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主持人在人物访谈中的共情运用

    王漪

    【摘要】人物访谈类节目现在在广播节目中大面积出现,节目主持人的共情能力在各个节目中则体现得参差不齐。本文重点阐述了主持人共情能力对于节目的重要性,提出培养主持人共情能力的几个思路和原则,包括平等交流、寻求共同点、注意倾听以及中立、信任、适度原则。

    【关键词】? 人物访谈节目? 主持人? 共情能力

    【中图分类号】G222? ? ?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人物访谈类节目以个性化的嘉宾、热门的话题和特色鲜明的主持风格而备受听众喜爱。节目主持人通过与嘉宾面对面的交流,向听众展现新闻事件中嘉宾的心路历程,真切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如今,优质的人物访谈类节目在各地广播电视中得到大面积的发展,越来越受欢迎,而要做好此类节目,对于节目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严苛。节目主持人是现场节奏的把控者、氛围的渲染者,他(她)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修养、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的共情能力,这三点缺一不可。文化修养决定节目的水准,应变能力决定节目的顺畅,而共情能力决定节目的成败。笔者认为,合理运用共情能力是节目主持人应学习的必备一课。

    一、什么是共情能力

    共情(Empathy)是个心理学名词,也被翻译为“同理心”“移情”等, 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他认为,共情是理解另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好像你是那个人一般。但同时你也时刻记得,你和他还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个人,而不是成为他。共情还意味着让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理解了他。人物访谈节目中的共情能力是指主持人在与受访者交流过程中,理解并照顾受访者的心理感受的能力,他(她)能设身处地为受访嘉宾着想,感受和理解对方的情感,让对方感到被尊重、理解,从而敞开心扉在节目中顺利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二、共情能力在访谈节目中的使用原则

    节目主持人的共情能力在人物访谈节目中至关重要。节目进程中,共情能力强的主持人会根据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一个肢体动作捕捉到受访嘉宾的情绪,并在同理心的作用下调节节目的节奏。共情能力的使用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中立原则

    对受访嘉宾所谈及的观点,主持人保持中立的态度,尽量不评判,不去评价、批评甚至指责对方,可以说“我觉得……”“我理解的是……”“我明白……”,而尽量少说“你不应该……”“你不能……”“你不可以……”等语句。

    2.信任原则

    共情必定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要以信任为原则,进入到受访嘉宾讲述的情境中,以专业的水准,对其讲述的内容进行补充、提炼、升华,在相互理解的情感中完成节目的表达。现实工作中,我们的一些节目主持人,特别是年轻主持人,往往因为缺少共情能力而无法感同身受嘉宾的经历和思想,导致访谈节目表达流于形式,内容泛泛。

    3.适度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梅洛夫(Mayeroff)认为,共情就是关怀一个人,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用他的眼光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认知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节目主持人的情绪要跟随受访嘉宾的情绪而动,要与嘉宾产生心灵的共鸣。当然,主持人既要融入受访者的情绪,又要有超脱于外的理性态度,因为新闻事件中任何一个人的表达都不会是事件的全部,节目主持人要以职业人的姿态出现在节目中,适时做出适当表达,准确引导,完成访谈,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合适、正确的嘉宾做客直播间。

    三、共情表达的路径

    1.学会“坐着”交流

    受访嘉宾的身份可能是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创业成功者,也可能是农民、进城打工者,主持人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受访者平等交流的位置上, 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卑微过度,应该“坐着”交谈,就是像朋友一样平等交流。如果受访嘉宾是主持人仰慕已久的人物,主持人在访谈中以一副“小迷妹”“小迷弟”的姿态过分仰视对方,极易使访谈节目倾向偏颇;而主持人如果以俯视的态度对待受访者,这会使受访嘉宾有一种压迫感,进而产生反感的情绪,使访谈不能顺利进行。只有平视、平等的交流,才能让受访者把主持人当作朋友来倾诉,节目才会挖掘出最鲜活的新闻内容。永嘉麦饼是永嘉的记忆,也是温州的符号。为制作《永嘉麦饼产业升级》节目,笔者和记者来到永嘉一家王大妈麦饼店,而采访中店主王大妈的回答却很不走心,不管笔者和记者怎么引导,都没有办法挖出我们想要的东西。后来我们索性放下采访机与王大妈闲聊,王大妈说我们城里人的穿着让她没有亲近感。笔者恍然大悟:“城里”与“乡下”的距离感让我和受访者没有“坐”到一起。第二天,我们换了一身装扮再去找王大妈,在邻居式的聊天中,讲做麦饼和卖麦饼的甘苦,从孩子聊到家庭,聊到现在的幸福生活……

    2.学会寻找共同点

    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成长环境、共同的兴趣爱好,容易使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受访者产生亲近感。要学会寻找共同点,把自己的共情传递给对方,这样就比较容易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顺利走进受访者的内心深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对面》节目记者董倩采访给武汉医护人员捐赠护目镜的“温州眼镜哥”陈庆丰,陈庆丰描述当时初见董倩时的感受:不修边幅、眼镜也坏了、一副饿得慌的模样。这样的见面方式让陈庆丰感觉自己和董倩简直就是“难兄难妹”:俩人都是大年初一到的武汉、都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了。在这样的共情之下,曾经三次拒绝接受其他媒体采访的陈庆丰打开了话匣子,从怎么想到捐赠护目镜开始聊起,谈到如何组织货源、如何运到武汉、怎么从个人到团队作业、收获到的感动和力量等,谈话间妙语连珠。这期访谈节目感动了许多人。

    3.要学会倾听

    共情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对别人情感和心境的认同,只有具备相当的共情能力,主持人才能根据受访嘉宾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学会倾听。主持人在和受访者的沟通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地倾听对方讲话,并适时通过眼神和面目表情做出回应,让受访者感觉到你是在认真聆听,从而产生讲述的愿望。如果受访者跑题了,主持人也不要粗暴打断,而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找到适当的气口或者节点,进行话题引导。如果主持人只沉浸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当中,没有仔细聆听受访者的表达,只能导致机械式的一问一答,很难有当事人的真情流露。

    访谈中主持人的回应要适当,不可以夸大,一定要真心实意,否则就会弄巧成拙。笔者在采访温州籍舞蹈家黄豆豆的母亲时曾真诚地夸奖了黄豆豆:“豆豆的条件在舞蹈演员中不算最好的,但他努力取得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这句话引起了母亲的共鸣,舞蹈编导出身的她知道儿子的身材比例并不是舞蹈演员的理想人选,当初也没想让儿子走跳舞这条路,是孩子的刻苦努力感动了母亲,母亲深有体会,由此打开话匣子,受访者以一个母亲的视角跟笔者分享了黄豆豆的成功之路。

    4.学会换位思考

    访谈节目中的换位思考,就是主持人站在受访者的立场体验和思考问题。主持人要多跟受访者沟通,才能了解受访者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主持人可以尽量创造条件去体验受访者的生活,深入受访者工作、生活的环境,去亲身经历和感受,这样一来,换位思考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结语

    共情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人物访谈节目主持人需要在平时多体验不同的生活,通过不断的学习,学会倾听,学会寻找共同点,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平等交流,从而走進受访者的内心,才能完成一档高品质的访谈节目。

    (作者单位: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