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定量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胡元康
摘 要:本文采用简单方法,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对多普勒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逐步推导出多普勒效应定量公式;为了易于理解,通过举例说明其应用。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相对运动;波源频率;接收频率
引言
多普勒效应是一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它就是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波源与接收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者会感到波的频率会变高或变低。例如,火车鸣笛进站时,站台上的人听到汽笛声音调变高,即频率变高;火车鸣笛而去,听到汽笛声音调变低,即频率变小。
多普勒效应中,包含三个对象:即发出波的波源、波和接收者;有三个物理量:即速度、频率和波长。为了分析方便,假设波源、接收者和波传播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选取静止的介质为参照系。在这个参照系中,设波源运动速度为u,波源发出波的频率为f0,波长为λ0,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接收者运动的速度为υ,接收者接收频率为f',波长为λ'。在多普勒效应中,存在三种相对运动:波源静止(u=0),接收者运动;接收者静止(υ=0),波源运动;波源与接收者同时运动。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 公式推导分析
1.1 波源静止(u=0),接收者运动
这种情况,存在两种运动,即接收者靠近波源和远离波源。
(1)接收者靠近波源
此时,波以速度V在运动,在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了 f0个波走的距离为V,接收者在单位时间内向波源运动了υ的距离。也就是波相对于接收者走过了V+υ的距离,即单位时间内,越过接收者波的个数为:
■=■f0 (1)
即接收者接收频率为:
f'=■f0 (2)
(2)接收者远离波源
此时,单位时间内,波相对于接收者走过了V-υ的距离,可得接收者接收频率为:
f'=■f0 (3)
综合(2)、(3)式为:
f'=■f0 (4)
波源静止(u=0),接收者运动,实质是波相对于接收者的速度发生了改变,导致接收者接收波的频率发生变化。当接收者靠近波源运动时,分子上取“+”,频率变大;远离波源时,分子上取“-”,频率变小。
1.2 接收者静止(υ=0),波源运动
这种情况,也存在两种运动:波源靠近接收者和远离接收者。
(1)波源靠近接收者
此时,要注意波源在运动,波也在运动,波源和波同时靠近接收者。在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波个数为f0,在Δt时间内,波源发出波个数为Δtf0,波源移动距离为Δtu,波通过距离为ΔtV。波源发出Δtf0个波均匀地分布在ΔtV-Δtu(假设波传播速度大于波源移动速度)这段距离之内,则此时的波长为:
λ'=■=■ (5)
接收者接收频率为:
f'=■=■f0 (6)
(2)波源远离接收者
同理,当波源远离接收者,在Δt时间内,波源发出Δtf0个波均匀地分布在ΔtV+Δtu这段距离之内,此时波长为:
λ'=■=■ (7)
接收者接收频率为:
f'=■=■f0 (8)
综合(6)、(8)式为:
f'=■f0 (9)
接收者静止(υ=0),波源运动,实质是波的波长发生了变化,导致接收者接收频率发生了变化。波源靠近接收者时,分母上取“-”,频率增加;波源远离接收者时,分母上取“+”,频率变小。
1.3 波源与接收者同时运动
(1)相向运动
当波源与接收者同时运动时,实质上,波相对于接收者的速度、波的波长都发生了变化。此时,首先分析接收者以υ的速度靠近波源运动时,波以速度V+υ通过接收者。根据(1)式,可知接收者接收频率为:
f'=■ (10)
同时,波源又靠近接收者,根据(5)式,可知波长为:
λ'=■ (11)
综合(10)、(11)式可得:
f'=■=■f0 (12)
由(12)式可知,波源与接收者相向运动时,互相靠近,接收者接收频率变大。
(2)反向运动
同理,当波源与接收者反向运动时,由于接收者离开波源,波以速度通过接收者,根据(3)式,可知接收者接收频率为:
f'=■ (13)
同时,波源又远离接收者,根据(5)式,可知波长为:
λ'=■ (14)
综合(10)、(11)式可得:
f'=■=■f0 (15)
由(15)式可知,波源与接收者反向运动时,互相远离,接收者接收频率变小。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将(12)、(15)式合并,用来表示波源、波和接收者三者之间速度、频率的关系,得到多普勒效应的一般定量公式:
f'=■f0 (16)
其中,取正负符号的规则是:接收者靠近波源,分子上取“+”,远离波源,分子上取“-”;波源靠近接收者,分母上取 “-”,远离波源,分母上取“+”。
(3)追及运动
波源与接收者之间的追及运动,是多普勒效应中的特殊情况,遇到这类问题时,主要是把握住接收者和波源之间是靠近还是远离的情况,根据(16)式正负符号的规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 应用举例
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多普勒效应一般公式的应用。
例1:一列火车以40m/s的速度行驶,火车上汽笛的频率为600Hz,如果接收者以5m/s的速度向火车驶来的方向奔跑,他听到的汽笛的频率为多少。(设声速为340m/s)。
解:这是一个接收者与波源同时相向运动,根据(12)式,可以得到:
f'=■f0=■×600=690(Hz)
例2:蝙蝠以5m/s的速度扑向夜蛾,发出60kHz的信号,夜蛾收到信号后,以3m/s的速度逃离,问逃离时夜蛾接收频率是多少。(设声速为340m/s)。
解:这是一个接收者与波源之间追及运动的问题,蝙蝠是波源,夜蛾是接收者,夜蛾对蝙蝠来说,是远离,因此,(16)式中分子上取“-”。蝙蝠相对于夜蛾来说,是靠近,因此,(16)式中分母上取“-”。于是,夜蛾获得的信号频率为:
f'=■f0=■×60=60.35(Hz)
3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推導,学生会对多普勒效应有更深地理解,只要把握住多普勒效应中包含的三个对象(波源、波和接收者)和三个物理量(速度、频率和波长),理解其相对运动中实质性的变化,波源静止,接收者运动,实质是波相对于接收者的速度发生了改变;接收者静止,波源运动,实质是波的波长发生了变化;同时,掌握多普勒效应一般公式中分子分母正负符号的准则,许多多普勒效应的问题都可以迎难而解。
参考文献:
[1]朱贤贤.多普勒效应的频率变化关系[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0(11):29-30.
[2]李卫平,李浩,马巧丽.如何让学生全面、准确理解多普勒效应[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3(10):27-28.
[3]王锴.多普勒效应的频率的三个定量公式及其解释[J].湖南中学物理,2013(6):55-56.
[4]黄海铭,杨俊涛.基于运动学基础知识的多普勒效应公式推导[J].物理通报,2015(6):16-17.
[5]印晓明,陈坤.激波与驻波—两个奇妙的声学现象探幽[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2(1):80-81.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