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句式为抓手 读懂古诗词

    摘 要:古诗词鉴赏既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一大难点,如何读懂古诗词成为鉴赏的前提。了解古诗词的几种常见句式,如不完全句、压缩句、倒装句和炼字句等,解析句式特点,总结规律,为学生快速读懂诗词内容提供帮助。

    关键词:古诗词;句式特点;内容理解

    诗词本是含蓄凝练的语言艺术,加上受平仄押韵等声律的限制,因此诗词的语言不同于散文的语言,这也成为我们鉴赏古诗词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句法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解四种常用句式,旨在帮助中学生快速读懂古诗词,为准确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不完全句

    “所谓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1]最典型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构成的句子,有人称为名词句。如李商隐《商山早行》中的一联: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一联着眼六个意象,描绘了一幅寒秋图,烘托了早行的气氛。两句诗,不用一个动词而诗意毕现:茅店上空,一轮寒月吐露清辉,四周的鸡鸣声此起彼伏,我出发了,行走在落满霜花的小桥上,身后流下了一串清晰的脚印。又如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一联:

    (2)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该联是说李白的诗清新如同庾开府,俊逸如同鲍参军。诗句中省略了“如”“似”之类动词,但不妨碍理解。类似的名词句在古诗词中大量出现,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除了名词句外,还有一些诗句,有谓语,但谓语不完整,也属于不完全句。如崔颢《黄鹤楼》中的一联: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晴川历历”是一个表意清晰的句子,“汉阳树”则是一个名词,第二句结构和第一句完全相同,即“短句+名词”,但“汉阳树”与“晴川”的关系,“鹦鹉州”与“芳草”的关系却是清晰的。因为晴川历历,所以汉阳树清晰可见;因为芳草萋萋,所以鹦鹉州更加美丽。

    还有一类句子,主谓宾看似完整,稍加留意,仍属不完全句。如李商隐《锦瑟》中的两句: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观察第二句,句中有主语(“一弦一柱”)、谓语(“思”)、宾语(“华年”),看似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实不是,“思”的行为不是“弦”“柱”发出的,而是抒情主人公发出的,此句的结构形式为“短语+短句”,可见还是不完全句。请看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中的两句:

    (5)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表面上两句都有主谓宾,结构完整,很容易理解为“竹喜爱新雨后的时光,山喜爱夕阳下的情景”。错了,“新雨”、“夕阳”不是句子的宾语,它是古汉语中的后置状语。正确的理解是:“新雨后的竹林青翠得惹人怜爱,夕阳下的山峦更加妩媚。”[2]

    (二) 压缩句

    王维《山居秋暝》中有一联:

    (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两句话共有四个句子形式,即“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大意是竹林一片喧闹,那是洗衣女子说笑地回来了;莲花摇动,那是渔民驾着小船下到荷塘去捕鱼。把两句话压缩概括就变成眼前的诗句了,这种句式有人称为压缩句。这种句式在古诗词中十分普遍,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下面句子和例(6)相比,略有变化。如李商隐《筹笔驿》中的一联:

    (7)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关张”句也有两个句子形式,“无”、“欲”是动词谓语。直译就是“关张死了又能怎样?”意思费解。联系“管乐”句,这里用典,赞扬孔明的才能堪比管仲乐毅,“关张”句则陡转,意思是说无奈关羽张飞身死,你独自一人又怎能挽救危局呢?可见“欲何如”的主语是“孔明”而非“关张”。对这类句子应多结合上下句或全篇来理解。

    (三)倒装句

    古诗词中为了符合平仄、押韵等声律的要求,有时也为了内容表达的需要,诗人们对语序作了适当的调整,由此产生的倒装句十分常见。现代的中学生由于不了解声律方面知识,所以应更多地从语法结构和语义上去理解。现举例略作说明。

    (8)“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应为“应笑我多情”。

    (9)“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应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10)“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应为“环佩夜月魂空归”。

    (11)“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应为“万里积雪生寒光,三边曙色危旌动”。

    (四)炼字句

    炼字句的关键在于炼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都是中学生耳熟能详的炼字佳话。不了解炼字的一些奥秘,对诗词的理解终究是隔靴搔痒。动词是一个句子的核心,古诗词中的炼字往往就是在动词的选择与比较上下功夫。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两句:

    (1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涌”是动词,是炼字。“涌”是“涌动”、“奔涌”之意,说“月涌”似乎不通,该句其实描绘的是明月投射在奔腾的江面上的壮观景象,月是静止的,水是流动的,月光因流水的衬托获得了动态生命,月光照在水面上就象在水面上奔涌出没一样。“涌”字下得真妙,让人不得不佩服杜甫天才般的表现力。

    形容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时,也可能是炼字。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一句:

    (13)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作粪土”,本句形象地表现了共产主义战士高洁的政治理想和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再看李清照《如梦令》中的一句:

    (1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肥”、“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属炼字的典范。理解本句,除了解炼字,还要了解“绿”“红”的借代特征,“绿”借代“叶”,“红”借代“花”。用“肥”修饰“叶”,让人联想到“叶”的“肥大”、“繁茂”;用“瘦”描摹“花”,让人联想到“花”的“瘦小”、“枯萎”。其实这句描写的就是枝叶繁茂,花朵凋零的暮春景象。如不细心揣摩,就不能准确理解词语背后的丰富含义。

    副词虽不及实词重要,有时候副词也是炼字。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中的“自”、“空”,“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中的“又”,“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中的“还”都是副词中的炼字的典范,品味这些字词对于准确理解诗句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鉴赏古代诗歌,读懂是前提,是关键。我们不妨以句子为抓手,了解一点古诗句式的特点,串译梳理大意,以达到对整首诗的准确理解。

    参考文献:

    [1]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07:141.

    [2]弘征译析.唐诗三百首[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0:193.

    作者简介:刘远军(1967— ),男,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的教学教法

    张全洁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进下,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就要注重

  • 浅谈情景创设教学法在初中语文

    叶瑞华【摘? 要】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而言,是其基本功培养与形成的关键阶段。受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