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的互联网思维
谢聪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2-157-02
摘 要 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是用新模式做传统的事情,是企业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势所趋。传统企业若想“体”变,要考虑拓展渠道、转变思想,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探索发展思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 互联网 思维 转型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被许多企业视为必走之路,也是大势所趋。但传统企业若是“体”不变,即原来的生产、销售、管理方式不变,只是将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嫁接进企业,建个网站、开个微信,则毫无用处。要想转型,不是渠道的问题,关键是要转变思想,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用新模式做传统的事情。
第一,企业营销不能只靠工具,要提升本质。现在一讲到互联网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终端等,这很容易让企业管理者陷入误区,就好像将资金投入到互联网中,用网上流行的工具做管理或营销,就会变成互联网企业了。比如,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于网络营销的看法就是:什么流行追什么:微博流行发微博、微信流行推微信、抖音火了拍抖音,生怕落在别人后面,其实微博、微信、抖音之类的只是互联网产品、只是传播的工具,它们并不代表网络营销。这些企业也只是在模仿,并没有掌握网络营销的本质,有句话说的好“透过现象看本质”,网络营销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在庞大用户群体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独特的“低成本、无距离、传播快”等优势让消费者更了解产品,再以优质的服务、独具个性的魅力去吸引他们建立交流平台。首先以优质的产品吸引广大消费者,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自然而然的就走向了用户平台之路,当用户平台的活跃人数足够庞大时企业再对其经行有效管理就会形成“用户社群”,在社群中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服务、优质的资源、大量的数据等别人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优势,使得他们不仅加强了对品牌的认知度而且还将“社群”认为是生活当中必备的要素之一。最后企业就可以通过这个社群寻找其他新的价值点,比如衍生的增值服务或是第三方广告抑或是用户的个性需求定制等,这都是互联网的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企业面对如此之多的互联网营销方式时,切不可盲目的去“跟风”,首先要对这些互联网营销方式经行深入研究并探其本质,从中领悟到互联网产品对于企业的价值,再将其以创新的形式作用于本企业的营销手段中去才叫学以致用。
当今很流行的词叫做“电商”,很多企业对电商的认知只停留在表层,都以为将自己的产品入驻天猫、京东等就已经实践O2O了,就等于拥有互联网战略了。电商是什么?“企业利用电子网络技术来创造、提高、增强、转变企业的业务流程或业务体系,使之为当前或潜在的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简言之,电商是一种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渠道,在网上卖产品只是多了一条销售渠道,它不代表互联。网络营销的本质还是营销,要做好营销就必然完成整个产品体系的梳理,包括品牌定位、产品定价、渠道建设和用户体验等,这些基础建立牢固之后,再运用互联网工具,增强咨询、反馈、互动、用户体验、在线增值服务、企业形象宣传等,才能针对性的提高营销效率。
第二,互联网时代要注重用户体验形成“用户社群”并让消费者成为产品的参与者。今天的互联网改变了以往的一切观念,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消费者的决策权也越来越重要,毫不夸张的说:在互联网时代,产品是否能成功,用户体验成为关键。过去,企业把产品销售给顾客,拿到了钱就希望顾客不要再来找自己。但在今天,顾客不是买完东西就跟企业结束关系了,正好相反,企业希望的是顾客在购买了产品使用后与其建立长久联系,因为企业需要依靠这种联系建立用户平台增强利润点。想象一下,如果企业的产品不能让顾客产生美好的体验,那么顾客肯定是“一次性购买”,而且不仅不会购买了还会在网络上对产品经行“差评”,慢慢的会对企业整体市场销售产生影响。如果企业的产品优质、精美,消费者每天在使用时就会感知品牌的存在,不仅自己会成为产品的忠实用户,也会主动向身边的朋友宣传、推荐产品,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为“忠实用户”时就会形成口碑文化和用户社群,千万不要小瞧这两样东西,它对于企业有着长远的意义:若是企业能够利用“忠实用户”将平台建立起来,用户就可以在平台上交流他们对产品的体验、看法与改进意见,企业也可以让员工通过用户社群与消费者经行交流,包括他们对产品质量与体验的反馈意见,这时就能收获社群当中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去改进现有产品或是开发新产品,最主要的是让用户觉得他们是在参与企业产品的改进、开发过程,让消费者成为产品开发的参与者。当有了“参与感”后消费者就会对产品甚至企业产生感情,这就是“用户社群”为企业带来的最大改变,即与用户保持长久的关系,在社群中不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不断地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互动,收获其中的有效信息去优化、丰富产品,让他们觉得能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开发中,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份子。
第三,企业信息化不等于互联网化。信息化是企业内部行为,在信息化阶段,企业强调的是如何运用技术使得内部生产和外部销售更加智能化、专业化,比如使用ERP等管理软件,有助于企业的资源、信息的管理。在企业的各项业务处于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运营阶段,其互联网技术水平仍处于信息化阶段,互联网技术也仅仅是模块化、功能化的工具,它关注的更多的是内生问题。随着商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对传统模式的冲击,企业的各项业务逐渐发展至价值链整合、持续创新发展阶段,其中企业的各种信息模式也将进入互联网化阶段。互联网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人”的作用,这里的“人”既包括企业员工,也包括产品的用户,即消费者。首先企业必须重新认识到员工在生产、销售中的作用,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是企业为员工制定生产任务和生产标准,员工会按部就班的将任务完成而从不会考虑怎样的生产模式对企业发展是最好的,更不会思考生产出的产品是否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因为过去的员工与企业之间是毫无感情地雇佣关系。随着互联网化的到来企业领导者学到了更先進的管理理念:将“人性化”理念与生产管理结合起来,让员工体会到企业的关怀、对自己成长的培养,所以员工能全身心的工作,并且从过去自身的角度转换到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其次现代互联网媒体传播如此迅速,企业员工或是消费者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给企业形象带来影响,因为互联网将整个企业信息“透明化”了,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优秀员工代表企业的形象”的关键之所在,而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上对产品的评论则可能给销售带来重大的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信息不仅能被企业接收,更重要的是它也能被广大消费者所传递,它的影响力会随着互联网而扩大,所以在互联网化阶段我们要考虑我们的服务是否获得了消费者的满意,我们的产品是否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再者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些年轻的消费者就会提出一些“个性”需求,也就是说这些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企业生产什么就购买什么的旧模式了,而是开始向企业“定制”自己需要的产品,因为可以体现出他们的个性与不同,这也是消费者年轻化的特有现象,这时就需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交流收获信息,并制作出他们想要的“独特产品”,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当然这也可以成为企业增长利润的方法之一。总之,企业在管理中必须以“人性化”的方式去管理员工,比如说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交流、提升现有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等,同时还要加强与消费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个性、爱好,制作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通过以上三点相结合才能从企业内部、外部同时推进企业的互联网化。
第四,互联网不是“今天播种、明天就收获”。一部分企业进入互联网,无非看中其投入小、见效快,根本不知道互联网的运作思维和经营方式,在他们的思维中互联网就是另一条做广告和销售的渠道,所以他们在转型过程中构建网上商城,打通线上、线下交易,但经过几个月后才发现原来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其实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相当于二次创业,其中艰辛几乎是必然的,别说是传统行业,就连当年的淘宝和腾讯也是一样,大家都觉得它们的模式怎么可能赚钱,但这些都需要等待,到后来才慢慢发觉赢利模式,其实这就是“互联网模式”,即先圈用户,再变现的过程。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有一句话非常有道理:“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说明企业必须要用战略性的思维方式去做每一个决定,其中包括互联网转型,不要急着进入它,要先了解它、探索它,当你领悟它的本质时再采取相应的策略,慢慢地你将会发现利润空间。
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必须从“工具”上升到“思想”,让“思想”与品牌、营销、人力资源、文化、战略进行“互联网化”的重构,而且要利用互联网与客户形成互动以辨识客户真正需求,并且以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做到的方法来满足这一需求,只有辨识出机会并理解其中的潜在价值才能成为互联网环境中的领军者。更要认识到互联网并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可以加以利用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思维模式,而且在运用它之前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然后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对企业中的营销模式、信息管理模式、客户服务模式等加以改良,甚至是颠覆,定会使企业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