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探讨
况丽平
摘要: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地位尤为凸显。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直接关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前,在职业素养方面,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存在很大的问题。文章从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角度探索了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开展思政课程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协同育人,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商务人才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人力资源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渠道,使各类文化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担。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更注重理论知识和工作实操的掌握,而对思想引导上则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存在目标模糊、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价值观发生偏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教学,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
一、思政元素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思想现状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本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07份,回收问卷196份。通过问卷分析发现目前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主要存在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思想意识淡薄等问题。具体体现在:有明确长、短期规划的学生只占比25%,而75%的学生没有明确规划。但据我日常教学观察,有规划学生的实际比例可能更低,很多学生很明显都是随大流、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可见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对于职业定位有偏差,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从业者等同于管理者;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看成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不愿从事基层工作、不愿接受低工资。结合疫情调查,有94%的学生认为爱国主义很重要,有75%的学生表示疫情期间愿意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但又怕受感染,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还是先选择个人主义再兼顾集体主体。可见,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
(二) 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诉求
通过对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企业表示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固然重要,但职业素养更不可或缺,有价值的行为源于有价值的思想引导。知识和技能在素质冰山模型中属于裸露在水上面的部分,属于基础素质,完全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短期培训获得。而职业素养体现在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工作态度等方面,这部分是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的素质,需要经过长时间潜移默化地教育才能获得。而人力资源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麦可思《2019年就业蓝皮书》发布的2018届大学生毕业离职率最高的十个专业,其中就有管理类专业,这也包括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离职率近36%。毕业生离职原因有很多,比如薪酬、职业发展、岗位不匹配、压力大等,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职业定位模糊、自我认识不足、价值观存在偏差所导致的。
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育中的路径分析
(一)以教学目标为依托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是很重要的作用,任何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的。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注重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操作,而对于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有所忽视。所以,要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学习通”互联网平台为基礎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各高校也掀起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超星泛雅平台 + 学习通”是集线上课程教学和线上互动的智慧化平台,其功能十分强大,涉及签到、互动、抢答、任务布置、学情分析、视频导入等功能。学习通可以实现知识传授和资源共享,可以很好地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教学。所以,通过学习通平台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爱国情怀、友善、包容、团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课前可以根据每章节的课程内容上传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资料,如课件、视频、案例等,并通过设置教学任务和测试题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课中可以通过抢答、主题讨论、小组分组汇报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促进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以课程内容建设为重点
通过前期用人单位调查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规范要求,精心筛选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规划——全局观、择业观、责任意识
契诃夫曾说若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生活的目的就是自我发展,自我目标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结合自身、知识、技能和兴趣去制定出一份属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影响职业定位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思想和理念。一份完美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正确的自我定位,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享下自己今后想从事的职业,以及如何看待该职业的。后面可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身做一个三年的职业规划,并根据学生的规划,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择业过程中,针对偏重个人发展、价值意识和行为意识有偏差,存在急功近利的学生,应帮助和引导他们,并加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2.员工招聘与甄选——誠实、守信、注重品德修养
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要注重看中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这些可以通过考试以及通过人员素质测评获得。但注重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阐述了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伟大作家但丁说过:“道德往往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智慧常常不能填补道德的空白。”可见,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在讲到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要跟学生强调: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更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的培养,做到诚实、守信。
3.薪酬管理——公平、吃苦耐劳、踏实肯干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辛勤劳作才有成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脚踏实地、敢于吃苦耐劳,对自身要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很多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脏累的活都不愿意干的大有人在。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应该传承下去。要让学生走进李嘉诚的故事,走进万里长征,明白任何一个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唾手而得的,不要只盼着得高分、拿奖学金、评三好,而不愿意下苦功,遇到困难就逃避退缩。
4.劳动关系管理——知法、懂法、守法、团结、友善
互联网时代的灵活就业,使得劳动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征,这就要求职工要提高思想道德、技术技能和职业文化素质,能知法、守法、懂法。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在企业担当着识人、育人的角色,更需要模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形式,如通过“劳动纠纷仲裁和处理”“是否应该支付违约金”“如何签订劳动合同”等案例,使学生在学会运用劳动法知识的同时,既解决了自身的问题又能解决企业劳动纠纷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因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对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三、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在教学效果上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但还需要学校做好顶层设计,搭建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并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李强,何淼,周蕴薇.园林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探讨——以“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5):6—7.
[3]陈红.文化思政引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18,(6):22—26.
编辑∕姜雯