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改中初中数学讨论教学法的应用
叶绍青
摘要:数学课堂实施讨论教学法,能打破45分钟的时间界线,发挥课堂学习的效能。数学讨论教学法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法方法,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有利的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作用;方法;对策
讨论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着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互相启发、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讨论教学法作用
讨论教学法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间多向互动、民主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对学习方式进行变革,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平移的特征”这节时,学生对已画好的平移图形感观上产生模糊认识,学生好像明白了什么,又好像不完全认知,急欲去探究、去交流、去发现时,这时老师说“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你一言,我一语,提出这样那样的看法,有人提出的观点遭到其他同学的质疑、驳斥、验证,最后由同学总结汇总出两个图形平移后的特征,收到良好的获果。
一次成功的讨论大致经历以下几个环节:初步探索感知一交流(发表、获取)信息一再次深入探究一批驳或总结一形成共识。这个过程可使学生思维高度运转,得以充分发展,乃是讨论的最主要的功能。在实践中发现,运用讨论教学法对学生的教育会产生四性:(1)全体性,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2)充分性,即人人都充分的得到发展。(3)差异性,即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4)持久性,即不仅是当前的发展,更主要是学生今后的至终发展。同时,教师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讨论法教学法的原则、形式与方法
(一)组织讨论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
1符合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原则
在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课堂讨论要热烈,使每个人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要引导他们围绕议题和中心进行,同时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
2符合探究性学习的发展趋势
促使学生收集材料、认识材料,做好充分准备。运用推理、分析、实践操作、归纳、综合等手段得到要发表的见解,这是第一次探究;待同学间有不同看法时;要展开辩论,要批驳对方的观点就需要更有理、有力的论据,这就再一次促使学生探究。
3符合合作学习的发展趋势
讨论的重要一面是发表个人观点,同时又能获取信息,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使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于一些综合性知识,由于牵涉面广,知识量大,方法较复杂,这就要发挥小组或集体的力量开展合作探究。
(二)讨论的组织形式
1成对交换意见。
2小组讨论。最佳的小组划分是每一个小组学生人数为4个,在课堂上可以前后两桌的学生为一个单位。
3全体讨论。可以以平时班级划分的小组为一个单位进行讨论。如果是要求全班学生参加讨论时,教师应当也是其中一份子。
(三)讨论的方法
1民主讨论法
所谓民主讨论法,是指在讨论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学生可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言论,最后由学生共同得出最后的结论。教师的职责为:(1)掌控讨论时间、节奏;(2)宣布讨论的内容或方向;(3)以学生的身份加入到讨论中;(4)适当维持讨论秩序;(5)总结最后的讨论结论。
2对立式讨论法
所谓对立式讨论法是指将学生分为意见对立的两组,针对某一命题进行讨论的一种讨论法,即日常生活中的辩论,一般要求对立的两组人数相等。实施步骤:(1)教师宣布命题,介绍对立双方观点;(2)由正方发表看法;(3)由反方发表看法;(4)自由辩论;(5)教师总评双方观点。
3演讲讨论法
演讲讨论法并非让学生演讲,而是由教师针对某一课题进行讲授,学生仔细倾听,教师讲完毕后再与全体学生进行讨论。演讲内容要求:(1)教师只作启发性的点拨讲授;(2)学生要在课前预习内容;(3)讨论应围绕讲授内容展开;(4)讨论时采取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式。
4课题讨论法
所谓课题讨论法是指教师让学生讨论、研究课题或需解决的问题从而掌握知识的一种讨论法。如在教授《菱形》,采用了此种方法。该方法应注意:(1)学生对知识容易接受难度不大。(2)课题的讨论应有助于知识和能力的提高。(3)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4)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应采取肯定的态度;(5)指导教师应支持个人的独特见解;(6)讨论后检测学习效果,并分析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5长期准备的讨论法
该方法是指教育组织者在讨论前就将讨论课题的资料布置给学生,而且是应留有较长时间,让学生充分准备后参加的讨论法。如在《红灯与绿灯》课题学习时采用此种方法。准备的要点:(1)首先应向学生明确讨论的课题和方向;(2)提供的资料只是内容的概括,详细的资料应由学生自己准备;(3)学生应积极地查找资料,整理成较系统的文稿以作讨论之用。(4)讨论时应让每个学生轮流发表意见;(5)学生的意见应简洁。
三、讨论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一)在准备阶段中的对策
1设置问题时要把握好难度的尺度
问题的难度把握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回答的完整性,影响教学效果。全体学生都会的问题,不要提出来。理论性、专业性太强的数学问题,几乎没有学生能答。问题的恰当与否,可参考以下特点:与学生的智力与知识水平相适应;能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兴趣;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富有启发性,并能使学生反省。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好所教的学生的各种情况。
2讨论内容的选择
课堂中的讨论是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是为突破重点和难点服务,是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服务。不应当凡事都拿来讨论,不是凡遇到问题都拿来讨论。一些知识的教学还应当以教师讲授引导为主。对于可讨论的教材,要带着学生课前先通读,对于有疑惑的地方尽可能去问老师或查资料。不懂的地方再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讨论。
3设计好讨论的时间
教师要对教材、学生的情况做通盘考虑,要预测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设计好问题讨论的时间。如果在某一个问题上停留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有些问题时间太短,又不能解惑,达不到目的。对问题讨论的时间长短要依据所要讨论问题的难度、学生实际水平出发。
(二)在课堂实施阶段的对策
1寻准讨论的时机
寻准讨论的时机,关键是把对学习时间的支配权还给学生。如果教师只想赶教案、赶进度,就可能错过了最佳的讨论时机。什么时侯不宜安排讨论和什么时侯需要安排讨论,教师要清楚明白。对于学生清楚明白的问题,安排讨论那是在浪费时间;学生发生了争论、有一定的迷惑、容易产生错误的时候,要组织学生展开
讨论、理清头绪。
2讨论过程要重视引导
对讨论中有争议或学生尚未察觉的重点问题,教师及时启发、点拨,要即时引导离题的无谓争论。教师要抓准讨论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培养,教育学生讨论前要深入思考才可以发表意见,对于问题的答案不要轻而易举就给出。同时也要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学会接纳。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自我质疑”的习惯。对别人的意见应再思考,不盲从,不固执己见。
3创造和谐的讨论氛围
学生只有在既宽松又有激励的气氛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这关键是取决于教师的调控和引导。首先,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面向学生,把每个学生作为可爱的生命体;其次,教师要融入学生当中,有时教师可随意地坐下,有时教师用一两句幽默的话语来冰释对教师的敬畏,让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教师要大力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风气,在讨论中,不管是优学生还是学困生,都要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学生在回答时要认真听取。要让学生以愉悦、积极的心态投入讨论之中。
4控制好进程,规范讨论的管理
讨论是一项集体活动,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行为,要保证课堂纪律。有时学生会坚持自己观点而无理的在那边争论,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即时引导学生回到主题中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讨论不是吵架,而是一种“研讨”。要做到以理服人,不要纠缠对和不对,要有数学根据,对别人观点有意见时要分析对在哪儿,错在哪儿,即时修正和补充。同时,控制好学生参与情况,对出小差而不参与的学生,给予提醒,让学生全体参与讨论。规范讨论管理,是教学如期达到预期目标的保证。
(三)汇总阶段的对策
1教师要即时汇总知识
讨论是手段,学习是最终目的,讨论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到知识,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所以,教师要做好讨论后总结的汇总,对总结出来的知识要重点强调。同时,对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正确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解题技巧等等也要即时总结,使讨论学有所得。
2建立评价机制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多用表扬、鼓励的正面语言来对待学生。对提出正确观点,有创新的观点方法,有重大发现的同学都要即时给以肯定、表扬,对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多用引导、启发、鼓励的语言评价,可以通过设疑等方式加以纠正。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唤起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
摘要:数学课堂实施讨论教学法,能打破45分钟的时间界线,发挥课堂学习的效能。数学讨论教学法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法方法,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有利的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作用;方法;对策
讨论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着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互相启发、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讨论教学法作用
讨论教学法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间多向互动、民主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对学习方式进行变革,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平移的特征”这节时,学生对已画好的平移图形感观上产生模糊认识,学生好像明白了什么,又好像不完全认知,急欲去探究、去交流、去发现时,这时老师说“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你一言,我一语,提出这样那样的看法,有人提出的观点遭到其他同学的质疑、驳斥、验证,最后由同学总结汇总出两个图形平移后的特征,收到良好的获果。
一次成功的讨论大致经历以下几个环节:初步探索感知一交流(发表、获取)信息一再次深入探究一批驳或总结一形成共识。这个过程可使学生思维高度运转,得以充分发展,乃是讨论的最主要的功能。在实践中发现,运用讨论教学法对学生的教育会产生四性:(1)全体性,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2)充分性,即人人都充分的得到发展。(3)差异性,即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4)持久性,即不仅是当前的发展,更主要是学生今后的至终发展。同时,教师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讨论法教学法的原则、形式与方法
(一)组织讨论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
1符合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原则
在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课堂讨论要热烈,使每个人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要引导他们围绕议题和中心进行,同时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
2符合探究性学习的发展趋势
促使学生收集材料、认识材料,做好充分准备。运用推理、分析、实践操作、归纳、综合等手段得到要发表的见解,这是第一次探究;待同学间有不同看法时;要展开辩论,要批驳对方的观点就需要更有理、有力的论据,这就再一次促使学生探究。
3符合合作学习的发展趋势
讨论的重要一面是发表个人观点,同时又能获取信息,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使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于一些综合性知识,由于牵涉面广,知识量大,方法较复杂,这就要发挥小组或集体的力量开展合作探究。
(二)讨论的组织形式
1成对交换意见。
2小组讨论。最佳的小组划分是每一个小组学生人数为4个,在课堂上可以前后两桌的学生为一个单位。
3全体讨论。可以以平时班级划分的小组为一个单位进行讨论。如果是要求全班学生参加讨论时,教师应当也是其中一份子。
(三)讨论的方法
1民主讨论法
所谓民主讨论法,是指在讨论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学生可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言论,最后由学生共同得出最后的结论。教师的职责为:(1)掌控讨论时间、节奏;(2)宣布讨论的内容或方向;(3)以学生的身份加入到讨论中;(4)适当维持讨论秩序;(5)总结最后的讨论结论。
2对立式讨论法
所谓对立式讨论法是指将学生分为意见对立的两组,针对某一命题进行讨论的一种讨论法,即日常生活中的辩论,一般要求对立的两组人数相等。实施步骤:(1)教师宣布命题,介绍对立双方观点;(2)由正方发表看法;(3)由反方发表看法;(4)自由辩论;(5)教师总评双方观点。
3演讲讨论法
演讲讨论法并非让学生演讲,而是由教师针对某一课题进行讲授,学生仔细倾听,教师讲完毕后再与全体学生进行讨论。演讲内容要求:(1)教师只作启发性的点拨讲授;(2)学生要在课前预习内容;(3)讨论应围绕讲授内容展开;(4)讨论时采取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式。
4课题讨论法
所谓课题讨论法是指教师让学生讨论、研究课题或需解决的问题从而掌握知识的一种讨论法。如在教授《菱形》,采用了此种方法。该方法应注意:(1)学生对知识容易接受难度不大。(2)课题的讨论应有助于知识和能力的提高。(3)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4)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应采取肯定的态度;(5)指导教师应支持个人的独特见解;(6)讨论后检测学习效果,并分析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5长期准备的讨论法
该方法是指教育组织者在讨论前就将讨论课题的资料布置给学生,而且是应留有较长时间,让学生充分准备后参加的讨论法。如在《红灯与绿灯》课题学习时采用此种方法。准备的要点:(1)首先应向学生明确讨论的课题和方向;(2)提供的资料只是内容的概括,详细的资料应由学生自己准备;(3)学生应积极地查找资料,整理成较系统的文稿以作讨论之用。(4)讨论时应让每个学生轮流发表意见;(5)学生的意见应简洁。
三、讨论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一)在准备阶段中的对策
1设置问题时要把握好难度的尺度
问题的难度把握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回答的完整性,影响教学效果。全体学生都会的问题,不要提出来。理论性、专业性太强的数学问题,几乎没有学生能答。问题的恰当与否,可参考以下特点:与学生的智力与知识水平相适应;能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兴趣;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富有启发性,并能使学生反省。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好所教的学生的各种情况。
2讨论内容的选择
课堂中的讨论是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是为突破重点和难点服务,是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服务。不应当凡事都拿来讨论,不是凡遇到问题都拿来讨论。一些知识的教学还应当以教师讲授引导为主。对于可讨论的教材,要带着学生课前先通读,对于有疑惑的地方尽可能去问老师或查资料。不懂的地方再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讨论。
3设计好讨论的时间
教师要对教材、学生的情况做通盘考虑,要预测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设计好问题讨论的时间。如果在某一个问题上停留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有些问题时间太短,又不能解惑,达不到目的。对问题讨论的时间长短要依据所要讨论问题的难度、学生实际水平出发。
(二)在课堂实施阶段的对策
1寻准讨论的时机
寻准讨论的时机,关键是把对学习时间的支配权还给学生。如果教师只想赶教案、赶进度,就可能错过了最佳的讨论时机。什么时侯不宜安排讨论和什么时侯需要安排讨论,教师要清楚明白。对于学生清楚明白的问题,安排讨论那是在浪费时间;学生发生了争论、有一定的迷惑、容易产生错误的时候,要组织学生展开
讨论、理清头绪。
2讨论过程要重视引导
对讨论中有争议或学生尚未察觉的重点问题,教师及时启发、点拨,要即时引导离题的无谓争论。教师要抓准讨论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培养,教育学生讨论前要深入思考才可以发表意见,对于问题的答案不要轻而易举就给出。同时也要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学会接纳。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自我质疑”的习惯。对别人的意见应再思考,不盲从,不固执己见。
3创造和谐的讨论氛围
学生只有在既宽松又有激励的气氛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这关键是取决于教师的调控和引导。首先,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面向学生,把每个学生作为可爱的生命体;其次,教师要融入学生当中,有时教师可随意地坐下,有时教师用一两句幽默的话语来冰释对教师的敬畏,让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教师要大力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风气,在讨论中,不管是优学生还是学困生,都要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学生在回答时要认真听取。要让学生以愉悦、积极的心态投入讨论之中。
4控制好进程,规范讨论的管理
讨论是一项集体活动,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行为,要保证课堂纪律。有时学生会坚持自己观点而无理的在那边争论,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即时引导学生回到主题中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讨论不是吵架,而是一种“研讨”。要做到以理服人,不要纠缠对和不对,要有数学根据,对别人观点有意见时要分析对在哪儿,错在哪儿,即时修正和补充。同时,控制好学生参与情况,对出小差而不参与的学生,给予提醒,让学生全体参与讨论。规范讨论管理,是教学如期达到预期目标的保证。
(三)汇总阶段的对策
1教师要即时汇总知识
讨论是手段,学习是最终目的,讨论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到知识,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所以,教师要做好讨论后总结的汇总,对总结出来的知识要重点强调。同时,对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正确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解题技巧等等也要即时总结,使讨论学有所得。
2建立评价机制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多用表扬、鼓励的正面语言来对待学生。对提出正确观点,有创新的观点方法,有重大发现的同学都要即时给以肯定、表扬,对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多用引导、启发、鼓励的语言评价,可以通过设疑等方式加以纠正。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唤起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