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斯托德兄弟的有声机械舞蹈
韩杰
该研究全面介绍了德克斯托德兄弟的声音艺术创作情况,在此基础上围绕其代表作品《钟摆合唱团》,从硬件装置构成及其系统设计、创作渊源、声音创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展示了德克斯托德兄弟声音创作的基本面貌、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关于声音装置创作的分析样本。
声音装置;钟摆合唱团;Max/MSP
Cod.Act是活跃于欧洲的一个声音艺术创作团队,其核心成员为德克斯托德兄弟。哥哥安德烈(André Décosterd,图1左)1967年出生于瑞士的纽沙泰尔洲勒洛克勒市(Le Locle),1984~1988年间在风琴屋做学徒;1995年获得洛桑爵士和当代音乐学校文凭(EJMA);1997年他任教于洛桑爵士和当代音乐学校,并与弟弟一起组建Cod.Act团体。弟弟迈克(Michel Décosterd,图1右)1969年出生于瑞士的纽沙泰尔洲勒洛克勒市(Le Locle),1994年在贝尔工程学院(Engineering school of Biel)获得建筑学文凭;1994~1996年建筑设计师身份活跃于柏林和魏玛;1997年以造型艺术家身份与哥哥(André Décosterd)组建Cod.Act团体,并着手研发声音装置。哥哥更专注于电子音乐和音乐装置的研究,作为音乐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致力于探讨人与机器的关系,并在各大乐团和剧院上演。
图1 德克斯托德兄弟
在Cod.Act团队中,德克斯托德兄弟俩的创作得到了优势互补。他们在具有音乐家、作曲家和声音雕塑艺术家的身份的同时,还是建筑设计专家和造型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以声音装置和声音雕塑为主,还涉及一些以声音为主题的行为艺术创作和现场演出。他们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其中包括:奥地利电子艺术节金奖(2013)、第16届日本媒体艺术节特等奖(2012)、比利时根特新技术艺术奖提名(2012)、比利时艺术与人工智能国际奖荣誉奖(2012)、墨西哥新媒体艺术与视频艺术节荣誉奖(2011)、第14届日本媒体艺术节特等奖(2010)、德国计算机艺术节大奖(2010)、奥地利电子艺术节声音艺术奖(2010)和德国国际新媒体艺术节提名(2004)等。
在艺术史上,将创作的对象聚焦于人体之上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舞蹈和人体绘画。进入机器工业时代之后,身体与机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相互对立的一对概念:身体代表了血性、温暖、智慧和灵动,机器代表了力量、冰冷、笨拙和效率。至此,身体与机器进入了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例如行为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史提拉克(Stelarc)的创作一直围绕人体来进行,其前期的作品《冷漠的姿态》(Posture of Indifference)通过将身体悬挂这一行为以探索身体新表现,他还把目光投向了身体的内部并创作了作品《胃部雕塑 》(Stomach Sculpture);后期的作品大多把高科技融入身体之中,探索身体与机器的关系,如《假人头》(Prosthetic head);最为极端的作品是《另一只耳》(The Extra Ear),将一只人造耳朵安装在手臂上,耳朵内装有麦克风与传感器相连。①与史提拉克不同,德克斯托德兄弟兄弟的创作也没有脱离身体这个本体,但是采用的是一种更为温情和诗意的方式。
德克斯托德兄弟自述他们的创作受毕达哥拉斯、开普勒、托勒密等先贤思想家的影响。在这些先贤的研究中,音乐被看成是一个与数学、天文学和几何学相互联系的整体,宇宙的和谐可以看作是音乐和谐的一种表现。特别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在其著作《世界的和谐》(Harmonices Mundi)提出了“天体音乐(Music of Spheres)”的隐喻。他的研究发现行星运动的和谐性与音乐类似,存在着和声与对位的关系。德克斯托德兄弟很受启发,他们的创作从其研究的领域中吸取灵感,各种物理现象、机械原理甚至于化学反应都成为他们观察、挖掘和创作的对象,而且他们总是试图以一种公共事件的方式向公众来展现它们与声音之间存在的联系。
“声音与运动”是德克斯托德兄弟创作的重要主题。他们认为,声音的传播依靠空气的振动,而物体的运动必然带来空气的振动,声音和运动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兄弟二人多年不懈追求,试图展现声音与运动之间的联系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德克斯托德兄弟的作品大多以自己开发的机械装置为平台将声音、光、影像结合在一起,这成为他们惯用的表现方式,例如灯光与乐队交互作品Pho:ton,声音与影像结合作品Kraków和Bach / Mendeleev-5 events,交互装置作品Insofern等。他们在创作中还十分重视身体的作用,打破常规,通过各种肢体语言来探索身体的诗意表现,例如声音主题行为艺术作品Siliknost系列作品和交互声音装置ex pharao等。
韩 杰德克斯托德兄弟的有声机械舞蹈——声音装置《钟摆合唱团》创作分析
一、作品介绍
《钟摆合唱团》(Pendulum Choir)是德克斯托德兄弟为9个歌手和18只液压千斤顶而创作的无伴奏合唱声音装置作品。合唱团成员站立在一个不断改变倾斜角度的平台上(图2),一群会发声、运动着的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展现着各种姿态,构建了一个可动的、可发声的、有生命力的器官形态,就像“肺”一样,每一个歌手就是一片肺叶,空气通过肺叶发出声音,因此“呼吸”成为了音乐的主题。
为尽可能以适当并自然的方式来表现声音与运动之间的联系,德克斯托德兄弟运用机械设备来控制和制约歌手的演唱。然而正是这种限制带来了新的、无法预见的声音表达,在不同的运动形态中,歌唱者的演唱受引力、重力、加速度作用力的影响,这些现象是物理学界司空见惯的,而对于音乐表现来说则是新的尝试。
围绕“呼吸”这个主题,艺术家以Virgil、Ovid 和 Horace等古代诗人的诗作为创作基础,并对其中的诗句进行了重组和抽象化处理。作品表现了生与死、呼吸与窒息之间的不断挣扎,直到跌落地狱时的最后一次呼吸,所有的平衡被打破。歌手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呈现不同形态的肢体表达,仿佛一个机体的寓言神话,在生与死的边界来回穿梭,技术的复杂性和身体的抒情性在普罗米修斯式的宗教意象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进行其他创作项目的同时,《钟摆合唱团》的整个创作持续了3年多的时间。艺术家自述道,他们最初也没有预料到整个作品的复杂程度,直到项目真正实施时,优化机械装置以完美表现人体运动、安全保障、音乐创作、无指挥、队员相互看不见,寻求资金支持等问题都一一浮现出来。
图2 《钟摆合唱团》演出现场
二、硬件装置构成及设计分析
机械设备等硬件在这个作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表1)。液压千斤顶(图3)两个一组支撑着每一个歌手,依靠一个液压泵提供动力。两个液压千斤顶合力可以承受几百公斤的重量,完全满足支撑歌手以不同姿态运动的要求,而且它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噪音不会对演唱形成干扰。液压泵结构庞大复杂,且噪音大,因此放置在离演出平台至少30米的独立空间内,以避免噪音干扰。整个动力系统由PLC②预先编程进行实时控制,由于歌手之间非常近,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造成他们之间的碰撞,预编程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随着音乐的发展,液压泵开始在PLC的控制下发送动力,每个独立平台上安装的的两个液压千斤顶传递这个作用力,以实现歌手能在各种姿态之中运动、停留。当然,为保证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声音与运动的同步,运动信号的发送控制是手动的,且独立于声音控制系统。
系统构成硬件要求
扩声系统
主控带有MY4-DA扩展卡的Yamaha 01V96 V.2调音台,且必须确保有adda接口和光纤输入和输出。
扬声器标准扬声器6只(推荐品牌L-accoustics 112P或者Meyersound UPA-1)、超低音扬声器2只(推荐品牌L-accoustics SB 15P或者Meyersound USW)、返听扬声器2只。
麦克风9只微型麦克风供歌手使用
灯光系统一只灯控台、6只中型的功率的聚光灯(1kv)、1只的氟氏灯(2kw)、彩色滤光片。
动力系统一台液压泵和18只液压千斤顶
其他附件230 V、50米和400 V、60 A、10米的线缆,套筒扳手及手套,一块黑色地毯,能承载3400公斤重物的金属货架以及起固定作用的金属固件。
表1 硬件系统构成
这种机械上的设计允许歌手在各个方位以直线的方式或者旋转的方式在45°角的范围内运动。为了获得统一的效果,每个歌手之间相距较近。和他们的声音一样,歌手之间身体的交互就像他们被一种弹性的材料或者一种磁力吸引而联系在一起。这种运动不仅是作品叙事性和戏剧性的需要,而且描绘了人体作为一个机体变形的特征。当一个独唱歌手站立于人群之中大声歌唱,他的肢体运动表现出一种势不可挡、鹤立鸡群的张力。
整个演出的扩声由一个八声道系统支撑,包括前置系统、环绕声系统和返听系统。前置系统包括一对标准扬声器和一对超低音扬声器,前者放置高度大约3米,后者直接置于地面;环绕声系统其中一对放置在合唱团后方,一对放置在观众后方,同样高度离地3米;返听系统包括两只返听扬声器,根据情况需要可以扩展到6只。歌手演唱的拾音由9只麦克风实现,拾音信号传送给主控调音台,主控台再将每一路信号输出给计算机,经过计算机处理之后再合并电子化声音一起分路发送给扬声器系统。灯光系统的布局相对简单,只需满足基本的布光需要,没有复杂的变化(图4)。
图3 液压千斤顶结构图
图4 歌手位置布局图
三、《钟摆合唱团》的创作渊源
纵观艺术家的创作,可以发现《钟摆合唱团》在创作上与其他几个作品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德克斯托德兄弟Aérostase、Cycloid-e和ex pharao等三部作品上。
(一)作品Aérostase
作品Aérostase是一个声音行为艺术作品,因2004瑞士当代音乐国际音乐节(ISCM)“世界新音乐日”的委约而创作。200个萨克斯演奏家构成的庞大乐队被看作是一个庞大的、密集的、可整体移动的有机体,每一个演奏家都被看作是一个肺片,整个乐队就是一个可以呼吸和发声的肺。乐队根据音高和队形被分成5个小组(如图5),每个队员都可以通过监听耳机听到整个乐队的即时声音效果,为保证和声的连贯性,音乐的写作基于对具体声音素材的频率分析。肌肉的运动、紧张、扭曲演变转化为肌体的呼吸活动,5个小组之间的声音强弱、音高等方面的平衡和对比表现了肌体呼吸和发声行为的表象和特征,相互依靠,彼此改变,不断推进。当乐队通过街道,直达声与扩声音箱传出的声音融合在一起,两边的建筑被这种声音包围,声音历经摩擦、反射、回声,就像整个城市的声音完全集中在这一处。随着乐队的暂停和推进,每一处建筑都经受着声音的洗礼,然后随着乐队的离去又回归到往日的声音景观之中。艺术家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探讨身体声音与周围建筑的关系。
图5 Aérostase演出结构图
(二)作品Cycloid-e
作品Cycloid-e德克斯托德兄弟试图设计一种装置以观察可见的运动(宏观)对声波发展(微观)的影响。他们设计了一个钟摆结构,为了增加运动轨迹的多样性和视听上的吸引力,这个结构中钟摆不是随重力下垂,而是水平放置并且多个首尾相连,最终通过中轴固定在底座上(见图6、7),形成一个由多个钟摆管构成的钟摆手臂。为应对突然加速带来的离心力,管的材质选用了具有较强韧性的高电阻铝,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铝制材料本身具有较好的振动特性,而管内填充的聚氨酯泡沫优化了共振。连接部的轴是钢质的,在最后支撑的中轴内部装载了与计算机相连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旋转连接器,外接的带有径向活塞的液压泵操提依靠这个设计来实现动能的转化,让第一节钟摆以不同的动力和速度来转动,然后这种力量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其他层级的钟摆传递,最终形成一个混沌随机、不可预见、不断变化的运动状态。
图6 Cycloid-e演出图
图7 Cycloid-e结构图
在声音的创作上,艺术家首先对钢琴、大提琴、单簧管、打击乐等乐器录制了简短的乐句,然后从频谱中分析剥离其中的频率和振幅参数。在演出过程中,依靠外置的振荡器来演奏这些参数。为了在钟摆手臂的运动与声音之间建立起联系,每个管内都装置了感应器和微型扬声器,感应器实时捕捉手臂的运动状态,其运动参数会传输给外置的振荡器,以控制振荡器的发声,最后音频信号输出给管内扬声器。因此,每一节手臂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乐器,都拥有自己的行为和声音,其位移速度、所处位置、折叠状态、运动密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声音的状态,产生共振、拍音、多普勒等效果,配合整个装置不断扭曲、折叠、摇摆的形变,声音赋予了装置生命和情绪。
整个作品造型质感优美,设计巧妙科学,运动急缓交替,轨迹灵动多变,形象展示了声音与运动之间的联系,成为一个独特的物理动力与音乐复调结合的作品。
(三)作品Ex pharao
声音装置作品ex pharao的创作是基于勋伯格的十二音歌剧作品《摩西与亚伦》。德克斯托德兄弟把它改成了一个抒情和戏剧因素可以实时变化的管弦乐作品。为了实现这种变化,他们设计了一个由液压杠杆、缆线和扬声器构成的声音装置(图8)。两根线缆分别代表摩西和亚伦,并在末端连接着扬声器,当装置开始工作时,操控者站立在两根线缆中间,按压线缆上不同的点以触发不同的戏剧场景音乐(图9)。通过这个控制装置,把歌剧作品移植到了装置之中,给观众一个全新的多重感官的现代作品,操控者可以以指挥和演员的双重身份参与进来。
演出图据德克斯托德兄弟介绍,在匈牙利指挥家索尔蒂(Georg Solti,1912—1997)指挥版本的《摩西与亚伦》激励下,音乐的创作借用了原作的结构和两个先知(摩西和亚伦)之间冲突的戏剧性,并在尊重原作的同时尽量满足实时变化的要求。整个装置用肢体的变化来表现原作中三个主人公(摩西、亚伦与以色列人民)之间的讨论。在交互过程中,装置的操控者可以看作是以色列人民,通过线缆来控制音乐的紧张度,以表现两个先知之间的辩论。
图8 Ex pharao
图9 Ex pharao装置结构、原理
音乐部分主要包括先知的演唱和管弦乐两个部分,前者是根据原谱录制的独唱片段,后者由大量的声音片段构。这些片段一般在350~300毫秒之间,存储于软件的矩阵之中,包含了音色、演奏模式、平均高度和长度信息,根据操控者按压的位置和压力大小,计算机会从矩阵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片段形成一个乐句,同时形成对声音的频率、振幅以及起音的斜度的控制。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看出《钟摆合唱团》在创作主题上、音乐风格上和实现手段上与这三个作品都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图10)。作品Aérostase和Pendulum Choir都把创作对象看作是一个可以局部控制的会发声的整体,艺术家形象地把它比喻成一个肺,每一个局部都是一片肺叶;在音乐表现上,Pendulum Choir继续Ex pharao的方向,从古希腊神话中寻找灵感,音乐成为整个作品表现的主体,在机器控制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类似歌剧般庄严古典的风格和意境。在Ex pharao和Cycloid-e中已经可以看出Pendulum Choir在音乐表现手段上的雏形——机械设备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工具。
图10 四个作品间的创作联系
从另外一个角度,“声音与运动”的探索成为这四个作品联系的内核,成为创作的共同目标,每个作品都试图从不同的侧面来展现这两者结合所能带来的新的表现的可能。正如艺术家自己所说,他们在声音与运动关系的探讨上持续了很长时间。这四个作品的创作先后跨越了7年(2004~2011)时间,同时反映了德克斯托德兄弟创作上的连续性和以及对创作孜孜不倦的追求。
四、《钟摆合唱团》声音创作分析
(一)声音主题分析
根据艺术家的自述,“呼吸”是音乐、歌词和运动的主题,创作的第一步他们研究了在科学和文化背景下“呼吸”各种的含义,然后归纳出九种不同含义的“呼吸”,以此作为作品戏剧性安排和扩张力的基础。分析整个作品会发现艺术家以有关“呼吸”的歌词和把“呼吸声”溶入音乐的方式来体现这个主题。歌词的创作在这个作品中游走于抽象和叙事的两端。在作品的开头和结尾,大量抽象元音词成为主题,特别是结尾“Lenniter Inspirado(轻轻地呼吸)”部分,作品一直在持续重复“Lenniter Inspirado”和“anhelando(困难地呼吸)”这两组词(见谱例1、2歌词部分)。
谱例1 《钟摆合唱团》乐谱局部
谱例2 《钟摆合唱团》乐谱局部
(二)作品结构分析
《钟摆合唱团》的完整版长度大约在50分钟左右,包含9个段落。艺术家会根据每次演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实际演出的段落。本研究以其官方网站提供的剪辑片段作一个基本的分析以窥全貌。
在这个版本中音乐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图11)。在第一阶段,整个合唱队可以看作是一个同质的有机整体。呼吸、窃窃私语、谈话、歌唱和喊叫等声音效果给予音乐不同的声音密度,支撑着整个音乐的发展。第二阶段合唱时分时合,或相互缠绕或彼此分离,以独唱与合唱的对话结构为主,即兴成分较多。
在整个合唱的9个作品中,包含了三个仪式。本版本第一阶段包含了“Exsufflare (呼出恶魔)”和“Specessandi(渴望呼吸)”两个仪式,取材来自古老的传说与神话,带着一些迷幻的色彩,音乐在不断循环、重复中完成自身的构建和发展。整个音响从单薄逐渐过渡到丰满,电子化声音持续萦绕,偶尔也打破声音与运动的平衡,它的叠加让声音更加迷幻和恍惚。第二阶段中包含了第三个仪式“Suffocando lymphatico metu(令人窒息的恐慌)”,由两个部分构成,涉及最后的呼吸和死亡,内容来自Virgil(古罗马诗人维吉尔)、Horace(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和Ovid(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等古希腊诗人关于死亡和下地狱的拉丁文诗句。音乐采用两段对唱的形式,在第一部分,合唱在独唱乐句的基础上与之呼应;在第二部分,处理的手法变换了,合唱先于独唱发声,而且多采用强而直接的起音,并且逐渐过渡到所有的歌手都能演唱的高度上延续,电子音色构成的不协和和弦适时插入,生动地营造跌落地狱的效果。
图11 《钟摆合唱团》结构分析图
(三)创作手法分析
《钟摆合唱团》的创作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强烈的宗教仪式感,同时又透漏出一种冷峻的工业化气息。本研究从“现代与传统” “机械与人体”和“运动与声音”这三个层面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手法。
1.现代与传统的融合
在“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上,艺术家很好地把两者融合在这一个作品中,既能看到传统圣咏式的合唱写作(谱例3),又能看到以线条来描绘旋律走向和节奏方位的即兴式表达(图12),甚至可以说即兴和重复是整个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法,特别是某一声部以节奏形态的重复几乎随处可见。
谱例3 传统的音乐写作局部段落
图12 即兴的音乐表达局部段落
2.机械与人体的交织
作品中的声音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歌手的演唱,另外一个层次是以电子化声音部分。为表现“机械与人体”相互关系,艺术家的意图是歌手的演唱代表人,电子音色代表机械,以此来强化表现人与机器的联系。这两种声音在作品中以“烘托、对话、融合”三种形态出现。电子化声音烘托合唱在作品中占据了很大篇幅,在很多时候都能感受到那个若隐若现的声音,在电子化声音的烘托下,音乐并不表现一种内在的整齐划一的凝聚力,而是在澎湃的激情与带有强迫性、黑暗的仪式感的两个极端之间穿行(谱例4)。
谱例4 电子化声音与合唱的烘托段落
电子化声音与合唱“融合”的写法为作品氛围的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跌落地狱”的段落中(谱例5),抽象化的人声一直在延续,然后电子化的声音逐渐加入,在滤波、混响等效果器的作用下,电子化声音与合唱声完全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紧张、阴森的气氛,很好地表现了跌落地狱前那最后呼吸时的绝望与挣扎。
谱例5 电子化声音与合唱融合
电子化声音与合唱的“对话”出现次数不多,但是很有表现力,如图13处所示的独唱、合唱、与电子化声音形成一个类似三部复调的段落。独唱部分是“线”,合唱部分是偶尔出现的“点”,电子化声音部分融合了“锯齿波”音色构成的线和不规整节奏的贝司音色的点,点点线线、停停走走,极具表现力,类似的段落还有视频340~408处。
图13 电子化声音与合唱的对话
3.声音与运动的交互
德克斯托德兄弟的大部分创作都是围绕“运动与声音”关系来进行探索。据安德列描述,《钟摆合唱团》的创作最初兄弟二人想通过传感器来捕捉肢体运动的信息,然后进行声音的交互。但是试验下来效果不理想,9个歌手的演唱并不能表现不同身体状态下声音的变化,他们认为歌手的歌唱家身份是造成这一后果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都受到了良好的声音训练,以至于他们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能保证良好的声音状态,而这正是本作品想避免的。
艺术家把整个合唱团看作是一个整体,一个有机体肺,每一个歌手都是一个肺泡,呼吸是肺的基本动作,呼吸也是肺发出的声音。另外艺术将声音与运动的关系作了一定的设定,即依据旋律线的走向来规定横向的运动,依据节奏密度来规定前后的运动(谱例6)。除此之外,本作品运动与声音的探索主要表现为合唱与电子声音的交互,这两者的交互成为本作品声音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
谱例6 声音与运动的对应关系
为表现这种交互关系,艺术家从两个层面设计了交互机制的基本结构。其一是在演出实时表现过程中,每个歌手都配有麦克风,声音信号被传送到Max/MSP中,Max/MSP通过“YIN③”模块对每个歌手的音高进行侦测④,分析得出频率和振幅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参数来触发、调制预置的电子化声音;其二是通过Max/MSP的效果器模块来实时处理合唱声音。
根据对安德列的采访,作品利用Max/MSP来实现交互机制和实时处理,利用Csound进行声音素材的创作。从其提供的Max/MSP局部的工程图(图14)中可以看出,有些电子化声音是预制的,例如为9个段落分别设计了预制的“buffer”模块;有些是由振荡器实时合成的,例如频率调制合成模块(FM1、FM2)、环形调制合成模块(RING)等、共振峰合成模块(FOF⑤)等;有些是由midi信号触发,例如子排秩“p midi”等模块等。在合唱声音的实时处理上,艺术家设计了一般滤波(Filter模块)和梳状滤波(COMB模块)效果;还通过“munger模块”和“Sogs⑥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粒子化处理,形成粒子合成效果。
图14 Max/MSP工程图局部
在笔者看来,肢体的持续运动极大地挑战了声音的稳定性,在作品中很多地方能感受到这种挑战带来的音高和节奏上的偏差,然而为适应这种变化,歌手之间联系的可塑性和弹性反倒增强,这种无法预见的参数细微变化也为声音的调制带来了新的可能。歌手的身体和演唱是在反重力的状态中运行,在电子化声音的烘托下,声音在激情飞扬争斗和压抑的、阴暗的宗教仪式般的两极之中游走。声音表现在抽象声音、重复声音、抒情声音和叙事声音之间轮换,肌体在生命与死亡之间穿梭,仿佛一个机器的寓言,在这个寓言中技术的复杂性和身体运动的抒情性交织在一起,形式荒诞气质古典,成为当代声音艺术创作的代表之作。
(本章关于作品创作内幕来自对艺术家的邮件采访;参考资料、图片、音响、工程结构图等由艺术家提供或者来自其官方主页;乐谱由安德烈提供并由Cod.Act授权。艺术家特别强调:任何的转载和引用,请标注Cod.Act的版权所有权。)
责任编辑:李姝
注释:
①以上内容来自于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larc,文中作品名称均由本文作者自行翻译。
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一种可用于工业控制的微型计算机,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直接引用自百度百科解释)。
③一种基于yin算法的单声道信号音高侦测技术。
④参考自:http://imtr.ircam.fr/imtr/Max/MSP_externals#Analysis.2Fsynthesis.
⑤FOF(Fonction d'onde formantique)共振峰合成,可以像声码器一样模仿人类声音。
⑥Smooth Overlap Granular Synthesis的缩写,是对粒子合成的一种优化处理。
该研究全面介绍了德克斯托德兄弟的声音艺术创作情况,在此基础上围绕其代表作品《钟摆合唱团》,从硬件装置构成及其系统设计、创作渊源、声音创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展示了德克斯托德兄弟声音创作的基本面貌、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关于声音装置创作的分析样本。
声音装置;钟摆合唱团;Max/MSP
Cod.Act是活跃于欧洲的一个声音艺术创作团队,其核心成员为德克斯托德兄弟。哥哥安德烈(André Décosterd,图1左)1967年出生于瑞士的纽沙泰尔洲勒洛克勒市(Le Locle),1984~1988年间在风琴屋做学徒;1995年获得洛桑爵士和当代音乐学校文凭(EJMA);1997年他任教于洛桑爵士和当代音乐学校,并与弟弟一起组建Cod.Act团体。弟弟迈克(Michel Décosterd,图1右)1969年出生于瑞士的纽沙泰尔洲勒洛克勒市(Le Locle),1994年在贝尔工程学院(Engineering school of Biel)获得建筑学文凭;1994~1996年建筑设计师身份活跃于柏林和魏玛;1997年以造型艺术家身份与哥哥(André Décosterd)组建Cod.Act团体,并着手研发声音装置。哥哥更专注于电子音乐和音乐装置的研究,作为音乐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致力于探讨人与机器的关系,并在各大乐团和剧院上演。
图1 德克斯托德兄弟
在Cod.Act团队中,德克斯托德兄弟俩的创作得到了优势互补。他们在具有音乐家、作曲家和声音雕塑艺术家的身份的同时,还是建筑设计专家和造型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以声音装置和声音雕塑为主,还涉及一些以声音为主题的行为艺术创作和现场演出。他们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其中包括:奥地利电子艺术节金奖(2013)、第16届日本媒体艺术节特等奖(2012)、比利时根特新技术艺术奖提名(2012)、比利时艺术与人工智能国际奖荣誉奖(2012)、墨西哥新媒体艺术与视频艺术节荣誉奖(2011)、第14届日本媒体艺术节特等奖(2010)、德国计算机艺术节大奖(2010)、奥地利电子艺术节声音艺术奖(2010)和德国国际新媒体艺术节提名(2004)等。
在艺术史上,将创作的对象聚焦于人体之上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舞蹈和人体绘画。进入机器工业时代之后,身体与机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相互对立的一对概念:身体代表了血性、温暖、智慧和灵动,机器代表了力量、冰冷、笨拙和效率。至此,身体与机器进入了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例如行为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史提拉克(Stelarc)的创作一直围绕人体来进行,其前期的作品《冷漠的姿态》(Posture of Indifference)通过将身体悬挂这一行为以探索身体新表现,他还把目光投向了身体的内部并创作了作品《胃部雕塑 》(Stomach Sculpture);后期的作品大多把高科技融入身体之中,探索身体与机器的关系,如《假人头》(Prosthetic head);最为极端的作品是《另一只耳》(The Extra Ear),将一只人造耳朵安装在手臂上,耳朵内装有麦克风与传感器相连。①与史提拉克不同,德克斯托德兄弟兄弟的创作也没有脱离身体这个本体,但是采用的是一种更为温情和诗意的方式。
德克斯托德兄弟自述他们的创作受毕达哥拉斯、开普勒、托勒密等先贤思想家的影响。在这些先贤的研究中,音乐被看成是一个与数学、天文学和几何学相互联系的整体,宇宙的和谐可以看作是音乐和谐的一种表现。特别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在其著作《世界的和谐》(Harmonices Mundi)提出了“天体音乐(Music of Spheres)”的隐喻。他的研究发现行星运动的和谐性与音乐类似,存在着和声与对位的关系。德克斯托德兄弟很受启发,他们的创作从其研究的领域中吸取灵感,各种物理现象、机械原理甚至于化学反应都成为他们观察、挖掘和创作的对象,而且他们总是试图以一种公共事件的方式向公众来展现它们与声音之间存在的联系。
“声音与运动”是德克斯托德兄弟创作的重要主题。他们认为,声音的传播依靠空气的振动,而物体的运动必然带来空气的振动,声音和运动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兄弟二人多年不懈追求,试图展现声音与运动之间的联系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德克斯托德兄弟的作品大多以自己开发的机械装置为平台将声音、光、影像结合在一起,这成为他们惯用的表现方式,例如灯光与乐队交互作品Pho:ton,声音与影像结合作品Kraków和Bach / Mendeleev-5 events,交互装置作品Insofern等。他们在创作中还十分重视身体的作用,打破常规,通过各种肢体语言来探索身体的诗意表现,例如声音主题行为艺术作品Siliknost系列作品和交互声音装置ex pharao等。
韩 杰德克斯托德兄弟的有声机械舞蹈——声音装置《钟摆合唱团》创作分析
一、作品介绍
《钟摆合唱团》(Pendulum Choir)是德克斯托德兄弟为9个歌手和18只液压千斤顶而创作的无伴奏合唱声音装置作品。合唱团成员站立在一个不断改变倾斜角度的平台上(图2),一群会发声、运动着的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展现着各种姿态,构建了一个可动的、可发声的、有生命力的器官形态,就像“肺”一样,每一个歌手就是一片肺叶,空气通过肺叶发出声音,因此“呼吸”成为了音乐的主题。
为尽可能以适当并自然的方式来表现声音与运动之间的联系,德克斯托德兄弟运用机械设备来控制和制约歌手的演唱。然而正是这种限制带来了新的、无法预见的声音表达,在不同的运动形态中,歌唱者的演唱受引力、重力、加速度作用力的影响,这些现象是物理学界司空见惯的,而对于音乐表现来说则是新的尝试。
围绕“呼吸”这个主题,艺术家以Virgil、Ovid 和 Horace等古代诗人的诗作为创作基础,并对其中的诗句进行了重组和抽象化处理。作品表现了生与死、呼吸与窒息之间的不断挣扎,直到跌落地狱时的最后一次呼吸,所有的平衡被打破。歌手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呈现不同形态的肢体表达,仿佛一个机体的寓言神话,在生与死的边界来回穿梭,技术的复杂性和身体的抒情性在普罗米修斯式的宗教意象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进行其他创作项目的同时,《钟摆合唱团》的整个创作持续了3年多的时间。艺术家自述道,他们最初也没有预料到整个作品的复杂程度,直到项目真正实施时,优化机械装置以完美表现人体运动、安全保障、音乐创作、无指挥、队员相互看不见,寻求资金支持等问题都一一浮现出来。
图2 《钟摆合唱团》演出现场
二、硬件装置构成及设计分析
机械设备等硬件在这个作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表1)。液压千斤顶(图3)两个一组支撑着每一个歌手,依靠一个液压泵提供动力。两个液压千斤顶合力可以承受几百公斤的重量,完全满足支撑歌手以不同姿态运动的要求,而且它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噪音不会对演唱形成干扰。液压泵结构庞大复杂,且噪音大,因此放置在离演出平台至少30米的独立空间内,以避免噪音干扰。整个动力系统由PLC②预先编程进行实时控制,由于歌手之间非常近,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造成他们之间的碰撞,预编程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随着音乐的发展,液压泵开始在PLC的控制下发送动力,每个独立平台上安装的的两个液压千斤顶传递这个作用力,以实现歌手能在各种姿态之中运动、停留。当然,为保证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声音与运动的同步,运动信号的发送控制是手动的,且独立于声音控制系统。
系统构成硬件要求
扩声系统
主控带有MY4-DA扩展卡的Yamaha 01V96 V.2调音台,且必须确保有adda接口和光纤输入和输出。
扬声器标准扬声器6只(推荐品牌L-accoustics 112P或者Meyersound UPA-1)、超低音扬声器2只(推荐品牌L-accoustics SB 15P或者Meyersound USW)、返听扬声器2只。
麦克风9只微型麦克风供歌手使用
灯光系统一只灯控台、6只中型的功率的聚光灯(1kv)、1只的氟氏灯(2kw)、彩色滤光片。
动力系统一台液压泵和18只液压千斤顶
其他附件230 V、50米和400 V、60 A、10米的线缆,套筒扳手及手套,一块黑色地毯,能承载3400公斤重物的金属货架以及起固定作用的金属固件。
表1 硬件系统构成
这种机械上的设计允许歌手在各个方位以直线的方式或者旋转的方式在45°角的范围内运动。为了获得统一的效果,每个歌手之间相距较近。和他们的声音一样,歌手之间身体的交互就像他们被一种弹性的材料或者一种磁力吸引而联系在一起。这种运动不仅是作品叙事性和戏剧性的需要,而且描绘了人体作为一个机体变形的特征。当一个独唱歌手站立于人群之中大声歌唱,他的肢体运动表现出一种势不可挡、鹤立鸡群的张力。
整个演出的扩声由一个八声道系统支撑,包括前置系统、环绕声系统和返听系统。前置系统包括一对标准扬声器和一对超低音扬声器,前者放置高度大约3米,后者直接置于地面;环绕声系统其中一对放置在合唱团后方,一对放置在观众后方,同样高度离地3米;返听系统包括两只返听扬声器,根据情况需要可以扩展到6只。歌手演唱的拾音由9只麦克风实现,拾音信号传送给主控调音台,主控台再将每一路信号输出给计算机,经过计算机处理之后再合并电子化声音一起分路发送给扬声器系统。灯光系统的布局相对简单,只需满足基本的布光需要,没有复杂的变化(图4)。
图3 液压千斤顶结构图
图4 歌手位置布局图
三、《钟摆合唱团》的创作渊源
纵观艺术家的创作,可以发现《钟摆合唱团》在创作上与其他几个作品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德克斯托德兄弟Aérostase、Cycloid-e和ex pharao等三部作品上。
(一)作品Aérostase
作品Aérostase是一个声音行为艺术作品,因2004瑞士当代音乐国际音乐节(ISCM)“世界新音乐日”的委约而创作。200个萨克斯演奏家构成的庞大乐队被看作是一个庞大的、密集的、可整体移动的有机体,每一个演奏家都被看作是一个肺片,整个乐队就是一个可以呼吸和发声的肺。乐队根据音高和队形被分成5个小组(如图5),每个队员都可以通过监听耳机听到整个乐队的即时声音效果,为保证和声的连贯性,音乐的写作基于对具体声音素材的频率分析。肌肉的运动、紧张、扭曲演变转化为肌体的呼吸活动,5个小组之间的声音强弱、音高等方面的平衡和对比表现了肌体呼吸和发声行为的表象和特征,相互依靠,彼此改变,不断推进。当乐队通过街道,直达声与扩声音箱传出的声音融合在一起,两边的建筑被这种声音包围,声音历经摩擦、反射、回声,就像整个城市的声音完全集中在这一处。随着乐队的暂停和推进,每一处建筑都经受着声音的洗礼,然后随着乐队的离去又回归到往日的声音景观之中。艺术家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探讨身体声音与周围建筑的关系。
图5 Aérostase演出结构图
(二)作品Cycloid-e
作品Cycloid-e德克斯托德兄弟试图设计一种装置以观察可见的运动(宏观)对声波发展(微观)的影响。他们设计了一个钟摆结构,为了增加运动轨迹的多样性和视听上的吸引力,这个结构中钟摆不是随重力下垂,而是水平放置并且多个首尾相连,最终通过中轴固定在底座上(见图6、7),形成一个由多个钟摆管构成的钟摆手臂。为应对突然加速带来的离心力,管的材质选用了具有较强韧性的高电阻铝,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铝制材料本身具有较好的振动特性,而管内填充的聚氨酯泡沫优化了共振。连接部的轴是钢质的,在最后支撑的中轴内部装载了与计算机相连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旋转连接器,外接的带有径向活塞的液压泵操提依靠这个设计来实现动能的转化,让第一节钟摆以不同的动力和速度来转动,然后这种力量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其他层级的钟摆传递,最终形成一个混沌随机、不可预见、不断变化的运动状态。
图6 Cycloid-e演出图
图7 Cycloid-e结构图
在声音的创作上,艺术家首先对钢琴、大提琴、单簧管、打击乐等乐器录制了简短的乐句,然后从频谱中分析剥离其中的频率和振幅参数。在演出过程中,依靠外置的振荡器来演奏这些参数。为了在钟摆手臂的运动与声音之间建立起联系,每个管内都装置了感应器和微型扬声器,感应器实时捕捉手臂的运动状态,其运动参数会传输给外置的振荡器,以控制振荡器的发声,最后音频信号输出给管内扬声器。因此,每一节手臂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乐器,都拥有自己的行为和声音,其位移速度、所处位置、折叠状态、运动密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声音的状态,产生共振、拍音、多普勒等效果,配合整个装置不断扭曲、折叠、摇摆的形变,声音赋予了装置生命和情绪。
整个作品造型质感优美,设计巧妙科学,运动急缓交替,轨迹灵动多变,形象展示了声音与运动之间的联系,成为一个独特的物理动力与音乐复调结合的作品。
(三)作品Ex pharao
声音装置作品ex pharao的创作是基于勋伯格的十二音歌剧作品《摩西与亚伦》。德克斯托德兄弟把它改成了一个抒情和戏剧因素可以实时变化的管弦乐作品。为了实现这种变化,他们设计了一个由液压杠杆、缆线和扬声器构成的声音装置(图8)。两根线缆分别代表摩西和亚伦,并在末端连接着扬声器,当装置开始工作时,操控者站立在两根线缆中间,按压线缆上不同的点以触发不同的戏剧场景音乐(图9)。通过这个控制装置,把歌剧作品移植到了装置之中,给观众一个全新的多重感官的现代作品,操控者可以以指挥和演员的双重身份参与进来。
演出图据德克斯托德兄弟介绍,在匈牙利指挥家索尔蒂(Georg Solti,1912—1997)指挥版本的《摩西与亚伦》激励下,音乐的创作借用了原作的结构和两个先知(摩西和亚伦)之间冲突的戏剧性,并在尊重原作的同时尽量满足实时变化的要求。整个装置用肢体的变化来表现原作中三个主人公(摩西、亚伦与以色列人民)之间的讨论。在交互过程中,装置的操控者可以看作是以色列人民,通过线缆来控制音乐的紧张度,以表现两个先知之间的辩论。
图8 Ex pharao
图9 Ex pharao装置结构、原理
音乐部分主要包括先知的演唱和管弦乐两个部分,前者是根据原谱录制的独唱片段,后者由大量的声音片段构。这些片段一般在350~300毫秒之间,存储于软件的矩阵之中,包含了音色、演奏模式、平均高度和长度信息,根据操控者按压的位置和压力大小,计算机会从矩阵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片段形成一个乐句,同时形成对声音的频率、振幅以及起音的斜度的控制。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看出《钟摆合唱团》在创作主题上、音乐风格上和实现手段上与这三个作品都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图10)。作品Aérostase和Pendulum Choir都把创作对象看作是一个可以局部控制的会发声的整体,艺术家形象地把它比喻成一个肺,每一个局部都是一片肺叶;在音乐表现上,Pendulum Choir继续Ex pharao的方向,从古希腊神话中寻找灵感,音乐成为整个作品表现的主体,在机器控制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类似歌剧般庄严古典的风格和意境。在Ex pharao和Cycloid-e中已经可以看出Pendulum Choir在音乐表现手段上的雏形——机械设备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工具。
图10 四个作品间的创作联系
从另外一个角度,“声音与运动”的探索成为这四个作品联系的内核,成为创作的共同目标,每个作品都试图从不同的侧面来展现这两者结合所能带来的新的表现的可能。正如艺术家自己所说,他们在声音与运动关系的探讨上持续了很长时间。这四个作品的创作先后跨越了7年(2004~2011)时间,同时反映了德克斯托德兄弟创作上的连续性和以及对创作孜孜不倦的追求。
四、《钟摆合唱团》声音创作分析
(一)声音主题分析
根据艺术家的自述,“呼吸”是音乐、歌词和运动的主题,创作的第一步他们研究了在科学和文化背景下“呼吸”各种的含义,然后归纳出九种不同含义的“呼吸”,以此作为作品戏剧性安排和扩张力的基础。分析整个作品会发现艺术家以有关“呼吸”的歌词和把“呼吸声”溶入音乐的方式来体现这个主题。歌词的创作在这个作品中游走于抽象和叙事的两端。在作品的开头和结尾,大量抽象元音词成为主题,特别是结尾“Lenniter Inspirado(轻轻地呼吸)”部分,作品一直在持续重复“Lenniter Inspirado”和“anhelando(困难地呼吸)”这两组词(见谱例1、2歌词部分)。
谱例1 《钟摆合唱团》乐谱局部
谱例2 《钟摆合唱团》乐谱局部
(二)作品结构分析
《钟摆合唱团》的完整版长度大约在50分钟左右,包含9个段落。艺术家会根据每次演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实际演出的段落。本研究以其官方网站提供的剪辑片段作一个基本的分析以窥全貌。
在这个版本中音乐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图11)。在第一阶段,整个合唱队可以看作是一个同质的有机整体。呼吸、窃窃私语、谈话、歌唱和喊叫等声音效果给予音乐不同的声音密度,支撑着整个音乐的发展。第二阶段合唱时分时合,或相互缠绕或彼此分离,以独唱与合唱的对话结构为主,即兴成分较多。
在整个合唱的9个作品中,包含了三个仪式。本版本第一阶段包含了“Exsufflare (呼出恶魔)”和“Specessandi(渴望呼吸)”两个仪式,取材来自古老的传说与神话,带着一些迷幻的色彩,音乐在不断循环、重复中完成自身的构建和发展。整个音响从单薄逐渐过渡到丰满,电子化声音持续萦绕,偶尔也打破声音与运动的平衡,它的叠加让声音更加迷幻和恍惚。第二阶段中包含了第三个仪式“Suffocando lymphatico metu(令人窒息的恐慌)”,由两个部分构成,涉及最后的呼吸和死亡,内容来自Virgil(古罗马诗人维吉尔)、Horace(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和Ovid(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等古希腊诗人关于死亡和下地狱的拉丁文诗句。音乐采用两段对唱的形式,在第一部分,合唱在独唱乐句的基础上与之呼应;在第二部分,处理的手法变换了,合唱先于独唱发声,而且多采用强而直接的起音,并且逐渐过渡到所有的歌手都能演唱的高度上延续,电子音色构成的不协和和弦适时插入,生动地营造跌落地狱的效果。
图11 《钟摆合唱团》结构分析图
(三)创作手法分析
《钟摆合唱团》的创作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强烈的宗教仪式感,同时又透漏出一种冷峻的工业化气息。本研究从“现代与传统” “机械与人体”和“运动与声音”这三个层面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手法。
1.现代与传统的融合
在“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上,艺术家很好地把两者融合在这一个作品中,既能看到传统圣咏式的合唱写作(谱例3),又能看到以线条来描绘旋律走向和节奏方位的即兴式表达(图12),甚至可以说即兴和重复是整个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法,特别是某一声部以节奏形态的重复几乎随处可见。
谱例3 传统的音乐写作局部段落
图12 即兴的音乐表达局部段落
2.机械与人体的交织
作品中的声音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歌手的演唱,另外一个层次是以电子化声音部分。为表现“机械与人体”相互关系,艺术家的意图是歌手的演唱代表人,电子音色代表机械,以此来强化表现人与机器的联系。这两种声音在作品中以“烘托、对话、融合”三种形态出现。电子化声音烘托合唱在作品中占据了很大篇幅,在很多时候都能感受到那个若隐若现的声音,在电子化声音的烘托下,音乐并不表现一种内在的整齐划一的凝聚力,而是在澎湃的激情与带有强迫性、黑暗的仪式感的两个极端之间穿行(谱例4)。
谱例4 电子化声音与合唱的烘托段落
电子化声音与合唱“融合”的写法为作品氛围的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跌落地狱”的段落中(谱例5),抽象化的人声一直在延续,然后电子化的声音逐渐加入,在滤波、混响等效果器的作用下,电子化声音与合唱声完全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紧张、阴森的气氛,很好地表现了跌落地狱前那最后呼吸时的绝望与挣扎。
谱例5 电子化声音与合唱融合
电子化声音与合唱的“对话”出现次数不多,但是很有表现力,如图13处所示的独唱、合唱、与电子化声音形成一个类似三部复调的段落。独唱部分是“线”,合唱部分是偶尔出现的“点”,电子化声音部分融合了“锯齿波”音色构成的线和不规整节奏的贝司音色的点,点点线线、停停走走,极具表现力,类似的段落还有视频340~408处。
图13 电子化声音与合唱的对话
3.声音与运动的交互
德克斯托德兄弟的大部分创作都是围绕“运动与声音”关系来进行探索。据安德列描述,《钟摆合唱团》的创作最初兄弟二人想通过传感器来捕捉肢体运动的信息,然后进行声音的交互。但是试验下来效果不理想,9个歌手的演唱并不能表现不同身体状态下声音的变化,他们认为歌手的歌唱家身份是造成这一后果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都受到了良好的声音训练,以至于他们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能保证良好的声音状态,而这正是本作品想避免的。
艺术家把整个合唱团看作是一个整体,一个有机体肺,每一个歌手都是一个肺泡,呼吸是肺的基本动作,呼吸也是肺发出的声音。另外艺术将声音与运动的关系作了一定的设定,即依据旋律线的走向来规定横向的运动,依据节奏密度来规定前后的运动(谱例6)。除此之外,本作品运动与声音的探索主要表现为合唱与电子声音的交互,这两者的交互成为本作品声音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
谱例6 声音与运动的对应关系
为表现这种交互关系,艺术家从两个层面设计了交互机制的基本结构。其一是在演出实时表现过程中,每个歌手都配有麦克风,声音信号被传送到Max/MSP中,Max/MSP通过“YIN③”模块对每个歌手的音高进行侦测④,分析得出频率和振幅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参数来触发、调制预置的电子化声音;其二是通过Max/MSP的效果器模块来实时处理合唱声音。
根据对安德列的采访,作品利用Max/MSP来实现交互机制和实时处理,利用Csound进行声音素材的创作。从其提供的Max/MSP局部的工程图(图14)中可以看出,有些电子化声音是预制的,例如为9个段落分别设计了预制的“buffer”模块;有些是由振荡器实时合成的,例如频率调制合成模块(FM1、FM2)、环形调制合成模块(RING)等、共振峰合成模块(FOF⑤)等;有些是由midi信号触发,例如子排秩“p midi”等模块等。在合唱声音的实时处理上,艺术家设计了一般滤波(Filter模块)和梳状滤波(COMB模块)效果;还通过“munger模块”和“Sogs⑥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粒子化处理,形成粒子合成效果。
图14 Max/MSP工程图局部
在笔者看来,肢体的持续运动极大地挑战了声音的稳定性,在作品中很多地方能感受到这种挑战带来的音高和节奏上的偏差,然而为适应这种变化,歌手之间联系的可塑性和弹性反倒增强,这种无法预见的参数细微变化也为声音的调制带来了新的可能。歌手的身体和演唱是在反重力的状态中运行,在电子化声音的烘托下,声音在激情飞扬争斗和压抑的、阴暗的宗教仪式般的两极之中游走。声音表现在抽象声音、重复声音、抒情声音和叙事声音之间轮换,肌体在生命与死亡之间穿梭,仿佛一个机器的寓言,在这个寓言中技术的复杂性和身体运动的抒情性交织在一起,形式荒诞气质古典,成为当代声音艺术创作的代表之作。
(本章关于作品创作内幕来自对艺术家的邮件采访;参考资料、图片、音响、工程结构图等由艺术家提供或者来自其官方主页;乐谱由安德烈提供并由Cod.Act授权。艺术家特别强调:任何的转载和引用,请标注Cod.Act的版权所有权。)
责任编辑:李姝
注释:
①以上内容来自于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larc,文中作品名称均由本文作者自行翻译。
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一种可用于工业控制的微型计算机,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直接引用自百度百科解释)。
③一种基于yin算法的单声道信号音高侦测技术。
④参考自:http://imtr.ircam.fr/imtr/Max/MSP_externals#Analysis.2Fsynthesis.
⑤FOF(Fonction d'onde formantique)共振峰合成,可以像声码器一样模仿人类声音。
⑥Smooth Overlap Granular Synthesis的缩写,是对粒子合成的一种优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