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苗木行业现状与走势

    一、园林行业:痛苦地去产能化

    前几年,园林行业的不少从业者还在轻松地谈论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去产能化,仿佛这离自己还很遥远。今年,大家突然发现,产能过剩竟是园林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而去产能化又是如此的痛苦。

    市场大幅回落

    小张曾是四川一家大型园林企业的项目经理,从去年开始,这家企业就很少能承揽到工程项目,坚持到今年年初,老板关闭了公司。小张开始到处找工作,却一直未能如意:新公司愿意提供的薪水只是他原来的一半多一点。

    北方一所著名的林业大学,之前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很受欢迎,每年年底,一些大企业就到学校举办招聘会抢优秀人才。今年则冷清了很多,去的企业非常少。据该校学生反映,去年找工作就不太好找,今年觉得更困难了,一些人已经考虑转向其他行业找机会了。

    收入降低、工作难找的背后是园林企业的经营困境:项目少、利润低。江苏一个富裕的县级市,原本预计今年建设投入100亿元,结果只投了10多个亿,只是原计划的十分之一。据该市一家一级资质的企业负责人介绍,投资骤降导致绿化项目减少,但每个项目竞争的企业却多了。有一个几百万元的项目,竟然有几十家一级企业竞标,评标的实在看不过来,最后通过抽签决定谁中标!

    投资项目锐减并不是个别地区,而是普遍现象。宏观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据发改委统计,今年1月至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39.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幅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项目完成37.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回落5.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呈继续下滑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今年同比回落9.2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增速低1.6个百分点,比前几年大幅下滑,这一地区绿化建设热潮今年也戛然而止。

    作为园林绿化三大需求之一的房地产业形势更为严峻,1月至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053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只有2.6%。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58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8%,土地成交价款4916亿元,下降27.5%,降幅扩大2.9个百分点。10月末,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63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1180万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经济学家预言,明年房地产投资将进入负增长,去库存已成为重要任务。

    种种情况表明,以前一个县城动辄投入上十亿元做绿化的建设热潮已经过去,与此同时,园林企业的数量却有增无减。比较突出的是一级资质园林企业近几年每年都是以上百家的速度增长,现已近千家。中小微企业更多,目前有4万多家,再加上市政等其他行业涉足园林绿化的也有上万家之多,而全球其他国家5人以上的园林公司加起来只有5000来家。

    一方面是需求萎缩,一方面是严重过剩的施工能力,面对这种过度竞争的市场形势,企业的应对之策只能是降价降价再降价,这也导致企业利润率大幅下滑,这在几家上市企业身上体现得更明显。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普邦园林、东方园林、棕榈园林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7.06%、-36.39%、-84.21%。

    转型任重道远

    建筑行业也曾面临过产能过剩导致的行业大洗牌阶段,结果是90%以上的企业转行或消失了。这一痛苦的过程,园林行业也难以避免,今年就有企业倒闭的,北京的几家一级资质企业正谋求以很低的价格转让。从国家提出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政策及严控地方债务和房地产的颓势来看,园林需求市场的反转至少短期是很难实现的,行业去产能化还将持续,企业不得不寻找应对之策。

    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有实力的园林企业正积极谋求业务转型。虽然市政、地产园林市场下滑厉害,但在大气、土壤、水域治理以及新型城镇化、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政策利好不断,市场规模也都以万亿元计。为缓解资金难题,PPP模式的推出也为投融资实力强的园林企业跨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东方园林、铁汉生态等已涉足水生态治理,并通过外延式并购进入环保行业。近期东方园林相继收购5家环保行业公司股权,涉及水生态治理、固废危废处理等领域,总金额约30亿元。铁汉生态也以自筹资金9600万元收购了广州环发环保公司80%的股权,未来还将扩大到土壤、水环境修复等领域。继去年公司名称由“园林”改“生态”热潮后,今年棕榈园林改名为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展现了公司转型的决心。一些缺乏融资渠道的企业,则将目光投向了投资相对较小的花海、苗圃观光旅游等市场。

    除了外拓新市场,园林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今年也开始增多。比如铁汉生态收购星河园林,易兰与亿利资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强强合作,园林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增强了自身的竞争优势。随着未来更多项目以PPP模式运营,一些有融资、规模优势的企业将会强者恒强,这也将吸引来更多的合作企业,以工程分包等形式参与项目营建。对于在区域庭院绿化、立体绿化等细分市场深耕的企业,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小,有的还出现了逆市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去产能化的过程也是检验企业是“大”或“强”的试金石。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施工资质的即将取消,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一级园林企业如果定位不当,转型不及时,行业调整的阵痛对他们来说远未结束。不过从积极的方面看,去产能化这一优胜劣汰的过程犹如凤凰涅槃,迫使园林企业在技术、管理等全面提高,从而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二、盆花:新常态下适应新节奏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5年,整理盆花行业一年来的“新闻清单”,表面看似乎不太容易归纳该领域显现的突出亮点,但盆花行业的一些新现象、新变化依然可圈可点。在这一年内,盆花生产企业应对消费市场变化探索出的路径越来越多;迎合新消费时代而进行的调整越来越快。梳理一年来的行业关键词,在“新常态”下,产销转型、电商发展、家庭市场开拓、花卉旅游可以算作这一年较有看点的部分,这些看点也是花卉行业发展步入新节奏的标志性信号。对于所有的行业参与者来说,迎合需求、调整转型,依然是2015年盆花领域的重要主题。

    1.产销转型:步入快速车道

    集团消费几近消失的事实已不容再辩。2015年整个花卉行业依然备受消费市场疲软的考验,盆花企业同样在消费需求锐减的压力下寻求出路。虽然消费大环境使得生产者的投产计划、经营规划进度缓慢,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而进行的调整转型却并未减速。调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类型、转换生产模式、创新经营思路,是盆花领域从业者的主要工作。今年从各类花卉统计数据到局部产区,再到个体生产者的现状,都不难看出:花卉生产加速转型的特点已越来越明显。在整体生产规模方面,盆花虽说处在“稳定区域”,但还是存在下滑现象;不少产区的生产结构也在发生明显变化;个体企业销售压力增大,寻求产品方向调整的企业越来越多。生产企业在丰富产品类型、寻求错位竞争、扩宽消费领域、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调整转型已成共识。

    针对不同区域市场、产品特点、企业规模,如何最快将经营状态从集团消费模式调试到新常态下的消费市场,有效的方法还有待探索。但眼下怎样通过敏锐的市场观察与实践,早日跟上消费市场的节奏,是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及现实需要。

    2.园艺电商:倒逼行业升级

    从最简单的“网上卖花”概念到目前的多种网络推广类型的衍变,花卉销售同网络平台的多触觉对接已显现出惊人效力。这让更多从业者意识到,未来花卉产品推广与电商平台的融合已势不可挡。数据显示,在今年几个传统的节日消费时段,除了网络平台大宗类消费品销售涨幅惊人外,花卉园艺类目的表现也相当抢眼,业内知名的多个商家都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让花卉园艺这个网络平台中的小类目着实风光了一把。

    说起今年花卉电商迅猛发展,不得不提到在市场沸点的多肉植物。花卉电商得到更多关注,多肉植物的作用不容小觑。“双十一”期间,多肉植物热销让花卉类别产品在网络销售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淘宝园艺类目销售上升榜前10位中,多肉占据了4个席位。这一变化在小盆花领域表现同样突出,在网络销售平台新增的花卉网店中,主营小盆花的商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互联网将推动盆花领域转型升级已成不争事实。随着更多的盆花从生产线通过网络到达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甚至终端,更多标准化程度高、流通便捷的盆栽花卉在网络平台受到青睐。但是仅凭少数产品的“独舞”并不能帮助整个盆花阵营完全摆脱目前的窘境,如何借助电商平台的交易规则,倒逼花卉产品在产品规格、品类、保鲜、运输等环节更进一步跟上电商平台的通用要求与节奏,也是花卉生产者、批发商、零售端需要通盘考量的问题。

    3.家庭市场:未来期待成熟

    从2015首届中国家庭花卉园艺展览会的火爆程度不难看出,行业对家庭园艺市场的期待依然热情如初。今年花卉园艺类的几大展会面向集团消费的产品展示明显减少,展位设计注重家庭化成为流行,企业展览展示产品由多变精、由大变小成为常态。这表明,应对消费市场由集团转向家庭个人的趋势,谋求产品布局调整的企业明显增多。企业以家庭消费为重心的产销思路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并对终端市场产品结构调整发挥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全年各地不同阶段的盆花行情采集中,长寿花、仙客来、一品红、丽格海棠等小盆花关注度总是拔得头筹。除此之外,在市场层面还有一个新的可喜变化:除了传统小盆花外,小规格、小盆径的红掌、凤梨、蝴蝶兰等新型盆栽也在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同花卉电商如出一辙,真正的家庭园艺市场成熟不可能仅靠一两类产品支撑,没有持续不断的新产品来刺激消费,刚刚被激发出来的个人消费市场很容易再次低于燃点,重回不温不火的状态。因此,在消费热情被燃起的前提下,有充足而丰富的产品线服务于消费需求,才有可能使得家庭园艺市场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持续释放需求,最终为花卉生产领域的合理转型提供土壤。

    4.花卉旅游:热度持续上升

    花卉旅游的热度连年升温,成为花卉领域新的关注点。经过近些年的积累,各种类型的花卉旅游项目纷纷进入公众视野,总量已具备相当规模。与花卉旅游相关的展会、论坛、发布会等活动相应增多,业界对花卉旅游运作模式、发展方向等话题的争论也进入白热化。在整个花卉行业的调整转型期,业内企业对新兴市场有着较高的期待。

    对于花卉旅游,在热度中保持冷静,是花卉企业特别是盆花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除了要对花卉旅游概念有清醒认识外,还要评估自身与花卉旅游项目之间的距离。如何从观察者成功变身花卉旅游项目的参与者,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企业的关注重点。值得思考的是,目前有关花卉旅游的市场机遇、发展模式等仍处于摸索阶段,未来前景尚不明朗,要想分到花卉旅游这块蛋糕,需要行业参与者把握好花卉与旅游之间的供需关系,找到花卉与旅游的结合点与合理节奏,让花卉以一个良性的姿态服务于花卉旅游,从而成为花卉经营者突破发展瓶颈的路径之一。

    三、花店行业:整合发展迎接新契机

    2015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是花店行业大踏步前进的一年,是花店业者发愤图强的一年,也是花店寻求转型升级的一年。其中,几个关键词必不可少——传统插花、花企上市、世界杯赛事、零交会。

    从年初至年末,花店业者围绕这几个名词忙碌不停,行业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前行。起伏跌宕之后,中国花店行业面对即将到来的2016年,是否寻找到新的出口呢?

    传统插花如火如荼

    传统插花传承待发展身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名,承载两千年历史深厚积淀,中国传统插花在2015年迎来了全面复苏。恰如预期那般,传统插花受到大众青睐,各地传统插花表演、教学、讲习如火如荼,迸发出惊人的活力。同时,各地传统插花开山立派,理论体系逐渐萌生。除了黄永川、蔡仲娟、王莲英等先行者外,一批后起之秀也以自身学识,创立各自的风格与流派,万宏的易花道、倪志翔的东方自然风,以及吴龙高的浙派插花更是其中佼佼者。传统插花经历了从沉寂到复苏的漫长时期,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令业者欣喜。

    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隐忧。中国传统插花复苏时日尚浅,业者各自为战,争论不休;培训机构丛生,教学品质良莠不齐,这些看似无碍大局,却或将令求学者不安。此外,还有一个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传统插花最终“导向”何方?传统插花在复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建立统一而权威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大纲,形成行业统一的学术总结,以便建立对外交流范本。“传承为了发展,发展需要创新。不要固守传统,而应借鉴绘画、书法等,去伪存真、去芜存菁才能让传统插花走得更远。”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中国杰出插花艺术家王绍仪还表示,传统插花的百家齐放值得赞赏,但相关协会、机构也需给予引导与协助,对传统插花进行深入研讨。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