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课型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王昌余 章丽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立足于学生真实生活与发展需要的课程。 “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行动研究”课题组紧紧立足区域实际,扎实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试从选题指导课、方法引领课、成果展示课等综合实践活动不同课型的指导方法与策略上做一些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 ?不同课型 ?指导方法

    自2018年“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紧紧结合区域实际和学校发展,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有计划地选择了一系列相关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总结提炼出了以下几种主要课型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一、选题指导课

    选题指导,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选择感兴趣的活动探究主题。选题是整个活动的关键,学生若选择大而不切实际的活动主题,会导致活动难以开展,谈论浮在表面,收获甚少,背离了实践活动的初衷;而选择过小的问题,又没有讨论研究的价值,无法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引導学生选择切实可研究的活动主题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开端。选题指导课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确立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确立的恰当与否,关乎后期活动的成与败。在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先后确立了近百个主题,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这些主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与学生兴趣和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如学生在用钢笔写作业时发现,不同的纸写出来的字效果不同,于是我们确立了“纸的特点”活动主题,师生共同从纸的历史、纸的演变过程、纸的作用、未来的纸等方面开展研究。因为这个主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兴趣盎然,活动成果丰硕,活动效果也非常明显。当然,有的主题虽然学生比较感兴趣,但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收集资料途径单一,所以在主题确定后,我们还要进行优化和筛选,尽可能引导学生选择有价值、可操作的主题开展研究。

    2.制定方案。主题确定后,需要进行方案设计。一份好的方案设计,能够帮助活动主题在成果形成上事半功倍。一般而言,方案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加人员以及活动过程中所要采取的主要活动方式等。方案设计中还要对活动过程中注意的事项、遇到的困难、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等进行预设,因此方案制定要翔实,步骤安排要清楚。当然,由于方案涉及内容较多,所以一开始制定的方案必然会有疏漏的地方,这就需要群策群力,通过不断讨论来逐步完善。其实,方案制定过程也是对主题论证的过程。有时通过制定方案,也会发现先前确定的主题不切实际,或者不容易操作,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对主题进行重新调整。

    3.收集资料。资料是对选题的佐证。在实际开展活动过程中,资料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调查访问,也有动手实验;有实地参观,也有网上查阅;还可以发放调查问卷等。资料的收集因主题而定,有时因为时间紧、内容多、人手少等原因,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没有充足的时间及时处理,必然就会出现一些重复和主题无关的内容,因此,资料收集后还要有一个资料归纳整理的过程,把与主题无关的或者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删减,把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样便于后面的活动研究更好地凸显主题。

    二、方法引领课

    方法引领,主要是指在活动过程中给予的一些方法指导。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方法引领,如活动前的调查、活动中的参与、活动数据的统计、活动材料的收集、活动成果的展示等。方法引领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活动的准备与预设。

    1.示范引领。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特征,所以活动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方式,如眼睛看一看、嘴巴说一说、鼻子闻一闻、耳朵听一听、动手做一做、脑袋想一想等。因为它调动了学生所有感官参与活动,所以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活跃的、开放的与生成的。由于小学生知识和水平有限,虽然每个人都积极踊跃,勇于尝试,却有时又因缺乏经验或思考不足,出现无从下手或接连失败的情况,这就需要给予一定的示范引领。特别是面对一些实验和实践操作,教师要敦促学生认真观察,详细记录细节和步骤,同时也要做好预设,避免之后的活动出现意外。

    2.合作引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一直离不开合作探究,同伴合作、团队合作、师生合作,整个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大伙儿在合作中完成的。为便于每个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有效参与,主题确定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的引领。分组合作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个人能力,如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表演、有的擅长制作、有的擅长解说,还有的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等,分组前要有充分了解,并结合主题特点做好人员调配,尽可能引领每个孩子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各尽其能,受到锻炼。

    3.交流引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讨论交流活动很多。在交流过程中,每个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也要学会听取别人想法和观点,这将会对自身探究有很大帮助。在小组交流中,有时成员讨论激烈,难免范围会越来越大,要及时提醒回到原有话题中来;有时成员准备不充分,交流无效果,要及时提醒认真聆听,完善记录,充实内容。总之,交流不是漫无目的的乱说,而是有针对性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师也不是活动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指导者,这样才能控制住课堂,才能让活动落到实处,学生从中受益,取长补短。

    三、成果展示课

    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中,成果展示是活动开展成败与否的“晴雨表”。因为这个环节是学生自主活动直接收获的反馈,是活动过程中成员合作成绩的汇报,也是所有参与活动人员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成果展示课要力求做到。

    1.形式多样。成果展示课上,孩子们都非常积极,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同学们,把自己小组研究成果推介给大家,所以展示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是哪种形式,只要能体现活动真实成果,都是有效的。例如,“渡江战役初探”成果展示课上,有的小组是故事串联,有的小组是图片展示,有的小组是视频回放……同学们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活动探究的成果。活动的过程是有效的,展示的方式是多样的,受到的教育也是深刻的。

    2.分工明确。展示课的汇报要准备充分,内容充实有意义,形式多样不重复。这样的展示课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收获,而不是表面上的热闹。所以小组成员的分工一定要做扎实,要遵循每个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让每个孩子的能力得到锻炼,每个孩子的才能得以施展,让他们每个人有事做,有话说,有内容可汇报。尤其要注重给那些能力弱的同学展示机会,寻找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增强他们自信心。

    3.评价有效。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多种多样,有的是过程性评价,有的是结果性评价;有的是学生自评,有的是同伴互评。不论是哪一种评价,其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活动的效果,促进活动更深入开展。在评价过程中,既可以是回忆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也可以是总结活动中经验和教训,还可以是欣赏他人发现同伴优点。因此,评价要有推动性,要以肯定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为主,表扬其创新和独特思维,赞许其团结与协作精神。当然,也要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容回避。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也发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每种课型不是绝对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哪一次活动,无论哪一种课型,活动中所采用的指导策略最终取决于师生间的契合度。在整个活动课程中,教师巧施方法,一步步引领孩子走向知识的殿堂,走进社会的实践前沿,最终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三位一体”,构筑年级组德育网

    刘恋摘 要:在小学德育管理中,年级组长要担负起串联年级、家庭和社区的责任,有效构筑“三位一体”的年级德育网络。针对年级中的各个班级,

  • 浅谈利用自主修改作文提高小学

    马夕梅【摘 要】修改习作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使人终生受益的能力,也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我通过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