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

郭小良
在2013年第2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扬州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广播评论《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们什么?》荣获一等奖。该作品对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徐砺寒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不小心撞了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在等待了二十多分钟不见车主的情况下,为了赶上课,就写了道歉的字条和联系方式贴在车窗上的新闻事实进行了述评。
节目播出后,引来众多网民及各大门户网站迅速转载,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对此纷纷报道。境外媒体对此亦有报道。事件主人公徐砺寒因此被网民称为“诚信中学生”,并入选新华社“中国网事·2012年度人物榜”。该报道坚守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引发人们基于道德和诚信的持续反思,为大众传媒化解、防范社会风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新闻记者:坚守社会责任
受众有了解事实和真相的需求,大众传媒必须坚持严谨、真实的报道方式,始终对社会对公众抱有强烈的责任感,报道受众欲知、应知而又未知的新闻事实。
在作品《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们什么?》的生产过程中,扬州新闻广播记者偶遇并见证了徐砺寒的“撞车事件”,迅速进行新闻价值判断,充分认知这一新闻事实对受众的知悉意义中的“应知”价值,随即在扬州新闻广播上首发了一条“寻找诚信中学生”的微博,并在广播节目中进行了连线报道。在随后的报道中,记者赶到学校,寻找到当时并未留名的诚信少年徐砺寒,采访了他的老师、家长,最终完成新闻报道由事实真实向本质真实的过渡,实现新闻作品正能量的生产与传递。
与其说是记者良好的新闻敏感促成了作品《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们什么?》的产生,不如说是记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就了这件优秀作品。因为这件作品从发现到产生所经历的过程,每一步都体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当下价值的准确把脉,而这个把脉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新闻工作者肩上的社会责任。这一过程饱含着新闻工作者对于当下社会诚信缺失、“80”“90”后被误读等社会问题深深的思考与忧虑。不仅体现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新闻敏感,也恰恰说明了新闻记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记者从徐励寒身上发掘出了维系整个社会发展的优秀道德品质。
坚守社会责任,是新闻策划和报道的首要前提。新闻报道应坚持人民群众至上、社会利益至上的报道原则;坚决奉行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这样创作出的优秀新闻作品不仅能满足受众的基本信息需求,还能提高受众的审美水平、引导人们健康积极生活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新闻作品:传递正能量
新闻作品正能量是新闻作品所传递出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推动个人和社会整体进步的一种力量。“我们的媒体就是要传播这种正能量,在继承传统思想精髓基础上,符合时代进取精神,号召个体积极健康向上,营造社会整体和谐统一的思想理念”。①新闻作品的正能量,有着引导社会大众乐观向上、奋发图强之能力;有着“上传下达”,正确解读国家大政方针,精准传达党的精神之能力;有着力排除阻碍社会前进之力量。
作品《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们什么?》是一件饱含正能量的力作。作品通过对比的方式,加深了听众对徐砺寒行为品质的理解。作品一开始就拿西安的“逃逸哥”与诚信少年徐砺寒作比较,特别是当时车主不在的情况下,凸显了前者的不负责任,彰显了后者的可贵品质。“90后”少年徐砺寒向社会交上了一份堪称完美的诚信考卷。
徐砺寒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在损坏轿车、车主不在的情况下主动留道歉条并留下联系方式的行为,无疑为唤起诚信力量、重拾社会诚信氛围,传递诚信正面能量起到了标杆领航的作用。诚信是个人在社会集体中的立身之本,也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品德,只有将诚信形成道德观念细化入公众的思想,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徐砺寒出现。另外,这件作品还传递出了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即车主凌先生面对徐砺寒的坦诚表现出的豁达与宽容。
车主凌先生:(录音)然后我就拍了拍那小孩儿的肩膀,安慰了他一下,让他赶紧去上课。没事儿,我说没事儿,小事一桩。这个孩子确实让我太感动了!
(录音)我是非常震惊,真是,而且非常感动,因为你说在我们现在这样的社会的话,你说找这样的孩子,这么实诚的孩子,太少了,真是!
作品一方面表现了徐砺寒的坦诚与诚信,另一方面表现了车主凌先生的理解与宽容。回答了受众当下社会对诚信缺失的忧虑,引起心中的共鸣。说明在当下社会,人们在内心渴望有诚信,人与人之间是有温暖的。少年的诚信与车主的豁达符合构建诚信社会的要求和趋势,使这一新闻事实具有较好的诚信宣传意义。
饱含正能量的新闻作品长期传播、持久发酵,将会对受众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其形成的信息虚拟环境会对现实行为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与引导,从而使受众实现社会认知层面的纠偏,行为层面的进步。因而,新闻作品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正能量的生产与传递。
新闻报道:化解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的形成与化解与大众传媒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例如,从彭宇案开始,老人摔倒该不该扶,不仅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成为引发人们对当今社会道德、良知是不是滑坡的拷问、忧虑与思考。事实上,一个普通的民事纠纷上升为法律诉讼,进而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本身自有其中的道理。但这对于一个拥有厚重传统道德文化的民族应该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引起了整个社会持久的反思与讨论,进而加重了整个社会对道德缺失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形成的蝴蝶效应,对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维护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的提出固然有市场化环境下道德危机的形成因素,但更有大众传媒的社会放大器作用。大众传媒通过炒作把一个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给放大了,给整个社会营造了诚信危机和道德沦丧的虚拟环境,无形中增加了社会风险。
作品《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们什么?》中,徐砺寒在损坏轿车后留条道歉的行为,让社会公众看到了“90后”孩子们诚信的一面,他们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过错。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诚信的回归和值得期待的“90后”,同时纠正了大众传媒对“90后”的妖魔化误读和“官二代”“富二代”“自私自利”“逃避责任”等的标签化认知,从而消除了人们对年青一代的忧虑,对社会发展充满信心,有力化解了社会潜在风险。
《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们什么?》触动的不仅仅是社会公众,还有作为社会传感器的新闻媒体。大众传媒在担当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报道须始终担当社会责任、坚持内容为王,深入基层,以清新朴实的文风源源不断地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化解社会风险,推动社会进步。栏目责编:胡江银
注释:①王梅,吕玉梅,王舒荧:《多元时代广电媒体传递正能量解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1)。
相关文章!
  • 文化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优势

    【摘要】文化产业不仅是文化发展的根基,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用好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机会,进一步调整结构,创新发展,使

  • 浅谈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力与借力

    曹昱<br />
    【摘 要】江淮时报作为一张宣传报道政协统战工作为主的时政类报纸,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注意发挥自身特色,与政协民主监督相互

  • 透视新媒介环境下的“反转新闻”

    【摘要】“反转新闻”是近年来新媒介环境下出现的新现象。人们对于“反转新闻”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从“反转新闻”未确定的界定、“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