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提问的一些思考
焦建利
前几天参加一个教研活动,有机会观摩了两位初中教师的示范课,两节课都使用了平板电脑及学习管理系统开展教学,互动都很精彩。观摩结束后,我与两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其中一位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这位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他设计了教学活动,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和学习管理系统中的“抢答”功能,这非常好。可是在将近一年的使用过程中,这位老师发现,抢答的学生似乎永远都是那些优秀的学生。所以,这位老师就问,软件有没有办法让他快速地知道,哪些人总也不按抢答按钮?哪些人总是抢不上?永远在抢答的是哪些人?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这个有关课堂提问的话题,也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随着技术的进步,作为形成性评价工具的课堂提问,提问权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经历了由教师提问、学生抢答到随机抽查提问再到智能提问的发展演变过程。
1.教师提问
在傳统课堂教学中,提问权由教师控制,问谁?什么时候问?以什么方式提问?完全在由教师本人决定。用两位示范课老师中的一位老师的话说,在提问的时候,他通常只问两类学生,一类是所谓的“差生”,一类是“优等生”。
对差生发起提问,提问的目的很简单,实际上是检查自己课堂教学的效果。
对优等生提问,提问的目的也比较简单,一是检查这个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掌握的情况,二是通过优等生的被提问和回答,简洁地开展同侪互助,帮助其他的学生向同伴学习。
2.学生抢答
当课堂中引入了信息技术之后,学生抢答便成为了一种可能。而当学生掌握了被提问权的时候,有多少明明知道自己不知道答案的学生,愿意去按那个抢答按钮,去争取那个当众出丑的机会呢?于是,抢答的学生,总是那些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的,课堂上,会的学生在表演,不会的学生在观望,配合表演。
3.随机抽查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深受一线教师欢迎的小工具,“随机抽查提问”就是其中之一。课堂上,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按下“随机抽查提问”按钮,班上学生的名字和头像开始随机流转,最后随机抽取某一位学生来回答问题。
我相信,这种借助学习管理系统的随机抽查提问,完全可以解决学生抢答所面临的“抢答的总是优秀的学生”的尴尬局面。但是,这个方法要想实现教师提问的明确目标,恐怕也比较难。
4.智能提问
智能提问这个词也许是我臆造的,我不知道之前有没有谁提到过。
在这里,我想利用智能提问来实现“教师提问+随机抽查+学生抢答”三者的组合应用,实现优势互补。不仅如此,我想用智能提问来把借助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及学生参与所获得的数据,用来帮助教师进行基于动态实时数据的教学决策。
也许,智能提问是未来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管理系统在课堂教学模块中的一个发展方向,对此,欢迎大家继续深入思考和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