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江西微电影的影响力
王可丰 曾妍沁
2014年4月2日,江西省反对“四风”微电影作品颁奖仪式在江西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举行。“简约而不失庄重”的颁奖仪式和获奖的十佳作品,在江西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后,观众好评不断。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廉政网等主流网站,以及江西的主流媒体对这项主题活动进行了全面报道,活动主办单位还把“十佳作品”制成光盘,在全省发行,部分作品被中纪委网站录入廉政文化宣传教材,社会反响良好。
这项历时近一年的主题活动,借助新媒体优势,植入微电影元素,弘扬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提升了江西微电影的影响力。
高端谋划 传递正能量
微电影是在影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微型电影,其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互联网,活跃于新媒体,成为影视文化新的现象和新的力量。
近几年来,江西微电影创作方兴未艾。2010年8月,江西有了首部微电影《江河》。2011年,江西临川二中学生独立完成的原创微电影《晓晓的梦想》荣获第八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奖银奖。2012年9月,江西首部旅游微电影《恋恋庐山》,片长达到45分钟,投资数十万元,得到了专家和市场的认可。几乎同时,随着9分钟微电影《假面舞会之一见》的网上热播, 抚州市临川电影家协会开始被微电影粉丝所熟悉。抚州市临川电影家协会成立于2009年5月,成员有来自各个行业100余人,不少人是媒体从业者,年龄结构从“60后”到“90后”。他们拍摄的江西省首部微静电影《依依》,通过一组照片和背景音乐的表现手法,讲述一对女孩的友情故事,还计划推出‘印象临川系列微电影,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关注百姓幸福生活。“南昌电影部落”网络社区,聚集了近200名电影爱好者,他们提出了“爱电影,爱生活”的创作理念,陆续推出了好几部微电影。江西的一些传媒公司、摄影工作室、婚庆行业、大学生群体都开始涉足微电影领域。这些群体的逐梦过程,孕育着江西微电影崛起的希望。
江西有关组织也因势利导,助推赣版微电影的发展。2013年4月,江西省重点新闻网站“今视网”,举办了“首届江西省大学生微电影节”,受到了广大网民的热切关注,在江西大学生中引爆了微电影的热议话题。今年5月,江西省重点新闻网站“大江网”,举办以“美丽江西·我的梦”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作大赛,吸引在校学生、专业创作者、在线工作者、草根原创者的积极参与。
虽然涌现了一批作品,但目前江西微电影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从策划创意到剧本写作,从组建团队到筹措资金,从拍摄制作到市场运作,与一些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专业团队的建设,作品的艺术水平也有待提高,能够叫响全国的活动还处于空白。
高位推动 弘扬主旋律
2013年10月,根据江西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精神,江西省广电协会电视学专业委员会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切合时政的热点,表现社会的关注,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主题,精心策划,举办反对“四风”微电影作品展播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江西省纪委、江西广播电视台和江西省影视家协会的认可和支持,三家单位联合发文,面向全省征集反对“四风”微电影作品。
反对“四风”,弘扬主旋律,对微电影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2013年11月1日,江西省广电协会电视学专业委员会在南昌举行了“微电影纪录片高峰讲座”和活动启动仪式,邀请国内著名纪录片导演时间、著名影视专家曹剑、郑子进行了专题讲座,三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走向、微电影发展态势、微电影的选题策划和微电影的市场运作等方面,结合各自的创作实践,以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资料,为参加讲座的电影电视工作者、大专院校艺术系的师生和纪检宣传干部传授了经验,促进了江西微电影创作人员职业技能和艺术素养的提高。
但是以微电影的形式,能够表现反对“四风”这样一个严肃的主题吗?这样严肃主题的活动,能够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吗?2013年11月8日,江西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舒礼荣在云南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关于江西将举办以反对“四风”为主题的微电影优秀作品展播活动的简短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肯定。
举办全省性的活动,既要出作品,也要出人才,这是高位推动这项活动的重要举措和宗旨。主办单位发挥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分成三个指导小组,深入基层,与各地的主创人员一起策划选题、构思故事、完善剧本、指导拍摄,并为他们排忧解难,争取各方支持。南昌市纪委在拍摄制作微电影《清风不染尘》期间,三请省影视家协会的专家审片,专家们对影片的开头、结尾、中间部分细节的表现刻画、配音、音响、解说等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大大提升了《清风不染尘》的创作品位,对作品主创人员起到了言传身教作用。安义县地税局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人生无法重来》,成为江西省反对“四风”微电影创作的佳话。原来,微电影这个新鲜事物引发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浓厚兴趣。在拍摄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动员大会、法庭审判、看守所探监等场景时,局领导和职工及部分家属都来参加,让干部群众一边参加拍摄、一边接受教育,使廉政文化理念扎根于干部职工心中。该局一干部说:“在拍摄中,我悟到了一个真谛:人生无法重来。一定要用好手中的权力,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步。”
媒体的宣传报导,是提升微电影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主办单位特意申请举办了微电影颁奖仪式和进行“十佳作品”展播活动。颁奖仪式上表演的歌舞《清贫颂》、小品《祸与福》、京歌《圆中国梦》、萨克斯独奏《打虎上山》《映山红》、诗朗诵《反对四风 我们在行动》等节目,以及邀请优秀基层纪检干部作为开奖嘉宾等,无不围绕反对“四风”、宣传优秀基层纪检干部这个鲜明的主题。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凝聚着对信仰的忠诚,饱含着对人民的热爱。清贫廉洁,艰苦奋斗,正是共产党赢得民心、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主题诗气势恢宏,震撼人心,发出了反对“四风”树立新风的最强音,为活动增添了新的色彩,实现了传播的有效到达。
高雅质量 彰显赣鄱风
鲁迅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提升微电影的影响力,就应该彰显赣鄱风,表现江西的特色,体现江西的品格。江西省反对“四风”微电影作品展播活动,收到作品50多部,全省纪检监察干部、高校师生、各行业、各单位干部群众都踊跃参加创作,他们从基层发现原型,从身边撷取素材,用生动的镜头、特定的场景、曲折的情节和精彩的表演,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四风”的危害,反映了各地反腐反贪的行动。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宣传清白处世、拒绝贪腐的文明理念,弘扬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风气,倡导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教育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请吃送礼”的行为打着“世俗”伪装,看似“平常”往来,实则钱权交易,亵渎党性、败坏政风、祸国殃民,是群众深恶痛绝的不良风气。江西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创作拍摄的《谁送的礼》讲述的是局长丈夫劝说妻子拒收礼品的故事;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创作拍摄的《罪与罚》讲述的是一位即将退休局长贪图礼品、锒铛入狱、家破人亡的悲剧……南昌市纪委调研宣教室主任吴华说,反对“四风”,必须从小事抓起,从小礼禁起,刹住请吃送礼的不正之风,这样才能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还有一些作品以独特视角,聚焦校园生活,成为这项活动的亮点。江西师范大学针对艺考培训班出现的问题,创作了微电影《选择》,塑造一位有情、有义、有原则、讲纪律的高校教师和艺术考官形象,以细腻、真实和朴素的表演打动了观众;赣州市纪委选送的《旋风陀螺》则从孩子的视角,刻画了两个领导干部家庭教育孩子的不同方式,针砭了某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上饶县选送的《老师的礼物》,以教师节该不该送老师礼品为事由,摒弃陋习,倡导新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江西廉政文化源远流长,题材丰富。景德镇市选送的微电影《联中廉》,采取白话散文的叙述方式,通过解读相关对联,展现浮梁廉吏许彭年、督陶官唐英两个历史人物的廉政勤政故事,倡导为官者必须树立勤廉为民的思想,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赣州市选送的《一张食宿费收据的故事》讲述了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下乡调研主动交食宿费的故事,利用红色资源,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是因为“十佳”微电影作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接地气,有灵气,呈大气,艺术独到,质量高雅,洋溢着赣鄱文化的芬芳,从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提升了江西微电影的影响力。一位参加颁奖仪式的观众说,这些获奖的微电影作品彰显了赣鄱的“精气神”,褒扬了各地清正廉洁之风,为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注入了文化活力。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江西财经大学)
2014年4月2日,江西省反对“四风”微电影作品颁奖仪式在江西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举行。“简约而不失庄重”的颁奖仪式和获奖的十佳作品,在江西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后,观众好评不断。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廉政网等主流网站,以及江西的主流媒体对这项主题活动进行了全面报道,活动主办单位还把“十佳作品”制成光盘,在全省发行,部分作品被中纪委网站录入廉政文化宣传教材,社会反响良好。
这项历时近一年的主题活动,借助新媒体优势,植入微电影元素,弘扬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提升了江西微电影的影响力。
高端谋划 传递正能量
微电影是在影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微型电影,其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互联网,活跃于新媒体,成为影视文化新的现象和新的力量。
近几年来,江西微电影创作方兴未艾。2010年8月,江西有了首部微电影《江河》。2011年,江西临川二中学生独立完成的原创微电影《晓晓的梦想》荣获第八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奖银奖。2012年9月,江西首部旅游微电影《恋恋庐山》,片长达到45分钟,投资数十万元,得到了专家和市场的认可。几乎同时,随着9分钟微电影《假面舞会之一见》的网上热播, 抚州市临川电影家协会开始被微电影粉丝所熟悉。抚州市临川电影家协会成立于2009年5月,成员有来自各个行业100余人,不少人是媒体从业者,年龄结构从“60后”到“90后”。他们拍摄的江西省首部微静电影《依依》,通过一组照片和背景音乐的表现手法,讲述一对女孩的友情故事,还计划推出‘印象临川系列微电影,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关注百姓幸福生活。“南昌电影部落”网络社区,聚集了近200名电影爱好者,他们提出了“爱电影,爱生活”的创作理念,陆续推出了好几部微电影。江西的一些传媒公司、摄影工作室、婚庆行业、大学生群体都开始涉足微电影领域。这些群体的逐梦过程,孕育着江西微电影崛起的希望。
江西有关组织也因势利导,助推赣版微电影的发展。2013年4月,江西省重点新闻网站“今视网”,举办了“首届江西省大学生微电影节”,受到了广大网民的热切关注,在江西大学生中引爆了微电影的热议话题。今年5月,江西省重点新闻网站“大江网”,举办以“美丽江西·我的梦”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作大赛,吸引在校学生、专业创作者、在线工作者、草根原创者的积极参与。
虽然涌现了一批作品,但目前江西微电影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从策划创意到剧本写作,从组建团队到筹措资金,从拍摄制作到市场运作,与一些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专业团队的建设,作品的艺术水平也有待提高,能够叫响全国的活动还处于空白。
高位推动 弘扬主旋律
2013年10月,根据江西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精神,江西省广电协会电视学专业委员会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切合时政的热点,表现社会的关注,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主题,精心策划,举办反对“四风”微电影作品展播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江西省纪委、江西广播电视台和江西省影视家协会的认可和支持,三家单位联合发文,面向全省征集反对“四风”微电影作品。
反对“四风”,弘扬主旋律,对微电影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2013年11月1日,江西省广电协会电视学专业委员会在南昌举行了“微电影纪录片高峰讲座”和活动启动仪式,邀请国内著名纪录片导演时间、著名影视专家曹剑、郑子进行了专题讲座,三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走向、微电影发展态势、微电影的选题策划和微电影的市场运作等方面,结合各自的创作实践,以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资料,为参加讲座的电影电视工作者、大专院校艺术系的师生和纪检宣传干部传授了经验,促进了江西微电影创作人员职业技能和艺术素养的提高。
但是以微电影的形式,能够表现反对“四风”这样一个严肃的主题吗?这样严肃主题的活动,能够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吗?2013年11月8日,江西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舒礼荣在云南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关于江西将举办以反对“四风”为主题的微电影优秀作品展播活动的简短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肯定。
举办全省性的活动,既要出作品,也要出人才,这是高位推动这项活动的重要举措和宗旨。主办单位发挥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分成三个指导小组,深入基层,与各地的主创人员一起策划选题、构思故事、完善剧本、指导拍摄,并为他们排忧解难,争取各方支持。南昌市纪委在拍摄制作微电影《清风不染尘》期间,三请省影视家协会的专家审片,专家们对影片的开头、结尾、中间部分细节的表现刻画、配音、音响、解说等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大大提升了《清风不染尘》的创作品位,对作品主创人员起到了言传身教作用。安义县地税局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人生无法重来》,成为江西省反对“四风”微电影创作的佳话。原来,微电影这个新鲜事物引发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浓厚兴趣。在拍摄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动员大会、法庭审判、看守所探监等场景时,局领导和职工及部分家属都来参加,让干部群众一边参加拍摄、一边接受教育,使廉政文化理念扎根于干部职工心中。该局一干部说:“在拍摄中,我悟到了一个真谛:人生无法重来。一定要用好手中的权力,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步。”
媒体的宣传报导,是提升微电影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主办单位特意申请举办了微电影颁奖仪式和进行“十佳作品”展播活动。颁奖仪式上表演的歌舞《清贫颂》、小品《祸与福》、京歌《圆中国梦》、萨克斯独奏《打虎上山》《映山红》、诗朗诵《反对四风 我们在行动》等节目,以及邀请优秀基层纪检干部作为开奖嘉宾等,无不围绕反对“四风”、宣传优秀基层纪检干部这个鲜明的主题。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凝聚着对信仰的忠诚,饱含着对人民的热爱。清贫廉洁,艰苦奋斗,正是共产党赢得民心、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主题诗气势恢宏,震撼人心,发出了反对“四风”树立新风的最强音,为活动增添了新的色彩,实现了传播的有效到达。
高雅质量 彰显赣鄱风
鲁迅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提升微电影的影响力,就应该彰显赣鄱风,表现江西的特色,体现江西的品格。江西省反对“四风”微电影作品展播活动,收到作品50多部,全省纪检监察干部、高校师生、各行业、各单位干部群众都踊跃参加创作,他们从基层发现原型,从身边撷取素材,用生动的镜头、特定的场景、曲折的情节和精彩的表演,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四风”的危害,反映了各地反腐反贪的行动。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宣传清白处世、拒绝贪腐的文明理念,弘扬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风气,倡导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教育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请吃送礼”的行为打着“世俗”伪装,看似“平常”往来,实则钱权交易,亵渎党性、败坏政风、祸国殃民,是群众深恶痛绝的不良风气。江西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创作拍摄的《谁送的礼》讲述的是局长丈夫劝说妻子拒收礼品的故事;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创作拍摄的《罪与罚》讲述的是一位即将退休局长贪图礼品、锒铛入狱、家破人亡的悲剧……南昌市纪委调研宣教室主任吴华说,反对“四风”,必须从小事抓起,从小礼禁起,刹住请吃送礼的不正之风,这样才能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还有一些作品以独特视角,聚焦校园生活,成为这项活动的亮点。江西师范大学针对艺考培训班出现的问题,创作了微电影《选择》,塑造一位有情、有义、有原则、讲纪律的高校教师和艺术考官形象,以细腻、真实和朴素的表演打动了观众;赣州市纪委选送的《旋风陀螺》则从孩子的视角,刻画了两个领导干部家庭教育孩子的不同方式,针砭了某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上饶县选送的《老师的礼物》,以教师节该不该送老师礼品为事由,摒弃陋习,倡导新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江西廉政文化源远流长,题材丰富。景德镇市选送的微电影《联中廉》,采取白话散文的叙述方式,通过解读相关对联,展现浮梁廉吏许彭年、督陶官唐英两个历史人物的廉政勤政故事,倡导为官者必须树立勤廉为民的思想,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赣州市选送的《一张食宿费收据的故事》讲述了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下乡调研主动交食宿费的故事,利用红色资源,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是因为“十佳”微电影作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接地气,有灵气,呈大气,艺术独到,质量高雅,洋溢着赣鄱文化的芬芳,从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提升了江西微电影的影响力。一位参加颁奖仪式的观众说,这些获奖的微电影作品彰显了赣鄱的“精气神”,褒扬了各地清正廉洁之风,为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注入了文化活力。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