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多元文化课堂建设

    祁小雯 吕明涵

    内容摘要:《跨文化交际》是外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也是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多元文化课堂的建设,可以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能力,增强文化包容性,避免文化刻板印象;通过多元文化能力的培养,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多元文化 跨文化能力 课程建设

    1.引言

    《跨文化交际》是外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也是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指标之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高校学习,在高校国际化的进程中,《跨文化交际(英)》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交换生,中外学生在课堂中围绕中外价值观的交流讨论越来越密集深刻。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思想的指导下,该课程建设多元文化课堂,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与能力的需求迫切。

    2.研究背景

    作为对西方国家民族复兴运动的反响而出现的“文化多元论”作为一种对“同化论”反叛的理论于20世纪初在美国问世。高尼克(Gollnick)、古特佛里森(Gottfredson)和班克斯(James.A.Banks) 等学者对多元文化教学均进行过解读。多元文化教学主要特点有:1.倡导文化多样性并建立多元文化的概念;2.促进学生对本国文化的反思,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培养学生对异质文化的尊重及深刻理解,获得理解异质文化所必需的基本技能;4.培养积极的族群态度,提升全球人类意识,使族群关系和谐、人类共存共荣;5.培养多元文化的情感和价值观,促进所有学生的学术、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等。

    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有四种途径:1.贡献途径(the Contribution Approach),2.附加途径(the Additive Approach),3.转换途径(the Transformation Approach),4.做出决定和采取社会行动的途径(the Decision-Making and Social Action Approach)。班克斯认为4种途径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结合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已经学习的知识探讨行动的不同途径和方法,提高思考能力和做出决定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政治效能感,能帮助学生获得成为多元社会中有效能的社会成员(effective citizen)所必备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多元文化教学理念在我国也有丰富的研究,包括有对多元文化课程建构的思考(廖,2005;沈,2008),对多元文化课程设计和开发模式的研究(孟,2003;彭,2005),对具体教学问题和困难的研究(涂,2003;吴,2011),还有大学跨文化教学过程中多元文化课程教学实践研究(秦,2013)。

    多元文化能力的获得可以促进学生能力、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掌握异域文化交流能力的同时,打破文化界限,增强文化包容意识;站在全球化的高点上,更深刻的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责任感,促进本国文化发展。

    3.研究意义

    在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多元文化教学契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我国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地深入参与到全球分工中去,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地位。这一现状必然要求我们的大学生要具备多元文化能力,能够帮助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的竞争和发展。其次,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城镇化势不可挡。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因此多元文化教育在国内社会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增强竞争能力,并以自身的文化行为构建多元和谐社会。

    4.多元文化课堂建设

    通过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多元文化课堂的建设,可以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能力,增强文化包容性,避免文化刻板印象;通过多元文化能力的培养,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跨文化交际》课程多元文化课堂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开展:

    1)建设三维多元文化课堂:通过理论教学建设知识维度的、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建设能力维度的、通过课堂辩论与互动建设价值维度的多元文化课堂。多元文化课堂的建设过程将通过开放式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理性解读文化行为的能力,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深刻理解文化价值观,塑造具备世界眼光和时代使命感的青年学生;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政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设开放式对话型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将参照教材,主要由教师讲授,但案例分析部分的案例将由学生提供。这一措施将使得教学内容呈半开放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搜集的案例积极参与到课堂建设中,通过自己选择的案例更加深刻的呈现自己的认识与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课堂对话的方向。这一更加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并对教学效果起正面作用。

    3)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能力,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增加文化包容性,并更加深刻的理解本国文化,增强责任感,树立文化自信。与此同时,探讨跨文化教学中教师的文化使命,反思教师在中国文化教学中的责任和使命。

    5.結语

    虽然《跨文化交际(英)》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具备开展多元文化教学的天然优势,但这一教学理念绝不会仅仅停留在该课程或者其他文化类课程。结合国情现状和多元文化教学的理念观点,多元文化教学应该成为大学教育中各类通识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政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大学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Bennett.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M]. Allyn&Bacon A Viacom Company, 1999.

    [2]Ford Donna Y. Multicultural Gifted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pres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1234 Amsterdam Avenue, New York, 1999.

    [3]James A. Banks著.李苹绮译.多元文化教育概述[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19,20.

    [4]廖辉,徐泽虹.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中的课程开发模式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39-42.

    [5]孟凡丽.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讲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28-33.

    [6]彭寿清.多元文化课程设计的理念与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5(1):9-11.

    [7]秦丽莉,戴炜栋.以培养多元文化意识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11):56-65.

    [8]沈小碚.对多元文化课程构建的理性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8(2):102-106.

    [9]涂元玲.论班克斯多元文化课程改革的途径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24-27.

    [10]吴艳辉.教师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4):76-77.

    2019年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项目号CFTD194031,项目名称:《跨文化交际(英)》课程中多元文化课堂建设与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介绍:祁小雯,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吕明涵,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中美合作)专业本科生)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