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州区平梁城镇生态环境与空间结构规划的探索
唐梦莹?刘一桦
摘 要:我国山地城镇不断发展壮大,与之带来的却是生态空间不断遭受侵蚀,城镇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本文以平梁镇为例,探究其生态环境与空间结构布局的关系,做出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空间结构规划,以期为平梁镇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地城镇;生态环境;空间结构;平梁镇
一、平梁城镇概况
平梁镇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巴中市巴州区西北方向,处于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平梁镇中心镇区地处巴中市巴州区重要地段,以低山地形为主,镇区主要集中在低山顶部相对平坦区域。镇区内经济发达、人口和产业集聚程度高,同时也是与生态环境矛盾比较大的地区。主要问题如下:
(1)平梁镇区内林地、耕地占有绝大比重,发展受地理及社会经济的双重约束。
(2)现阶段城镇建设与农村建设混杂,城镇功能分区不明,各类建设用地选择与开发缺乏规划有效指导,如其沿凤凰街至莲花路一线,商业、服务业、居住、生活配套用地混杂,开发无序。
(3)现状城镇绿地及公共空间匮乏。目前平梁镇区绿化用地短缺、不成系统,镇区内“点、线、面”相结合的多类型绿地及公共空间系统尚未建立。加之其工农业发展迅速,未来环境压力大,会产生严重的生态问题。
二、基于空间环境整合的平梁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一)空间结构优化原则
(1)生态优先,保护山体生态环境,保持镇区生态农业格局,保障基本农田和林地占有率。
(2)遵从城镇经济发展规律和空间生长机理,向有利于城镇扩展方向发展和集聚。建立“有机松散、分片集中、分区平衡”的组团式结构,利于实现自然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促进山地城镇与自然、经济、人文的持续协调发展[1]。
(3)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利用旧城改造等契机,对城市用地实施成片开发与改造,重新整合用地布局与用地结构,保障城市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
(4)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综合考虑现阶段的城乡发展情况,使得空间结构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统一考虑城乡建设与生态空间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5)遵循多中心、多组团原则。打造生态宜居城镇形象,尽量维持原生地貌和植被,保持“山、城、景”的有机统一。
(二)平梁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基于平梁镇区地形地貌特征和其各类建设用地分布情况,遵循平梁镇区经济发展规律性和空间增长机理,体现平梁低山城镇“山、城、景”相融合特征,强化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规划形成“两轴为带,三核集聚,多组团辉映”的集镇空间结构。
两轴:镇区新老商业经济发展主轴和交通发展次轴。主轴为镇区商业经济发展聚集区域和镇区形象展示的重要地区,发挥其引擎作用,形成商业商贸、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文体教育等现代生活配套功能的集聚发展核。次轴为重要交通区域,承担镇区对外交通功能。
三核:依托镇区文化、教育、娱乐、商业、行政和公共服务设施,沿发展主轴形成文教娱乐核心、行政核心及商业核心。利用三个核心推动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也是平梁镇区从普通乡镇走向现代化新城镇的重要支撑,更是塑造有序镇区景观、实现内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核心。
多组团:构建多功能组团辉映发展的结构,形成联动开发的均衡发展模式。
山地新居组团以居住为主,是搭配山地特色型建筑的设施集聚区。旅游服务组团主要为莲花山旅游接待服务集聚区。工业发展组团是以制造业为主的镇区工业发展功能区。宜居宜业组团是以镇区原有商业、商贸核心为基点,形成配套设施完善的商业、生活居住综合组团。田园雅居组团为平梁镇区商业核心配套的环境优良的生态型生活组团。老城更新组团是以平梁镇区现有商业、行政和基础设施为核心,在平梁镇区中部打造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且具有平梁镇特色的中部核心区域。
(三)平梁城镇生态空间保护策略
为防止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衰退以及城镇无序蔓延,依据平梁镇的生态现状,维护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等生态用地以法定强制性内容的方式控制下来,将其生态空间科学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四区。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维护其生态安全、自然人文特色和城乡环境景观[2]。
结语
山地城镇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问题, 本文结合平梁镇镇区实际情况,遵循生态环境特点和山地城镇空间发展规律,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引导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卢峰.生态视野下的山地城市设计研究[J].南方建筑,2013,02:48-52.
[2]郭红雨,蔡云楠,肖荣波. 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理论和方法[J].城市规划,2011(0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