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和他的读书会
李志刚
任志强和王巍是朋友,20世纪90年代即相识。2011年7月,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到天津办事,顺便到金融博物馆与粉丝交流,场面热烈,他俩觉得这种形式很好,决定办成读书会。为了支持读书会,任志强学习巴菲特拍卖午餐时间,在网上将自己的三个小时拍卖出45万元,全捐给了书院。
任志强和王巍是朋友,20世纪90年代即相识。两人都出生于1950年代,经历过插队知青的苦日子,身上有着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
读书会一开始是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的想法。王巍主办读书会的初衷是,很多人用阴谋论、妖魔化解读金融。他要启蒙大家,用理性看待世界,没有神话,也没有阴谋。
2011年7月,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到天津办事,顺便到金融博物馆与粉丝交流,场面热烈,他俩觉得这种形式很好,决定办成读书会。任志强建议到北京办,华远集团的办公楼有职工室内篮球场,可容纳500多人。后来,这个篮球场改成了专业的演播室,任志强还兼任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理事会主席。
任志强酷爱读书,也爱写文章,2013年推出了数十万字的自传《野心优雅》,成为年度畅销书。任志强的身边有好几个读书圈子,互相推荐图书,有些已经坚持了一二十年。这是类似于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或者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
金融博物馆书院的读书会是面向公众的。读书会采取了最简单的形式:两位嘉宾,一位主持人,就每期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第一期是刘晓光和任志强谈读书,刘晓光是首创集团董事长,曾任北京市计委副主任,后来下海做房地产。第二期是北京控股集团前董事长衣锡群和经济学家许小年谈知青岁月,推荐了不少写这段历史的书。现在,读书会横跨“金钱”“权利”“历史”“艺术”四个领域。
读书会的嘉宾一开始多数是任志强、王巍的朋友。企业界的人多是任志强邀请,金融界的人多是王巍邀请。任志强的好友、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一开始不看好读书会,互联网时代还有人读书吗?网上动不动就是几万人、几十万人围观一件事,还有谁愿意在线下聚会谈读书呢?他开玩笑地对任志强说:“我不读书,你别找我。”任志强个性倔强,素来不爱求人,觉得求人掉价。读书会开办之后,潘石屹总是接到任志强的电话,一会儿问洪晃的电话号码,一会儿问黄亚生的联系方式。
读书会采取实名制,在微博上报名,读书会随机抽取观众。每次500多人参加活动,场场爆满。会场只有350个座位,很多观众只能坐在地上。最多的一场是马云来做嘉宾,9000多人报名。
为了保证公平,读者连续参加两期活动,就必须隔上两期才能再报名。“我们不允许一个人老是占用别人的机会。”任志强说,“为什么读书会要在微博上公开?就是告诉你没有圈子,是完全开放的,你愿意来你就来。”为了打破圈子,读书会嘉宾有经济学家、企业家、官员、历史学家、哲学家和作家等等。
任志强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超过1600万,他每次会将自己记下的读书会笔记发上微博,那些到场读者也会在微博上分享心得,吐槽说:“30多年了,老屁股坐硬地板。”有一次,坐在席位上的任志强眼睛无意中一扫,发现一位老朋友、某省副省长竟然坐在地上听,他倒吸了一口凉气,赶紧将眼睛收回来,再也不敢将视线移向那里,装着没看见。后来,工作人员查出,那位副省长是通过秘书报的名。
读书会的视频也会上传到搜狐视频播放。“现在我觉得一群人坐下来,掏心掏肺面对面交流挺好的,而且跟微博粉丝互动得很紧密。”潘石屹说,潘石屹渐渐看到这个读书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参加了五期书院和江湖沙龙举办的活动。他觉得这是沟通的好渠道:“社会变革需要温和渐进的方式,一点点地变好。这需要打破不同群体之间的隔膜,平等地沟通。这样,你死我活的斗争也会减少。”读书会能够办成,最重要的是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了。“互联网是今天最大的沟通工具,可以减少矛盾,启发智慧,把人心里的爱与善良引发出来。”潘石屹说。
39期读书会任志强每场都尽可能参加,只有4期因在外地出差错过了。他是读书会的一面旗帜,他说:“我们已经完全不需要为个人名利做事了,就是认为这个社会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它变得更好。”
一个公益项目,没有固定团队,从2011年7月到2013年12月,读书会已经坚持了两年多。书院数据库积累了近14万读者数据,年龄段集中在28岁到35岁。这是一群有一定工作经验,对一些问题有模糊感知,需要思考得更深入的人。他们来这里,学习时代大势会是怎样的,看看老年人走过的路,自己可以少犯一点错。座无虚席的读书会,让王巍重温1980年代社会上的读书热,他说:“这是一场新的启蒙运动。”经过30年的野蛮生长,思想的价值在回归。很多人不仅仅满足于私人阅读,还需要在公共场合声气相求。
任志强看重“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认为这个世界还存在很多问题,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努力地用读书会去影响更多的人。”他不喜欢励志书,觉得书不是拿来学习如何成功的。读书会推荐的书大部分是提出问题,让你独立思考,通过问题寻找答案。“我们的要求非常明确,我们撒一粒种子告诉大家,你要独立思考。哪怕你得出的结论和我不一样,也没关系。从不同角度看我们推荐的书,一定会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就不会变成乌合之众。”
读书会也承受了一些官方压力,王巍几次被请去“喝茶”。他和任志强很谨慎,按照规章制度走申报活动的流程,也会做出适度的妥协。“我们坚持正能量,随时准备妥协。”王巍说,“他和我都是比较轴的人,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好。我们相信启蒙,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下去,一条道走到黑,想太多就做不成了。”
读书会是公益活动,处理日常事务的都是志愿者,书院有近2000名志愿者备选,每次活动是谁有空谁报名,实际能够来的大概是一二十名。所有的出场嘉宾虽然是各行业大腕,但一分钱出场费都没有,甚至要自己承担食宿交通费用。外地嘉宾到北京办事,书院在嘉宾日程上见缝插针,举办读书会,这样为嘉宾省下了专门来京的费用。两年多来,100多位嘉宾参加读书会,没有人提钱的事。招待他们的是一大碗炸酱面,戏称“大腕面”。任志强想得简单,今天请嘉宾吃鱼明天请嘉宾吃虾,可能有人会不乐意自己怎么没吃到鱼,干脆一视同仁,都请炸酱面。
为了支持读书会,任志强学习巴菲特拍卖午餐时间,在网上将自己的三个小时拍卖出45万元,全捐给了书院。王巍的《金融可以颠覆历史》一书收到的稿费10万元也全捐给了书院。新浪、搜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使用读书会的内容,也支付一定费用。为了造血,读书会增加了拍卖环节。在第39期活动上,葡萄酒2500元起价,每举一次手加价500元,任志强第一个举手。一位坐在地板上的山西男士竞得葡萄酒。他问当天的嘉宾、哲学家陈嘉映:“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是繁荣还是萧条?”陈嘉映回答:“这取决于官方干预的程度,干预越少、越自发的城镇化就越繁荣。”
任志强说:“成熟的企业家从来不把困难当作困难,早就知道会面临各种困难,不抱怨,不放弃,有困难就解决。”“成熟的企业家”是任志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王巍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觉得,因为他们不是纯粹的读书人,所以才办成了这个颇具影响力、被各个城市争相邀请到当地举办的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