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述评
摘 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岸带综合管理(ICM)被美国提出以来,得到越来越多沿海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探讨。本文简述了ICM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归纳,对我国海岸带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范围、管理区域几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ICM 可持续发展 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刘艺,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193
海岸带指海洋空间与陆地空间相连接的特定区域,海岸带的范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视具体情况以及用途,沿海国家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海岸带处在海洋和陆地多种地质形态的交汇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带,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岸带生态十分脆弱。同时,这里环境适宜、区位优越、物产丰富,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宝贵空间。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海岸带毫无节制地开发,大面积的珊瑚礁、红树林等滨海湿地遭到破坏,严重破坏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急需对海岸带进行立法保护与管理。
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发展历程
1972年,美国政府在大量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颁布了世界首部《海岸带管理法》,通过法律规范海岸带开发行为,明确沿海各州政府的海岸带管理行为,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开展ICM规划。通过ICM规划,不到几年时间,美国就取得显著成效,海岸带面貌焕然一新。ICM开始受到沿海国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重视,ICM还没有在全世界普及开来。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ICM的概念。直到1993年世界海岸大会,ICM的理论体系才得以建立。为了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ICM规划,1993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持续资助东亚国家和地区开展ICM项目,在中国(厦门、防城港等城市)、菲律宾(八打雁湾)等国家地区建立试点 。目前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已全面实施ICM,其他国家如菲律宾、中国也正在积极推进ICM计划,ICM成为沿海各国政府普遍接受的海岸带管理方式和行為模式。
二、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研究内容
(一)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比较研究
海岸带综合管理(ICM)发源于美国,欧美等国家的理论和经验都比较丰富。早期我国学者对ICM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对国外ICM的经验与启示。其中美国是被研究最多的国家,张灵杰(2001) 简述了美国ICM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其主要特征,并从管理法律、管理模式、体制机制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是亚洲开展ICM的主要国家,也有学者进行研究。李吉熏等(2002) 介绍了韩国的ICM规划。刘洪滨(2006) 研究了韩国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海岸带整治规划及实施。除此以外,还有学者对中外ICM进行比较研究。刘桂春等(2009) 对国内外ICM研究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国内与国外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比较得到启示。鹿守本(2001) 对国外的ICM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我国ICM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二)海岸带管理技术与方法研究
ICM是建立在大量的海岸带信息数据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方式,因此对海岸带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就十分重要。在国外海岸带管理技术以及相当成熟,我国很早就要学者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但是在技术的应用上还有待加强。李茂田等(2001) 探讨了ICM的关键技术,并提出发展“数字海岸”的对策。赵建华、陈沈良(2003) 对“数字海岸”的概念、内容及作用进行了论述。侯英姿等(2005) 简述了“3S”技术在ICM中的应用,以及我国“3S”的发展情况。范学忠等(2010) 概述了ICM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指出GIS技术是“3S”的核心技术,有助于政府监管海岸带情况,发现问题并制定方案。
(三)海岸带生态系统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主要就某个单一的生态系统或一些局部区域的生态系统展开研究,如:红树林、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对策研究。一些学者对生态退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国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方法。李元超等(2008) 认为造成珊瑚礁生态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提出加强保护区管理、开展生态修复机制研究。安鑫龙等(2009) 认为由于人为原因,我国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严重退化,提出完善保护体制,加强宣传等对策。还有学者对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保护对策。刘丽娜等(2013) 对福田红树林湿地开展了实地调研。曾向武等(2016) 在对广东海丰湿地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海丰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全湿地管理机制、加强湿地监测、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
(四)海岸带综合管理评价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比较重视海岸带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有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环境承载力评价、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生态风险评价评价等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实证分析、指标体系、理论框架等方面。在生态安全评价方面,张婧、孙英兰(2010) 、刘锬等(2013) 分别对以胶州湾、海岸带进行了研究。杨静等(2013) 研究了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李伟芳等(2015) 以杭州湾南岸为例,开展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周汝佳等(2016) 利用RS与GIS技术,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盐城的海岸带进行了实证研究。许妍等(2016) 对海岸带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海岸带综合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法律法规是规范ICM的必要保证,有利于推动ICM规划与实践。国内学者在研究国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我国立法展开研究。黄康宁、黄硕琳(2010) 指出我国缺少专门的海岸带管理法,各部门法之间存在冲突等问题。王小军(2017) 认为我国海岸带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整体性,提出制定专门的《海岸带管理法》,加强对海岸带保护与管理。张继平等(2016) 对中国与美国海岸带环保执法机制比较,指出中国的海岸带环保执法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巩固(2015) 总结了欧美的立法经验,提出我国立法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六)海岸带综合管理实践研究
沿海发达地区是最早实施ICM区域,也是学术界研究海岸带管理的重点区域和主要研究对象。周鲁闽、卢昌义(2006) 对厦门开展的两轮ICM就行了总结,并提出第二轮ICM规划的建议。秦艳英(2009) 以厦门的ICM为例,论述了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EBM)在ICM规划中的体现。顾红卫(2008) 对青岛市海岸带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颜海波(2008) 研究了威海市的ICM情况。刘兴坡,丁永生(2010) 对上海市ICM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四点建议:探索上海ICM模式、加强科技支撑、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立法。
三、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展望
在我国,ICM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研基础还比较薄弱,与欧美的沿海国家相比,我国在海岸带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研究范围、海岸带管理法、技术方法、公众参与等方面有待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提升空间。
(一)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制度
ICM发源于美国,西方国家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为我国开展ICM提供参考与借鉴,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政治、价值观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欧美国家有效的ICM,在我国可能会“水土不服”。当前我国缺少专门的海岸带管理法,导致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各管理部门也缺乏沟通,各自为政,不利于ICM的实施,在ICM规划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利益相关者的阻力,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海岸带管理体制还需要开展大量的细致的研究。
(二)加强新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GIS技术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到海岸带评价、规划、区域保护与管理等研究中。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岸带管理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基础还比较薄弱,缺少决策系统的支撑,需要国家成立海岸带管理技术专项基金,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综合的海岸带信息决策系统。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云计算、5G等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极大推动了新技术的研发进度,如何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到我国的ICM实践中,将成为学术界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和研究方向。
(三)扩大研究范围与研究区域
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某个单一的生态系统或局部的区域范围研究,缺少大尺度的、综合性的海岸带管理研究。海岸带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如果只是对其中一个生态系统或局部区域进行研究与实践,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在此基础上,开展大尺度的ICM规划研究,建立更加全面的ICM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国ICM的研究水平與管理实践。当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是最早开展ICM实践和研究的区域,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主要区域,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与关注较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海岸带管理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健全、执法不力、资金薄弱、技术落后、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更多的研究与实践,以促进我国海岸带区域的平衡发展。
注释:
PEMSEA秘书处编著.张朝晖,等译.海岸带综合管理读本.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22-23.
张灵杰.美国海岸带综合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世界地理研究.2001(2).42-48.
李吉熏、林熏洙、阿东.韩国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1).53-60.
刘洪滨.韩国海岸带综合管理概况.太平洋学报.2006(9).1-10.
刘桂春、韩增林、狄乾斌.中外海岸带管理研究的几点比较.海岸工程.2009,28(2).38-45.
鹿守本、艾万筹.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78-85.
李茂田、于霞、程和琴.略论中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关键技术及其对策.海洋科学.2001(8).26-28+57.
赵建华、陈沈良.数字海岸与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通报.2003(1).50-56.
侯英姿、陈晓玲、李毓湘.基于3S技术的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进展.海洋测绘.2005(3).24-27.
范学忠、袁琳、戴晓燕、张利权.海岸带综合管理及其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0,30(10).2756-2765.
李元超、黄晖、董志军、练健生、周国伟.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08(10).5047-5054.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中国海岸带研究Ⅲ——滨海湿地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712-1713.
刘莉娜、陈里娥、韦萍萍、李喻春、廖文波、昝启杰.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问题及修复对策研究.海洋技术.2013(2).125-132.
曾向武、周平、高常军.广东海丰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湿地科学与管理.2016,12(1).34-37.
张婧、孙英兰.海岸带生态系统安全评价及指标体系研究——以胶州湾为例.海洋环境科学.2010,29(6).930-934.
刘锬、康慕谊、吕乐婷.海南岛海岸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国土地科学.2013,27(8).75-80+97.
杨静、张仁铎、翁士创、余云军.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13,33(S1).178-185.
李伟芳、俞腾、李加林、陈鹏程、陈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地理研究.2015,34(4).701-710.
周汝佳、张永战、何华春.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盐城海岸带生态风险评价.地理研究.2016,35(6).1017-1028.
许妍、曹可、李冕、许自舟.海岸带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016,31(2).137-146.
黄康宁、黄硕琳.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法律问题探讨.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350- 354.
王小军.制定我国海岸带管理法的思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49-54.
张继平、许小祥、郑建明.中美海岸带环境保护执法机制比较.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17(5).104-111.
巩固.欧美海洋综合管理立法经验及其启示.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3).40-46.
周鲁闽、卢昌义.厦门第二轮海岸带综合管理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台湾海峡.2006(2).302-308.
秦艳英、薛雄志.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在地方海岸带综合管理中的融合与体现.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4).21-26.
顾红卫.青岛市海岸带环境管理模式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8.
颜海波.威海市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厦门大学.2008.
刘兴坡、丁永生.上海市海岸带管理的现状、挑战及发展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2).1374-1378.
关键词 ICM 可持续发展 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刘艺,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193
海岸带指海洋空间与陆地空间相连接的特定区域,海岸带的范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视具体情况以及用途,沿海国家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海岸带处在海洋和陆地多种地质形态的交汇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带,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岸带生态十分脆弱。同时,这里环境适宜、区位优越、物产丰富,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宝贵空间。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海岸带毫无节制地开发,大面积的珊瑚礁、红树林等滨海湿地遭到破坏,严重破坏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急需对海岸带进行立法保护与管理。
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发展历程
1972年,美国政府在大量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颁布了世界首部《海岸带管理法》,通过法律规范海岸带开发行为,明确沿海各州政府的海岸带管理行为,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开展ICM规划。通过ICM规划,不到几年时间,美国就取得显著成效,海岸带面貌焕然一新。ICM开始受到沿海国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重视,ICM还没有在全世界普及开来。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ICM的概念。直到1993年世界海岸大会,ICM的理论体系才得以建立。为了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ICM规划,1993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持续资助东亚国家和地区开展ICM项目,在中国(厦门、防城港等城市)、菲律宾(八打雁湾)等国家地区建立试点 。目前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已全面实施ICM,其他国家如菲律宾、中国也正在积极推进ICM计划,ICM成为沿海各国政府普遍接受的海岸带管理方式和行為模式。
二、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研究内容
(一)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比较研究
海岸带综合管理(ICM)发源于美国,欧美等国家的理论和经验都比较丰富。早期我国学者对ICM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对国外ICM的经验与启示。其中美国是被研究最多的国家,张灵杰(2001) 简述了美国ICM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其主要特征,并从管理法律、管理模式、体制机制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是亚洲开展ICM的主要国家,也有学者进行研究。李吉熏等(2002) 介绍了韩国的ICM规划。刘洪滨(2006) 研究了韩国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海岸带整治规划及实施。除此以外,还有学者对中外ICM进行比较研究。刘桂春等(2009) 对国内外ICM研究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国内与国外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比较得到启示。鹿守本(2001) 对国外的ICM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我国ICM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二)海岸带管理技术与方法研究
ICM是建立在大量的海岸带信息数据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方式,因此对海岸带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就十分重要。在国外海岸带管理技术以及相当成熟,我国很早就要学者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但是在技术的应用上还有待加强。李茂田等(2001) 探讨了ICM的关键技术,并提出发展“数字海岸”的对策。赵建华、陈沈良(2003) 对“数字海岸”的概念、内容及作用进行了论述。侯英姿等(2005) 简述了“3S”技术在ICM中的应用,以及我国“3S”的发展情况。范学忠等(2010) 概述了ICM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指出GIS技术是“3S”的核心技术,有助于政府监管海岸带情况,发现问题并制定方案。
(三)海岸带生态系统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主要就某个单一的生态系统或一些局部区域的生态系统展开研究,如:红树林、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对策研究。一些学者对生态退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国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方法。李元超等(2008) 认为造成珊瑚礁生态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提出加强保护区管理、开展生态修复机制研究。安鑫龙等(2009) 认为由于人为原因,我国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严重退化,提出完善保护体制,加强宣传等对策。还有学者对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保护对策。刘丽娜等(2013) 对福田红树林湿地开展了实地调研。曾向武等(2016) 在对广东海丰湿地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海丰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全湿地管理机制、加强湿地监测、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
(四)海岸带综合管理评价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比较重视海岸带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有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环境承载力评价、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生态风险评价评价等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实证分析、指标体系、理论框架等方面。在生态安全评价方面,张婧、孙英兰(2010) 、刘锬等(2013) 分别对以胶州湾、海岸带进行了研究。杨静等(2013) 研究了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李伟芳等(2015) 以杭州湾南岸为例,开展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周汝佳等(2016) 利用RS与GIS技术,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盐城的海岸带进行了实证研究。许妍等(2016) 对海岸带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海岸带综合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法律法规是规范ICM的必要保证,有利于推动ICM规划与实践。国内学者在研究国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我国立法展开研究。黄康宁、黄硕琳(2010) 指出我国缺少专门的海岸带管理法,各部门法之间存在冲突等问题。王小军(2017) 认为我国海岸带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整体性,提出制定专门的《海岸带管理法》,加强对海岸带保护与管理。张继平等(2016) 对中国与美国海岸带环保执法机制比较,指出中国的海岸带环保执法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巩固(2015) 总结了欧美的立法经验,提出我国立法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六)海岸带综合管理实践研究
沿海发达地区是最早实施ICM区域,也是学术界研究海岸带管理的重点区域和主要研究对象。周鲁闽、卢昌义(2006) 对厦门开展的两轮ICM就行了总结,并提出第二轮ICM规划的建议。秦艳英(2009) 以厦门的ICM为例,论述了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EBM)在ICM规划中的体现。顾红卫(2008) 对青岛市海岸带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颜海波(2008) 研究了威海市的ICM情况。刘兴坡,丁永生(2010) 对上海市ICM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四点建议:探索上海ICM模式、加强科技支撑、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立法。
三、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展望
在我国,ICM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研基础还比较薄弱,与欧美的沿海国家相比,我国在海岸带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研究范围、海岸带管理法、技术方法、公众参与等方面有待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提升空间。
(一)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制度
ICM发源于美国,西方国家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为我国开展ICM提供参考与借鉴,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政治、价值观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欧美国家有效的ICM,在我国可能会“水土不服”。当前我国缺少专门的海岸带管理法,导致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各管理部门也缺乏沟通,各自为政,不利于ICM的实施,在ICM规划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利益相关者的阻力,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海岸带管理体制还需要开展大量的细致的研究。
(二)加强新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GIS技术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到海岸带评价、规划、区域保护与管理等研究中。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岸带管理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基础还比较薄弱,缺少决策系统的支撑,需要国家成立海岸带管理技术专项基金,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综合的海岸带信息决策系统。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云计算、5G等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极大推动了新技术的研发进度,如何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到我国的ICM实践中,将成为学术界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和研究方向。
(三)扩大研究范围与研究区域
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某个单一的生态系统或局部的区域范围研究,缺少大尺度的、综合性的海岸带管理研究。海岸带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如果只是对其中一个生态系统或局部区域进行研究与实践,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在此基础上,开展大尺度的ICM规划研究,建立更加全面的ICM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国ICM的研究水平與管理实践。当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是最早开展ICM实践和研究的区域,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主要区域,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与关注较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海岸带管理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健全、执法不力、资金薄弱、技术落后、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更多的研究与实践,以促进我国海岸带区域的平衡发展。
注释:
PEMSEA秘书处编著.张朝晖,等译.海岸带综合管理读本.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22-23.
张灵杰.美国海岸带综合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世界地理研究.2001(2).42-48.
李吉熏、林熏洙、阿东.韩国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1).53-60.
刘洪滨.韩国海岸带综合管理概况.太平洋学报.2006(9).1-10.
刘桂春、韩增林、狄乾斌.中外海岸带管理研究的几点比较.海岸工程.2009,28(2).38-45.
鹿守本、艾万筹.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78-85.
李茂田、于霞、程和琴.略论中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关键技术及其对策.海洋科学.2001(8).26-28+57.
赵建华、陈沈良.数字海岸与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通报.2003(1).50-56.
侯英姿、陈晓玲、李毓湘.基于3S技术的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进展.海洋测绘.2005(3).24-27.
范学忠、袁琳、戴晓燕、张利权.海岸带综合管理及其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0,30(10).2756-2765.
李元超、黄晖、董志军、练健生、周国伟.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08(10).5047-5054.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中国海岸带研究Ⅲ——滨海湿地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712-1713.
刘莉娜、陈里娥、韦萍萍、李喻春、廖文波、昝启杰.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问题及修复对策研究.海洋技术.2013(2).125-132.
曾向武、周平、高常军.广东海丰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湿地科学与管理.2016,12(1).34-37.
张婧、孙英兰.海岸带生态系统安全评价及指标体系研究——以胶州湾为例.海洋环境科学.2010,29(6).930-934.
刘锬、康慕谊、吕乐婷.海南岛海岸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国土地科学.2013,27(8).75-80+97.
杨静、张仁铎、翁士创、余云军.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13,33(S1).178-185.
李伟芳、俞腾、李加林、陈鹏程、陈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地理研究.2015,34(4).701-710.
周汝佳、张永战、何华春.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盐城海岸带生态风险评价.地理研究.2016,35(6).1017-1028.
许妍、曹可、李冕、许自舟.海岸带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016,31(2).137-146.
黄康宁、黄硕琳.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法律问题探讨.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350- 354.
王小军.制定我国海岸带管理法的思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49-54.
张继平、许小祥、郑建明.中美海岸带环境保护执法机制比较.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17(5).104-111.
巩固.欧美海洋综合管理立法经验及其启示.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3).40-46.
周鲁闽、卢昌义.厦门第二轮海岸带综合管理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台湾海峡.2006(2).302-308.
秦艳英、薛雄志.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在地方海岸带综合管理中的融合与体现.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4).21-26.
顾红卫.青岛市海岸带环境管理模式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8.
颜海波.威海市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厦门大学.2008.
刘兴坡、丁永生.上海市海岸带管理的现状、挑战及发展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2).1374-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