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取腱切口方向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的关联性分析

    路建建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取腱切口方向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的关联性。方法 以2017年9月~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前者采用取腱切口方向为纵行切口,后者采用取腱切口方向为斜行切口,对比两组患者的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以及感觉障碍平均面积。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感觉障碍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取腱切口方向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的关联性较大,经研究表明,斜行切口的效果更佳,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更低,感觉障碍平均面积更小,更加适合在临床进行开展和推广。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取腱切口方向;隐神经髌下支损伤;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9..02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临床上采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式之一,手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以小腿前内侧皮肤感觉障碍最为典型,也最为严重[1]。经临床研究表明,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术后是否会发生皮肤感觉障碍,与手术中,取腱切口方向有直接关系。本文将对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当中,选取66例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7年9月~2019年9月,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33例,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28.3±2.2)岁;其中男性患者17例,占比51.52%,女性患者16例,占比48.48%。

    观察组33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28.5±2.1)岁;其中男性患者18例,占比51.52%,女性患者15例,占比48.48%。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且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②所有患者均对研究过程认可并且知晓,且为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者。②乙肝、肾炎、重症肺炎者。③过敏体质者。④全身免疫性疾病者。⑤手术禁忌症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

    纵行切口。患者在接受手术的过程当中,在胫骨结节内侧取腱切口,取纵行切口,即切口方向与胫骨长轴平行。

    1.2.2 观察组患者

    斜行切口。患者在接受手术的过程当中,在胫骨结节内侧取腱切口,取斜行切口,即切口方向与皮纹与鹅足腱平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以及感觉障碍平均面积。皮肤感觉障碍测量方式如下:让患者将自己皮肤无知觉的地方标记出来,然后用相机拍照,之后算取其面积。采用Adobe Photoshop Elements 2.0软件,将无感觉区域进行划分,用小的单元格表示,根据患者的划分,计算出小的单元格数量,再通过照片上面的标尺,计算出患者皮肤感觉障碍的实际面积。

    1.4 统计学

    采用SPSS 22.0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处理,计量资料(感觉障碍平均面积)与计数资料(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以(x±s)及%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及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以及感觉障碍平均面积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感觉障碍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 讨 论

    隐神经是人体内的单纯感觉神经,对膝关节内部起到支配的作用,影响着膝内侧、小腿前内侧及踝内侧的感觉,对人体来讲非常重要。在人体的股三角内,髌下支会起自股神经,还有一部分人员隐神经起自收肌管内,并且后者占据大多数。隐神经的其中一部分是位于膝关节囊的内侧面的[2],也就是说,它的走向直接贯穿于膝关节,并且它的生理结构为致密结缔组织[3],这种组织的特点即是隐蔽性较高,并且不容易被发现,但是一旦被破坏也是不可逆的,因此临床上接受膝关节相关手术的患者,在手术方案制定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隐神经是否会遭到破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隐神经的功能性和完整性。

    患者在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时,取腱切口方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举措[4],切口的方向与隐神经的走向有直接的关系,并且对术后患者的恢复以及皮肤障碍的发生也有直接关系。通俗来讲,平行于隐神经的切口走向,往往不会对隐神经造成损伤和影响,进而会降低术后患者的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而但凡切口走向与隐神经有交叉,或者垂直,均会对隐神经造成损伤,也就是说,损伤隐神经的结果就是破坏其功能性,从而引发其他的功能性损伤,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这就说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取腱切口方向,平行于隐神经的效果会优于交叉于隐神经的效果。根据临床经验表明,在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过程当中,如果采用取腱器剥取半腱肌腱时[5],会容易损伤隐神经的主干,或者当股薄肌腱时,也会对隐神经的主干造成一定的损伤。这是由于在取半腱肌腱、股薄肌腱的过程当中,膝关节呈屈曲位的状态,使得关节处于外旋位,从而使得隐神经得到充分的暴露,进而一个小动作也会对其造成损伤。

    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感觉障碍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临床上患者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时,切口方向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有直接的关系,并且经过研究表明,斜行切口取腱相比较于纵行切口取腱来讲,对于神经的损伤更小,虽然在手术的过程当中,对神经零损伤的可能性非常的小,但是相比较而言,斜行切口取腱的损伤性更小,临床上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综合考量,并且在术前应当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的解释,告知其不管是哪一种切口方向取腱,均会对隐神经髌下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相比较而言,斜行切口取腱的优势更加明显,对于神经的损伤更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也适合作为常用手段作用于临床,值得大面积的实施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云霞,陈天午,陈世益,等.功能支具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退变和临床预后的影响:基于定量磁共振影像评价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08):913-919.

    [2] 李顺昌,伏 兰,郭小川,等.运动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09):1086-1092.

    [3] 张旭腾,刘松波,刘欣伟,等.计算机辅助3D个体化导板定位法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用研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9,7(06):331-334.

    [4] 陈广超,何 川,张振光,等.3D打印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准确性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9,21(09):790-795.

    [5] 赵卫卫,邵晨兰,付 鹏,张建军.早期减重步行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及骨隧道改变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9):3643-3647+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