“当时有没有别的同学来过?”“没有,中午大家都在午休。”大家异口同声。“下午放学,宿舍人都被搜包了,就她一个人没被搜就提前走了。”另一个学生补充道,言外之意是“她要没偷,干嘛不让搜包?”“还有,这次就她在那个柜子里放过东西,刚好钱又丢了!”“小月,假如那个经过的人,还有那个在柜子里放东西的人不是你,而是别人,你会不会产生怀疑?”“会吧!”“也就是说,其实大家怀疑的不是你,而是那个和案发有关的人,是吗?”“嗯!”“那你现在还认为大家都在刻意针对你,并且因此而心里很难受吗?”“好像好一点了,没有那么难受了!”
通过该环节,我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个人怀疑自己都是有原因的,并不是有意针对她。另外,通过每一个人的陈述,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真相,为下一步问题解决作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来访者的“质辩”,即来访者对室友的怀疑进行回应和解释,然后再提问,再解释,如此反复进行“辩论”,问题越辩越明,最终减少来访者与室友之间的误会。
“刚才有同学说到搜包,你没有让搜,是怎么回事?”我问小月。“我当时都不知道,也没人和我说要搜包。那天是周五,下午两节课后就放学了,刚好我妈妈来接我,还没下课她就到了,我怕她等太久,所以一放学我就回宿舍,匆匆拿起包走了。我走的时候真的没有人和我说要搜包。”“你怎么会不知道?中午那会儿已经快上课了,大家就赶快回教室了,说放学的时候来宿舍搜包。”丢钱的学生不依不饶。“也就是说搜包这件事,你并没有正式地通知大家,是吗?”“因为中午时提到了,我以为大家都知道了,就没再说。”“我要是知道,就算是再急,我也会让你们搜的。”来访者解释。该环节给来访者一个说话的机会,改变来访者不擅长说出自己想法,或者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想法的不良习惯,从而体会表达自己的快感。
第三个环节是“换位思考”,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她们每个人都进行角色互换,谈谈自己的想法。
我抛出话题:“如果大家都怀疑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有说:“清者自清,她们怀疑是她们的事情,只要我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了!”也有说:“我一定也会很难受,估计和小月一样吧!”我让丢钱者最后谈,她说:“我可能也会难过,觉得自己很委屈,不过我觉得这也正常,但我会想办法和那个丢钱的人解释清楚,重新取得她的信任。”我又问小月:“如果你是丢钱的同学,300块钱对你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我心里肯定会很难受,丢了那么多钱,我肯定想把它找回来,我想我也会怀疑别人。”通过倾听他人的心声,来访者感到自己被理解,接受了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同时也有了一次学习他人处理问题的方式的机会。
第四个环节是“反思总结”,每个人通过反思认识自己的不足,通过总结明确以后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法。
“什么话都说开了,这样真好,心里好受多了!以前我就是有什么事情就憋到心里,难受死了,不怕大家笑话,我甚至难受得都想死了算了,我想只要互相沟通,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小月轻松地说。“其实我过于主观了,从内心认定就是她偷了我的钱,所以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对她的不满,加上心中有些怨气,有时候还会刻意针对她,这对她很不公平,自己做得很不对!对不起,小月!”丢钱的学生自责地说。“其实,我们也有做得不到的地方,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有意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小月,有时候还添油加醋说些风凉话。对不起,小月,能原谅我们吗?”“没关系,我现在能够理解,以后咱们还是好姐妹。”她们彼此打开了心结,每个人都微笑着互相拥抱,感受冰释前嫌后的亲密和友好。
之后我又单独对来访者进行了一次回访,让她谈一下自己的收获。来访者深刻地领悟到同学之间产生误会和矛盾是难免的,有什么想法一定要说出来,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不能总想着让别人理解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与他人更愉快地相处。
二、对学校“心理访谈”咨询模式的反思和总结
笔者对近五年的心理案例进行分析和整理时,发现“人际关系问题”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咨询案例的52.1%。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中专生大多属于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宠爱,从而造成任性、个性张扬的性格特点和自我中心、我行我素的处事模式,在与人交往中,不懂得换位思考,很容易因此导致人际关系问题;其次,中专生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有限,而学校又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出了问题不想和家长说,又不敢和老师说,给自身造成了心理困扰。
按照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的界定,心理咨询只对来访者自身负责,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自助助人,即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问题的真正所在,激发其运用自身资源,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从而获得成长。其前提是相信来访者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校的中职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心智还不够成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尤其在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时,如果仅局限于对访者自身进行心理疏导,单靠他们自身的改变和努力去解决双方乃至多方的人际冲突,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鉴于此,学校心理咨询在遵循心理咨询助人自助原则的基础上,在具体实践和操作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这次心理咨询中,我尝试着借鉴《心理访谈》节目连线或当事人介入的模式,征求与来访者心理问题形成有密切关系的当事人的同意,一起介入咨询,一是可以让问题的呈现更加全面和客观,二是提供一个解决人际矛盾的平台。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咨询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给来访者搭建了一个人际沟通的平台,人际关系问题可以通过人际沟通解决;其次,遵循了真诚沟通的原则,给来访者创造了一个“敢于说”的机会;再次,换位思考,让来访者学习从他人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从而减轻内心的委屈感;最后,给来访者创造了亲身体验人际沟通魅力的机会,这比任何说教都更加生动和有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郑州,450053)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